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草是褐飞虱越冬的转主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水稻褐飞虱Nlaparvata lugens Stal越冬寄主的研究,目前国内一致认为,水稻和普通野生稻OrgzaSativa f.Spontanea是褐飞虱安全越冬的主要寄主,并将它们作为褐飞虱安全越冬的生态指标。但对游草Learsta hexandra Sw.能否成为褐飞虱越冬寄主,自1958年湖南雷惠质等同志报道褐飞虱可以卵在当地游草上越冬到现在,仍然众说纷云,争论不休。对于游草是不是褐飞虱越冬寄主,本人认为:在翌年有水稻作为交替食料的地区,褐飞虱当年可以卵在当地游草上越冬,游草作为越冬的转主寄主,但不能成为褐飞虱连续完成一个世代的越冬寄主。  相似文献   

2.
绢粉蝶和朱蛱蝶在新疆危害林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婷  黄人鑫 《昆虫知识》2004,41(3):F002-F003
报道了绢粉蝶Aporiacrataegi(L .)和朱蛱蝶NymphalisxanthomelasDenisetSchiffer在新疆危害林木的情况。绢粉蝶在阿尔泰山 1年 1代 ,以 2~ 3龄幼虫在叶巢内越冬 ,主要危害疣枝桦 (Betulapendula)和欧洲山杨 (Populustremula) ;朱蛱蝶在天山南麓 1年 2代 ,以成虫越冬 ,主要危害榆树 (Ulmuslaevis)。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雅安地区蚊类越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炎 《四川动物》1992,11(1):32-33
1955年至1984年对四川雅安地区25种蚊类越冬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以成蚊越冬者6种;以成、幼虫越冬者1种;以成虫及卵越冬者2种,以幼虫越冬者4种,以幼虫及卵越冬者1种;以卵越冬者2种;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能繁殖发育者9种,各蚊种的越冬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扬子鳄在人工越冬环境条件下,深眠期的温度值对越冬后繁殖的影响.6年的研究表明扬子鳄在深眠期的温度处在5~8℃时,扬子鳄越冬后能够成功繁殖产卵.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尖吻蝮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 ,在黄山地区对尖吻蝮的自然越冬进行了数年的调查 ,陆续观察了 2 3个越冬洞穴的结构。初步总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的生态 ,并用数据和图示方式较详细地报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洞穴的构造 ,介绍了人工饲养过程中保证尖吻蝮安全越冬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尖吻腹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在黄山地区对尖吻腹的自然越冬进行了数年的调查,陆续观察了23个越冬洞穴的结构。初步总结了尖吻腹自然越冬的生态,并用数据和图示方式详细地报道了尖吻腹自然越冬洞穴的构造,介绍了人工饲养过程中保证尖吻腹安全越冬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在温带地区越冬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春森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10,30(13):3628-3636
小菜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能正常发育繁殖,可见到各种虫态。但在温带冬季十字花科植物不能生长的地区,小菜蛾的越冬成为一个重要生态学问题。综述了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小菜蛾越冬的研究进展。小菜蛾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的北陆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越冬北限相当于冬季积雪覆盖时间为60d的区域;在中国,小菜蛾不能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冬季可见各虫态,但越冬北限尚不清楚;小菜蛾在冬天气候温和的韩国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继续发生;北美洲的加拿大西部和安大略地区大量的试验证明小菜蛾不能成功越冬,在美国南部小菜蛾冬季可正常发生,北部小菜蛾的越冬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但确认春季从南部运输的受小菜蛾感染的甘蓝等种苗是美国北部的重要虫源。小菜蛾在欧洲各地越冬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没有证据表明在英国小菜蛾会发生有显著意义的越冬。目前小菜蛾越冬研究主要采用冬季直接试验观察和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两种方法。冬季直接试验观察法包括:(1)利用人工饲养的小菜蛾在田间各种潜在的越冬场所的越冬试验;(2)在秋播、野生或残留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进行冬季种群的系统抽样调查;(3)越冬前后在前茬为十字花科植物的田块广泛搜寻普查小菜蛾的存活个体。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法:在获取小菜蛾越冬场所温度的基础上设计低温处理模式,试验低温处理后小菜蛾的存活率及后续发育和生殖。将试验数据和各地气温或小气候相结合,对小菜蛾在的越冬可能性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越冬松针瘿蚊Thecodiplosisjaponensis幼虫体内总脂类和脂肪酸代谢酶活性变化情况。越冬期间 ,总脂类持续下降 ,表明虫体运用所贮存的脂肪维持基础代谢 ;越冬后期 ,总脂类含量开始上升 ,可能由潜在的碳源转化而来。从越冬前期 (12月 )到中期 (1月中旬 ) ,与脂肪酸合成有关的 2个酶 ,即苹果酸酶和ATP 柠檬酸裂合酶活性持续下降 ,然后从 2月末开始上升直到越冬末 ;越冬期间 ,与脂肪酸氧化代谢有关的酶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与酮体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变化情况 ,表明越冬期间酮体作为代谢能源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鸟类群落生态的研究,国外早在1957年已着手进行。我国自1980年以来亦先后见有报道,但对猛禽群落生态的研究甚少。我们于1982年~1984年的1~4月和9~12月,在太原市南郊区(东经112°28′~112°39′,北纬37°36′~37°51′),对越冬猛禽的群落结构特征、季节活动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工作区的自然概况详见刘焕金等(1982),本文不再赘述。一、工作方法沿汾河河漫滩(大马村~小店镇)5公里隔日观察候鸟季节迁徙。每次观察在春、秋季8~11时进行。依首次发现和最后遇见的时间确定其越冬居留期。根据本区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中华绒螯蟹越冬后肝胰脏、肌肉和生殖腺维生素C的含量及变化。肝胰脏为中华绒螯蟹储存维生素C的器官;越冬后的雌性中华绒螯蟹,其肌肉和生殖腺的维生素C高于雄性;正常活动雌性或雄性,其肝胰脏、肌肉和生殖腺的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死亡的个体的维生素C含量;产卵且抱卵孵化的雌体,其肝脏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那些不产卵的雌体。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是越冬时或越冬后中华绒螯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中华绒螯蟹越冬后肝胰脏、肌肉和生殖腺维生素C的含量及变化。肝胰脏为中华绒螯蟹储存维生素C的器官;越冬后的雌性中华绒螯蟹,其肌肉和生殖腺的维生素C高于雄性;正常活动雌性或雄性,其肝胰脏、肌肉和生殖腺的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死亡的个体的维生素C含量;产卵且抱卵孵化的雌体,其肝脏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那些不产卵的雌体,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是越冬时或越冬后中华绒螯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线钩蛾Pseudalbara parvula(Leech)是胡桃科和壳斗科树木的食叶害虫,核桃树受害很普遍。该虫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和7月下旬开始羽化。文章报道其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和天敌情况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贵阳地区中华大蟾蜍越冬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瞻蜍Bufo bufo系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一种两栖类,在贵州为常见种类之一,是居民点和菜地中的优势种。关于大蟾蜍繁殖和食性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其越冬习性研究较少。1982年9月至1983年3月;1984年9月至1985年3月作者  相似文献   

14.
四川棉铃虫的滞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以滞育蛹越冬。为了了解自然条件下的滞育进度和影响滞育的因素,1977—1982年连续作了自然条件下滞育进度的观察,1981和1982年作了一些控制条件下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中华绒螯蟹越冬时和越冬后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状态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及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变化,分析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越冬死亡,越冬后交配,产卵和孵化关系。越冬前雌,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碘(I2)值为57和48。越冬(越冬时,越冬后)死亡雌,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分别低于28和10;而其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I2值分别低于1.25和0.83。越冬后能成功交配的雄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高于33。越冬后交配产卵雌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高于42,抱卵并使卵正常孵化的雌河蟹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I2值大于47。脂肪酸在河蟹的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越冬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16.
白鹳冬季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大型涉禽。主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繁殖,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越冬区向东南延伸至福建,广东等地。 白鹳冬季生态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内仅有严凤涛(1987),对江苏盐城保护区内白鹳越冬生态作了初步观察。1986年11月—1989年3月,笔者在湖北沉湖地区对白鹳的冬季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7.
紫藤灰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玉英 《昆虫知识》1994,31(5):292-293
紫藤灰粉蚧Dysmicoccuswistariae(Green),又称紫藤粉蚧,属同翅目,粉蚣科,是大连地区主要园林害虫之一。大连市内主要广场、庭院的珍贵树种紫杉受到该故严重危害,不少已落叶、枯枝,并日趋发展。目前,尚未见国内外对此虫的系统研究报道。1987~1990年,作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研究,现报道如下。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大连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干枝干裂缝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3月初开始缓慢爬离越冬部位,几天后即可移至枝干上部及嫩梢为害。随着气温上升,虫体不断长大,呈红褐色,表面覆盖…  相似文献   

18.
浙江嘉兴中华按蚊越冬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前人报告:中华按蚊在多数地区仅由成虫越冬;个别地区发现幼虫也能越冬。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越冬方式,作者等于1956年2—3月及同年11月—1957年4月在嘉兴县东栅乡进行了本项观察。主要对成虫、幼虫的越冬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调查,此外也初步探查了卵有无越冬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对贵州省赤水地区新发现的一种主要产虫茶昆虫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进行了报道。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紫斑谷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紫斑谷螟在赤水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吐丝连缀茶叶形成的隧道内越冬。其中以越冬代历时最长,共经历约200d,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历时最短,从5月上旬至7月上旬,仅经历约60d;第2代历时较长,从7月中旬到9月下旬,共经过约90d。  相似文献   

20.
闫家河  唐文煜  张辉  王海咏 《昆虫知识》2006,43(2):245-248,F0004
报道了危害白榆的新害虫——旱柳广头叶蝉Macropsis matsudanisCaietWei。首次记述其幼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种类,进行了防治试验。该虫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1代,以卵在白榆枝条内越冬;天敌主要有螯蜂、瓢虫等;用阿维菌素和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