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艾迪注射液可促进骨髓造血,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方法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及常规化疗组(对照组)。观察其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IL-3及GM-CSF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肠道常驻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指标。结果各项指标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艾迪注射液可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减轻化疗药副作用,提高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方法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及常规化疗组(对照组)。观察其化疗前后肠道常驻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指标,骨髓象检查及化疗后毒副作用观察。结果各项指标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的作用,与化疗合用,减轻了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化疗安口服液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可减轻化疗药副作用,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免疫力。方法 按常规方法筛选出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恢复免疫功能的最佳中药;将选择病例随机分为化疗安口服液治疗组、常规化疗组,观察其化疗前、化疗后10d肠道常驻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指标,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指标。结果 各项指标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化疗安口服液具有促进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等有益于机体的优势菌的生长,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作用,并具有减少化疗患者合并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血清神经肽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7月收治的87例结直肠癌患者依照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分为肠道菌群正常组、Ⅰ度组、Ⅱ度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情况以及血清中TLR4、NPY和VI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R4、NPY和VIP与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不同组别研究对象血清TLR4、NPY和VI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中TLR4、NPY和VIP水平最低,Ⅱ度组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Ⅱ度组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正产组和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Ⅱ度组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Ⅰ度组;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高于Ⅰ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NPY与结直肠癌患者真杆菌、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7%vs 73.58%,χ~2=5.194,P=0.023)。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及CD4~+细胞、CD8~+细胞、CD4~+/CD8~+、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TVC)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化疗副作用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根治性胃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奥沙利铂+替吉奥联合化疗方案组32例(对照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TVC联合治疗组26例(观察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白细胞3×109/L、粒细胞2×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恶心/呕吐、腹泻及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各菌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明显少于观察组(P0.01),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多于治疗前(P0.05);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VC对胃癌术后化疗副作用有预防作用,并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口服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A)、益生菌干预组(B)及对照组(C),每组10只,A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B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C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盲肠内容物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肠组织CD4、CD8的测定。结果A组与B、C组相比,革兰阳性杆菌占肠道总细菌数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占总细菌数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肠组织中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所有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抗生素的应用会抑制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反应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根治性结直肠癌术,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禁食、传统肠道准备,术后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并予以等氮量等热量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5d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3次/d,温水口服,替代术前肠道抗生素的使用,术后24h继续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至术后1周,剂量和方法同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数量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入院时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多,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其上升幅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χ~2=4.20,P0.05)。结论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不仅能纠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失调,提高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胃肠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胃肠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APACHEII评分分为A组(APACHEII评分<20分,n=67)和B组(APACHEII评分≥20分,n=43)。另选52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检测各组对象血中免疫细胞数、肠道微生物及血清CRP、PCT水平,并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CRP、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对象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细胞、CD4^+/CD8^+水平均为B组>A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对象肠道肠杆菌数量为B组>A组>正常组,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均为B组A组>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歧杆菌数量、B/E值与血清CRP、PCT分别呈负相关(r=-0.624,-0.746;-0.638,-0.757,均P<0.05)。结论胃肠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以双歧杆菌减少和肠杆菌增加为主要特点的肠道菌群失衡,且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与血清CRP、PCT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