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须草花粉活性及结实率与其无融合生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种生态型无融合生殖龙须草为材料,经去雄套袋、去掉柱头及相互杂交等处理,比较几种方式下的结实率。结果表明:去雄套袋、截去柱头以破坏授粉和杂交授粉等处理与去雄不套袋作对照之间结实率的差异不显著。两种生态型龙须草的成熟花粉粒都具有活力,在蔗糖溶液中的离体萌发率分别为28%和34%;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生长的荧光观察表明:花粉附着率较低,花粉在柱头上可以萌发,但不能进入柱头和花柱。证明龙须草花粉对其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龙须草具有很高的无融合生殖度,是优良的无融合生殖基因供体。  相似文献   

2.
木兰科植物的人工杂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常规人工杂交方法,在木兰科中进行了68个组合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花粉活力随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人工授粉后结实率很高,小孢子败育不是木兰科植物自然结实率普遍低的主要原因。木兰亚属种间杂交均表现为亲和,含笑属有些种间杂交不亲和;属间杂交多不亲和,但红元宝二乔玉兰与金叶含笑和云南含笑的杂交完全亲和,结实率高达80%~100%,表明玉兰亚属和含笑属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观光木与金叶含笑、云南含笑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杂交种子不能萌发,支持观光木属成立。  相似文献   

3.
Plant Genetic Systems N.V.(PGS)介绍,已将雄性不育基因用于种子玉米杂种的生产,这将解决玉米去雄时耗费劳力和资金的问题。PGS估计,一旦称为Seedlink的该系统申请到专利并投入市场,它可使美国种子玉米杂种生产者每年节省一亿八千万美元。杂种玉米是最具商业价值的杂交种子,世界年销售额为三十亿美元。常规生产过程是:利用人工方法给玉米去雄,然后用所需品系的花粉对其进行杂交。与多数农作物不同,玉米的雌、雄生殖器官在植株上相距一定距离,因此可通过去雄生产杂交种子。但因过程全部采用人力,因此每年美国耗资一千八百万美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远缘杂交F1代表现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远缘杂交试验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不进行胚培养,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6X,AABBRR)、柱穗山羊草(2X,DD)、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6X,AABBDD)、CIMMYT人工合成小麦(6X,AABBDD)的杂交.发现在F1代中,出现了2~7种植株表现型、7种性状分离现象;小麦颖壳颜色变化可能受多个加性基因控制;杂交F2代结实率较F1代有数倍或十余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山羊草叶片染色体的压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淑安  汪永祥 《遗传》1979,1(1):40-41
用植物根尖压片观察和鉴定植物染色体的 方法在遗传和育种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但是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小麦花药培养 诱导出的花粉植株的频率和小麦孤雌生殖的结 实率还不很高,作物远缘杂交中,虽然采取各 种措施来克服其杂交不亲和性和杂交后代不育 性,但其杂交的结实率仍然很低。得到的少量宝 贵种子用于根尖细胞学观察均有一定困难。一 方面是材料宝贵,剪去根尖作细胞染色体检查 影响植株的成活率;另外一方面每粒种子发芽 后只能剪1--2个根尖制片,由于制片技术的限 制,通过1-2次压片观察,往往不易得到清晰 可数的分裂相。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我们 用半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的叶片进行 了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瓜同源三倍体创制及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常规杂交法研究黄瓜二、四倍体杂交过程中亲本育性、授粉组合及亲本基因型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并利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对获得的黄瓜同源三倍体进行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结果显示:(1)同源四倍体白交结实率比较低(13.0%~14.5%),可能与其花药内所包含的正常花粉粒比例小及花粉管萌发长度较短有关.(2)二、四倍体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很低(0.26%~0.02%),但在两种配组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即以同源四倍体黄瓜为父本和二倍体黄瓜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比较高,反之则杂交结实率比较低.(3)在二、四倍体杂交过程中,二、四倍体的基因型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以杂交双亲同属一个基因型的杂交效果较好.(4)同源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但存在较高频率的染色体异常行为:中期I染色体构型复杂,在大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的存在;中期Ⅰ和Ⅱ有少数染色体游离于赤道板外;后期I和后期Ⅱ常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细胞分裂不同步现象,其最终结果导致了不正常四分体和不可育配子的形成.(5)同源三倍体花粉粒的平均可染率和萌发率分别为18.8%和11.3%.研究结果表明,黄瓜二、四倍体正反交能直接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同源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不育配子的形成是引起其育性低的细胞学原因;同源三倍体的部分育性为通过同源三倍体的回交来选育初级三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 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 & C.M.Xu].  相似文献   

8.
玉米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选种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是牵涉到选择受精、近亲繁殖、杂交优势和生活力等一系列的遗传选种理论。苏联的先进经验指出,利用杂交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近年来我国各地推行各种玉米的杂交方法和杂交种子,也初步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且正在逐步扩大中。选择上面这个题目来和大家共同讨论,应该说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9.
从1957年以来的八倍体小黑麦育种工作的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可杂交基因的应用 小麦和黑麦之间的可杂交遗传分析表明s,s~S,s~A,s~N和s~Q是属于一个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根据可杂交的程度,这些基因可以排成如下的次序,即s>s~S>s~A>s~N>s~Q。根据显性的程度,则其次序就要倒过来成为:s~Q>S~N>s~S>s~A>s。这个发现已被适当地应用于小麦与黑麦的日常杂交工作中。 2.染色体数加倍 小麦-黑麦杂种分蘖苗于处理前在基部用刀片切一浅伤口,而后浸在0.04—0.05%的秋水仙精溶液中4天,室温保持在15℃以下。在10℃以下的温室中,90%以上的处理苗能恢复生长。恢复苗中约有40.8%的F_1不育杂种植株能转变成部分可育的,并以这些成功株上将获得数目不等的种子。用这个方法,曾经制造了4,700个小黑麦原始品系。在1961年,发现了一个新的多倍体诱变剂。药品的名字是富民隆,或称对甲苯磺硫苯胺基苯汞,它是一个杀菌剂,加倍染色体数的效果和秋水仙精一样。 3.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通过杂交的基因重组和加重分离世代的选择压力是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的有效方法。从小黑麦原始品系中选用各种亲本大约已经做了两千个杂交组合,近年来更多的是用杂种选系和分离世代中好的植株来进行杂交。由此而选育出来的,结实率正常,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127”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Rupr.)是我国的主要蔬菜,在北京地区占秋菜总产量的65%以上。大白菜属于异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明显。但由于其花期较长,加之花朵小,每朵花结籽数又少,若采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生产一代杂种种子,费工多,成本高,无实际利用价值。因此解决大白菜杂种种子的制种方法,是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急需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插入对水稻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粉活力和杂交结实率评价转基因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选用含bar、crylAb、BADHXa21等4种基因的5份转基因水稻品系研究转基因插入对转基因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受体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显著;转基因水稻花粉离体萌发率在0.416~0.584间,与受体品种(0.004~0.574)相近;转基因品种与相应受体品种间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对所选配的26个人工杂交组合杂种结实调查表明,bar、crylAb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显著,而Xa21基因的插入对受体品种杂交结实率影响较小;转基因水稻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变幅为0.056~0.13,在受体品种(花粉供体)与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杂交结实率范围(0.052~0.417)之内.本研究花粉离体萌发和杂交结实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插入对水稻品种异交潜力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瘘管羊瘤胃瘘管尼龙袋法,对北疆地区常见的2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处理,对处理前后种子的长、宽、厚、形状指数、百粒重和萌发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以期丰富北疆地区植物种子消化道传播的内容.结果表明: 除臭草、剪股颖、鳞茎早熟禾、猫尾草和小麦以外,其余23种植物的种子均为椭圆或扁平状种子;小麦和燕麦种子百粒重分别为3.52和1.69 g,其余种子的百粒重均为0.01~1 g,属中等或偏小类型.种子经瘤胃消化后,颜色变深,种子结构被破坏,种子的芒、稃和颖等附属结构的长度随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种子长、宽、厚、百粒重随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变化不显著;种子经绵羊瘤胃消化后,萌发率显著降低,经瘤胃消化6 h后,除鹅观草和燕麦种子萌发率降为0外,其余26种植物仍有部分种子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与黑麦杂交并对其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是创造小黑麦初级品系、丰富小黑麦品种资源的基本工作。困难在于难以获得大量的不同遗传组成的杂交种子。只有少数小麦品种容易与黑麦杂交,极少数品种与黑麦的杂交结实率甚至可以象小麦种内杂交一样高。早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水稻(O. sativa)2n=24染色体的形态进平行了研究,大多数是采用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作为适宜材料。由于水稻染色体较小,核型分析需要一定量的种子,而珍贵的远缘杂种(如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后代)结实率极低,所结种子极少。为了克  相似文献   

15.
伊阿华州立大学(ISU)的Patrick Schnable领导的一项研究正在测定玉米细胞中的基因如何调控可育或不育花粉的形成。 Schnable解释说:“不能产生功能性花粉对于生产象种子玉米这样的植物杂交品种是一个有价值的特性。雄性不育玉米无需在成熟前进行繁重的去雄工作,以防其花粉干扰杂交品种的杂交繁育。”然而,雄性  相似文献   

16.
丁香属植物有性杂交试验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1989年在哈尔滨市第三苗圃进行了丁香属(Syringa L.)植物种间(内)杂交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差异很大,在试验的18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杂交组合得到了发育正常的杂种F1代种子,但结实率不同,其中以白丁香与洋丁香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无论是正交或反交,杂种F1代的结实率均达86%以上,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而以重瓣洋丁香为母本,白丁香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结实率仅有8%,亲和力显著下降。(2)丁香种间杂交可以获得成功。杂种F1代长势旺盛,花色变异丰富,瓣性遗传性较强,已发现若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7.
鸢尾属(Iris L.)植物的杂交育种及其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进行了鸢尾属种间杂交和种内杂交计21个组合,授粉花数229朵,结实数19个。种内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64%;种间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1.5%,有3个种内杂交组合,2个种间杂交组合的种子已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和八种异细胞质"中国春"(Aegilops vavilovii)CS、(Ae.juvenalis)CS、(Ae.crassa)CS、(Ae.comosa)CS、(Ae.unianstata)CS、(Ae.speltoides.M.)CS、(Ae.kotschyi)CS.(T.timopheevi)CS分别与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 8x)"远中2"、"远中3"、"远中4"、"远中5"杂交与回交,选育出8种异细胞质"远中2"、"远中2"远中4"、"远中5"共32个类型。并对不同的异细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当代结实率、种子萌发率、F1植株与回交后代的性状、育性、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因细胞质类型不同杂交当代的结实率有差异,F1和回交后代育性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不仅与细胞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核亲本类型有关,表明明显的核质工作。不同的异细胞质类型对F1的某些性状如生育期、分蘖数、株高、籽粒饱满度有影响。杂种F1减数分裂行为与对照相比有变化,有的影响四分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用普通小麦作材料,通过对其雌蕊进行离体授粉,成功地获得了试管种子和幼苗以及其成年植株。经过两年的改进试验,建立了一种小麦离体受精的较好方法,其污染率可降低到1.3%以下,结实率可提高到89.1%以上,最高结实率达97.5%。研究了雌蕊年龄对其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雄后第二天到第五天的雌蕊其离体授粉的效果较好,其中以去雄后第三天的雌蕊效果最好。小麦籽粒的发育,MS培养基的效果明显比White 培养基好,说明在离体受精情况下小麦籽粒的发育要求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和氮素。小麦试管受精的成功及其技术的建立,使得小麦受精过程置于人工控制条件之下,为其发育生理学、实验胚胎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以及进行远缘杂交提供了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杂交晚稻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发芽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杂交水稻种子带病较多,颖壳闭合不完全,活力低于常规稻,对贮藏、浸种、催芽、育秧等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反应特别敏感的特点和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种芽素质、成秧率及壮秧率,我们进行了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试验。 1987~1991年连续5年以当年收获籼型杂交晚稻组合“V优64”的种子为材料进行如下进程的处理:第一天按5 kg水和3.5 kg种子的比例,将已准备好的种子袋浸入盛水的小木桶里,翻动、拌和后放在避风向阳处浸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