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黄山文化生成、发育和壮大的全过程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其传承千年的生态文化与绿色风俗。经过2017年春季的两次深入的黄山考察,我深刻体会到黄山的生态文化既有外化的也有内在的。黄山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诸如黄山松、黄山杜鹃、白鹳、猕猴和云豹等,均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并被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处在文化之山,连冰冷的石头,因各有其形态,也被附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可以说,黄山景点的名称堪为一部文化词典。除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正>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决定了保护黄山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这是黄山人的天职与责任担当。1986年,黄山成立了专门的防火机构,至今已建立150余人的森林防火专业队伍、两座防火瞭望哨、三座红外线林火自动报警系统、24700米高山防火水网、200余座消防水池及完善的防灭火管理制度体系。黄山实行"全山联动、全山警戒、全员防火"的"三全"机制,形成了地面有专业队伍巡护管理、地下有防火水网、空中有瞭望监测的立体防火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黄山古称"黟山",因交通闭塞,游人罕至,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秦汉时期,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黄山宗教传人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乃渐为世人所识,山上寺庙宫观才日渐增多,香火日盛。随着名士隐居、宗教传人,开发建设也随之开始。纵观历史,从明末清初开始至今,黄山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前景雄伟,莲花高耸天都险;后山秀丽,西海空灵北海奇"。数百年来,黄山风景区以险峻清奇的姿态吸引着无数游客。我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和1618年两次登临黄山。从他的两次游记中可以看出,他走的大抵是当代游客常至的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光明顶和松谷庵等路线,现在这些地方每天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黄山景区的"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早为世人所熟识。  相似文献   

5.
黄山画派     
<正>黄山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和雪庄等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黄山画派,把天造的"画境"绘成丹青。这些明末遗民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之间,师法自然,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历数百年而不衰。黄山画派的名称是由现代画家黄宾虹等归纳而成的。黄宾虹认为,渐江、梅清和石涛三人为三大代表人物:潘天寿认为黄山画派"天资、人力、气魄、学养四者并重"。当代著名画家贺天键、潘天寿、关山月、黄永玉和李可染等都曾来此写生,张大千四赴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已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正>"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是唐代诗人李广白对黄山的感叹。人们对黄山又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如果从地质地貌上解读黄山,不能不先谈谈古特提斯洋与江南古陆。古特提斯洋(亦称古特提斯域)是地质学的概念。距今约5亿年的奥陶纪,地球表面存在两个古陆:一个是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又称北方大陆;另一个是冈瓦纳古陆,亦称南方古陆,包括现在的非洲、  相似文献   

7.
黄山短尾猴     
<正>行走在黄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时常能看到体型中等、结伴成群、适于攀爬、行动敏捷的灵长类动物,它就是我国特有的短尾猴。1987年10月,在黄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浮溪,我们开始了短尾猴的野外生物学研究,时至今日已整整30年,这期间,我们无数次登临黄山拜访并观察生活在那里的野生短尾猴。黄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黄山亚种,因其尾短且仅分布于黄山而得名,也是中国特有的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欢歌     
郭建崴 《生命世界》2007,(12):96-99
早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因此,虽然已经登过包括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在内的诸多名山,但是当我坐在开往黄山的列车上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地因兴奋和憧憬而难以入眠。黄山之所以没有被古人纳入"岳"的范畴是因为它"藏于深闺"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当五岳已经被认  相似文献   

9.
黄山观鸟行     
<正>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一睹黄山奇特的自然景观,而我们这次来访的目的却不是欣赏美景,而是记录黄山的鸟类。我们很早就开始计划黄山观鸟之旅,终于在2015年8月成行。我们一行5人携带了满满一行李箱的摄影器材,兴致盎然地乘高铁由福建厦门抵达黄山,并在傍晚到达浮溪村。浮溪村位于桃花峰南坡脚下,雨水过后山间浮起的  相似文献   

10.
<正>人生在世,难免会结奇缘。笔者与黄山便是如此。上一次登黄山,还是1979年盛夏,笔者正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趁着暑假,约了几位同学,爬上一辆由沪至皖的大卡车,站立车厢中,忍着尘土飞扬与颠簸,好不容易来到黄山脚下。我们从南到北,游遍了"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甫返上海,便得消息称,我们前脚刚离黄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即上了黄山,与民同游,还与笔者的几位复旦校友相遇聊天合影。当时的我们,还曾为此心生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11.
<正>到访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风景名胜区有"三奇"——奇松、怪石和云海;也有人说那里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黄山温泉,又名"汤泉""朱砂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桃花峰北侧。"天下名泉"等摩崖石刻赫然昭示。可是,黄山地区还有"一奇"为人们所不知,那就是一种小型两栖动物,名为"凹耳臭蛙"。黄山是凹耳臭蛙模式标本产地,也是该物种现存种群的分布中心。徜徉于山涧的溪流旁,由高山上顺势而下的山溪与岩石剧烈碰撞,激起浪花滚滚,声  相似文献   

12.
话说黄山松     
<正>中国古人称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作为我国特有树种,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分类学、形态解剖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先后来到黄山对黄山松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其分类是否区别油松、台湾松和琉球松等树种更是争论不休。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内外一些学者曾把安徽黄山、江西庐江和浙江天目山等地海拔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5,(3)
<正>随着好莱坞科幻大片《侏罗纪世界》的热播,活灵活现的恐龙形象一次次登上银幕,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通过近20多年培养起来的粉丝,一次次在恐龙的召唤下走进电影院。作为博物馆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活"恐龙对大众来说有多么强大的吸引力。已经绝灭的恐龙,留下的只有化石,无法真正复活。其实除了通过科幻电影的形式让恐龙"复活"之外,我们恐龙博物馆还有多种方式"复活"它们。创新科普活动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骨架和恐龙埋藏遗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为生态学角度,依据黄山短尾猴食土行为在年龄、性别、社会等级序位、食土量、食土频率、食土持续时间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黄山短尾猴食土行为。黄山短尾猴对土壤的摄取是寻找和有目的的选择,有些场所是其"喜好"或"常去之处",食土场所通常是以多个体多次取食挖掘而形成的洞穴形式存在。取食土壤颜色黄色或黄棕色,酸性土壤,富含铁、钙、镁等矿物元素,粘土比例较高。社群各年龄段及性别个体均参与食土行为。平均食土行为持续时间在年龄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食土频率和食土量在成年雌性或雄性个体的社会等级序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成年雌性的平均食土频率和食土量,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或性别组,与雌性正值怀孕末期及产仔哺乳期,需要补充大量铁等矿物元素,以维持生理所需和体力消耗有关。典型的植食性动物黄山短尾猴有规律地取食粘土的行为,支持了食土行为具有"食物解毒作用"假说。人工投喂和食土行为的相关性表现为提高了食土频率,可能与粘土能够缓解高热量、低纤维人工食物造成的胃肠不适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黄山是新安江流域上游的重要源头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0.51%,空气中负氧离子数常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黄山为新安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同时对调节地表径流、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水质和改善流域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结合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工程实施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开展水、土、气、植被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综合监测,为"黄山环境指数"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知道,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现代工业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最为显著的就是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并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联合国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各国设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让这些"净土"免受或者少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负面影响。1979年至今的近40年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贯彻落实邓小平"黄山谈话"精神,按照"充分保护,适度利用"的要求,促进黄山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服务不断臻于佳境。在1988年实施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的四季食性.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共取食植物26科50种;不同季节间黄山短尾猴食性具有明显变化,冬季取食13科25种植物,春季取食23科46种植物,夏季取食14科32种植物,秋季取食17科37种植物;壳斗科、樟科是黄山短尾猴全年的主要食物,占短尾猴总取食量的51.26%~59.75%,其他科属植物也占有重要地位;甜槠在四季均为黄山短尾猴的主要取食食物,豹皮樟在冬季取食量相对较高,秋季最低,红楠、杉木在冬春季节的取食比例差异最大;黄山短尾猴采取与其他灵长类相似的觅食策略;黄山短尾猴四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差异不明显,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远古时期,黄山之地为浩浩之沧海,在其海陆交替的自然形态变化中,造就了画境天成的自然景观。2017年春季考察过程中,我们在黄山书画院关德军秘书长的引领下,参观了摩崖石刻的富集区和黄山画派的主要活动地。黄山的古代艺术当以摩崖石刻为代表,多为历代名家所作,堪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艺术,是黄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风景区现存摩崖石刻约300处,其中碑刻40多处,主要集中在温泉、北海和玉屏楼景区  相似文献   

19.
刘维德 《昆虫学报》1955,(2):243-243
安徽省的蚊虫种类,除李凰荪、吴希澄二氏1935年曾在黄山作一短期调查外,尚乏人报告。1953年8月至10月,作者曾在该省某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如霍山、黄山、霍邱、芜湖等地作了初步的调查,结果共获蚊26种。兹将其名录列次: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的高空迁飞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我站在黄山设置了高空捕虫网,进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空高迁飞的观察,现将一年来的观察结果作一初报。 一、地点与条件 观察点设在我县境内黄山光明顶,位于北纬30.08度,东经118.09度,是我国著名风景区。这里山势笔直陡峭,峰顶直入云霄,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四面开阔,气流畅通,全年大风天气在150天以上。 二、器材与方法 高空捕虫网〔见图1)为方锥型钢铁结构,接虫口径1.8×1.8米,全长3米,主骨架采用30×30毫米角铁焊制,每面用4根10×10毫米的方铁拉紧,中心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