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广泛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上至山顶地段,在庐山现存植被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黄山松在庐山的更新和演替情况,该文通过对庐山黄山松种群的调查,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空间代时间"的分析方法,编制庐山黄山松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结合种群结构动态指数、时间序列平均推移法模型等方法对黄山松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庐山黄山松种群结构呈纺锤形,幼龄和老龄个体数量较少,中龄个体多,目前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黄山松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第8龄级,个体平均期望寿命第2龄级最大,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3)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小径级出现缺失,种群表现出衰退趋势。建议在保护区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对黄山松林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补植一些适宜的落叶阔叶树种,以丰富该地区的树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的分化与动态更新,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黄山松群落主要树种的更新生态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更新生态位宽度,物种间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在群落乔木层,黄山松的更新生态宽度最大,因此,黄山松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黄山松与其它物种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主要在0.1~0.39之间,表明黄山松与其它树种存在共用资源利用谱。黄山松与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和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的更新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与这些物种的竞争和排斥作用明显,不利于黄山松幼苗和幼树更新,因此建议采用人工抚育措施并加强保护,提高黄山松幼苗和幼树的成活率,使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戴云山黄山松群落与环境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DC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黄山松群落的海拔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坡向变化,即沿第二轴从上到下,坡向越朝向阳坡,黄山松群落分布越明显。(2)DCCA表明第一轴与海拔的相关系数达0.5570,即海拔是黄山松群落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呈现海拔越高,黄山松优势种群越显著,在海拔1400-1600 m表现突出。(3)黄山松群落主要物种在DCCA排序图的相对位置,反映坡向、坡位、有机质、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黄山松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4)DCCA排序图中黄山松群落种类排序轴与环境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DCA,且消除CCA的 "弓形效应",更能凸显海拔、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黄山松群落的影响,即黄山松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联以DCCA排序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与黄山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到:“马尾松分布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下;如果高于这个界限,则会被黄山松所代替。”这是海拔高度影响植物分布的一个实例。那么,黄山松与马尾松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就对此作一简介,以供读者在教学或野外实习时参考。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又称青松、山松等。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 Hayata)又称台湾松、长穗松、台湾二针松等。它们均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科,松属,双维管亚属。在三十年代,一些国外学者曾将黄山、庐山、天目山的黄山松定名为油松,1936年夏纬英根据其具有“树脂道中生”等稳定性状曾定名为黄山松(Pinus.  相似文献   

5.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黄山松(P.hwangshanensis Hsia)疱锈病是皖西大别山区二针松枝干上的重要病害。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已于黄山地区的马尾松幼林内发现,近十年来又先后在霍山、金寨、岳西、太湖等县的马尾松和黄山松幼林中连续发生。发病率一般为5%左右,最高的达30%以上。有些受害严重的幼林,不得不全部伐除,并更换其他造林树种,因此给林业生产酿成了很大的损失。作者自1988—1990年在金寨、岳西等县对上述疱锈病病原及转主寄主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  相似文献   

6.
黄山松更新特性与光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4种透光度下黄山松苗及黄山松与麻栎混播苗连续3年生长、生理指标的定期观测,以及黄山松种子综合测试,探讨了黄山松种群在天然林下更新的机理。结果表明,黄山松种子饱满率65%,发芽率仅为27%,综合逆境活力为26%。较低的发芽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山松的繁殖能力。黄山松光合速率受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较大,而受湿度、地表温度影响较小。黄山松光补偿点高,从而导致其林下更新较为困难。由于黄山松苗生长缓慢,针  相似文献   

7.
黄山松年轮生长和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黄山山顶面区黄山松林分中个体年轮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山松年轮生长的特点.求算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年轮生长的时间模型,建立年轮指数,通过与各相关气候因子的逐步回归,最终获得黄山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方程,为研究黄山松的生长及建立黄山地区气候的历史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分析表明,黄山地区黄山松具有较宽范围的年轮敏感度(MS).其年轮生长模型揭示,影响直径生长主要因子是生长当年>10℃积温期间的太阳辐射,其次为积温,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当年4月份的气候因子与年轮生长有显著相关关系.年轮生长与当年4、7月的辐射呈正相关,与当年4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当年4月降水与年轮生长有一定关系,但其相关性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山松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形态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和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 ate)两者在形态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染色体特征不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两者的遗传距离很远,甚至大于黄山松和马尾松之间的遗传距离。结论是台湾松和黄山松决非同一种系,应恢复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革工业生产用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苯(TOL)对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森林植被造成严重污染, 亟待探明其对树木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DMF和TOL对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低浓度DMF可使黄山松可溶性总糖和谷胱甘肽含量上升, 随着DMF浓度的升高, 黄山松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下降, 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 开始产生毒害效应; TOL浓度较低时可以促进黄山松叶绿素的合成, 随着TOL浓度的上升, 黄山松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 不过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开始增高, 总抗氧化能力增强, MDA含量下降, 提示此时黄山松已经受到胁迫; 当TOL升高到一定浓度时, 黄山松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 总抗氧化能力减弱, MDA含量上升, 毒害效应开始显现; DMF和TOL合用可能产生一定的拮抗效应, 低浓度时TOL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 随着污染物浓度的上升, 黄山松所受影响和受DMF影响相似, 不过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MDA含量显著升高, 毒害效应比DMF单独使用时明显。结果显示: 尽管黄山松对低浓度化学污染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但过高浓度的化学污染将对黄山松的健康生长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间,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重大冰雪灾害, 对我国南方林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也在此次冰雪灾害中遭到重大损失。针对保护区内黄山松人工林种群的地理分布和受灾特点, 沿海拔梯度设置了6 000 m2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 对其受灾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了不同胸径(DBH)、树高、冠幅等林木特征下的黄山松抵御冰雪灾害能力的差异, 并对不同海拔的黄山松受灾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九龙山黄山松种群受灾严重, 除树干弯曲外, 其他不同受灾类型的植株在种群中均有出现, 且以断冠植株为最多。2) 黄山松对冰雪灾害的抵御能力与林木大小有关, 断大枝和断冠易发生在相对较粗和高的植株当中; 较为细小和低矮的植株则容易被断干和掘根; 冻死植株以幼树居多, 其DBH和树高显著小于其他受灾类型植株。3) 不同冠幅的黄山松植株受灾类型存在很大差异, 冠幅越大, 植株受灾越严重, 掘根和断干在冠幅较大的植株中较为常见。4) 尖削度、树冠相对高度和不均匀程度对黄山松抵御冰雪灾害也具有较大影响, 尖削度小、树冠较高且不均匀的植株受灾较重。5) 海拔较高处黄山松受灾严重, 断干和掘根植株主要分布在825-850 m的高海拔区间内。  相似文献   

11.
天柱山黄山松种内与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竞争指数模型研究安徽天柱山黄山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发现:(1)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黄山松种群因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作用,植株距离增加,种内竞争强度降低;(2)黄山松群落内其它物种虽然较多,但个体普遍较小,结果种间竞争相对较弱,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顺序为:黄山松—黄山松>杉木—黄山松>枹栎—黄山松>其它树种—黄山松;(3)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黄山松胸径达到20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不大,所得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黄山松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4)改进的竞争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度量黄山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改进的确定邻体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黄山松的竞争范围。  相似文献   

12.
侯梅  胡剑民  张琴琴  汪洋 《生态科学》2022,41(1):179-185
为研究黄山松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特征,以麻城市黄山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计算林分直径的偏度、峰度,林分直径分布的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运用负指数分布、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logistic分布和Weibull分布等5种概率密度函数对黄山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直...  相似文献   

13.
安徽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犹以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更令人惊叹不已。如迎客松、送客松、麒麟松、蟠龙松、伏虎松、扇子松、连娌松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人们置身在神话般的黄山仙境中时,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按理说,丛山峻岭,悬崖峭壁,对植物来说,能够直接吸收的可溶性养料是非常贫乏的,然而在土壤瘠薄的黄山,我们仍能看见参天苍松,傲然屹立。真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unninghamia lanceolata-Lindera aggregate-Dicranopterislinearis);黄山松+多脉青冈-细枝柃-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Eurya loquaiana-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江南山柳-短尾越桔-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lethra cavaleriei-Vacciniumcarl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甜槠-肿节少穗竹-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吊钟花-短尾越桔-狗脊群丛(Assoc.P.taiwanensis+Enkianthus quinqueflorus-Vaccinium carlesii-Woodwardia japonica);黄山松+华丽杜鹃-短尾越桔-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farrerae-Vaccinium carlesii-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光叶水青冈-满山红-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Fagus lucida-Rhododendron mari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满山红-平颖柳叶箬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mariesii-Isachne truncata)。各群丛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总体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各群丛间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草本层这3个指数波动较小且数值上小于前两者。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决定该黄山松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西天目山黄山松阔叶林的冠层干扰与动态推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年龄结构和直径生长图分析研究了浙江省西天目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的冠层干扰年表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黄山松在该林地的定居发生在1861-1880年之间,黄山松定居30-40年后,其他阔叶树开妈在林下萌发生长,形成目前的黄山阔叶混交林,该林浆被阔叶叶树取代。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密度与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的密度与生物量动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是该地区森林演替中的先锋种群之一。在演替过程中,黄山松种群的动态可分成三个阶段。大约在黄山松种群入侵次生裸地的最初10年期间,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迅速增长(阶段Ⅰ)。此后,种群密度达到饱和,由于自疏作用出现以及其他阔叶树种的入侵,种群密度开始急剧下降,个体平均重量和种群生物量迅速增长(阶段Ⅱ),–3/2自疏定律适用于种群动态的此阶段。随着阔叶树种进入林冠层,虽然个体平均重量仍缓慢增长,黄山松种群的密度和种群生物量逐渐下降直至退出群落(阶段Ⅲ)。但在一些特殊生境中(如裸岩陡坡或山脊),黄山松种群可形成稳定的地形顶极群落,其种群密度、个体平均重量和种群生物量可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松是高山地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高海拔地区的黄山松群落呈现衰退趋势。研究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碳库估算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影响黄山松生长变化的机理。因此,选取戴云山不同海拔[1300 m (L)、1450 m (M)和1600 m (H)]梯度的黄山松林,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碳组分含量与其变化一致,且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M海拔处最高,海拔梯度对碳水解酶没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总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碳氮比。因此在海拔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可能主要受氮素而非温度的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惰性碳占比高,未来可能会持续加剧该地区黄山松的...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和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应用-3/2法则,建立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天然林种群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木断面积、林分总断面积均存在显著作用.因此,在经营黄山松天然林时,必须切实重视林分密度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植物养分的直接来源,植物叶片的养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养分状况。叶片氮磷比(N∶P)被广泛用于指示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养分限制性,选择对土壤养分最敏感的叶片来指示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比较黄山松新叶和老叶指示土壤养分状况的准确性,在福建武夷山选择了3个海拔(1100、1500和1900 m)的黄山松新叶和老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黄山松叶片N、P含量及土壤和叶片15N丰度值,并计算土壤和叶片的化学计量比,从而揭示黄山松新叶和老叶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状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土壤氮有效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和叶片15N丰度值随海拔呈递增趋势,说明土壤氮素对植物的有效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低海拔(1100 m)土壤总P和有效P含量低于高海拔(1500和1900 m)处,且低海拔叶片P含量也显著低于高海拔;(2)黄山松新叶N、P和N∶P随海拔升高均无显著变化,且新叶N∶P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大;老叶N、P含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较密切,表明黄山松老叶较新叶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状况响应更敏感,更能指示土壤养分状况。因此,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不同海拔植物新叶和老叶对土壤养分状况的敏感性差异,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海拔植物生长对土壤养分状况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松阳县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山松在我国东南部海拔700—2000m中山带广泛分布,是该地区森林群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黄山松种群在森林群落演替中起着先锋种群的作用。但在裸岩陡坡或峰岭梁岗等特殊生境中,黄山松种群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本文在种群的水平上,分析了浙江省松阳县关山源地区黄山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和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结构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它们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黄山松种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且对经营管理和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