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杉木的F1代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春发  施季森 《遗传学报》2004,31(10):1149-1156
对于杉木 1∶1分离的分子标记位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策略。通过二点连锁分析 ,任意两个位点的连锁相和重组率可以得到推断和估计。对于一个连锁群中的最优排序 ,采用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进行多位点的连锁分析。该作图方法比通常林木上所用的“拟测交”作图方法更有效。采用该作图策略 ,利用句容0号无性系 (♀ )×柔叶杉 (♂ )的F1代群体的AFLP分子标记数据重建了句容 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在句容 0号无性系的连锁图谱中 ,有 10 1个标记分布在 11个连锁群上 ,图谱的总长度为 2 2 82 6cM ,平均图距为 2 2 6cM ,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 17个标记 ,最少含有 5个标记 ;在柔叶杉的连锁图谱中 ,有 94个标记分布在 11个连锁群上 ,图谱的总长度为 2 5 6 5 8cM ,平均图距为 2 7 3cM ,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 16个标记 ,最少含有 4个标记。构建的句容 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比原有的图谱分别增加了 2 6个标记和 2 8个标记 ,双亲的图谱共增加了 5 4个AFLP标记 ,使图谱上的分子标记总数达到 195个 ,双亲遗传图谱的跨度均超过了 2 0 0 0cM ,基本上达到了杉木基因组的长度 ,图谱的覆盖率接近于 10 0 %。利用新的作图方法可以较大提高分子标记在图谱上的分辨率 ,得到可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利用杉木的F1代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春发  施季森 《遗传学报》2004,31(10):1149-1156
对于杉木11分离的分子标记位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策略.通过二点连锁分析,任意两个位点的连锁相和重组率可以得到推断和估计.对于一个连锁群中的最优排序,采用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进行多位点的连锁分析.该作图方法比通常林木上所用的"拟测交"作图方法更有效.采用该作图策略,利用句容0号无性系(♀)×柔叶杉(♂)的F1代群体的AFLP分子标记数据重建了句容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在句容0号无性系的连锁图谱中,有101个标记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图谱的总长度为2 282.6 cM,平均图距为22.6 cM,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17个标记,最少含有5个标记;在柔叶杉的连锁图谱中,有94个标记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图谱的总长度为2 565.8 cM,平均图距为27.3 cM,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16个标记,最少含有4个标记.构建的句容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比原有的图谱分别增加了26个标记和28个标记,双亲的图谱共增加了54个AFLP标记,使图谱上的分子标记总数达到195个,双亲遗传图谱的跨度均超过了2 000 cM,基本上达到了杉木基因组的长度,图谱的覆盖率接近于100%.利用新的作图方法可以较大提高分子标记在图谱上的分辨率,得到可认为是覆盖了整个基因组的遗传连锁框架图.  相似文献   

3.
多位点连锁分析是构建人类以及动植物的遗传连锁图谱的关键步骤之一。但是由于林木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多位点连锁分析在林木的全同胞群体中还没有得到应用.本文将多位点连锁分析应用到林木的F1代全同胞群体中.对于全同胞群体的任意分离比的两个位点,给出了在不同的连锁相下从一个位点到另一个位点的转移概率矩阵.对于给定的一列标记位点,考虑了不同分离比位点以及两位点间的连锁相信息,采用隐马尔可夫链模型计算极大似然函数和相邻位点间的重组率.本文的方法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高密度的林木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用数值分类法比较了55株链霉菌属菌株,根据所得的相似平均值,能把所比较的菌株区分为青色链霉菌、薰衣革链霉菌、蓝色链霉菌、金色链霉菌等四个类群。按相似百分值所绘成的枝叉图(dendrogram)与传统分类所得的类群基本相符。按诸单连锁平均S值,算出的各菌株间的距离绘成的图可看到,不同颜色的孢子堆有规律的分布于各个类群之中。这样证明了链霉菌孢子堆颜色在分类上的稳定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眼球的大家系,初步排除了此家系致病基因在目前已知位点(CHX10、MITF、RX、MCOP、NNO1、NNO2)的可能,并探讨了与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的连锁关系。采用聚合酶链(PCR)扩增微卫星DNA片段,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银染显示结果;用MLINK连锁分析软件计算LOD值。结果显示,本家系小眼球致病基因与6个已知位点及1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DNA标志之间不存在连锁,提示此家系的致病位点目前尚未被定位。  相似文献   

6.
用AFLP的方法分析中国白桦×欧洲白桦的78个F1个体,并按照拟测交作图策略,建立了中国白桦和欧洲白桦遗传连锁图谱。从群体的45对引物组合中分离出343个分离位点,χ^2检验表明,其中有311个符合1:1拟测交分离位点。在这些位点中168个来自中国白桦,143个来自欧洲白桦。软件分析表日月,中国白桦的168个位点构成9个连锁群,11个三联体和14个连锁对,55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909.2cM,平均图距为16.9cM;来自欧洲白桦的143个位点构成12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和9个连锁对,21个为非连锁位点,连锁标记覆盖的总距离为1857.3cM,平均图距为15.2cM。  相似文献   

7.
家蚕AFLP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利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家蚕Bombyx mori回交一代BC1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17组AFLP引物的选择性扩增,共得到430个多态位点,卡方检验后有253个为有效位点。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软件作连锁分析,其中163个标记分属28个连锁群,连锁群标记数变化范围是2~28个,平均每个连锁群标记数为5.8个,该图覆盖的基因组长度为2.998.9cM(图距单位),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4.5~652.8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07.1 cM,平均图距为4.5~36.7 cM。  相似文献   

8.
利用营养缺陷诱变对金顶侧耳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顶侧耳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配制杂交菌株,通过营养缺陷型标记对其后代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不亲和性因子和营养缺陷标记所在的连锁群及其排列顺序。截止目前的试验数据表明,金顶侧耳至少由6条染色体(连锁群)组成。其中A因子存在的第1连锁群上分布着ade2、pab1、ade5、met2、met7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B(Bα、Bβ)因子存在的第2连锁群上分布着cho1、ad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3连锁群上分布着met9、arg1、his1、ade7、his3、met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4连锁群分布着nic1、nic2、ade4、pdx2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5连锁群分布着pan1、ino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6连锁群分布着il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金顶侧耳与其他担子菌的遗传图谱相同,第1连锁群A因子附近均分布着Ade及Pab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SADF与RAPD标记构建家蚕连锁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40个选择性扩增多态性引物和137个随机性扩增多态性引物对家蚕Bombyx mori 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的筛选。获得544个符合遗传分离比的多态性位点,并用Mapmaker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在最小LOD值为4,最大重组值为0.2条件下拆分连锁群,并对处于同一连锁群的位点进行合理排序,计算出位点间的重组值后转换为图谱距离,构建了一个家蚕的分子连锁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对虾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中国明对虾抗WSS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选育群体第四代为母本,野生中国明对虾为父本,采用单对杂交方式产生F1代,F1代个体姊妹交产生F2代共42个个体为做图群体。62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共产生529个分离位点,符合1∶1孟德尔分离类型位点共253个,3∶1孟德尔分离类型位点共276个。利用拟测交理论分别构建中国明对虾雌虾、雄虾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F2自交模型构建共同的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三张连锁图上分别有31、25和44个连锁群,图谱分辨率为分别为2.4cM、2.4cM和2.1cM。标记间隔距离分别为12.20cM、11.45cM和11.12cM图谱覆盖率分别达到50.21%、51.93%和48.08%。能够基本满足进行QTL(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定位的需要。将该图谱和其他对虾类遗传连锁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利用相关分子标记将已有图谱进行整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个F2作图群体(X178×B73),首先构建了一个含有130个SSRs的玉米连锁框架图,然后用119个AFLPs位点增加图谱密度,得到一个全长1659·3cM,标记间平均间距6·66cM的玉米相对饱和连锁图。同时,对SSRs和AFLPs的一些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AFLP标记进行共显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分析表明SSRs和AFLPs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是构建高密度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有效技术。加密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为比较基因组研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克隆、杂种优势机理研究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桦AFLP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福玲  姜廷波 《遗传》2009,31(2):213-218
以80个中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的F1个体为作图群体,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标记, 按照拟测交作图策略, 分别构建了中国白桦和欧洲白桦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 这些入选的引物组合在分离群体中共检测到451个多态性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 有362个位点符合1∶1分离(拟测交分离位点), 41个位点符合3∶1分离, 20个位点符合1∶3分离, 28个位点属偏分离位点。在符合拟测交分离的位点中, 201个位点来自中国白桦, 161个位点来自欧洲白桦。利用2点连锁分析, 来自中国白桦的201个标记构成了14个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10个三连体和14个连锁对, 45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1 296.1 cM, 平均图距15.5 cM。而来自欧洲白桦的161个标记构成了17个不同的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8个三连体和4个连锁对, 15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1 035.8 cM, 平均图距12 cM。  相似文献   

13.
一般家系二分类性状的贝叶斯连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阈值模型和可逆的跳跃马尔可夫链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人类一般家系中复杂二分类性状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同时估计易感基因位点的数目与位置。  相似文献   

14.
白桦RAPD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80个来自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中国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F1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2个亲本和10个F1个体对1,200个10 bp的随机寡核苷酸引物进行筛选, 确定了208个多态性引物。利用RAPD标记, 按照拟测交的作图策略, 分别构建了欧洲白桦和中国白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2个亲本和80个F1代作图群体进行随机扩增, 共获得了364个多态性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有307个位点符合1∶1分离的拟测交分离, 26个位点符合3∶1分离, 31个位点属偏分离位点。拟测交位点中有145个位点来自欧洲白桦, 有162个位点来自中国白桦。利用2点连锁分析, 欧洲白桦中的145个连锁标记构成了14个不同的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6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 37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955.6 cM (centimorgan), 平均图距14.9 cM。而来自中国白桦的162个标记构成了15个连锁群(4个以上标记), 4个三连体和6个连锁对, 21个为非连锁位点, 连锁标记覆盖的总图距为1,545.8 cM (centimorgan), 平均图距15.2 cM。该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将两个图谱整合为一个高密度图谱及重要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pIJ6021和pIJ4123是链霉菌的高拷贝表达载体,它们携带有受硫链丝菌素诱导的强启动子PtipA。分别在它们的合适位点插入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子和在大肠杆菌中选择用的抗性标记基因(bla),得到了两个能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穿梭复制、并保持结构稳定的链霉菌表达载体:pHZ1271和pHZ1272。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ia sp.)血红蛋白基因(vhb)克隆到pHZ1272中,用它转化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CO结合实验表明,在变铅青链霉菌中表达出了有生物活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从而证明所构建的pHZ1272载体具有在链霉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烈  钱敏  代方银  赵爱春  鲁成 《昆虫学报》2008,51(3):246-257
为了进行家蚕Bombyx mori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白色茧系品种C100 (♀)和近交系大造(P50)(♂)杂交得到F1,用F1(♂)与双隐性标记的C100 (♀)回交,得到回交一代(BC1),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经96组选择性扩增引物扩增,获得分离比为1∶1(P≤0.05)的1 744个AFLP位点。用Map Manager QTXb19(Version 0.29)连锁图谱构建软件,构建了具有814个标记,36个连锁群的家蚕高密度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的家蚕基因组长度为13 005 cM,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109.0~1 573.7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361.25 cM,其标记间平均图距15.98 cM,最小图距2.3 cM,最大图距47.7 cM,标记间大于30 cM的gap共有39个。该连锁图平均每个连锁群23个标记,最多一个连锁群有92个标记,最少8个标记。该连锁图谱确定了与经典实验遗传图谱第15连锁群和W染色体连锁群相对应的两个连锁群。  相似文献   

17.
从已公布的猪 3号染色体连锁图谱中选取 9个微卫星位点 ,分析了这些位点在大白猪×梅山猪资源家系F2代 140头个体上的多态性 ,利用Crimap软件分别构建了猪 3号染色体两性平均连锁图谱以及公、母畜连锁图谱。结果表明 :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 2~ 4个 ,杂合度为 0 .436~ 0 .6 5 6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35 1~ 0 .5 82 ;本研究所构建的平均连锁图谱全长为 16 1.1cM ,公、母畜连锁图谱全长分别为 135 .8cM和 188.7cM。与USDA所公布的连锁图谱相比 ,两者的标记顺序一致 ,但我们的图谱标记间隔偏大。  相似文献   

18.
家蚕AFLP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绿茧基因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改进的AFLP技术,对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28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获得了395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41.3条带,获得多态性带只有1018条,多态性带的比率为25.7%。其中693(68.1%)个多态性位点符合1:1孟德尔分离比例。利用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含有408个标记位点、33个连锁群、总图距为3676.7cM的连锁图谱,并将绿茧基因定位在该图谱的22连锁群上,表明该连锁群与家蚕经典遗传学的第15染色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RAPD标记构建家蚕分子链锁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斌  鲁成 《遗传学报》2000,27(2):127-132
以大造、C108及其F2群体构建了1个家蚕的RAPD连锁框架图,该图含RAPD标记位点182个,来自大造的103个标记分属前23个连锁群,来自C108的79个标记分属后16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的总长度为1148.3cM(centimorgan),它能与本室用同一群体构建的SADF图谱相整合,亦可与相应的RFLP图谱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对虾抗WSSV选育群体第四代雌虾和野生中国对虾雄虾为亲本,采用人工精荚移植方式产生F1代家系,家系内个体姊妹交获得R家系材料,42尾R家系个体采用口饲法进行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攻毒实验,获得个体抗WSSV及其它相关数据。构建了中国对虾的AFLP(Amph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利用MAPMAKER/QTL1.1软件进行了中国对虾体长、全长、体重及抗WSSV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sLoci)定位分析,首次实现了中国对虾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在LOD值大于2.0的条件下,共检测到和体长相关的QTL位点1个,与全长相关的QTL位点2个,与体重相关的QTL位点2个,与抗WSSV性状相关的位点2个,分别位于3个连锁群上,位点变异解释率从26.6%-66.9%不等。在其中的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体重、全长和抗WSSV性状相关的三个QTL位点,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体重和抗WSSV性状相关的两个QTL位点,1个连锁群上检测到了全长和体长相关的两个QTL位点。表明在中国对虾在此生长阶段,抗WSSV性状和个体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动物学报54(6):1075-1081,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