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1,30(4):368-370
2011年7月4日—10日,由亚洲旧石器联合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过渡阶段的特征——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iddle to Upper Paleolithic transitionin Eurasia: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volution of Homo species)"在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召开。阿尔泰山位于北亚和中亚联接的位置,该区域内出土了大量富含科学信息的考古学材料。2010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古DNA学研究表明,阿尔泰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着区别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一个新的人种或亚种-德尼索瓦人(Homo denisovans or H.altaiensis)。此次会议就在德尼索瓦(Denisova)考古营地举行。  相似文献   

2.
李超荣 《化石》2004,(4):38-40
2003年3月30日我与托塔维尔实验室的学生尼古拉斯,(Borlbes Nicolas)离开了托塔维尔。在佩皮尼昂(Prepignan)乘火车,然后在Narbonne火车站和Agen火车站转车到了多尔多涅省勒伊泽斯(Les Eyzies)火车站。来参加由欧洲史前考古研究中心、波尔多第一大学和法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的3月30日至4月3日野外教学实习,  相似文献   

3.
4.
卫奇 《化石》2003,(1):25-28
“我爱我的台湾啊,台湾是我家乡。……”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流行的一首台湾民歌,每当涉及台湾,这首歌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萦绕浮现。台湾是美丽的,也是令人非常向往的。2002年9月,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宽重先生邀请我到台湾科学访问。有幸在台湾做了一次环岛考古旅行。拜访考古老寿星石璋如先生9月13日上午,历史语言研究所陈仲玉教授急匆匆跑来告诉我,石老现在正在研究所。等待拜见石先生的机会终于来临,我立即跟随陈先生前往研究所。石老在他办公室愉快地接见了我,据说他非常乐意接待大陆来的客人。石老…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5日至30日,由法国古人类学研究所(IPH)和欧洲史前研究中心(CREPT)主办的"早中更新世手斧文化:和谐概念的诞生"国际学术会议在法国南部的东比利牛斯省(Pyrénees-Orientales)佩皮尼昂市(Perpignan)的托塔维尔(Tautavel)召开.此次会议由古人类学研究所Henry de LUMLEY教授召集并主持,来自29个国家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鲁娜 《人类学学报》2004,23(1):46-46
2003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法国远东学院在该所举办了中法学术系列讲座(历史、考古与社会)第四十六讲,主讲人为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的Eric Boeeda教授,其演讲题目为《旧石器时代东亚、西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乐 《化石》2004,(2):7-8
2003年7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门前多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女孩儿,她们是今年水洞沟遗址发掘的志愿,正等待向宁夏灵武“进军”……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人类学学报》1988,7(4):387-387
1987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文物普查时,在仁和区的民政乡金沙江北岸支流——把关河畔,名叫迴龙湾的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遗址(E、101°35′,N、26°38′)。
迴龙湾洞座东向西,略偏南15°,东西最深处12米,南北平均宽3米,洞口宽4.6米,面积约36平方米。洞口高11.9米。海拔1550米,高出把关河水面300米。
经初步试掘,该洞穴遗址的地层堆积中含丰富的文化遗物,平均厚约2米,可分三层。第一层表土,第二层灰色土层,第三层红色亚粘土层,较致密。第二、三层为未扰乱的文化层。从中出土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和动物化石。在石制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用玛瑙、燧石、脉石英等石料制作的细石器。数量众多,器型颇繁杂。骨角器中有精磨制成的针、锥、凿和锨等。动物化石多为单个牙齿。经初步鉴定,有猴、象、犀牛、豹、巨羊等20多种。动物骨骸极为破碎,有些碎骨上留有敲砸和烧灼的痕迹。
从上下两层文化已初步看出一些差别。上层者原料以砾石和石英为主,下层者则岌石和玛瑙较多。较 大型的石器均出自上层, 犀象等化石只见于下层。依据初步整理, 其时代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上文化层也有可能略晚一些。迥龙洞遗址层位清楚, 富含大量细石器材料, 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 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路石 《化石》2003,(2):32-34
今年是中国第一个旧石器遗址———水洞沟遗址群发现 80周年 ,也是裴文中先生领导的系统发掘该遗址、弄清诸文化层时代关系的 4 0周年。 1963年的往事浮现脑际 ,历历在目 ,仿如发生在昨日。那年的金秋 ,在张三小店前坐着两位边抽烟 ,边聊天的老人 ,缕缕青烟在他们间袅袅升起 ,昵昵交谈 ,象老友重逢。两者之一是小店主人张三 ,另一位是来此考察的裴文中教授。此时的他与村民融为一体 ,自然地显露乡土科学家的本色 ,以至发生稍后的一幕。当裴先生津津有味地听张三讲 192 3年德、桑神甫发现和发掘水洞沟遗址奇闻轶事时 ,一位过路的中年人插了进…  相似文献   

10.
贵州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贵州省普定县西南约9公里。1978年发现。1979、1982和1984年先后三次工作的结果,共获得石制品1000多件、动物化石22种、骨器2件。与文化遗物伴出的化石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碳-14年代为距今12080±200年(第3层)和距今14630±200年(第5层)。  相似文献   

11.
岑家湾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及地点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谢飞  李jun 《人类学学报》1993,12(3):224-234
  相似文献   

12.
白岩脚洞石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贵州普定白岩脚洞发现的砾石石器(砍砸器)和石片石器的类型。刮削器数量多,类型复杂,加工精致;尖状器数量较少,加工也不很精致;端刮器和修背石刀不太发达;雕刻器和凹缺刮器并不发达;砍砸器仍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3.
We are greatly encouraged by the enthusiastic discussions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our report on Science (vol. 287, no. 5458, p1622-1626, 2000) on the Bose Paleolithic study. These discussions are highly appreciated, as they are positiv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leolithic science in Chi-na, and in clarifying some issues at Bose. Here, particular thanks are extended to Lin for his comments, which are briefly addressed as follows.
Most of the questions of Lin are centered on the relations of the tektites, stone artifacts and the stratigraphy. These had already been raised in the comments of Koeberl et al (vol.289, no. 5479, p507a, title :Tektites and the Age Paradox in Mid-Pleistocene China) and replied in detail in July 2000 in the same issue. Since the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Bose and there has not been any new evidence affecting our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which are also supported by the lack of stone artifacts on the terraces younger than T4. It should be clarified that the stone tools discovered at the upper-most part of T4 at some localities are of Neolithic age, rather than Paleolithic. Thus, the statement of Lin about two possible generations of Paleolithic layers is not supported but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Lin questioned in his past publications the existence of handaxe in the Paleolithic of China while typical handaxes in China have bee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Paleolithic community, such as those from the Dingcun, Lantian and Bose sites. The available ages of the Bose Paleolithic tools are naturally a contradiction to the “Movius line”.
Continuous investigat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at Bose,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further new ev- idence on the main issues.Discussion in the field would be greatly helpful for clarifying some of these issues. We cordially invite Lin to realize a first visit to Bose, and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is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83,2(3):218-230
本文对我国南方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资料作一简要总结,并对其中的若干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昂昂溪旧石器地点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末期生活遗址,距今约11,800年。文化遗物有灰烬、烧骨和类型丰富的石制品。共生的动物化石有普氏野马、东北野牛和达乌尔鼠兔等九种。昂昂溪旧石器在文化传统上与华北旧石器关系密切。这一发现为研究亚洲东北部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的籍箕滩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群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系统发掘,目前,曾出土了丰富的细石叶制品及动物碎骨的第2地点(T2)由于后期工程建设的原因己不复存在,原记录中的第1地点(T1)、第3地点(T3)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或自然力侵蚀.为探明遗址堆积保存状况,工作队对遗址第1、3地点进行了复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薄刃斧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1992,11(3):193-201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笔者最近的观察,中国旧石器工业中同样存在着薄刃斧 (Cleaver) 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可能是中国旧石器工业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张萌 《人类学学报》2019,38(1):60-76
尼安德特人和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在文化精致程度上的区别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考古学者希望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两个假设应运而生:智力水平(尼人不能发展出精致的文化)与文化表现(尼人不需要发展出精致程度较高的文化)。古人类与考古材料显示智力水平假设有缺陷:尼人的基因进入了现代人的基因库中,而且他们有能力学习现代人的技术,在"过渡工业"的材料中可以找到相关证据;与此同时,至今还未找到关系到智力水平的大脑结构证据证明尼人智力水平不如现代人。检验文化表现假设的前提是尼人与早期现代人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组织。本文在讨论尼人与现代人人口与社会交流的基础上,认为现代人复杂的社会组织切割了尼人的生活环境,同时火山爆发引起了资源短缺,最终导致了尼人在欧洲灭绝。  相似文献   

20.
日期:7月14日~19日 会议名称:“植物探针分子工作专题讨论会(第8届国际会议)及Gatlinburg专题讨论会(第7届年会)” 地址:Knoxville,Tenn.诺克斯维尔(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