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随着牙齿的萌出,牙周组织凭借薄弱的上皮衬里与外界相隔,从龈缘至龈沟底形成了从有氧到无氧各种不同的氧张力环境,牙周局部又具有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有利于各种微生物选择性定居,形成了独特的牙周微生态系。与机体其...  相似文献   

2.
牙周炎的病因学研究经历了从非特异性菌斑学说、特异性菌斑学说到生态菌斑学说的转变,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多微生物协同和生态失调模型,病原体组作为疾病病因学中的新概念也逐渐引起重视,这些都提示牙周感染中牙菌斑生物膜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构建牙周微生态模型对牙周炎病因及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不同研究构建了多个体外牙周微生态模型,其建模方法和应用存在差异。本文就体外牙周微生态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研究发现,牙周炎与全身多器官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有关,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牙周炎与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将近期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感染下呼吸道的途径及其作用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牙周微生态与龈沟液pH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和分析健康和病变牙周部位的龈沟液pH差别。方法:牙周炎、牙龈炎和牙周健康者各10例,用pH55-90试纸测定龈沟pH,分析与牙周袋(龈沟)深度和龈下厌氧菌丛的关系。结果:牙周炎组龈沟液pH普遍较牙龈炎组和牙周健康组高,其pH均数和标准差为810±057,牙龈炎组为719±045,牙周健康组为715±053,组间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别(P<001),其龈沟液pH与牙周袋深度、龈下菌斑厌氧菌总数呈正相关(P<005);而牙龈炎组pH与健康组无显著意义差别(P>005)。结论:龈沟液pH是反映局部牙周微生态状况的一较好的客观参数,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83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0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治疗)和B组(43例,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牙周指标及牙槽骨密度、牙槽骨缺损高度。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牙槽骨缺损高度低于A组,牙槽骨密度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治疗结束后杆菌、球菌、丝状菌、弯曲菌检出率低于A组,梭状菌、螺旋体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合并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牙周再生术、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及牙槽骨缺损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但该联合治疗方案会对口腔的细菌微生态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接受该方案治疗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尽量减轻对牙龈沟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牙周再生定义为完全恢复失去的牙周组织及其原始结构和功能。富生长因子血浆(PRGF)是促进丢失的牙周组织恢复的生长因子浓缩悬浮液。为了评估PRGF联合引导组织再生(GTR)治疗术与仅GTR治疗术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42处牙周骨缺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n=14)随机分配到试验组(PRGF+GTR)和对照组(仅GTR)。临床和射线检测结果评估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缺损深度(Radiological defect depth)以及骨充填(Bone fill)。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临床参数显示对照组平均牙周探诊深度降低(3.37±1.62) mm (p0.001),试验组平均牙周探诊深度降低(4.13±1.59) mm (p0.001)。对照组(5.42±1.99)和试验组(5.99±1.77)临床附着水平平均变化以及牙龈指数平均变化(对照组(1.89±0.32)和试验组(1.68±0.58))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骨缺损充填为(1.06±0.81)和(1.0±0.97),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的随访中,PRGF+GTR联合治疗以及单独GTR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附着水平和缺损深度有显著改善作用。PRGF+GTR联合治疗中,PRGF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附着水平和缺损深度无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和比较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牙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而为复杂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术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手术牙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疗效,很好的包含牙龈,有效的控制牙龈出血,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药物缓解病程的发生和发展。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PD)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牙周致病菌是其主要始动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致病菌与AD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围绕牙周致病菌与AD的相关性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建议AD患者应重视口腔健康,PD的防治选择对AD具有重要作用,也为找寻AD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口腔致病菌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对牙垢面进行清洁、处理咬合创伤、采用生理盐水漱口等及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粒/次,2次/d。治疗4周后,比较2组研究对象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菌斑指数(dental plaque index,PLI)及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评估治疗效果;采用细菌培养的方式观察龈沟液中主要致病菌群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研究对象PD、PLI及BI均低于对照组(t=2.614,P=0.010;t=2.523,P=0.013;t=5.330,P2=6.775,P=0.009);治疗后,2组研究对象唾液中福赛坦菌、中间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伴放线放线杆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t=4.174,P=0.041;t=5.783,P=0.016;t=6.009,P=0.014;t=10.231,P=0.001);2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69)。 结论 在牙周基础治疗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利于减轻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症状、抑制口腔致病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链球菌产生细菌素至培养上清液中,无论是需氧或厌氧环境,血链球菌均可产生血逻素。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提取血链球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质,运用SDS-PAEG分析其蛋白成份,发现130kd、120kd、74kd、和56kd四条蛋白区带,通过电泳凝胶弥散法抑菌试验显示,56kd蛋白带具很强的抑菌活性,提示此蛋白质可能为血链素的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3.
李天骄  张尽美  杨靖梅 《病毒学报》2021,37(6):1525-1533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其发生发展还受其它如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外界环境因素等的调控,各因素之间相互协同或相互拮抗.近年来随着对牙周炎的进一步认识,学者们发现病毒也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与牙周疾病相关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牙周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肺微生物组的认识,下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包含平衡的共生菌群和致病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其疾病的严重性、炎症程度或抗生素等治疗因素均会影响肺部微生物群稳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又可能通过操纵炎症或免疫过程,对COPD的病程产生影响。据此,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对COPD下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总结了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态特征及菌群定植情况,探讨下呼吸道微生态与COPD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和治疗对策,希望为CO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寄居在人类肠道的数以亿计的肠道细菌,已被证实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就肠道细菌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特应性疾病等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功能和龈沟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33(IL-33)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P患者11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和联合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和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功能[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TSLP、IL-33水平,根据PD判断联合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PD、GI、PLI、A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TSLP、IL-3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61例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AgP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PD<4 mm的患者有38例(预后良好组),PD≥4 mm患者有23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的预后与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牙分布位置为下颌牙、根型态存在异常情况、患牙分布位置为前牙、患牙最深PD值偏大、PLI偏高、牙槽骨高度基线值偏高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单纯的牙周基础治疗相比,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AgP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同时,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建立了多种对微生态细菌鉴定分型的DNA分析技术,这些方法使细菌分类的水平不断提高,由最初的区分不同属、种的细菌发展到同种不同株细菌分类区分。本文对这些遗传学方法的原理、特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对牙周炎的应用效果及对口气和舌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牙周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口气感官值(OS)、口腔挥发硫化物(VSCs)相关口气指标以及舌苔厚度(Tt)、舌苔面积(Ta)相关舌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L、PD、BI、PLI水平对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VSCs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t、T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治疗牙周炎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程度,减少舌苔情况,改善口气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和X线头影测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随访一年,于治疗1年后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NA角、SNB角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NB角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评分、口腔清洁能力评分、美观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联合运用,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症状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9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炎清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以及龈沟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I、PLI、PD、CAL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I、PLI、PD、CA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IL-1β、IL-6、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牙周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