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ricultural Genetic Co.Ltd.(AGC)(Cambridge,U.K.)遗传改造了虹豆花叶病病毒(CPMV),制成一种口蹄疫(FMD)疫苗,目前正用豚鼠和小鼠做试验。AGC 的 Paul Boseley 说:CPMV 的结构与 FMD 病毒相似,因此将编码 FMD 抗原的基因导人该病毒并不困难。AGC 与 Purdue University(Lafayette,IN)和 The John Innes Institute(Norwick,U.K)合作研究该项目。搞清两病毒的极其相似性之后,研究小组决定构建一种杂交 CPMV,其中包含被侵染动物的免疫系统可识别的 FMD 病毒蛋白。一旦 FMD 抗原进入 CPMV,病毒即可在虹豆植株上增殖。这  相似文献   

2.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相似文献   

3.
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能危害多种农作物,在南京地区也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蚕豆萎蔫病毒与其它病毒在几种豆科植物上的混合感染常有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症状,病株严重减产或根本不能结实。我国曾从豇豆和菠菜上分离到BBWV。我们在1983~1984年先后从南京郊区发生病毒病的大豆、豇豆和蚕豆上分离到三个毒  相似文献   

4.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实生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Cp—2.侵染豇豆表现为卷叶、花叶,并使叶片革质化.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棉蚜、蚕豆好及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测试的7科20种植物中的11种。稀释限点为10~(-3)~10~(-4),钝化温度为60~65℃,体外存活期7~8天。纯化病毒悬液A260/280为1.523.病毒粒体为杆状,宽约18~20nm,多种长度,优势长度分别为58,98,150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不与烟草脆裂病毒(TRV)、豌豆早枯病毒(PEBV)苜蓿花叶病毒(AL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病毒外壳蛋白为单一电泳组分.其分子量为34 800,氨基酸组成中缺精所酸和脯氨酸。根据上述特征,认为Cp—2分离物为一种不隶属于目前确认病毒组群的单一病毒,且在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报道,故暂定名为豇豆蚜传碎裂病毒(Cowpea aphid-borne breakage virus,CABV)。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番茄斑驳病株上分离出一种球状病毒,回接到番茄上产生斑驳症状。病毒粒体为20面体,平均直径25nm。经汁液摩擦接种可感染昆诺阿藜、苋色藜、蚕豆、番茄等18种植物,不感染菜豆、豇豆、豌豆、六叶茄、黄瓜等。可由桃蚜传毒。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能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黄瓜花叶病毒(CMV)抗血清均不发生反应。纯化病毒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叫线,病毒衣壳蛋白由两种蛋白亚基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45900和20400道尔顿,由18种氨基酸约2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病毒核酸是双组份的,它们的分子量为1320000和2340000道尔顿。根据上述结果认为该病毒是蚕豆萎蔫病毒侵染番茄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6.
豇豆病毒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炯  郑红英  程晔  陈剑平 《病毒学报》2001,17(4):368-371
为澄清浙江省豇豆病毒病病原及其分类,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Sprimer扩增了浙江豇豆线状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同时又根据已知CMV RNA3序列设计引物pCMV-44-63/1200-1181,扩增了混合的CMV-ZJ运动蛋白基因全序列。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产中仅存在一种线状病毒(CV-ZJ),该病毒与一泰国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8.6%),与花生条纹病毒(PStV)、石斛花叶病毒(DeMV0.)、赤豆花叶病毒(AZMV)、黑眼豆豆花叶病毒(BICMV)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分离物间的同源性为88.5%-94.4%,而与其它CABMV分离物的同源性均低于70%。进化树分析表明,PStV、AZMV、DeMV、BlCMV和BCMV为同种异名,应统称为BCMV,而CABMV为另一种病毒;CV-ZJ和泰国CABMV分离物应分类为BCMV豇豆株系。CMV-ZJ的运动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Ⅰ,与其它分离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1%-97.8%。  相似文献   

7.
Agracetus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生产转基因绿色豆科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在今后可能导致一种防治方法的产生,即保护绿色豆科植物免受两种病毒的侵害.这些绿色豆科植物包括菜豆、海军豆、辣椒豆和食荚菜豆,或人们通常所说的豇豆,这些豆科植物在美国和国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一种重要的作物.Agracetus的研究与开发部副主任Kenneth Barton说,仅美国一年的作物就值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张韧  邱并生 《真菌学报》1994,13(1):48-51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侧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速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加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9.
长豇豆的花叶病在辽宁省是严重发生的病毒病害。1983年沈阳地区在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o)上曾获得一种分离物,经鉴定系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eid-borne mosaic virus,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Uormyces vignal Barcl)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测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迷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另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11.
天津近郊番茄病毒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出天津近郊番茄上至少有9种病毒类型。且首次检测出国内在番茄上尚未报道的番茄黑环病毒(TBRV)、绒毛烟斑驳病毒(VTMoV)。经生物学测定还分离出番茄上表现枯斑型的86-125和在豇豆上产生大红斑的86-95-15均与13种抗血清呈阴性反应的杆状待测病毒。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了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柑桔速衰病毒和柑桔顽固病螺原体。无论用单克隆抗体还是多克隆抗体,全血清还是提纯的IgG,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直接法与间接法结果相同。在测定豇豆花叶病毒和芋花叶病毒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电镜进行比较。表明无论是对纯化病毒还是感病植物汁液,其测定的敏感性均优于后二法,豇豆花叶病毒的可测感度是0.35ng,芋花叶病毒为0.83ng。以含0.5%吐温20的Tris缓冲液封闭硝基纤维素薄膜固相载体的未结合部位,其效果与牛血清白蛋白相同。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以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蓝四唑为底物较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3.
以4个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品种‘鄂豇豆6号’、‘鄂豇豆2号’、‘鄂豇豆7号’和‘美国地豆’为材料,在现蕾期叶面喷施植物细胞分裂素(CTK),于喷施后第7、14、28、42 d测定脱落花荚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活性,并统计花荚脱落率和豇豆产量,研究CTK在豇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CTK后,豇豆各品种的花荚脱落率均小于对照,豇豆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极显著(P0.01);喷施CTK后第14、28、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PG活性显著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7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PG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喷施CTK后第7 d和第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14 d和第28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结果表明喷施CTK可调节脱落花荚的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从而降低花荚脱落率,实现对豇豆产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通报》2009,(10):34-34
美国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了2种艾滋病病毒抗体。这2种抗体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活动。这一发现有助于推动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正>冻干血浆制品的热处理已被用于降低感染病毒传播的危险,特别是那些能引起肝炎的病毒。当认识到血浆制品能传播AIDS HIV因子的病因时,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会的医学和科学顾问委员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热处理的制品,以降低传播病毒的危险。使用不包括病毒灭活步骤的方法提取的凝血因子,在美国不再被批准。  相似文献   

16.
从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人士,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一种能产生HIV病毒抗体的AIDS疫苗。但是,为了使这种预防疫苗真正有效,它必须能在生殖粘膜上产生抗体,来阻止病毒的性接触传染。在美国和欧洲,同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射药物的使用是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异性性接触被指责为爱滋病毒的快速蔓延途径。对于发展由异性接触引起的HIV病毒传染的预防疫苗,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报导了这方面的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在Preston Marx的领导下,美国新墨西哥州地区灵长动物实验室(Holloman空军基地,新墨西哥州)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疫苗,使一组恒河猴在猿猴免疫缺陷性病毒(SIV)的阴道侵染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小豆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豇豆属下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本文介绍了豇豆属下亚洲豇豆亚属的植物学分类情况,综述了小豆与其近缘种(包括栽培种、野生种)杂交的研究进展,为豇豆属特别是亚洲豇豆亚属丰富的遗传资源应用于小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2,(12):I0003-I000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和法国几家研究机构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一种名为SAMHD1的蛋白质能切断病毒复制所需基本材料的供给,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毒性最强的普通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该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型药物标靶,能减缓疾病进程。相关论文提前发表在《自然-免疫学》网站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病毒治疗传染病具有可行性最近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利用病毒医治由抗药性病菌引起的传染疾病看来是可能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C·朱尔·S·阿赫亚等人与纽约的一家公司合作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用噬菌体(即细菌病毒)控制传染病的试验,他们发现噬菌体能杀死病菌。...  相似文献   

20.
1982年以来,美国Moss及Panletti实验室相继报道了以痘苗病毒为载体,把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等重组至痘苗病毒基因组的特定部位,获得能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由于重组痘苗病毒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