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9月初,作者带领学生在安徽黄山进行野外专业实习过程中,在黄山区汤口镇浮溪村收集到一条雌性蛇(图1 ) ,经鉴定为双全白环蛇(Lycodonfasciatus) ,为安徽省蛇类新纪录。双全白环蛇在分类上隶属爬行纲、蛇目、游蛇科、白环蛇属。该标本现保存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  相似文献   

2.
黄山短尾猴     
<正>行走在黄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时常能看到体型中等、结伴成群、适于攀爬、行动敏捷的灵长类动物,它就是我国特有的短尾猴。1987年10月,在黄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浮溪,我们开始了短尾猴的野外生物学研究,时至今日已整整30年,这期间,我们无数次登临黄山拜访并观察生活在那里的野生短尾猴。黄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黄山亚种,因其尾短且仅分布于黄山而得名,也是中国特有的  相似文献   

3.
黄山浮溪、香溪和浦溪上游鱼类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山的浮溪、香溪和浦溪三条溪流上游的鱼类组成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这三条溪流上游鱼类共计15种,隶属于3目、7科和13属,浦溪中的鱼类物种数量(15种)明显高于浮溪(7种)和香溪(6种);浮溪和香溪尽管分属不同水系,但其鱼类在组成上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同历史数据相比,目前黄山溪流鱼类多样性明显下降,分别从水坝的建立、沿岸生境的破坏、非法捕捞和水质污染四个方面对该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关开展黄山溪流鱼类保护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歧山教授是湿地鸟类学家,同时也是灵长类专家,现在担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1958年,人们在黄山捉到了一只短尾猴,才知道黄山上也有这种健壮高大的猴子。在黄山南麓汤口镇寨西行政村,有一个叫浮溪的自然村,从1985年起到现在,15年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歧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经常到这里来观察和研究黄山的短尾猴。他们就借住在这个自然村的村民家里。在浮溪周围的山上,分布着三群短尾猴,那就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其中有一群是他们着重观察研究的“研究群”。他带领几位助手在黄山研究短尾猴,一干十几年,揭开了短尾猴社会的秘密,让人们了解到过去从来不知道的许多趣事。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王教授被推选为中国兽类学会灵长类专家组组长。 本文就是通过王教授及他的助手们潜心研究,奉献给读者的有关短尾猴社会的一些珍闻趣事。  相似文献   

5.
<正>人生在世,难免会结奇缘。笔者与黄山便是如此。上一次登黄山,还是1979年盛夏,笔者正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趁着暑假,约了几位同学,爬上一辆由沪至皖的大卡车,站立车厢中,忍着尘土飞扬与颠簸,好不容易来到黄山脚下。我们从南到北,游遍了"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甫返上海,便得消息称,我们前脚刚离黄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即上了黄山,与民同游,还与笔者的几位复旦校友相遇聊天合影。当时的我们,还曾为此心生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6.
<正>远古时期,黄山之地为浩浩之沧海,在其海陆交替的自然形态变化中,造就了画境天成的自然景观。2017年春季考察过程中,我们在黄山书画院关德军秘书长的引领下,参观了摩崖石刻的富集区和黄山画派的主要活动地。黄山的古代艺术当以摩崖石刻为代表,多为历代名家所作,堪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艺术,是黄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风景区现存摩崖石刻约300处,其中碑刻40多处,主要集中在温泉、北海和玉屏楼景区  相似文献   

7.
<正> 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重要生防资源,黄山是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生境独特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黄山捕食线虫真菌资源未见报道。本文是我们对黄山捕食线虫真菌初步调查的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培养基:CMA,20%水琼脂培养基(简称WA]。 1.2 土样:采集黄山土样50份(1994年10月7~8日]。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目前,我已经三次登上黄山。前两次登黄山,一次是在1987年,我作为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的主任参与策划"黄山绿谷"项目,使我有机会从黄山北坡登上山顶;第二次是在2006年,我作为专家参与编制"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这次我是从南山道攀上峰顶,并沿着游客稀少的西坡下至钓桥庵,比较详实地考察了黄山幽深山谷发育的珍贵的常绿阔叶林。此外,我还深入到黄山北至太平湖的乡村,切实体会了黄山周边地区极其独特的历史与徽  相似文献   

9.
就取食过程中惯用左手还是右手的问题,我们对安徽省黄山的一群短尾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调查的33只个体中,9只惯用右手取食,11只惯用左手取食,另外13只对左右手的使用没有偏好。而且短尾猴在左右手的偏好方面也没有性别或年龄的差异。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猕猴类动物习惯于用左手取食,但是研究群的短尾猴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我们将短尾猴的研究结果与猕猴属其它种类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猕猴属在这一行为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正>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为中国十大名山。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布,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4.7%,植被覆盖率达93.0%,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 805种,包括多种珍稀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黄山野花资源丰富,《华东野外观花手册》  相似文献   

11.
黄山木兰的丛枝菌根定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娜  郑艳  曹得华  程珵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92-1297
在原产地和引种栽培地采集了国家珍稀濒危植物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根样及其根际土壤样品,研究了根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定殖状况。AMF在两地黄山木兰的根中均有定殖,并形成典型的Paris-type类型丛枝菌根(AM),原产地黄山木兰的AMF定殖率高于栽培地。用湿筛沉淀法从两地黄山木兰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5属22种AMF,两地AMF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96。原产地黄山木兰的AMF孢子密度高于栽培地,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栽培地。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引种栽培后并没有对其根际土壤中AMF的群落结构造成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在黄山文化生成、发育和壮大的全过程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其传承千年的生态文化与绿色风俗。经过2017年春季的两次深入的黄山考察,我深刻体会到黄山的生态文化既有外化的也有内在的。黄山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诸如黄山松、黄山杜鹃、白鹳、猕猴和云豹等,均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并被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处在文化之山,连冰冷的石头,因各有其形态,也被附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可以说,黄山景点的名称堪为一部文化词典。除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3.
黄山画派     
<正>黄山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和雪庄等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黄山画派,把天造的"画境"绘成丹青。这些明末遗民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之间,师法自然,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历数百年而不衰。黄山画派的名称是由现代画家黄宾虹等归纳而成的。黄宾虹认为,渐江、梅清和石涛三人为三大代表人物:潘天寿认为黄山画派"天资、人力、气魄、学养四者并重"。当代著名画家贺天键、潘天寿、关山月、黄永玉和李可染等都曾来此写生,张大千四赴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已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的四季食性.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共取食植物26科50种;不同季节间黄山短尾猴食性具有明显变化,冬季取食13科25种植物,春季取食23科46种植物,夏季取食14科32种植物,秋季取食17科37种植物;壳斗科、樟科是黄山短尾猴全年的主要食物,占短尾猴总取食量的51.26%~59.75%,其他科属植物也占有重要地位;甜槠在四季均为黄山短尾猴的主要取食食物,豹皮樟在冬季取食量相对较高,秋季最低,红楠、杉木在冬春季节的取食比例差异最大;黄山短尾猴采取与其他灵长类相似的觅食策略;黄山短尾猴四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差异不明显,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黄山的自然景观无穷无尽,文化景观蔚为大观。黄山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然而,黄山景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生关系,很多人可能是陌生的。事实上,黄山的美不仅在于千姿百态的自然山水和丰厚的人文遗迹,还在于它与周边社区的共生与和谐,正是周边社区的存在,赋予了黄山文化活的灵魂,也正是景区与社区的和谐才为黄山美景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桃源县发现华南虎踪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学建  王斌 《动物学报》2001,47(1):118-119
近几年来,有关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的报道非常少见,有人断言,华南虎已经灭绝。可是,最近我们在湖南省桃源县发现了一处新的华南虎活动地。 乌云界位于桃源县的南端,南邻安化,东接常德,北壤杨桥和桃花源,西靠茶安铺。地处东经111°06′~111°20′,北纬28°29′~28°40′,包括沙坪镇、牯牛山乡和茶庵铺镇的西溪村。  相似文献   

17.
<正>黄山多险峰。然而,尽管黄山山崖陡峭、岩石裸露,却不缺少植物。生命力顽强的树木花草竟然能从黄山陡峭的石缝中长出。因此,在黄山,无论是幽深的山谷抑或是山脊、缓坡,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植被。当人们赞美从山谷升起的云彩变幻无穷,倾听泻下岩壁的清泉潺潺,感叹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的时候,可曾想到正是因为有了繁茂的植被,是它们蓄住了流水才让黄山有了生命,人们才有幸见到伴石而生、姿态奇特的松树和天女散下山坞的锦  相似文献   

18.
黄山风景区的植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知名的风景胜地——黄山,素以巍峨挺拔的山峰、奇特象形的怪石、变幻无穷的烟云、清澈不褐的温泉、飞泻不竭的瀑布,以及苍劲多姿的青松,著称于世。黄山的植物种类也极其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16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约212科、753属、1300多种;蕨类植物100余种;苔藓植物200余种。黄山如此丰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从而使黄山的植物垂直分布极为典型。  相似文献   

19.
<正>当人们行走在黄山群峰之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雄伟神奇的高山景观之时,可曾想到数亿年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可曾认识生活在这里的古海洋生物?又可曾想象黄山大地上的恐龙世界是怎样的兴盛……黄山地区的地质发展进程受到地球演变总趋势的控制。在新元古代中期(距今约7.5亿年),黄山地区,包括休宁、绩溪、黟县和石台等地,均处于江南古陆北边缘的下扬子海盆之中。浩瀚的海洋、波澜壮阔、蓝天碧水,生活在海水  相似文献   

20.
<正>黄山古称"黟山",因交通闭塞,游人罕至,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秦汉时期,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黄山宗教传人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乃渐为世人所识,山上寺庙宫观才日渐增多,香火日盛。随着名士隐居、宗教传人,开发建设也随之开始。纵观历史,从明末清初开始至今,黄山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