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落酸对黄连体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LC法测得黄连体细胞胚的内源ABA含量,在胚性细胞团、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中分别为0.452、0.461、0.831和2.50μg/g fr.wt。培养基中加入4μmol/L AB时,可最大幅度地提高正常子叶胚的和次生胚的产量,环己亚胺对体细胞胚(子叶胚)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在含ABA的培养基上显著高于不含ABA的培养。由此推测,ABA调节黄连体细胞胚发育的方式之一是诱导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2.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种子发育过程中,胚轴内源ABA 含量一直是增加的;种皮内源ABA含量在果针入土后40 d 最大,然后急剧下降;子叶内源ABA 含量在果针入土后60 d 出现高峰,然后有轻微下降。种子活力指数和萌发时内源ABA 的净下降量有密切关系。甘露醇可促进离体胚内源ABA 合成,1-甲基-3-苯基-5(3-[三氟甲基]-苯基-4-(1氢)-吡啶)抑制子叶内源ABA 的合成,子叶和胚轴存在不同的ABA 合成途径。种子早熟和早萌处理时,内源ABA 含量都下降,胚轴在种子由发育向萌发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无外源激素培养基上花生胚能继续发育.渗调物质如甘露醇可抑制胚早萌,维持胚性发育,促进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累积.渗调物质对胚离体发育的调控与其提高胚内源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因素多项式回归311-A最优设计方法对影响落叶松体细胞发生数量的ABA、PEG4000和AgNO3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华北落叶松正常体细胞胚发生数量与ABA、PEG4000和AgNO3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落叶松体细胞 生数量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选了落叶松体细胞胚发生数量最佳结果的最佳技术组合方案为ABA18.9138mg/L,PEG400088.8007g/L与AgNO310.7513mg/L时,最佳体细胞胚数量应为107.5278个子叶胚/g.callu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针对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主要激素种类与浓度配比,处理组合,科学、合理的培养基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5.
香雪兰外植体形态学极性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出现在花序轴切段的原形态学下端(称为胚发生端,EE),而在形态学上端(称为非胚胎发生端,NEE)无体细胞胚形成。这一形态发生的极性与地心引力的方向和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放置位置无关。在培养的早期,仅于胚发生端观察到了起始细胞的分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培养了1d的外植体的胚发生端出现了两个特殊的多肽成分,而在非胚发生端则未检测到这两种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培养前外植体切段两端的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无显著差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胚发生端的IAA含量明显高于非胚发生端的IAA含量,表明内源激素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香雪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花序轴切段两端在分子水平和生理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使这一系统有可能成为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有用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6.
离体发育和萌发中花生种子不同部份内源AB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发育和萌发中花生种子不同部份的内源ABA含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种皮和子叶内存在ABA的C(40)生物合成途径,胚轴内恻为C(15)生物合成途径.种子内源ABA含量变化和种子活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微注射法将IAA、GA3、KT引入开花后30d的大豆(GlycinemaxL.)完整植株种子的两片子叶之间,7d后取样,分别测定了种皮和子叶中的ABA含量、酸性转化酶和ATP酶活性,同时分析了子叶中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6mol/LIAA和10-6mol/L的KT处理使种皮中的ABA水平升高,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而ATP酶活性降低;相反,对照子叶中的ABA水平下降,酸性转化酶活性也下降,而ATP酶活性显著提高;10-6mol/LGA3的作用正相反,使种皮和子叶中的ABA水平均下降,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子叶中的ATP酶活性也相应下降,但种皮中的ATP酶活性却上升;子叶中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规律。内源ABA含量的变化与转化酶和ATP酶活性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表明ABA参与了调节大豆种子中的同化物积累。对外源激素对大豆种子内源ABA水平的影响及其和同化物积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油松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郑均宝  陈正华 《遗传学报》1996,23(4):307-314
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种胚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体细胞无性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附加植物激素,以6BA+KT和NAA效果最好,两者的配比为5-10:1,6BA和KT的浓度分别均不超过1mg/L。同时根据培养物的发育状态交替使用活性炭,则对芽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选择发育状态较幼嫩的刚抽茎的外植体,诱导生根,在1/2MS+KT0.1+IBA0.1+NAA0.1mg/L的培养基中,生根率达32.%。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建立细胞无性系也已取得成功,筛选出可继代培养的胚性胚柄团无性系,在胚轴和子叶上诱导出成熟的体细胞胚并获得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曲桂芹  张贤泽  霍俊伟 《植物研究》2001,21(2):210-214,T001
体细胞胚的诱导是大豆体外再生的关键。基因型,诱导光周期,外植体的英位,蔗糖浓度等因素,可导致诱导频率及正常胚比例不同,影响植株再生。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基因型的未成熟子叶,在含高浓度生长素的MSB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产生。合丰25和东农7819为优选基因型,生育前期下部英位大小为2-4mm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发生效果最好;四种光周期下体细胞胚诱导频率相近,但连续弱光了正常胚比例高;NAA诱导优于2-4,D;10mg/1NAA与1.5%蔗糖配比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0.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 aysL.)及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loides L.)杂交后,由于胚乳组织不能正常形成,从而导致胚很难在母本小麦植株上发育至成熟。通过对杂交后的胚不同发育时期的子房内源IAA、玉米素(Z)及玉米素核苷(ZR)和ABA 的ELISA 分析,发现远缘杂交后的胚发育过程中子房内源IAA 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子房;而且Z+ ZR 和ABA 的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和正常自交发育的子房不同,然而IAA/(Z+ ZR)和IAA/ABA 的比率变化在远缘杂交与正常自交的子房之间有某些相似趋势。IAA、Z+ ZR和ABA 与这3 种激素之和的比率变化在上述两类子房中也有相似之处。可以推断,植物胚胎的正常发育需要多种激素的动态平衡及某一时期某一激素的主导性作用。远缘杂交后的胚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发育至成熟,除了缺乏胚乳组织的营养保护之外,或许也和其内源激素的水平及多激素平衡体系偏离常规动态变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海边香豌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长14d的海边香豌豆(Lathyrus maritimus(L.)Bigel)无菌苗下胚轴切成0.5cm左右的片段,置于含有1mg/L2,4-D,0.5mg/L BA和0.5%NaCl的MS培养基中,28d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将其转入含有适当浓度2,4-D的MS培养基上,又28d后可得到大量球形胚和心形胚以及极少量鱼雷胚和子叶胚。诱导体细胞胚适合的2,4-D浓度为0.5mg/L。较高浓度的2  相似文献   

12.
花生胚发育过程中,子叶和胚轴中都出现BAPAase活性,花生种子明发时,子叶和胚轴中的BAPAase活性迅速上升,子叶中无新的BAPAase合成,胚轴中能重新合成BAPAase。ABA抑制子叶和胚轴中BAPAase的活性,抑制胚轴中BAPAase活性所需的外源ABA浓度更高,Act=D和CHM不能逆ABA对BAPAase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3.4mmol/L KCl和0.6mmol/L的菊酸钠诱导离体黄瓜子叶生根过程中,子叶中内源IAA含量明显增加,菊酸钠处理的增加趋势高于KCl处理;ABA含量则显著下降,KCl和菊酸钠处理的分别在24h和8h达到最低,各处理的IAA/ABA值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亲水性两相分配法从发育菜豆子叶制备的质膜制剂经冻融循环操作,部分膜微囊可转变成密闭的翻转型。取冻融4次的质膜微囊用于H+-ATPase试验表明,ATPase活力为ABA和CaM显著地激活,但受IAA显著抑制;质子泵活力被ABA显著促进,但为CaM显著抑制,IAA对质子泵活力无显著效应。可以认为:ABA促进发育菜豆子叶吸收光合同化物可能是通过促进质膜H+-ATPase活力,从而促进质子/蔗糖同向运输而获得;IAA则可能对菜豆子叶的质膜H+-ATPase无显著效应。在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CaM对质膜H+-ATPase活力可能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几种生长素对木薯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嫩叶外植体在含2,4-D(1-16mgL-1)或NAA(40mgL-1)的诱导培养基上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低活性的生长素IBA或IAA(40mgL-1)或低浓度的2,4-D(0.1mgL-1)则不能。而以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切段为外植体时,次生体细胞胚的诱导对生长素的活性或浓度的要求降低。降低生长素浓度或活性能缩短体细胞胚诱导时间并促进根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体细胞胚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的培养时间对下一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产生影响。通过石腊切片观察,在含2,4-D诱导培养基上,木薯体细胞胚不能形成芽分生组织。结果表明,2,4-D等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木薯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关键因子,但对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和植株再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ABA对红锥、苦槠种子发育和萌发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提取和测定红锥和苦槠发育过程中果实内ABA含量,并用不同浓度ABA喂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ABA对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红锥和苦槠种子发育过程内源ABA含量逐渐上升,达到高峰的时间分别为11月5日和10月5日,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成熟采收时果实内ABA含量比高时峰小8-9倍,随着果实的发育种子对外加ABA的敏感性逐渐变小,外源ABA浓度10^-4mol/L可以完全抑制11月25日(红锥)笔10月15日(苦槠)前种子发芽,但对成熟的种子10^-2mol/L ABA亦不能抑制发芽。ABA对成熟前期胚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后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红锥和苦槠贮藏蛋白质全盛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1.向日葵不同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情况不同。2.较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向日葵幼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3.在同样条件下,2mm长的幼胚较其它时期的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高。4.在蔗糖浓度为17.5%并分别加入0.5—10.0ppm玉米素的Nitsch培养基中,向日葵幼胚产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5. 2,4-D能使体细胞胚胎发生,但不能分化器官。6.切片观察表明:在含玉米素的培养基上,幼胚产生了胚性细胞团和胚状体。并多数发生于子叶与下胚轴的深层。胚性细胞团周围细胞退化,使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形成间隙。  相似文献   

18.
渗调物质和fluridone对离体花生胚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花生胚发育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提高了胚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贮藏蛋白质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Ⅱ两个组分的合成,诱导和促进LEA蛋白的合成,内源ABA合成抑制剂fluridone抑制了渗调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离休花生胚发育过程中,渗透调节(简称渗调)物质提高了胚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贮藏蛋白质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Ⅱ两个组分的合成,诱导和促进LEA蛋白的合成,内源ABA合成抑制剂fluridone抑制了渗调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高殷  韦小丽  王晓  韦忆 《广西植物》2022,42(12):2109-2116
为探讨花榈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碳氮源处理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花榈木体胚发生的碳氮源,优化体胚发生体系,该研究以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碳源、4种蔗糖浓度和6种氮源处理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蔗糖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葡萄糖和麦芽糖,但其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2)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体胚)诱导率、体胚分化率、胚性愈伤组织重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添加30 g·L-1蔗糖最高,而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3)在6种氮源处理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添加500 mg·L-1谷氨酰胺的处理最高,体胚诱导率则以添加谷氨酰胺和水解酪蛋白的处理较高,但不同氮源处理间体胚分化率无差异;添加有机氮源的处理其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氮源处理。总之,不同的碳氮源通过影响花榈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发育和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影响其体胚诱导率,但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