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流域细鳞鱼染色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鱼属(Brachymystax);地方名为细鳞鱼(东北地区),该鱼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乌苏里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等流域广泛分布[1-3].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的细鳞鱼和哲罗鱼及其天然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鳞鱼和哲罗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鲑鳟亚目(Salmonidei)的鲑科(Salmonidae)。在中国只为黑龙江流域所特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流域两种细鳞鲑的形态学比较及其分类地位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比研究了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流域具钝吻和尖吻两种形态特征的细鳞鲑,其主要形态学性状的显著差异达到种间分化水平.细鳞鲑属Brachymystax在中国应有两个种,分别为图们江细鳞鲑B.tumensis(具钝吻特征)和细鳞鲑B.lenok(具尖吻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基因序列和微卫星标记比较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和钝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tumensis Mori)的分子遗传差异,为澄清其分类地位争议提供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扩增217个样本的mtDNA D-loop区序列,共获得45个单倍型,类群间无共享单倍型;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三个细鳞鲑类群呈独立的支系;(2)基于14个呈多态性位点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与尖吻或钝吻细鳞鲑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之间的遗传距离;(3)基于线粒体D-loop和多态性微卫星位点计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远高于0.25表明三个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极高。这些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流域细鳞鲑之间遗传分化程度高,结合前期发现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细鳞鲑类群有明显形态分化的研究结果及它们之间地理隔离已久的现状,研究初步判定秦岭细鳞鲑为独立物种,并建议以Brachymystax tsinlinge...  相似文献   

5.
川陕哲罗鲑Cyt b基因克隆及其在鲑亚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Cyt b),首次报道该基因的全长序列(1140 bp,GenBank 登录号FJ597623),并与鲑亚科中其他5属14个物种的Cyt b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白鲑亚科的白鲑Coregonus lavaretus作为外群构建了ML、NJ和MP系统发育树.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川陕哲罗鲑与细鳞鲑属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小(8.47%),在系统发育树上两者聚在一起,提示川陕哲罗鲑与细鳞鱼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结果与以往的形态学分类不相符.  相似文献   

6.
白鲢,东北地区又称胖头,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很广。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等干流中都很丰盛,黑龙江上游呼玛以上的水体中,则尚未见其棲息。  相似文献   

7.
细鳞鱼精巢超微结构和精子发生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张旭晨  王所安 《动物学报》1992,38(4):355-358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精巢为叶型;支持细胞(Sertoli cell)和Leydig细胞具有典型内分泌细胞的一些结构特征;A型精原细胞的细胞器是区域性分布,精原细胞线粒体的发育与拟染色质 (chromatoid bodies)有关;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核膜孔由均匀排布最终演变为区域性聚集。重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促进雄鱼性成熟;精子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细鳞鲑属Brachymystas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尖吻细鳞鲑(sharp-snouted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lunt-snouted lenok),及分布于图们江的图们江细鳞鲑B.tumensis进行分子系统关系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黑龙江水系2种细鳞鲑的分类学地位、有效命名及图们江细鳞鲑物种地位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细鳞鲑种群在系统发育树中明显构成2个独立的进化分支,分别对应可经形态鉴别而差异显著的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平均序列分歧为1.9%,在属内已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图们江细鳞鲑与尖吻细鳞鲑的呼玛河、乌苏里江、奎勒河等种群共同构为1个进化分支,与尖吻细鳞鲑的序列分歧(平均为1.2%)远低于与钝吻细鳞鲑的序列分歧(平均为2.2%).结合形态学的初步研究结果(图们江细鳞鲑的主要形态特征偏向于尖吻细鳞鲑),不支持图们江细鳞鲑独立种的分类地位,建议为尖吻细鳞鲑B.lenok的同物异名,也不支持普遍认为的钝吻细鳞鲑的有效学名为B.tumensis,其有效命名还待商榷,暂属未定名种.综上所述,基于基因序列分析的遗传学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分类结论,即在黑龙江水系细鳞鲑属有2个独立的种,分别为尖吻细鳞鲑B.lenok和钝吻细鳞鲑B.sp.,而图们江细鳞鲑B.tumensis应归为尖吻细鳞鲑B.lenok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
关于扬子鱷研究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类起源于古生代而兴盛于中生代,距离今天已经有二百万万年,也就是在没有人类之前它已棲息在地球上了。长江下流一带古时称为扬子海峡,因此产生了扬子鳄的名称。世界上现存的鳄类有23种,大都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南美、北美、南非、北澳、南亚等地,只有两种棲息于温带。扬子鳄在分类学上为鳄目、嚣科、嚣属。本属共有两种,一种产于北美密斯西比河流域,固名密斯西比鳄(Alligator mississpiensis);另一种即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uel)。根据文献,汉口、九江、安庆、芜湖、镇江、苏州、上海等地都有记载,其可靠性如何尚待研究。此二种分布上的距离几乎有地球的半圈。  相似文献   

10.
濒危物种川陕哲罗鲑在汉江上游太白河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哲罗鲑属,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29°~33°N秦岭以南长江流域北侧一级支流岷江水系和汉江水系的上游山区激流环境中,是欧亚大陆鲑鳟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的种类。20世纪60年代以前,川陕哲罗鲑资源还较丰富,在岷江上游的干流、大渡河、青衣江及其附属支流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影响,资源量锐减,分布区域不断缩  相似文献   

11.
白鲢,东北地区又称胖头,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很广。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等干流中都很丰盛,黑龙江上游呼玛以上的水体中,则尚未见其棲息。本文是根据1957—1958两年内,黑龙江流域渔业考察队在上述地区所采的标本和野外观察的新鲜材料共约70多尾,而整理分析的。白鲢是一种闻名的淡水饲养鱼,生长迅速,市上常见的大小多为2—7市斤,黑龙江中10斤和10斤以上的个体也十分多,下面是1958年4—8月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地所采到的40尾白鲢的体重记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流域的鲫鱼,是渔获物中的主要粗成之一,约占总产量的20%。黑龙江流域的水利枢扭建成后,它将成为水库中的主要养殖对象,因此,调查研究鲫鱼的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变异,对于今后的渔业利用是有很大益处的。一、种群的变异鲫鱼在黑龙江流域的分布极其广泛,各种不同的水体中都能棲息生存。在额尔古纳河,鲫鱼是捕捞的主要对象;在黑龙江,则主要是分布在干流相通的附属水体中。其它如达赖湖、镜泊湖、小兴凯湖、五大连池等湖泊里均有相当数量的鱼群。  相似文献   

13.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 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 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 tumensis)的5项可数性状和34项标准化后的比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尖吻细鳞鲑、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在32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贡献率较大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779%; 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4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细鳞鲑类群的判别函数, 综合判别率为99.4%。基于欧式距离矩阵法构建的形态学聚类图显示, 秦岭细鳞鲑和尖吻细鳞鲑距离较近, 而与钝吻细鳞鲑距离较远。据Mayr 75%亚种识别和划分规则, 34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中, 尖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第一鳃弓外鳃耙数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 而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有31项比例性状和2项可数性状的差异系数高于1.28。据分析结果, 结合秦岭细鳞鲑地理隔离的事实及其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 推断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流域内的尖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程度至少已达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鱼粉匮乏,价格上涨。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就成了当务之急。各种大豆来源蛋白由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比较平衡,是水生动物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近年来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Linnaeus)[1]、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2]等研究表明,用不同大豆来源蛋白替代一定比例的鱼粉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以大豆低温豆粕为原料,经碱溶酸沉等工序而得到的一种精制大豆蛋白产品,蛋白含量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在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183;Jian)饲料中大豆分离蛋白可替代40%鱼粉[3]。哲罗鱼(Hucho taimen)为肉食性、冷水性鲑科鱼类,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溪流里,肉味鲜美、细嫩、营养丰富。哲罗鱼生长速度较快,属于大型名贵鱼类,一般个体约3kg,大的个体可达50kg,体长1m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该鱼的驯化养殖已经获得成功[4],并已在我国一些省市开始养殖。因此,研究哲罗鱼人工配合饲料十分迫切。肉食性鱼类不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且更偏好于动物性蛋白,所以当以...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属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扁甲总科(Cucujoidea)瓢虫科(Coccinellidae)异色瓢虫属(Leis或Harmonia),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分布于苏联阿尔泰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我国、朝鲜、日本等地,故又称亚洲瓢虫。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黑龙江水系茴鱼属一新纪录种(鲑形目,茴鱼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11月,在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乌苏里江、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河流采集到茴鱼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纪录种--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下游黑龙江茴鱼体色鲜艳,背部无或具少量黑色斑点,体侧具鲜艳橙色条纹,明显区别于属内其它物种.与同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相比,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存在明显区别:1)新纪录种体侧背部无或仅具少数黑色斑点,后者体侧具有大量黑色斑点;2)新纪录种背鳍鳍条数为23~26,后者为19~22;3)新纪录种体侧具多行间断开的鲜艳橙色条纹,后者无;4)新纪录种背鳍边缘红色带纹宽阔,后者狭窄;5)分布区不同,新纪录种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后者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上游.  相似文献   

17.
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极低温环境为冷水鱼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也就成为冷水鱼类的理想家园。汗马拥有其他保护区很难同时见到的哲罗鱼、细鳞鱼、黑龙江茴鱼、江鳕、真(鱼岁)、洛氏(鱼岁)和杂色杜父鱼等众多冷水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染色体组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陈景星1 的论述,分布于中国境内的泥鳅属(Misgurnus) 的鱼类共有三种:北方泥鳅 (M.bipartitus) 、黑龙江泥鳅(M.mohoity) 和泥鳅(M.anguillicaudatus) 。    相似文献   

19.
香鼬(Mustela altaica Pallas,1811)属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是分布于东亚和中亚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其典型栖息地为海拔1 500~4 000 m的森林、森林草原、高山草甸及灌丛或多岩石的山地等环境(高耀亭等,198...  相似文献   

20.
哲罗鱼(Hucho taimen)是我国珍稀的土著冷水性鱼类,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解哲罗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该研究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9个野生哲罗鱼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哲罗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在0.0994~0.8882,期望杂合度在0.2005~0.8759,PIC指数在0.3432~0.5261,其中呼玛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Fst在0.0246~0.2333 (P<0.0001),Nm在0.8216~9.9292,群体间遗传分化较明显,基因交流少;群体的同胞系比例在27.78%~90.91%,说明近交压力较大,可能经历过遗传瓶颈或存在这样的风险.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各基因座遗传分化系数的均值为0.108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北极江段群体独立为一支,呼玛河群体与乌苏里江各群体聚为一支,黑龙江中上游各群体聚为一支.这些结果表明,哲罗鱼资源量的减少已经影响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应杜绝对哲罗鱼资源破坏性捕捞,同时加强群体间基因交流,以期达到全面保护哲罗鱼种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