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粒小麦与太谷核不育小麦间染色体片段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进行颜色标记,以便进一步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以蓝粒小麦4D-4E二体异代换系作为际记性状供体,利用中国春小麦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增加同组染色体间的交换,使4D染色体上的Tai基因与4E染色体上的蓝胚乳基因连锁。在本实验杂交组合[(Taitai×phph)×蓝粒小麦]×phph~2 F_3中得到一个蓝粒高不育穗行,经分析与继代观察,初步认为这一穗行为4E带有蓝胚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侈到4D染色体上,使蓝胚乳基因与Tai基因发生不完全连锁。同时对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3.
范光年  陈玉蓉  王培 《遗传》1991,13(2):1-3
本文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单核早期花药培养能够获得再生植株;(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DDRT—PCR技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一对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差别表达分析,以找出与太谷核不育基因Tα1表达有关的基因并研究其引起雄性不育的机制。共用30对随机引物进行差异显示,从展示的近1000条cDNA片段中找出30条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包括可育特异和不育特异,这些片段可能与Tα1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异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得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型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与原位 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不育基因进行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 色体虎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显性核不育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优良控制授粉系统,其育性稳定、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可以获得100%的不育群体,在制种的过程中免去了拔除50%可育株的麻烦。本文综述了显性核不育的发现研究和利用,并对其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与不同核基因组及其染色体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薛玺  王同昌 《遗传学报》1995,22(6):445-454
本文用17个中国春小麦的缺体四体、9种不同的核基因组小麦与G、S ̄u、M ̄o、D ̄2型细胞质中国春小麦杂交,探讨这4种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的育性与不同染色体、核基因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染色体对这4种细胞质或某一细胞质类型的育性有影响;某些核基因组对这4种细胞质或某一细胞质类型的育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谷核不育小麦营养体内的游离脯氨酸能迅速地运入并积累于花药中,花药有将谷氨酸转化成脯氨酸的能力。脯氨酸向花药内以主动运输为主,能被DNP所抑制,与旗叶的功能密切相关。在发育阶段Ⅰ(小孢子释放前后),脯氨酸已不能由营养体运入不育花药,运输的障碍在花丝或花药中,不育花药缺乏游离脯氨酸可能是主要原因。发育阶段Ⅰ的可育花药内,脯氨酸是合成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物质的原料。因而,脯氨酸的缺乏可能是加速不育花药小孢子败育和小孢子释放后急剧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太谷核不育小麦,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开始,不育株花药的核酸代谢就有明显异常,核糖核酸(RNA)含量很低,仅为可育株花药的22%,而游离单磷酸尿苷(UMP)含量则高于可育花药4倍左右。不同育性花药中RNA聚合酶活力无明显差别。RNA水解酶活力表现异常,如其组成酶中新酶n带的出现和原有各组成酶相对活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等。可育株和不育株旗叶的核酸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与5个四倍体小麦种——硬粒小麦、波斯小麦、波兰小麦、埃及小麦、东方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和回交。杂种F_1育性分离比例是:不育株与可育株为1:1,染色体构型为14Ⅱ+7Ⅰ。不育株的回交后代是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不育株数逐次减少,可育株数逐次增多,极显著偏离1:1;BC_3不育株绝大多数染色体构型为14 Ⅱ+1 Ⅰ,带有一个单价体,BC_3可育株染色体构型为14Ⅱ。杂种F_1的可育株,其回交后代全是可育株,没有分离出1株不育株。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与3个六倍体小麦种—印度矮生小麦、瓦维洛夫小麦、密穗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和回交,其后代育性分离比始终为1:1。测定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不育基因是在D组染色体的某个染色体上。因而这个基因不能直接导入不含有D组染色体的小麦种中去,如硬粒小麦。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的染色体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它们包含着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掌握着株形、穗状、高矮、丰歉等遗传特性,并且构成一个精密完整协调的体系,保证正常的生命过程。然而,这一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下,会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从而导致小麦性状的改变。单体小麦和缺体小麦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温敏核不育水稻5460S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构建温敏核不育 (TGMS)基因区域的精细物理图谱并最终分离TGMS基因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 5 46 0S为材料 ,摸索优化了构建植物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文库的方法 ,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BAC文库 .该文库由 1 95 84个克隆构成 ,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 1 1 0kb ,相当于水稻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 5倍 ;以分子量分别为 1 40和2 5 0kb的 2个大BAC克隆进行稳定性传代实验 ,经 1 0 0代传代后其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 ;以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为探针筛选BAC文库 ,未检验出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污染 ;以和tms1基因连锁的 3个分子标记作为探针对BAC文库进行了筛选 ,每个探针至少可获得一个阳性克隆 ,利用热不对称性交错PCR(Tail PCR)法成功分离了阳性克隆的左右末端序列 .  相似文献   

13.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当其温度均较高时,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关数分裂其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为8.5℃、13.5℃和10.5℃;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 11.5℃、T2 15.0℃、Tmin2 12.5℃;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当其温度均较高时,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为8.5℃、13.5℃和10.5℃;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15.0℃、Tmin212.5℃;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花药及雌蕊内游离肺氨酸和游离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花药之间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且含量较低。(2)在小孢子单核初期,可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不育花药,是不育花药的7倍,比减数分裂期增加20倍,高达其干重的1.65%,占其游离总氨基酸的50%。(3)在雌蕊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远远低于花药,不同育性植株之间差异不很明显。(4)关于游离总氨基酸的含量,在花药中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植株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小孢子单核初期,可育株高于不育株。在雌蕊中,相应于小孢子单核初期时,可育株稍高于不育株,受精后迅速趋于一致,但整个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离辐射创造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辐射是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尤其是易位系的常用方法。介绍了电离辐射的原理、种类及方法,阐述了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了辐射的材料、时期和适宜剂量,最后论述了电离辐射创造的普通小麦外源易位系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初级三体定位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 973年 Ramanunjam首次获得三体 ( 2 n=2 x 1 =2 5)植株以来 ,已报道的粳型初级三体有日本晴 NT和籼型初级三体 IR36、Sona、广陆矮 4号 [1 ]及籼型初级三体 30 37[2 ]等。获得细胞学证据并用于定位研究的仅有日本晴三体和 IR36三体 [3,4]。目前 ,利用形态标记和分子标记定位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的报道较多 ,且涉及到第 5、7和第 1 2三条染色体 [5,6] 。我们拟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为父本 ,台中 65初级三体为母本配组 ,定位光敏核不育基因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结果进行验证 ,以期为光敏核不育的利用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NCII设计研究显性核不育基因在40个杂种F1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基因对F1代形态性状影响不大,而对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F1形态性状主要表现加性效应,且不育株和可育株趋势一致;可育株单株产量及大部分产量性状表现显性效应,百粒重、每小穗粒数表现加性效应,而不育株这些性状的加、显性效应起作用。F1两种育性植株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蛋白质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籽粒饱满度则是可育株以加性效应为主,不育株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F1代有明显的母性效应,且在这种基因的细胞质基础上核质互作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减法AFLP有效标记小麦中的外源染色体片段 柴建芳 吴志明 赵 和 王海波  相似文献   

20.
Ta1小麦轮选群体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a1小麦 Ms2 创建改良小麦面包品质的优质群体,采用SDS-PAGE法对其2次互交轮回群体C2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93个样品中各HMW-GS及其组成模式的频率不尽相同,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产生频率最高的亚基分别是1、14+15和2+12,各为54.40%、35.75%和60.10%,优质亚基5+10的频率为17.6%; null、14+15、2+12 模式产生频率最高,为13.47%,并有 14+15,5+10 的优质亚基聚合体出现,占5.2%;该群体也产生了亲本不具有的13、16、22亚基及19种新的HMW-GS组成模式.说明利用Ta1小麦轮回选择技术是创造新亚基类型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