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卫生部(91)特申体第02号文,92年完成了Ⅱ型纯化疫苗Ⅰ期临床反应及血清效果观察,免疫程序为0,1,2月,分原倍疫苗组和1∶2稀释组,各免15人,每针次免疫后连续观察3天,结果均无不良反应,仅在注射时稍有微胀痛感。二针次免疫后均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原倍疫苗免疫抗体滴度,ELISA1∶181(GET),PRNT中和抗体≥1∶10;1∶2稀释疫苗,ELISA1∶169(GMT),PRNT≥1∶10。三针次免疫后抗体滴度高于二针次;原倍疫苗,ELISA1∶478(GMT),PRNT1∶10~1∶20;稀释疫苗,ELISA1∶446(GMT),PRNT1∶10~1∶20,但原倍疫苗和稀释疫苗的抗体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半年后仍保持一定抗体水平。可采用二针次总量2ml免疫。  相似文献   

2.
根据卫生部药审(91)特申体第02号文件,本品纯化灭活双价疫苗92年完成了Ⅰ期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91001批双价疫苗以0,1,2月和0,14,35天程序免疫,91002批以0,1,2月程序免疫,各接种15人。接种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Ⅰ型,Ⅱ型单价疫苗相同,是安全可靠的。两种免疫程序,二针次免疫后皆能产生较高免疫抗体,接种后半年仍保持一定抗体水平。中和抗体(PRNT)均在1∶10~1∶20,ELISA1∶478~1∶549(GMT),阳转率100%,再次证明本型纯化疫苗安全有效,并具有较高免疫活性,本型疫苗也可采用二针次(0,1月),总量2ml免疫。  相似文献   

3.
4.
细胞中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部分弥散及其原位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检及活检材料。以不同固定液、不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等对细胞中的EHFV抗原进行了检测。用目前我国自产的六种单克隆抗体(McAbs)单用或混用,只能定位出固定及时,近期保存标本中的抗原。在长期保存的尸检标本上及延期固定的活检标本上,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抗原有明确的弥散现象。用多克隆抗体(PcAb)配合高级敏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显示保存近三十年的陈旧尸检蜡块切片中残存的部分抗原。不同的固定剂、固定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清除内源酶的时间及病期都对定位EHFV抗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金黄地鼠作动物模型测定国内外四种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的保护率,并测定相应的中和抗体进行比较,发现四种疫苗对动物的保护率均较明显优于其中和抗体水平。说明保护力试验能较全面反映EHF疫苗的效力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EHF病毒一种新的空斑形成按术,即半微量甲基纤维素空斑法的建立及其应用。6株来源不同的毒株均可在V_(ero)-E_6细胞或V_(ero)细胞上形成清晰的空斑,形成的空斑能被特异抗EHF病毒血清所中和。其敏感性与用琼脂糖作覆盖物的空斑法一致。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EHF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SDS-PAGE后光密度扫描的方法,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5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乳鼠脑Ⅰ型纯化疫苗进行了纯度测定,结果5批疫苗的纯度为75.7%-89.8%,平均为81.68%,说明兰州所生产的乳鼠脑纯化疫苗纯度较好,杂蛋白含量很少,为精制纯化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II型纯化疫苗侯选病毒株R2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PCR方法克隆了R22株的全S基因,并测序分析比较,结果R22株的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74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与汉坦病毒I型76-118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率分为73.7%,83.3%,而与同型的SR-11株则高达95.6%,97.9%,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R22在1701-1709有一个ACCTCCTA7个碱基的插入,1756-1760处有一5个碱基的缺失,应用DNASTAR软件,绘出了R22株病毒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们观察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液中的“多核巨细胞”并非是上皮细胞脱落后的偶然堆积,而是细胞之间发生了融合。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所有融合细胞内均有特异性EHF病毒抗原颗粒。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尿液中融合细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I型)中糖蛋白(GP)、核蛋白(NP)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采用脾细胞转输法,分别将GP、NP、GP+ NP免疫小鼠后的脾细胞与未经免疫的小鼠正常脾细胞(3.5×105 个)经腹腔转输给乳鼠,2 h 后以100 LD50的汉滩(HTN)病毒(LR1 株)进行脑腔攻击。结果表明,其乳鼠的保护率分别达77.0% ,38.5% 和92.3% ,而未经免疫的小鼠正常脾细胞则不能提供保护(0% ),揭示了GP+ NP在抗HTN 病毒感染中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流行,但尚未有关于EHDV-10型毒株的分离报道。为了解云南省EHDV的流行情况,2012~2015年,本研究在云南省设立江城、师宗、芒市三个监控点,定期采集监控动物血液,接种幼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BHK-21)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检测、血清中和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对分离毒株的Seg-2/VP2与Seg-3/VP3基因节段进行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2013年在云南省师宗县的哨兵牛上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YNSZ-V277-2013),病毒可引起BHK-21细胞出现圆缩、裂解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下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表面有大量纤维突,直径在70~80nm之间;病毒基因组ds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分离毒株与其他血清型EHDV一致,呈现"3-3-3"的电泳带型;序列分析显示YNSZ-V277-2013毒株的Seg-2/VP2与Seg-3/VP3序列与日本EHDV-10型毒株(ON-4/N/98)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7.5%/98.5%与98.1%/99.8%,证实分离毒株为EHDV-10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YNSZ-V277-2013毒株的Seg-2与日本EHDV-10型毒株(ON-4/N/98)的亲缘关系最近,Seg-3与分离至日本和澳大利亚的EHDV毒株同属Eastern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10型毒株在我国的分离以及分离毒株的Seg-2与Seg-3基因序列特征,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10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讨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实际流行病学免疫效果及对姬鼠型HFRS的交叉保护作用,我们选择混合型疫区为研究现场,应用Ⅱ型HFRS疫苗(L99株)进行人群接种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对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保护率为100%,接种组家鼠型和姬鼠型HFRS的理论发病数和实际发病数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P<0.05,P<0.01),由此可见,Ⅱ型HFRS苗(L99株)除适合家鼠型疫区外,还可在混合型疫区和姬鼠型疫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I型)纯化疫苗在陕西、湖南,浙江的出血热流行区进行了人群免疫效果观察。基础免疫三针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平均50%,荧光抗体阳转率为8426%,全程接种者26492人,疑似发病1人,保护率平均为96%。对陕西长安县不同年龄的30人进行了免疫后25年抗体水平观察,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7%,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候选毒株A16株的分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候选毒株A16株的分子基础,应用RT-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A16株的M和S片段的序列,结果A16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 615个核苷酸,编码1 133个氨基酸.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70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A16株M片段核苷酸全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与HTN型毒株同源率为75.5%~90.3%和85.9%~97.1%,即A16与HTN同型毒株间的差异高达9.7%~24.3%和2.9%~14.1%,而与SEO型的同源率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仅为70.2%~70.8%和73.4%~76.7%.S片段的序列同源率与M片段的结果相类似,即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率与HTN型毒株分别为76.0%~90%和92.1%~97.7%,与SEO型为67.0%~67.7%和81.7%~82.6%.结果显示,A16株虽然属于HTN型,但该毒株为HTN型病毒的新亚型病毒株.  相似文献   

17.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程、病期及病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中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尿中IgM型抗体阳性率为62.7%。尿中IgG型抗体阳性率91.8%与血清IgG型者90.9%相似,而总阳性率(IgG或IgM有一项以上阳性者的总检出率)99.1%则高于血清IgG者。20例其它疾病及10例正常人尿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尿抗体检查法是特异且可靠的,它比血清学方法简便、灵敏、为临床诊断可早期快速得出结果,不用采血有利于病人。IgM型抗体阳性率受病程、病期、病型及尿蛋白量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出血热病毒的抗核蛋白(NP)和糖蛋白(G1、G2)单克隆抗体的ELISA夹心法对感染细胞培养物和灭活疫苗内的NP和G1、G2抗原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染Vero-E6细胞内NP和G1、G2含量均高于细胞外培养液上清,前者的抗原滴度分别为≥512和256,后者仅为64和16。比较三种不同疫苗内的抗原成分,显示乳鼠脑纯化疫苗内的NP抗原最高,滴度达320-≥640,而二种细胞疫苗(沙鼠肾和地鼠肾细胞)则较低,一般在20-80,相反二种细胞疫苗的糖蛋白滴度则高于脑疫苗(8-32对2-8)该方法可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检测NP和G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的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将基因Ⅰ型JEVGS株的prMEIII融合基因、polytope复合表位基因和prMEIII-polytope融合基因分别克隆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将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通过ELISA监测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滴定中和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因子表达丰度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分析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比较分析制备的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获得的分子量分别为35kDa(prMEIII)、28kDa(polytope复合表位抗原)和57 kDa (prMEIII-polytope)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与prMEIII-polytope和polytope重组蛋白免疫组相比,prMEIII蛋白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更高的IL-2和IFN-γ表达丰度和淋巴细胞增殖水平(P0.05)。prMEIII蛋白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接近于商品化乙脑减毒疫苗SA14-14-2 (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rMEIII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乙型脑炎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备选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实际流行病学免疫效果及对姬鼠型HFRS的交叉保护作用,,我们选择混合型疫区为研究现场,应用Ⅱ型HFRS疫苗(L99株)进行人群接种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对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保护率为100%,接种组家鼠型和姬鼠型HFRS的理论发病娄笔实际发病数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Ⅱ型HFRS苗(L99株)除适合有鼠型疫区外,还可在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