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大鼠酰胺化酶的信号肽及前导肽编码序列引入昆虫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构建PABChGRF(Gly)、PABCIGFI融合基因的昆虫细胞分泌表达质粒pBacPAG2、pBacPAI,并与经修饰的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acPAK6线性化DNA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21,通过同源重组、筛选和鉴定,得到它们的重组病毒BacPAG、BacPAI。将重组病毒感染Sf21细胞,PABChGRF(Gly)和PABCIGFI均得到有效外泌表达,表达产物通过IgGSepharose柱可获得快速纯化。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素标记的水稻单拷贝光敏素基因(phyA) 和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 的基因组克隆为探针,其大小分别为6 .6 和1 .1 kb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分别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phyA 和rbc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 .79 % 和21 .56 % 。phyA在第3 染色体上有3 个座位:长臂近着丝粒、短臂末端、长臂中部。rbcS分别定位于第7 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8 .62 % ) 、第5 染色体长臂末端、第6 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近2/3 处。此外,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定位的意义,水稻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位置意义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水稻CaM和Ca^2+—ATPase基因的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M为重要的调控蛋白,Ca2+ATPase则是重要的CaM结合蛋白,它和CaM一起构成信号传递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以生物素标记这两个基因的cD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定位到了水稻(OryzasativaL.)染色体上,检出率为6.18%。CaM和Ca2+ATPase基因被分别定位于第5染色体长臂的末端和第5染色体短臂紧靠着丝粒处。所检出染色体的臂比及标准差分别为1.79±0.06和1.91±0.08。二者在遗传图中相距较近,而在基因组物理图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的染色体臂上,说明基因的遗传图和物理图之间存在差异。并对短片段,低拷贝或单基因的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素标记的水稻单拷贝光敏素基因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基因组克隆为探针,其大小分别为6.6和1.1kb,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分别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phyA和rbc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79%5 21.56%,phyA在第3染色体上有3个座位:长臂近着丝粒,短臂末端,长臂中部。rbcS分别定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第6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近2  相似文献   

5.
优良水稻品种“明恢63”BAC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恢63”是我国许多重要的水稻杂交组合中的恢复系。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的遗传学研究以及克隆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以细菌人工染色体(pBeloBAC11)为载体,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部分收集的“明恢63”基因组DNA,将连接混合物转化细菌DH10B,构建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该文库共有26000个转化子,插入片段为90~240kb,平均大小为150kb。经计算该文库覆盖9倍水稻基因组。该文库正在用于构建几个基因所在区段的物理图谱,为图位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一水稻cDNA 克隆(R1908) 的分析表明, 其可能编码水稻酰基辅酶A 结合蛋白(acylCoAbinding protein,ACBP)。Southern 杂交显示水稻( Oryza sativa L.) 基因组中仅有一个该基因的拷贝。Northern 分析表明水稻的ACBP基因在水稻的根、茎、叶、叶鞘、黄化苗和幼穗中皆表达,而以黄化苗的绿苗叶鞘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绿苗叶片。  相似文献   

7.
Dad-1是一种在动物和植物中都非常保守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 抑制基因。作者利用 FISH (荧光原位杂交)首次把单拷贝水稻Dad-1基因物理定位在水稻第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Fig.2 A,B&C)。我们还分析了它在玉米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Southern 杂交结果显示在玉米基因组中确实存在水稻Dad-1 的同源序列(Fig.1)。FISH进一步展示了三个杂交信号分别在玉米4、5号染色体长臂和9号染色体短臂上(Fig.2 D,E&F),其信号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FL值)分别为 91、98和96。其杂交位点的位置与水稻Dad-1所处的相对位置是相似的,它们都处于染色体臂的端部。这表明在一定的程度上,Dad-1基因不仅在序列同源性上而且在所处的染色体位置上具有保守性。 水稻Dad-1基因在水稻中的杂交信号检出率 (38%) 高于玉米中的。这表明与玉米相比,水稻Dad-1 基因的编码序列更容易与水稻染色体杂交;它与玉米中的相应序列可能只是部分同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染料 Di B A C4(3), Fluo3/ A M 和 S N A L F Calcein/ A M 分别标记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 M S C),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监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 I L1β)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和胞浆 p H 的实时动态变化. 结果发现: I L1β加入测定体系后浓度依赖性地引起 B M S C 膜电位的迅速改变. 低浓度时发生去极化反应,高浓度时发生超极化反应. 非受体方式作用的 I L1β肽段 163171 对膜电位无影响. I L1β不影响细胞内 Ca2+ 的浓度和胞浆p H. 研究表明膜电位的变化为 I L1 受体后早期事件,它与细胞内 Ca2+的浓度和胞浆 p H 的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9.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 ,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 (OryzasativaL .)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 ,为建立禾本科遗传大体系积累资料。实验以图位克隆法分离的水稻Pib基因 (10 .3kb)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为探针 ,研究了Pib及与其连锁的RFLP标记在供试种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Pib在玉米 (ZeamaysL .)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利用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Pib在栽培稻 (O .sativassp .indicacv .Guangluai4)、玉米和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WallexWatt)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定位结果表明 ,Pib基因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在这 3个供试种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  相似文献   

10.
插入玉米Ds转座因子的水稻转化群体及其分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江  李琳 《植物生理学报》2000,26(6):501-506
转座子标签法是一种利用转座因子插入高等植物基因组中造成基因突变,然后通过分离转座因子插入的旁邻顺序,进而克隆出突变基因的策略。这种策略在高等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是十分有用的,为此目的,将玉米的Ds因子及bar基因连接至载体pCAMBIA1300的T-DNA区域中,构建成重组Ti质粒pDsBar1300。pDaBar1300中T-DNA区域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可在转化过程中用作水稻转化植株的选择标  相似文献   

11.
序列比较说明、重复DNA顺序pRRD9^*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中编码QB蛋白的psbA基因存在高度的同源。用pRBD9亚克隆片段pRRD9R和片段pRRD9L对水稻的叶绿体和核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揭示了psbA基因同源片段在某个进化时期由叶绿体基因组转移到水稻核基因组,而且两者在水稻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染色体的基因定位。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应用使基因定位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从而有可能对动物的转基因进行定位研究。本文首次采用胶体金标记药盒(Antidigoxigeningold)和银加强试剂(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的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猪外源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如Fig.1所示:表达质粒pSMTPGH含有载体pUC19,羊启动子MT011和猪生长激素PGH基因。选5头带有pSMTPGH的转基因猪,分别制备含有染色体DNA的杂交膜。用BglII和SmaI对pSMTPGH进行完全酶切,收集0.9Kb片段作为探针,以dig11dUTP进行标记。探针与DNA杂交后,用Antidigoxigeningold和Silverenhancementreagents进行显色反应。胰酶法G—显带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选择分散相良好、显影银颗粒清楚的玻片进行摄影记录(Fig.2)。对染色体上的显影银颗粒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家猪的染色体标准带型,确定外源PGH基因整合位点。Fig.3为4104号转基因猪染色体上的银颗粒分布情况。对5头  相似文献   

13.
水稻第六染色体长臂亚端粒区遗传图与物理图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染色体亚闰区域在物种翰经过程中是高度活跃的。为了认识水稻染色体亚端粒区域的组织结构,用水稻第六染色体长臂亚端料区的RFLP标记G342和R1167作探针筛选BAC文库,以得到的阳笥BAC克隆为起点进行染色体眇地,构建了覆盖这2个分子标记区约500kb的BAC跨叠克隆群,将这一区域的跗图和物理图进行了整合。对14个BAC克隆插入末端进行了亚克隆,鉴定的7个亚克隆 端为单考贝或抵考贝序列,其中5个  相似文献   

14.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Oryza sativa L.)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为建立禾本科遗传大体系积累资料.实验以图位克隆法分离的水稻Pib 基因(10.3 kb)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为探针, 研究了Pib及与其连锁的RFLP标记在供试种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Pib在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利用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Pib在栽培稻(O.sativa ssp. indica cv. Guangluai 4)、玉米和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定位结果表明,Pib基因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在这3个供试种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原位杂交及核型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A染色体组(A genome)棉种亚洲基因组DNA(gDNA)为探针,对海岛棉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发现52条染色体中有杂交信号与否的刚好各一半,从而直观地证实了海岛棉异源双二倍体起源的理论,但是,染色体的长度A亚组的并非全部大于D亚组的。海岛棉基于FISH图像的核型公式为:2n=4x=52=38m 14sm(sat)。3对随体染色体序号分别是A亚组第11、D亚组第22和25,均属于近中部着丝点(sm)类型,随体均在各自杂色体的短臂上,而且与所有染色体无关晨同一亚组起源。A亚组第5、6和9对染色体长臂发生长了片段的易位,易位的片段较大,占所在染色体和蔗的百分率依次为19.21%、17.69%和12.88%,在D亚组13对染色体中,最少5对的着丝点区域多或少地显示出与亚洲棉gDNA探针杂交的红色荧光信号,意味着有A亚组染色体的交换。  相似文献   

16.
黑麦B染色体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歌  陈成彬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2):1123-1128
利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了黑麦(SecalecerealL.)10个B染色体短臂端部片段,并利用寡核苷酸引物(CCCTAAA)3及新建立的二级单引物序列PCR扩增法,扩增了黑麦B染色体端粒相关序列。染色体原位杂交实验将PCR产物定位于B染色体短臂末端,多数A染色体末端也显示清晰的杂交信号。部分PCR产物克隆到pUC19载体中,对其中一个克隆子pp3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玉米亚端部克隆子pBF266部分区域的同源性为92%。就目前资料检索,黑麦、玉米端粒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还未见报道。对这一实验设计在构建高密度RFLP图谱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稻BAC在玉米有丝分裂染色体上FISH杂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细菌人工染色体(BAC)为探针在玉米有丝分裂的细胞学制片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玉米基因组Cot DNA对BAC探针重复序列的封阻、杂交后洗脱的严谨度、杂交液中FAD的浓度变化、水稻BAC探针的特异性重复序列的封阻对FISH杂交信号特异性的影响.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水稻BAC探针在玉米有丝分裂染色体上进行BAC-FISH杂交的优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玉米基因组Cot DNA来封阻水稻BAC探针的重复序列玉米基因组C ot DNA的Cot值应小于50,同时还需根据不同探针调整Cot DNA的Cot值及与探针的比例;而降低杂交液中FAD浓度和适度控制杂交后洗脱的严谨度,尤其是使用水稻BAC探针本身特异的重复序列的封阻对BAC-FISH杂交信号特异性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第二部分同源群的36 个探针,对携带抗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f.sp tritici) 基因Pm6 的普通小麦提莫菲维小麦( T.timopheevi Zhuk .) 渐渗系进行检测,通过这些渐渗系与受体亲本“Prins”之间杂交谱带多态性的比较,发现所测出多态性标记位点均位于这5 个渐渗系的2B 染色体上,但其渗入片段的位置与大小有明显区别。IGV1_456 和IGV1_458 被鉴定为2B 染色体从短臂标记Xcdo405 到长臂标记Xbcd135 之间的区域已被提莫菲维2G 染色体区段所代替;而IGV1_463 则在2B 染色体长臂Xbcd307 到Xcdo678 标记之间的区域被提莫菲维渗入成分所代替;IGV1_464 、IGV1_465 2BL染色体上的渗入片段更小,即IGV1_464 在2BL染色体上标记Xpsr934 与Xbcd135 之间的区域有提莫菲维2G 染色质成分渗入,IGV1_465 仅在Xbcd135 附近有更小的外源成分渗入。根据5个渐渗系渗入成分重叠区段比较可把Pm6 定位于2BL染色体上Xbcd135 2BL标记的邻近区域内  相似文献   

19.
玉米mir1基因在玉米和薏苡中的比较物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因mir1编码一种抗秋季黏虫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利用RFLP作图mir1基因被定位在玉米第 6号染色体短臂上 ,但它在第 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物理位置还不知道。实验以mir1和 4 5SrDNA为探针 ,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mir1基因在玉米细胞分裂中期和粗线期第 6号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在薏苡基因组中存在mir1基因的同源序列 ,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mir1基因的同源序列定位于薏苡第 7号染色体长臂的近末端 ,其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 73 33± 0 15。  相似文献   

20.
王玲  谷明光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64-1268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稳定遗传的纯系540及其与玉米(ZeamaysL.)自交系杂交后代F1即遗单6号中,成功地鉴定了渗入其中的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diploperennisDoebley,DP)的染色体片段,采用DAB(Diaminobenzidinetetrahydrochloride)和荧光检出系统,二者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纯系540的第1,2,5和8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上均检出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