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蝶兰胚珠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特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蝶兰(Phalaenopsis"Mt.Kaala”cvSM9108)为材料,分别提取大孢子母细胞时期胚珠和成熟胚珠的PolyARNA,反转录成cDNA,构建起两个cDNA文库。克隆筛选采用差异杂交法。从上述两个cDNA,对其在植物体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珠内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个cDNA均为胚珠特异,并且分别在胚珠发育的特定时期表明。推测该两个cDNA的表达受胚珠内部的不同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2.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atoriasp.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atoriasp.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tRNAIle)。并通过计算机联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弹库中获取颤藻科其它种的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通过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颤藻科Oscilatoriaceae属间的某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序列中核苷酸差异值探讨了颤藻科属间界定的分子标准。提出了rDNA基因间隔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赤潮”或“水华”蓝藻专一性核酸分子探针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玉米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分离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一个玉米(ZeamaysL.)杂种一代超亲表达的cDNA片段为探针,从玉米幼苗期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全长1287bp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编码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龙须海棠(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um L.)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同一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和84%。这是禾谷类作物中首次克隆的编码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的完整基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latoria sp.rDNA 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latoria sp.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并通过计算机联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弹库中获取颤藻科其它种的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通过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属间的某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大肠杆菌O138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志贺菌样毒素II型变体B的结构序列和包括信号肽的全序列两段基因,定向克隆进表达载体质粒pYA3334(asd^+)的EcoRI、BamHI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X6212(△asd)筛选出重组质粒pB0和pB1后,经中间宿主X3730转化过渡,再导入△asd△cya△crp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构建成  相似文献   

6.
水稻D1snoRNA及其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比较了籼稻(OryzasativaL.sp.indica)、粳稻(O.sativaL.sp.japonica)和多年生野生稻(O.rufipogonW.Grifith)hsp70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D1DNA以及部分上游序列,并通过Northern杂交及cDNA序列分析对D1DNA编码的D1snoRNA进行了实验鉴定。D1snoRNA属于反义snoRNA家族,它与水稻25SrRNA互补序列为14个核苷酸长。根据理论计算,D1snoRNA具有指导水稻25SrRNA中第807位的核糖甲基化功能。D1DNA与C1DNA相隔仅105个核苷酸,在内含子中如此短的距离内连续编码两种snoRNA是罕见的,这一结构为研究串联结构的snoRNA转录后加工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应用NestPCR和PCR96孔板筛库技术分离到亚洲棉(GosypiumarboreumL.)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280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推断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9kD,推测的氨基酸顺序与拟南芥和青蒿的FPP合酶序列同源性为789%和807%。应用RTPCR定量分析fps1基因在“苏棉6号”(G.hirsutumL.cv.“Sumian6”)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发现从胚珠开始形成种子(开花后20d)至种子成熟(开花后40d),fps1mRNA转录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在种子发育早期,开花后20d至27dfps1基因保持相对稳定的表达水平;但从开花后27d到种子成熟,fps1mRNA的转录水平迅速增高,此期倍半萜棉毒素在种子中的积累亦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完全风干成熟的种子中倍半萜棉毒素的含量可达13mg/g。推测fps1基因在转录水平参与种子中倍半萜类物质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以人成骨肉瘤细胞株HOS-8603为热休克模型,在利用DDmRNA方法筛选和克隆了一个热休克后表达受抑基因的cDNA片段的基础上,以该片段为探针,筛选HOS-8603细胞的cDNA文库,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HSSG-1);DNA序列测定表明该cDNA全长1456bp,编码276个氨基酸,经计算机辅助分析,该cDNA序列尚未被报道。经RNA斑点杂交证实,该基因的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之中,并且  相似文献   

9.
蝮蛇毒碱性磷酯酶A2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蝮蛇毒腺中抽提总RNA。利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作逆转录,以cDNA为模板进行体外扩增,获得磷脂酶A2基因。克隆至pBS-ks载体中。通过对3个碱性PLA2基因单克隆分别作DNA作全序列分析,推pro-BPLA2由138个氨基酸残琪构成,已测定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比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水稻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稻脂质转移蛋白(lipidtransferprotein,LTP)的cDNA(pFDRSC110)为探针,从水稻(OryzasativaL.sp.indica)“广陆矮4号”基因文库中筛选出LTP基因,完成了1.8kb长片段的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一个12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编码区中间有一个90bp的内含子,基因的调控区除有2个TATAbox和polyA加工信号外,还存在多个回文序列和逆向重复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N端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比较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植物LTP特征。  相似文献   

11.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opsici)毒素的产生是由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通过RAPD/BSA分析证明,用OPW12扩增得到一条约1300bp的RAPD标记带,该带与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纯化回收OPW12 1300DNA,共转化感受态E.coli DH5a,筛选出3个白色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标记DNA为1291bp。这一标记DNA序列的阐明为进一分析产毒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opsici)毒素的产生是由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通过RAPD/BSA分析证明,用OPW12扩增得到一条约1300bp的RAPD标记带,该带与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纯化回收OPW12 1300DNA,共转化感受态E.coli DH5a,筛选出3个白色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标记DNA为1291bp。这一标记DNA序列的阐明为进一分析产毒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从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Choisy)子叶的cDNA文库中,分离了一个520 bp 的psaHcDNA 克隆,DNA序列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架由144 个氨基酸构成,包括49 个氨基酸长的转运肽和95 个氨基酸长的成熟PSⅠH(subunit Hofphotosystem Ⅰ)。利用Northern 杂交技术,发现在高等植物中psaH 基因的表达明显地受内生昼夜节奏的调控,在幼苗阶段呈现出组织特异性,并证明光是迅速启动PNpsaH基因高水平表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RAPD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辣椒疫毒(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的产生是由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通过RAPD/BSA分析证明,用OPW12扩增得到一条约1300bp的RAPD标记带,该带与辣椒疫霉产毒共分离。纯化回收OPW121300DNA,共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筛选出3个白色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标记DNA为1291bp。这一标记DNA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分析产毒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水稻乙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育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中分离了乙醛脱氢酶基因(Osaldh)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显示Osaldh cDNA含有一个完整的编码54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蛋白OSALDH的N端为预期的线粒体前导肽,中部具有醛类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酶催化活性中心,OSALDH与玉米、烟草、人类的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同源性分别高达87%、77%、59%。Norhern分析显示,幼根中Osaldh的表达水平高于幼苗,幼穗,不育品种幼重  相似文献   

16.
黄明  郑学勤  邵寒霜   《广西植物》1998,18(2):165-168
以甘薯(Ipomoeabatatas(L.)Poir)叶为材料提取植物总RNA,经反转录后,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并克隆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测序分析。该序列全长482bp,其读码框编码152个氨基酸,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甘薯块根SOD基因的cDNA序列相比,具有99%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patatin class-I启动子的块茎表达专一性以达到马苓薯的目的,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总DNA中扩增出Pataitn class-I启动子及信号肽基因,并将其克隆;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已发表cDNA相应片段约94%同源。  相似文献   

18.
LIM类同源框基因(homeoboxgene)保守性很强,在动物界广泛存在。各种LIM类同源框基因的共同点是:在结构上,LIM类同源框基因的编码蛋白都具有同源域和LIM结构域;在生物学功能方面,都与早期发育中胚胎细胞谱系的决定和胚胎细胞分化有关。本实验提取青岛文昌鱼基因组DNA,用一对简并引物对其LIM类同源框基因Bblim进行PCR扩增,将所得DNA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KS(+)质粒上,经测序发现,其同源框区比大多数LIM类基因的同源框区要长得多,其上插入有一个长度为138bp的内含子(Fig.1)。这个内含子的序列中有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内含子的典型序列。并且与该基因cDNA克隆的测序结果相吻合。从而,可以确认该序列中这个内含子的存在。已知绝大多数LIM类同源框基因的同源框区无内含子。因此,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_2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蝮蛇毒腺中抽提总RNA.利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作逆转录,以cDNA为模板进行体外扩增,获得磷脂酶A2(简称PLA2)基因,克隆至pBS-ks载体中。通过对3个碱性PLA2(简称BPLA2)基因单独克隆分别作DNA全序列分析,推导pro-BPLA2由13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与已测定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比较,基本相符。该基因成功的克隆,不仅推导出BPLA2的蛋白质全序列,也为进一步开展蛇毒功能肽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为探针,与LsNPVDNA的限制性片段和LsNPVDNAEcoRV片段杂交,发现EcoRV5.5kb片段有强烈的杂交信号。将此片段亚克隆后,测定了1244bp序列,发现一个完整的ORF,推导的302个氨基酸与AcNPVp35蛋白有70.4%的氨基酸同源性,证明所测ORF为LsNPV的p35基因。结构分析发现其5′端有早期基因启动子元件GC、ACGT和TATAbox。有22bp的顺向重复序列,包括由两个重叠的TATAbox和上下游两个ACGTmotif组成的两套启动子元件,这些结构特征与AcNPV的凋亡抑制基因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