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干预,研究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TENS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MBI、CM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侧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外展的主动/被动活动度(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TENS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 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接收的LDH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悬吊训练,n=41)和实验组(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n=41)。观察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功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背屈伸比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升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可促进LDH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伸肌群功能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和观察组(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对比两组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屈曲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伸松弛比(FRR)低于对照组,伸直过程A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LDH,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68,等速肌力训练)与观察组(n=68,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干预)。两组均干预3周,观察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偏瘫Brunnstrom分级、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周后FMA-UL、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IV级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周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经等速肌力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干预,可促进偏瘫上肢肌肉激活和运动单位募集同步化,改善上肢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和对照组(55例,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各项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平衡功能[前后倾斜角(F-BIA)、左右倾斜角(L-RIA)、Berg平衡量表(BBS)]、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ADL、FMA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BBS、F-BIA、L-RIA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4周后Notch1信使核糖核酸(mRNA)、Notch2 mRNA、Jagged1 mRNA、Jagged2 mRNA更低(P<0.05)。结论: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1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1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周后健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未见明显变化,且组间同时点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2周后患侧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下肢功能改善,提高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患侧躯干屈伸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简式太极训练联合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心理状态、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稳定性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简式太极训练),各为51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心率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VE/VCO2slope低于对照组,峰值心率、VO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心理情绪、体力受限、社会受限评分及总分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症状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简式太极训练可促进稳定性CHF患者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实验组(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偏瘫侧上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下肢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步长、步速、6 min步行试验(6MWT)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生理职能(RP)、活力(VT)、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步行能力,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量化训练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 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实施术前量化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负性情绪、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锻炼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 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进 行适应手术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oxomed Tergumed系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进行腰椎间孔镜手术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系统的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训练,将其分为功能训练组实验组(28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疼痛(VAS)、功能评分(ODI)、相关肌肉力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实验组各肌肉群力量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肌肉群力量仍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roxomed Tergumed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的康复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而言有其明显的优势,且并无显著的安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疼痛介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DH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要求的共有180例。入选的患者按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9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血液流变学、疼痛介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凝血因子Ⅰ、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前列腺素E2 (PGE2)、5-羟色胺(5-HT)、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心理健康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LDH术后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SOP)患者的影响,以期为SOP患者的康复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前瞻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S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情况、机体功能、骨密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骨骼肌质量(ASM)、外周骨骼肌指数(SMI)以及握力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衡测试、4 m步速测试、5次椅上坐-站测试评分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SOP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提升机体功能,改善骨密度及心理状况,是老年SOP患者的理想康复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温热中频治疗仪联合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LDH患者分为研究组(n=64,热敏灸联合温热中频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n=64,热敏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腰椎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PGE2、5-HT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9%)(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血清PGE2、5-HT水平更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更高(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热中频治疗仪联合热敏灸治疗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清PGE2和5-HT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锻炼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即核心肌力组;B组患者给予传统腰肌功能锻炼治疗,即传统腰肌锻炼组;康复治疗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持续15 min,共训练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治疗后6周和12周分别通过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ODI腰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后6周,核心训练组VAS评分平均(5.0±1.5)分,JOA评分平均(21.4±2.6)分,ODI评分平均(29.5±8.0)分;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2周核心肌力锻炼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VAS平均(2.9±1.2)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平均(25.2±3.2)分,ODI评分平均(38.8±9.4)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腰肌核心肌力训练长期锻炼效果好于传统腰肌训练。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和常规干预),每组例数为80例。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同时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ROM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小上肢周径,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