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为观察组,采用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联合头颅MRI,诊断患儿是否并发胆红素脑病(ABE),并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ABE)组与非胆红素脑病(NABE)组,将同期于我院产科分娩的50例健康新生儿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总胆红素(STB)和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其肠道菌群,分析肠道菌群与ABE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ST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ABE患儿血清STB水平显著高于NABE患儿(P<0.05);ABE患儿脑脊液UCB浓度显著高于NABE患儿(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α-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Chao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E组与NABE组的α-多样性指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NABE组属水平上肠道各菌群丰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与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差异,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6月出生后即在本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胎龄35+1~36+6周)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黄疸组)124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对照组)118例。采集两组对象出生后24 h内的首次胎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情况。结果黄疸组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相似度较高。在属水平上,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均以Ralstonia、Rhodococcus、Enterococcus为主。对照组患儿肠道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黄疸组(t=-2.073 0,P=0.039 1)。黄疸组患儿肠道Ralstonia的相对丰度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314 8,P=0.000 3)。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与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肠道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存在差异。Lactobacillus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韦爱健 《蛇志》2003,15(3):58-5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很多 ,常见为ABO血型不合及感染败血症等引起。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88例 ,其中男 60例 ,女 2 8例 ,平均发病日龄 2 .6天。病因分类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2 3例 ,G- 6- PD缺陷 31例 ,感染 5 4例。光疗前平均总胆红素 341 .4μmol/L,平均光疗 5 3.2 3h后 ,总胆红素平均减少至 1 5 2 .1 9μmol/L,黄疸平均消退时间 3.81天。光疗过程中出现腹泻 8例 ,皮疹 5例 ,偶有两眼凝视、惊跳 3例 ,稍腹胀 3例 ,呕吐2例 ,烦躁、哭闹不安 ,紫…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价新生儿出生后72 h经皮胆红素(TcB)百分位曲线图结合临床相关风险因素,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使用经皮黄疸仪监测其黄疸值,绘制TcB百分位列线图,以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末次TcB值对应的风险区结合致病风险因素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价值。结果:3818例新生儿出生后72 h后高危区人数为278例(7.28%)。TcB数值在4 h到48 h内上升最快,峰值出现在出生后84 h-120 h,P40、P75及P95峰值分别为193.75 μmol/L,224.75 μmol/L和282.25 μmol/L,其中P95峰值出现最晚。新生儿出生后0-48 h内共计有244例TcB值处于高危险区,其中92例在72 h后仍处高危区,预测灵敏度为29.97%,特异度为95.67%;49-72 h内共计有269例新生儿TcB值处于高危区,其中116例新生儿在72 h后TcB值仍处高危区,灵敏度为36.48%,特异度为95.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关致病危险因素有:胎龄、住院时间、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P<0.05)。72 h内TcB危险区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5%CI:0.56-0.93),结合相关风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1-1.00),预测价值明显提高。结论:TcB百分位曲线图结合"高危因素"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T(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观察组)以及80例非胆红素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资料,包括所有患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CK-MB、cTnT、IGF-1、头颅核磁共振(skull magnetic resonance,MRI)、临床表现等及出院后随访资料。根据胆红素水平高低,将观察组分为轻度(33例)、中度组(27例)及重度组(20例),比较其:TBIL、IGF-1、CK-MB、cTnT水平。结果:各组新生儿TBIL、CK-MB、cTn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TBIL、CK-MB、cTnT值分别高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中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中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IGF-1低于轻度黄疸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黄疸组TBIL、CK-MB、cTnT高于对照组,IGF-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T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87,P<0.05);血清CK-MB与TBI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0,P>0.05);血清IGF-1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568,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IGF-1值为(11.05±0.51) ng/mL,明显低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14.22±2.67) ng/mL(P<0.05);苍白球异常信号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为(347.62±33.01)μmol/L与苍白球正常信号组(341.75±35.14)μmol/L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T和IGF-1水平分别有助于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和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找出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新方法。方法将52例新生儿黄疸病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观察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金双歧”片剂口服。结果“金双歧”治疗观察组25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常规治疗对照组15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5%,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P>0.05)。但治疗后,“金双歧”治疗观察组胆红素开始下降时间为(2.5±0.5)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3.6±0.2)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9.17,P<0.01);“金双歧”治疗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3.5±0.6)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5.2±0.85)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8.5,P<0.01)。结论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缩短治疗时间,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9例)。A组给予光疗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光疗总时间、住院总时间、不同时间点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析两组患儿治疗72 h后的肠道菌群状况。结果:B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的光疗总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治疗72 h后TBIL、DBIL水平呈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72 h后B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高于A组(P<0.05),但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低于A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外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可缩短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23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3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日平均经皮胆红素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145μmol/L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源首胶囊口服。结果出院时治疗组胆红素含量(60.23±34.82)μm o l/L,明显低于对照组(89.47±36.76)μm o l/L(P<0.05);治愈天数治疗组(5.23±1.62)d明显低于对照组(6.92±1.79)d(P<0.01)。结论源首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丽珠肠乐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随机抽样,将92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使用丽珠肠乐配以蓝光照射治疗,显效率77.6%.对照组以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显效率44.2%。两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丽珠肠乐对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纯抑郁症的49例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将合并冠心病的31例患者分为l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随后,对31例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1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肠道菌群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肠道菌群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拟杆菌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比(B/E)值对比差异显著,l联合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明显低于抑郁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中拟杆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肠道菌群失调中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B/E)值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BMI、合并基础疾病、hs-cTnT、NT-proBNP、NT-proBNP、PHQ-9评分、拟杆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CRP、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B/E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hs-CRP和B/E值菌群失调对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一抑郁症和健康者来说肠道菌群比例出现失调,且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合并冠心病呈明显相关性,应用B/E 值可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宏基因测序分析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方法:将3周龄APCmin/+小鼠和野生型C57/6J小鼠分成结直肠癌组(CRC组,n=8)和正常对照组(NC组,n=7),高脂饮食喂养8周收集粪便宏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M2巨噬细胞极化。结果:HE病理显示CRC组小鼠造模成功,肿瘤数量显著多于NC组(P<0.05)。α多样性显示CRC组菌群多样性高于NC组,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差异;β多样性显示两组间菌群明显分离。Venn图显示两组间共有物种1620种,NC组和CRC组特有物种分别为109、191种,门水平上两组间以厚壁菌门(74.04%vs 87.56%)和拟杆菌门(20.33% vs 6.42%)为主;种水平Metastats分析显示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_A)、弗雷特肯氏菌(Duncaniella freteri)、粪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内脏拟杆菌(Odoribacter splanchnicus)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KEGG功能分析显示CRC组核糖体、糖酵解及糖原生成、氧化磷酸化等通路显著富集;NC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胆固醇代谢通路显著富集;IHC分析显示CRC组M2巨噬细胞CD206含量高于NC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C组内脏拟杆菌丰度与CD206呈正相关(r=0.7799)。结论:CRC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并存在功能差异,不同差异菌群与巨噬细胞极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胱抑素C(CysC)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16例作为研究组。按其病情分成轻度组152例、中度组105例以及重度组59例,另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新生儿血清AST、IGF-1、NSE、CysC、总胆红素(TSB)水平,分析上述各项指标的关系。此外,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基线资料,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ST、IGF-1、NSE、CysC、TS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SB水平与血清AST、IGF-1、NSE、Cys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母婴血型不合、产前使用催产素、围生期疾病以及TSB、AST、IGF-1、NSE、CysC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产前使用催产素、围生期疾病以及TSB、AST、IGF-1、NSE、CysC(P<0.05)。结论:随着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的加剧,血清AST、IGF-1、NSE、CysC水平均逐渐升高且均与血清TSB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辅助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情,且以上指标水平的升高会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学龄前OSAHS儿童30例作为OSAHS组,选取同期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睡眠质量与肠道菌群门、属水平丰度的相关性。结果:OSAHS组和对照组共发现2588个扩增子序列变异(ASVs),OSAHS组检出特有ASVs 1034个,对照组检出特有ASVs 1554个。OSAHS组Chao1指数和Observed otus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Shannnon指数、Simpson指数、Goods coverage指数、Peilou-e指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与对照组间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OSAHS组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OSAHS组与对照组组优势菌群相对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睡眠质量与拟杆菌门呈正相关(P<0.05)。在属水平上,睡眠质量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呈负相关,与拟杆菌属呈正相关(P<0.05)。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与肠杆菌属呈负相关(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与肠杆菌属呈正相关(P<0.05)。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与X.Eubacterium._eligens_group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相对丰度相比,学龄前OSAHS儿童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升高,可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睡眠质量在门、属水平上与拟杆菌门、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内脂素(Visfatin)、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PRDX1)水平与克罗恩病(CD)患者活动度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46例CD患者,根据简化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将所有CD患者分为中重度活动组(n=36)、轻度活动组(n=49)、缓解期组(n=61)。对比三组血清Visfatin、PRDX1、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肠道菌群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Visfatin、PRDX1与 CDAI、 CRP、ESR和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的血清Visfatin、PRDX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且中重度活动组血清Visfatin、PRDX1水平高于轻度活动组(P<0.05)。中重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的CRP、ESR高于缓解期组,且中重度活动组CRP、ESR高于轻度活动组(P<0.05)。中重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的肠球菌、大肠杆菌高于缓解期组,且中重度活动组的肠球菌、大肠杆菌高于轻度活动组(P<0.05),中重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的双歧杆菌、类杆菌低于缓解期组,且中重度活动组的双歧杆菌、类杆菌低于轻度活动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PRDX1、 CRP水平与 肠球菌、大肠杆菌菌群数量、CDAI、ESR呈正相关,而与双歧杆菌、类杆菌菌群数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CD患者的血清Visfatin、PRDX1升高,可导致疾病进展,肠道菌群紊乱加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不同炎症因子表达与肠道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28 d随访,将28 d内死亡的2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4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IL-6、PCT、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SAP预后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所有患者依照肠道屏障损伤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肠道屏障损伤组(n=42)与非肠道损伤组(n=18),对比两组患者IL-6、PCT、CRP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肠道屏障损伤的相关性,并绘制各指标诊断SAP肠道屏障损伤的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肠道屏障损伤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胰腺坏死、APACHEⅡ评分、发生器官衰竭情况与IL-6、PCT、CRP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PCT、CRP、APACHEⅡ评分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0.05);肠道屏障损伤组患者IL-6、PCT、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肠道屏障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6、PCT、CRP与肠道屏障损伤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从低到高依次为IL-6 (0.631)、CRP(0.667)、PCT(0.671)、联合诊断(0.852)。血清IL-6、PCT、CRP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IL-6、PCT、CRP单一诊断(P<0.05)。结论:IL-6、PCT、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可预测SAP患者预后情况,IL-6、PCT、CRP与SAP肠道屏障损伤呈正相关,且三者联合对SAP肠道屏障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主要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基于肠道菌群途径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分为糖足组(A组,n=32)、糖尿病组(B组,n=32)、对照组(C组,n=31)三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指标等主要临床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分析2型糖尿病足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主要临床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糖足组血糖、血脂水平、炎性指标明显升高(P<0.05)。2.糖足组物种丰富度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间α多样性和?茁多样性存在差异(P<0.05)。3.糖足组中,弧菌属(尤以脱硫弧菌)、粪球菌属、厌氧棍状菌属等有害标志性物种丰度较其他两组增加,而双歧杆菌属、阿克曼菌属、普氏栖粪杆菌属、乳杆菌属等有益标志性菌种较其他两组减少。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球菌属与FPG、HbA1c、WBC、NE%、CRP、 ESR等指标成负相关(P<0.05),志贺菌属与WBC、NE%、CRP、ESR等指标成正相关(P<0.05),脱硫弧菌属与FPG、HbA1c、TG、WBC、NE%、CRP等指标成正相关(P<0.05)。结论:糖足组肠道菌群更加紊乱,而紊乱的肠道菌群特征与糖足组更加紊乱的糖代谢、脂质代谢以及更严重的炎症状态有关。因此,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2型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筛选82例纳入重症组,从同期老年健康体检志愿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正常组。对比两组的IL-4、IL-6、IL-33与肠道菌群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与IL-4、IL-6、IL-33水平相关性,根据重症组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死亡组27例,对比生存组、死亡组的临床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IL-4、IL-6、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对比正常组,重症组的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双歧杆菌水平明显降低(P<0.05);(3)大肠埃希菌与IL-4、IL-6、IL-33均呈正相关,双歧杆菌与IL-4、IL-6、IL-33均呈负相关;(4)对比生存组,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机械通气比例、餐后2 h平卧比例均明显更高且双歧杆菌明显更低(P<0.05);(5)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APACHE-Ⅱ评分升高、IL-4升高、IL-6升高、IL-33升高、大肠埃希菌升高、机械通气、餐后2 h平卧且独立保护因素是双歧杆菌升高。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与肠道菌群失衡,患者的IL-4、IL-6、IL-33、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异常变化并且存在密切关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餐后体位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预后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