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激光生物学报》2014,(5):F0002-F0002
为了推进激光生命科学发展,促进全国生物学的研究与交流,中国遗传学会拟于2015年4月24-27日在福州举办“第十二: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将邀请我国激光生物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大会将探讨我国激光生物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本学科领域的协同发展。会议由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遗传学会《激光生物学报》编辑部承办,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协办,会议论文的审稿、录取、出版由《激光生物学报》编辑部负责。会议期间还将组织与会代表考察福建师范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福建师范大学杰出校友、美国科学院院士陈志坚教授创建的“福建师范大学南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3):423-423,F0003
2009年4月22日-24日,“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筹办,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协办。中国遗传学会《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胡能书担任会议主席,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骆清铭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与学术委员会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邢达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荣教授分别担任大会组委会与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工程的精要、责任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工程学的直属分支,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开辟一个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而是为了借助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生物医学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借助工程师们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所具备的工作技巧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工程学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已取得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果。在中低收入国家,例如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有责任保证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为低廉、可靠、有效的医疗服务提供支持。本文将根据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学科发展限制和困难,对学科发展的现实目标和责任进行严肃、冷静地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学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领域。21世纪的今天,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生物医学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许多前沿的科学研究都与生物医学相关联。近20多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领域,且在这些领域即将要有重大突破,对人类将产生重大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顺应生物医学发展形势的需要,本着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学生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支持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按照五年规划对重点项目进行整体布局,各个科学部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经过征求专家的意见确定立项领域,科学家根据这些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申请研究的题目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F0004-F000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生物磁学》变更刊名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原刊号CN 23-1493/T作废,新刊号为CN 23-1544/R,月刊,96页。邮发代号14-12,定价9.00元/期。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自身影响因子保持不变。详见科技部信息所网站:http://cstcd.istie.ac.cn《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办刊宗旨: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说生物医学发展代表着一个时期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的重大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的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我们变更刊名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顺应生物医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生物医学进展(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原著,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医学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医学的进步,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为冲刺世界一流杂志打好基础。读者对象:承担生物医学领域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仪器试剂生产经营者,生物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领导和专家、生物医学技术投资与金融研究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等。栏目设置:本刊除一些常规栏目固定外,其他栏目均不固定,栏目的安排完全按照当期收录的优秀论文进行科学的设置,固定栏目如下:1.述评:对当前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前瞻性评论;对当前研究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导向性的分析和探讨;对传统或新流行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行权威性综论和概括;对有争议的论题及论点进行争鸣或商榷等。要求述评具有权威性。2.研究快报:具有“高、尖、新”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实行速审快发,承诺在一个月内发表,确保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3.基础研究:为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成果,要求具有先进性。报道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4.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预防和康复研究等,侧重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王桂敏 《生理通讯》2005,24(5):134-136
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IEEE-EMBS)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办;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盟(IFMBE),国际自动控制联盟(IFAC)等技术协办的“27届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年会”于2005年9月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F0004-F000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生物磁学》变更刊名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原刊号CN23-1493/T作废,新刊号为CN23-1544/R,月刊,96页。邮发代号14-12,定价9.00元/期。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自身影响因子保持不变。详见科技部信息所网站:http://cstped.istic.ac.cn《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办刊宗旨:生物医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说生物医学发展代表着一个时期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的重大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本身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生物医学的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有的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边缘。我们变更刊名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顺应生物医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更好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生物医学进展(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原著,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医学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医学的进步,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为冲利世界一流杂志打好基础读者对象:承担生物医学领域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仪器试剂生产经营者,生物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的领导和专家、生物医学技术投资与金融研究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士等。栏目设置:本刊除一些常规栏目固定外,其他栏目均不固定,栏目的安排完全按照当期收录的优秀论文进行科学的设置,固定栏目如下:1.述评:对当前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前瞻性评论;对当前研究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孚向性的分析和探讨;对传统或新流行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行权威性综论和概括;对有争议的论题及论点进行争鸣或商榷等。要求述评具有权威性。2.研究快报:具有“高、尖、新”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实行速审快发,承诺在一个月内发表,确保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3.基础研究:为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成果,要求具有先进性。报道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4.临床研究: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预防和康复研究等,侧重实用性。5.专论与综述:深入评介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要求选题重要新颖、评述精辟、注重时效性,作者应在所评介领域具有较深厚的造诣,并结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撰稿。或对当前某一研究专题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有见解的精辟论述,对一些新理论和新观点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力求选题新颖、实用。6.生物磁学:变更刊名后,本刊将保留生物磁学的主要栏目,刊载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生物磁学领域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7.技术与方法:报道对生物医学领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项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或对国际上重大前沿技术作最新介绍.,在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新技术、方法以及新发明的技术专利等。8.研究简报:抢先发表的科研新发现,以简报形式发表。要求有客观证据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力求简短精辟。9.编读往来:对本刊已发表的文章进行追踪,提出读者的不同结果或看法;对编辑工作提出建议及意见等。  相似文献   

9.
在生命科学领域,大脑如何工作一直是最具神秘性和最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了解认知与记忆的分子和神经基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探索神经障碍和精神紊乱的发病机理,并且为类脑人工智能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如今已经发展出各种神经技术来解决这个终极生物学问题,其中包括分子遗传学工具(比如GEVIs和viral trans-synaptic labelling vectors),来进行神经回路活性与神经解剖学成像。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遗传学工具,从基因组编辑到基因表达控制,从细胞成像到分子追踪,CRISPR/Cas9系统已经在各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在该综述中,我们讨论了CRISPR/Cas9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与局限。最后,为研究认知与记忆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改进CRISPR/Cas9技术的潜在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98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 investigator has fostered discovery for centuries, yet it is now recognized that the complexity of problems in the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quires collaborative efforts from individuals having diverse training and expertise. Various approaches can facilitate 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but we submit that there is a critical need for a new educational paradigm for the way that we train biomedical engineers, life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We cannot continue to train graduate students in isolation within single disciplines, nor can we ask any one individual to learn all the essentials of bi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We must transform how students are trained and incorporate how real-worl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done-in diverse,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Our fundamental vision is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paradigm for graduate research and training that yields a new generation of biomedical engineers, life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that is more diverse and that embraces and actively pursues a truly interdisciplinary, team-based approach to research based on a known benefit and mutual respe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our attempt to accomplish this via focused training in biomechanics, biomedical optics, mathematics, mechanobiology, and physiology. The overall approach is applicable, however, to most areas of biomed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实验动物福利是人类应当给予实验动物的良好条件(正面因素),主要体现在动物的饲养和运输等过程,以“5F”为基本理论;伦理则是人类给予动物实验处理(负面因素)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以“3R”为基本理论.同时总结了实验动物饲养和运输过程的实际经验,从环境、笼具、垫料、密度、饲料和饮水、社会和行为需要、安乐死、运输等方面,介绍了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黄佐石 《生命科学》2008,20(5):702-706
现代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足阐明复杂神经环路及其细胞组成形成行为的机制。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对特定神经元群体的区分和操作在引发行为的神经计算和特定神经元群体活性之间建立一种因果联系。运用BAC重组工程技术,我们建立了超过20个“敲入”驱动品系。在这些驱动品系中,Cre或者是可诱导的CreER能够在特定类掣的GABA能细胞中表达。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Cre报告小鼠品系和一。个基于病毒转染的蛋白表达系统。这些病毒包含一个Cre-激活的表达元件,可以将一些荧光蛋白或分了开关在体内以很高的效率表达。这种基因操作的策略可以使我们进行如下的一些观察和操作:(1)在突触水平观察中间神经元的形态和他们之间的联系;(2)观察中间神经元的活性及其过往的活动;(3)在生理的时间分辨率上操纵特定细胞群的发放和突触传递。这将使我们对复杂神经环路功能和组织的认识进入。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DNA sequencing not only has been improving its productivity at an exponential growth rate but has also been evolving into a new layout of technological territories toward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discipline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In this technical review,we look into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er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We envisage that some of the emerging platforms are c...  相似文献   

15.
神经工程与脑-机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上凯 《生命科学》2009,(2):177-180
神经工程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学科发展新方向。它运用神经科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来分析神经功能并为神经功能缺失与紊乱的修复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脑-机接口则是当前神经工程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脑-机接口是在脑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的通信和交流通道。在脑-机接口系统中,具有特定模式的脑信号携带着受试者希望表达的意愿,计算机将接收到的脑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于是那些有运动障碍的残疾人就可以利用脑-机接口系统来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在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中,受试者产生的脑信号大致可以分为内源性(endogenous)和外源性(exogenous)两类。其中外源性的成分主要取决于外部物理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的参数而与认知行为无关;而内源性成分则主要由认知行为产生而与外部的物理刺激无关。在许多情况下,脑-机接口中的瞬态诱发电位通常都同时包含着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成分。寻找新的脑-机接口模式使之能显著提升记录脑电信号中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成分在脑-机接口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将介绍一种基于运动起始时刻(motion—onset)的新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本文的最后还探讨了脑-机接口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是临床医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其近几年的进展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实践结合。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于韧带肌腱损伤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并介绍了作者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工程修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后者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竹亚科是一个形态上鉴定困难且易于混淆的类群。DNA条形码技术为这一类群的鉴定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核心条形码(rbcL+matK)在竹亚科中的鉴别率很低,因此.有必要针对竹亚科筛选有效的DNA条形码片段。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竹亚科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筛选出16个片段,包括1个基因片段和15个基因间隔区,选取青篱竹族和莉竹族的10属22种30个个体,进行引物通用性、测序成功率和变异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引物具有较高的扩增成功率,但部分片段中由于存在poly结构造成测序失败;(2)片段中的插入/缺失可以编码,作为信息位点;(3)trnG—trnT(t)具有最多变异位点,建议可作为竹亚科优先选择的DNA条形码;(4)在开展不同类群的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时,可以按照“trnG—trnT(t)+x”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叶绿体DNA片段。  相似文献   

18.
Using ecosystem engineers to restore ecological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osystem engineers affect other organisms by creating, modifying, maintaining or destroying habitats. Despite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these often important effects, the ecosystem engineering concept has yet to be widely used in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shows how consideration of ecosystem engineer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of restoration of a system to a desired state, the type of change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restoration and how restoration efforts can be most effectively partitioned between direct human intervention and natural ecosystem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9.
The preponderance of research toward improving embryo development in vitro has focused on manipulation of the chemical soluble environment, including altering basic salt composition, energy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mino acid makeup, and the effect of various growth factors or addition or subtraction of other supplements. In contrast, relatively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examining the physical requirements of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and the role culture platforms or devices can play in influencing embryo development within the laboratory. The goal of this review is not to reevaluate the soluble composition of past and current embryo culture media, but rather to consider how other controlled and precise factors such as time, space,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gradient diffusions, cell movement, and surface interactions might influence embryo development. Novel culture platforms are being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between biologists and biomedical, material,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s. These approaches are looking beyond the soluble media composition and examining issues such as media volume and embryo spacing. Furthermore, methods that permit precise and regulated dynamic embryo culture with fluid flow and embryo movement are now available, and novel culture surfaces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tested. While several factors remain to be investigated to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embryo production, manipulation of the embryo culture microenvironment through novel devices and platforms may offer a pathway toward improving embryo development within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