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绿体的光合电子传递和抗氧保护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廓的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水芦,生长在深约1m的水滩里)和沙丘芦苇(沙芦,生长在高约5m的沙丘上)在其离体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上表现为前者高于后者。其中,沙芦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及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水芦,而光系统Ⅰ(PSⅠ)电子传递速率却与水芦接近。沙芦叶片和叶绿体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水芦。综合结果表明,喜水植物芦苇登陆后,在自然选择压力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相法化纯化质膜微囊,研究了分布西北沙地区的两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h.)水生芦苇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分别简称为水芒和盐芦)叶片质膜H - ATPase的部分性质.结果显示,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ATP水解活性升高,Km值由1.27mmol\l降至Vmax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该酶活性对温度的敏感必玫PH谱型也发生了变化.以对硝基苯磷酸盐为底物,低浓度时盐芦的的质膜H -ATPase水解活性有差异.钡酸盐抑制实验表明,两种生态的质膜H -ATPase磷酸-酶区的催化性质不同.胰酶对质膜H -ATPase活性的活化谱型也存在差异,说明该酶C末端的结构或性质发生了变化.此外,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质子泵活性的耦联程度也升高了.以上结果明,当芦苇从水生环境向盐渍环境过渡时,质膜H -ATPase的催化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酶结构的修饰和不同的同工酬酶谱引起的.H -ATPase催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态型芦苇对盐度适应生理的研究——Ⅱ.不同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态型芦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明显差异,随生境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孔限制因素是盐迫下芦苇光合降低的原因之一。低盐度生境中生长的芦苇的RnBPCase活性均大于高盐度下的,而PEPCase活性均小于高盐度下的,表明在盐渍条件下,叶肉光合器官光合活 的氏也限制芦苇的光合速率。随盐度升高,RuBPCase与PEPCasc活性之比降低。高PED下,盐胁迫加剧Fv/Fm降低程度。此外,在高盐度 相似文献
4.
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绿体的光合电子传递和抗氧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两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水芦,生长在深约1m的水滩里)和沙丘芦苇(沙芦,生长在高约5m的沙丘上)在其离体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上表现为前者高于后者。其中,沙芦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及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水芦,而光系统Ⅰ(PSⅠ)电子传递速率却与水芦接近。沙芦叶片和叶绿体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片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水芦。综合结果表明,喜水植物芦苇登陆后,在自然选择压力下,为适应长期的自然干旱胁迫环境,其抗氧保护系统在保护PSⅠ免受水分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两种生态型芦苇的抗氧化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分布于甘肃临泽平川乡的两种芦苇生态型——水生芦苇(水芦)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盐芦)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其抗氧化系统的特征。结果表明,与水芦相比,盐芦中未出现活性氧和MDA(丙二醛)的积累,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总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两种生态型芦苇中没有差异,但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总谷胱甘肽含量在盐芦中显著升高。而且,盐芦的LOX(脂氧合酶)活性比水芦低。这些结果表明,盐芦中有效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抵抗盐渍胁迫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盐芦中高活性的Ca^2 -和Mg^2 -ATPase对细胞中过多离子的转运以及避免离子毒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芦苇生态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芦苇生态幅极广,适生于多种生境类型。不同的环境选择压力如水深、盐度、养分、气候等交互影响致使芦苇个体及种群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和变异,形成了形态、生理或遗传上互有差异、异地性的不同生态型。尽管基于芦苇表型变异以及遗传变异进行生态型划分的研究已开展很多,但针对芦苇生态型变异规律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的认知仍存在较多分歧。在总结近年来有关芦苇生态型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芦苇生态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分析,以期为芦苇生态型的划分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空间尺度的选择应成为研究者分析、划分芦苇生态型的首要定位。在较大的地理空间尺度上,高度异质性的生境导致某些性状的变异式样具有相对的不连续性,可作为不同芦苇生态型鉴别与描述的主要依据;(2)在合理的尺度定位、取样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表型变异研究,及进一步基于种群水平的分子标记研究(分子指纹特征或特有等位基因),可为芦苇生态型的鉴定、划分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并且可以甄别生境差异(环境响应)和遗传变异对芦苇不同生态型分化的贡献;(3)应同时进行不同生态型的特定性状与功能(株高、茎粗、生物量、生理抗逆性、水体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的定位,推动优良基因型的选育与扩繁。 相似文献
7.
四种生态型芦苇叶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leaf anatomy and uhrastructure of the vascular bundle sheath cells of four ecotypes of reed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 were observed with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four ecotypes were the swamp reed, dune reed, heavy salt meadow reed and the light salt meadow re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racellular content of the vascular bundle sheath cells of the swamp ree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une reed; that of the heavy salt meadow reed was between that of the former two reeds and that of the light salt meadow reed and that of the light salt meadow reed was similar to the dune reed. The chloroplasts in the swamp reed were round-shaped with poorly developed grana. Starch grains were not visualized. The uhrastructure of their chloroplas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typical C3 plants as wheat. By contrast, the chloroplasts in the vascular bundle cells of the dune reed were elliptical with their structu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ypical C4 plants as maize. These chloroplasts contained some poorly developed grana thykloid. The chloroplasts of the vascular bundle sheath cells in the heavy salt meadow reed we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the dune reed, however, those in the light salt meadow reed appeared to be beth round .and elliptical in shape.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ed a great habitat variation did occur among the four ecotypes of reed in which these exists an obvious evolutional trend from C3 to C4 plants. 相似文献
8.
9.
在UV-B辐照增强条件下,研究不同辐照梯度对芦苇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照增强显著降低芦苇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且随辐照强度增大,降低程度加剧,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效率显著降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照增强显著降低芦苇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且随辐照强度增大,降低程度加剧;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叶绿体超微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叶绿体结构变形,类囊体片层排列稀疏紊乱、膨胀甚至模糊不清,并且UV-B辐射强度越大,损伤越大,高强度UV-B辐射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境两种生态型芦苇叶片质膜H~ -ATPase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相法纯化质膜微囊,研究了分布于西北沙漠地区的两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水生芦苇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分别简称为水芦和盐芦)叶片质膜H -ATPase的部分性质。结果显示,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ATP水解活性升高,Km值由1.27 mmol/L降至0.30 mmol/L,但Vmax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该酶活性对温度的敏感性和pH谱型也发生了变化。以对硝基苯磷酸盐为底物,低浓度时盐芦的质膜H -ATPase水解活性高于水芦,高浓度时则没有差异。Km在水芦和盐芦中分别为3.61 mmol/L和1.92 mmol/L,但Vmax在两种生态型中没有差异。钒酸盐抑制实验表明,两种生态型的质膜H -ATPase磷酸-酶区的催化性质不同。胰酶对质膜H -ATPase活性的活化谱型也存在差异,说明该酶C末端的结构或性质发生了变化。此外,与水芦相比,盐芦质膜H -ATPase的质子泵活性及与水解活性的耦联程度也升高了。以上结果说明,当芦苇从水生环境向盐渍环境过渡时,质膜H -ATPase的催化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酶结构的修饰和不同的同工酶谱引起的。H -ATPase催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型芦苇叶片中多胺浓度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4种生态型芦苇叶片中多胺浓度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均含有相同的多胺类别,且随着季节的推移,多胺总量均呈下降趋势。5-9月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沙丘芦苇和适应盐胁迫的轻度盐化草甸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保持了较高的ADC活性和亚精胺、精胺水平。腐胺的累积,其结果表现为Put/Spd+Spm降低,水生芦苇ADC活性最低,Put/Spd+Spm较高,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廓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廓的4种生态型芦苇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含量持续增加,DNA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种生态型芦苇的RNA和DNA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和RNA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度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和RNA合成活性及沙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型芦苇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组合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及与之匹配的蛋白质裂解液,采用改进的O’Farrel双向电泳系统,以自然生境野生芦苇叶片为材料,筛选出一种适合纤维含量高、革质化明显的4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轻度盐化草甸芦苇、重度盐化草甸芦苇、沙丘芦苇)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系统,即以饱和酚-醋酸铵/甲醇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质样品,经裂解液[8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65mmol/LDTT,2%Ampholine(pH3.5~10:pH5~8=1:4)]裂解后按80μg上样,银染后获得背景清晰、蛋白质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该系统用于水稻等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同样获得较好的电泳图谱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态型芦苇对盐度适应生理的研究 Ⅱ.不同生态型芦苇的光合气体交换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态型芦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明显差异 ,随生境盐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孔限制因素是盐胁迫下芦苇光合降低的原因之一。低盐度生境中生长的芦苇的 Rn BPCase活性均大于高盐度下的 ,而 PEPCase活性均小于高盐度下的 ,表明在盐渍条件下 ,叶肉光合器官光合活性的降低也限制芦苇的光合速率。随盐度升高 ,Ru BPCase与PEPCasc活性之比降低。高 PFD下 ,盐胁迫加剧 Fv/Fm降低程度。此外 ,在高盐度下由于叶片蒸腾下降而导致的叶温较高也可能与光合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4 种生态型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Trin.)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 含量持续增加,DNA 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 种生态型芦苇的RNA 和DNA 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 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 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的活性7 月份最高,沼泽芦苇与沙丘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 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渡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及沙丘芦苇的RNA 合成活性5—9月份均降低,仅沙丘芦苇的DNA合成活性增强。RNA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 种生态型芦苇均含有25S、23S、18S、16S大分子量rRNA 和小分子量5.8S、5S、4.5SrRNA 及4StRNA。大分子量RNA 的含量高于小分子量RNA 含量。不同生态型及同一生态型芦苇的不同发育时期,相同的RNA 组分含量各不相同。且发育过程中23S、18S、16SrRNA 在不同月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由此,我们认为,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是4 种生态型由生长转入衰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玉米(ZeamaysL.)叶片细脉原形成层及束鞘的起源,早期发育和超微结构,细脉及束鞘的发生与基本分生组织中层3个紧邻的细胞有关,位于中间的细胞发生平周分裂分别产生1个原形成层原的细胞,1个近轴端鞘细胞前体和1个远轴鞘细胞前体,位于两侧的细胞其中1个直接分化为侧向鞘细胞前体,另1个则经历1次垂周分裂产生另一侧向鞘细胞前体和1个叶肉细胞前体,后再分裂产生2个叶肉细胞,随着原形成层细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同生态型芦苇种群对盐胁迫的生长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我国土壤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芦苇是改良土壤盐渍化的良好实验材料,但芦苇有着多种的生态型,比较各生态型芦苇的耐盐差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置淡水(0.00%)与加盐(质量浓度2.00%)处理控制实验,测量芦苇的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比较河口型芦苇与内陆型芦苇耐盐性,寻找合适生态型的芦苇作为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生物材料。在实验中,与淡水条件相比,加盐(2.00%)处理条件下,河口型芦苇和内陆型芦苇的株高(height)、蒸腾速率(E)均显著性下降,但是两种生态型的芦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提高;河口型的芦苇相对生长速率(RGR)和气孔导度(Gs)都明显高于内陆型芦苇。在淡水环境中,河口型芦苇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光合速率(A)都显著性地高于内陆型芦苇。结果表明两种生态型的芦苇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化,盐胁迫会抑制两种芦苇的生长,两种生态型芦苇的相对生长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盐胁迫下出现明显地差异,表明两种生态型的芦苇对盐度的响应机制有所差异。相比于内陆型芦苇,河口型芦苇有着更强的耐盐性,内陆型及河口型芦苇的表型性状差异主要是由于其原生境的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下芦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柯柯盐湖边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西宁地区非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作对照。结果表明:西宁地区的芦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呈椭圆形,其膜系统完整,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发育良好。在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呈圆形,叶绿体内出现较大的淀粉粒,并发现有线粒体嵌入叶绿体的现象。叶绿体的类囊体膨大,线粒体的嵴也有膨大的现象。在盐湖水中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排列紊乱、扭曲、松散。类囊体膜局部被破坏,部分类囊体膜解体,空泡化,甚至消失,一些溶解了的类囊体流进细胞质中。综上所述,芦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该植物适应柯柯盐湖地区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环境因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