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三届现生及化石轮藻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 0月 1 6日至 1 9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来自世界各地的 30位轮藻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中国内代表 1 7人 ,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育部、中国石油总公司等部门 ,国外代表 1 3人 ,分别来自法国、西班牙、南斯拉夫、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哈萨克斯坦。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2 5篇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轮藻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会上有 1 7位代表做了大会学术报告 ,同时会议安排了 7个学术墙报展板。这些会议报告和墙报展板所介绍的内容均是轮藻学研究的焦点和前沿课题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于1987年7月6—10日在英国加迪夫市召开,来自十五个国家的六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和正在英国访问进修的西南石油学院郭丽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参加这类会议。会上共作了43个学术报告,其中包括26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3.
由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会(会长为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的宫地重远)主办的第一届海洋生物技术国际会议在1989年9月3日至6日在东京、港区的虎之门召开.对于海洋生物技术,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正式国际性学术会议.有外国23个国家的约130名代表,总计约有330人参加.发表演讲题目约150题.分“大气二氧化碳和海洋生物技术”等2个特别会议和“海洋微生物”等6个一般会议发表论文,展开了活跃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Science Press,Beijing,2 0 03序第三届现生和化石轮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6日至 1 9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来自世界各地的 30余位轮藻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期的《微体古生物学报》专辑即为这次轮藻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轮藻国际学术讨论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第一、第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分别在欧洲 (法国 )和美洲 (美国 )召开 ,会议宗旨在于促进轮藻植物多学科交叉研究及加强各国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本专辑收录的论文源于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的系列学术报告 ,这些报告集中反映了各国学者对现生和化石轮藻植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  相似文献   

5.
第六届国际化石藻类和碳酸盐台地会议在土耳其安卡拉召开(1995,9,18─22)第六届国际化石藻类和碳酸盐台地会议于1995年9月18-22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召开。来自中国、克罗地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俄罗斯及土耳其等8个国家的约60名...  相似文献   

6.
7.
《遗传》2016,(11)
正2016年9月19~21日,"首届七鳃鳗免疫系统研究国际会议"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主办方为辽宁师范大学七鳃鳗研究中心。会议主题为"七鳃鳗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会议邀请到包括国际著名免疫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Max D.Cooper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在内的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的12位从事七鳃鳗免疫系统研究的顶级科学家,以及多名从事比较免疫研究的国内知名学者。辽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会议于1988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召开。这次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代表(其中包括60多名学生)。在开会之前共征集论文摘要400多篇,大多数论文都在会上宣读,另外约50篇通过版报形式交流。除了大会开幕式和少数大会报告之外,根据不同的学术内容在分组会上以4天的时间,分为33个小组,同时在6个会议室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代表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自由参加不同的报告会。我国正式代表9名,北京有王伏雄、张金谈、孙湘君、李文漪、茅绍智和赵英娘,南京有宋之琛和唐领余,广东有马俊荣。  相似文献   

9.
第26届国际水禽座谈会于1980牛2月18日至24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召开。此会在亚洲召开是第一次。我国鸟类学代表,应国际水禽研究总局(IWRB)和日本野鸟协会的邀请第一次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共有19个国家的60多位代表。国际猎人协会、国际鸟类保护协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各成员国代表报告有关水禽研究计划执行情况。②大会分天鹅和鹤类两组,同时进行论文宣读和讨论。③参观了北海道苫小牧的天鹅标志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国际古人类学会议于1982年10月16日至21日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尼斯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名古人类学家、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年代学家和有关学科的研究者会聚一堂,报道了世界各地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交流了各自对于人类进化的新认识。我国以吴汝康教授为团长的古人类学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大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组织的国际生物化学会议(IMB),于1987年8月17日到22日在北京富丽堂皇的长城饭店召开。在8月17日下午的开幕式上,国际生化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生化学会主席王应睐教授首先发言。我国著名生化学家曹天钦、邹承鲁、张龙翔教授都是大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同志也到会祝贺。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来自世界各地30  相似文献   

12.
1986年7月8日至1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召开了一次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会议。来自16个国家的475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A),国立农业研究所(INRA)和欧洲植物分子生物学网络联合发起主办的。会议议题包括:1)  相似文献   

13.
1988年日和佐国际海龟会议于7月30日至8月3日在日本德岛县日和佐町召开。此次会议是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物种委员会(IUCN/SSC),以及日本德岛县日和佐町和姬路市共同主持召开的。会议得到日本环境厅、德岛县政府、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委员会、日本自然保护协会等组织共同赞助。会议代表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西萨莫亚等环太平洋国家,与会代表大多数是IUCN/SSC的海龟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祝坚同志自1979年起连任海龟专家组成员,为此次会议特邀代表,但因病不能出席,由论文的第二作者谭燕翔代表出席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除环太平洋9国11位代表外,国际野生动物基金委员会的代表以及日本环境厅、自然保护协会、动物学研究人员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30日至8月1日在德岛日和佐町召开。  相似文献   

14.
第14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于1992年8月16日~2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召开。出席大会的1200人来自42个国家。此次大会分46个专题组,包括灵长类的解剖、行为、生态、生理及饲养、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现生的和化石灵长类各领域研究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学术交流会。化石灵长类方面有“近年来非人形人猿超科的新发现及研究成果”和“老第三纪灵长类的进化”两个专题。中国近年来人猿超科的发现与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8日,《化石》杂志与四川崇州天演博物馆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化石保护与化石文化座谈会"。座谈会在四川省崇州市召开,著名恐龙学家董枝明等专家学者和国内知名的一些博物馆的相关领导共30余人参会,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王丽霞常务副主任以及崇州市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国际酶工程讨论会每两年召开一次,1995年10月15~20日在美国南疆圣地亚哥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与会代表约200人,来自世界各国,中国代表有11人(包括台湾两人),会议选择目前酶工程研究主势方面作大会综述性或专题报告,内容概括有: 1.设计及制备新型生物催化剂:包括酶点突变,抗体酶,酶蛋白质工程在工业上应用,新酶设计等;2.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合成酶(如酯酶,氧化还原酶)结构、特异性与点突变,胰凝乳蛋白酶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多肽等;3.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催化:包括非水相酶结构,高压下酶的结构与稳定性,高温  相似文献   

17.
越冬 《古生物学报》1980,(3):243-244
第三届国际刺丝胞化石会议自1979年9月24日至10月2日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24个国家的8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派出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俞昌民和董得源出席这届会议。(一)本届会议由波兰科学院古动物研究所担任东道主。会议自9月24日至9月28日,其中四整天的时间进行学术论文的宣读和研究成果的展览,半天时间讨论协会今后的工作和活动计划;从9月28日下午到10月1日,组织代表们到克拉科夫附近的圣十字山,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欧洲国际牙形刺会议 ( ECOS )于 2 0 0 2年 6月 2 1日— 6月 2 5日在法国南部的 Toulouse市 (法国第四大城市 )和 Albi市先后举行。会前赴西班牙地质旅游 ,重点考察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剖面 ,会后地质旅游去法国南部 ,主要参观泥盆系、石炭系剖面 ,特别是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和法门阶底界的界线层型剖面。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 1 5个国家的 94位专家。四天的学术报告安排得紧凑有序 ,大会与分会共安排了5 9个学术报告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同时会议还按排了 39个墙展 ( posters) ,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并举行了泥盆系分会工作…  相似文献   

19.
第6届化石刺丝胞(Fossil Cnidaria)国际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8—14日在德国的明斯特(Münster)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约160多位从事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和古杯化石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中国有6位学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包括了珊瑚化石的研究历史,珊瑚、水螅、层孔虫、海绵、古杯等门类化石的种内变异、微  相似文献   

20.
余汶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4-124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获丰富的腹足类化石,计得2属、3种(包括1新属、2新种),它们是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gen. et sp. nov., Xinjiangospira cf. gondwanica (Cox), Bernicia? jimsar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