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口脊尾白虾的一些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存有 《四川动物》1989,8(4):36-38
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是珠江口咸淡水水域中重要的经济虾类,具有广温性、广盐性、广食性的特点,对酸碱度变化适应较强,耐低氧,繁殖力强,生长快,有的地方已作为一种养殖对象。鉴于此,笔者于1986—1988年在珠江口的福永、西乡、沙井对其生物学进行了一些观察。材料和方法每月(有时季度)在河口地带和池塘捞取30—50尾脊尾白虾,用解剖镜和显微镜进行形态和食性等观察,并计数卵数。为观察白虾对水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变化水温观察白虾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以比重计测海水比重再换算为盐度观测白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并以比色法测…  相似文献   

2.
脊尾白虾生理性体温调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爬行类动物在升温和降温时不同的心率变化(心率滞后)是其进行生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机制.在与爬行类系统进化关系较远的甲壳类动物脊尾白虾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的研究中发现,在升温和降温时也出现心率滞后现象,这对温度敏感的甲壳类动物的体温调节十分有利,同时对其体温调节的可能生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辉  万夕和  何培民  黎慧  乔毅  蒋葛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0):1922-1928
【目的】研究海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以直接提取的脊尾白虾肠道细菌总DNA为模板进行16S rRNA 基因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建立质粒文库,从RFLP建立的文库中筛选出不同细菌来源的克隆子,将测定的差异克隆子16S rRNA片段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从脊尾白虾肠道的菌群文库中共获得114个克隆子,Hae Ⅲ和Msp I双酶切得到11种差异克隆子;对差异克隆子测序后,其中8个差异序列与已知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ter)、冰冻小杆菌属(Frigoribacterium)、褐杆菌属(Phaeobacter)、弧菌属(Vibrio)、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其他未培养细菌。【结论】初步揭示了脊尾白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组成,为开发脊尾白虾专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选用室内人工培育的性腺已发育到Ⅱ期的脊尾白虾亲虾,经逐级淡化后,盐度稳定在2、5、10、15、20、25、30,研究了盐度对雌虾抱卵、胚胎发育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试验盐度范围内脊尾白虾性腺均可发育成熟,但在盐度2时无法完成抱卵,最适抱卵盐度为10~20;在抱卵盐度范围内,胚胎均可正常发育,盐度对胚胎发育速率影响显著,15、20、25盐度下的孵化时间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盐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后的变态和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仔虾的个体干质量影响显著,15和20盐度下仔虾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盐度对20日龄脊尾白虾的生长影响显著,其特定生长率随着盐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在盐度20时达到最大,之后开始降低;鳃Na+-K+ ATPase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高盐或低盐时均较高,表达量最低时的理论盐度为17.5,可能为脊尾白虾的等渗点.研究表明,脊尾白虾亲虾可在较广盐度范围内繁殖,20日龄脊尾白虾在其理论等渗点附近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与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 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 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获得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EcCatL基因.该序列全长1136 bp,包括5'非编码区24 bp,开放阅读框960 bp和3'非编码区152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19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35.30×103,理论等电点为5.27.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EcCatL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甲壳动物高度保守,与变色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varians)及北极甜虾(Pandalus borealis) CatL的同源性分别为92%和7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变色小长臂虾的CatL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CatL基因在血细胞、鳃、肝胰腺、肌肉、卵巢、肠、胃及眼柄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及WSSV后6h和12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Cat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表明EcCatL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径分析在脊尾白虾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胶州湾134只野生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对其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及体重等24项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并构建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长、第二腹高、第三腹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4;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长、第二腹高、第三腹宽对体重的回归方程Y=-2.783+0.014X1+0.130X4+0.095X13+0.126X5+0.045X6+0.149X11.试验结果为脊尾白虾良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玉全  李永生  赵法箴 《生态学报》2015,35(21):7229-7235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渗透、代谢及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盐度渐变和骤变两个实验。渐变实验,设置5、10、15、20、25、30、33(CK)、40和45共9个盐度梯度;骤变实验,盐度从33突变至0、5、15、25和45,检测血清ATP酶(包括Na+/K+-ATP酶和总ATP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渐变情况下,盐度为5时,ATP酶活力出现最高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ATP酶活力在盐度为15—30之间较稳定,并在此范围内达到最低值。AKP和ACP活力几乎不受盐度渐变的影响。SOD活力随盐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盐度为33时达到最大值。骤变情况下,ATP酶活力随时间波动较大,AKP和SOD随时间波动较小,而ACP几乎不受影响。结果说明,盐度骤变对脊尾白虾酶活力的影响较盐度渐变明显,ATPase和SOD活力更易随盐度而变化,代谢酶(AKP、ACP)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说明渗透调节和免疫相关酶活力对盐度变化反应敏感,养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盐度稳定。  相似文献   

9.
应用RACE技术克隆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基因, 并通过攻毒实验揭示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基因的先天免疫防御作用, 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免疫防治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研究成功克隆了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基因全长cDNA序列, 该大亚基cDNA全长 2192 bp, 开放式阅读框长 2034 bp, 5′非编码区长 21 bp, 3′非编码区长 137 bp, 将该基因命名为 EcHcL。EcHcL编码 667 个氨基酸, 前 21 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 推测成熟肽的分子量为 78.5 kD。Blast比对结果显示, 由脊尾白虾血蓝蛋白EcHcL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沼虾、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 87%、73%, 其M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物种同源性性高达 90% 左右, 由此推断该cDNA序列属于血蓝蛋白家族。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EcHcL基因在脊尾白虾鳃、卵巢、肝胰腺、心脏、肠、肌肉、胃、腹神经节、眼柄、血细胞中均有表达, 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Real-time PCR分析发现EcHcL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脊尾白虾肝胰腺和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 推测脊尾白虾EcHcL基因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血蓝蛋白的分子多样性, 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进行了研究。基于脊尾白虾转录组文库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EcHcL1和2序列, 利用RACE和生物信息学技术, 对2种变体进行全长c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EcHcL1和2 cDNA 全长分别为2239和2132 bp, 编码685和676个氨基酸。EcHcL1和2氨基酸序列在进化上相对保守, 且均具有血蓝蛋白的典型结构域, 包括铜离子结合区域、保守His位点和Ig-like区等, 其中EcHcL1多了一个酪氨酸酶结构域, 推测可能与色素代谢及酚氧化酶活性有关。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EcHcL1和2在血细胞、肝胰腺、肠、腹神经节、心脏、卵巢、眼柄、胃、鳃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 且均在肝胰腺和血细胞中表达较高。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病原感染后2种变体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EcHcL1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胁迫脊尾白虾12—48h中出现较高表达量, 最高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5—4倍; EcHcL2在胁迫后24—48h后, 与对照组相比, 表达量约上升2—9倍。由此说明, 脊尾白虾血蓝蛋白大亚基变体与免疫防御密切相关, 可能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氨氮对脊尾白虾幼体存活生长及体内RNA/DNA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糠虾幼体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51、23.15、19.46和10.28 mg/L.糠虾幼体体内毒性蓄积程度随实验时间逐步增强.在6 d的糠虾幼体蜕壳...  相似文献   

12.
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icauda(白虾、青虾、晃虾、绒虾)在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族长臂虾科长臂虾属白虾亚属,它生活于泥沙底之近岸浅海或河口附近。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北方沿海产量甚大,其产量仅次于中国毛虾、对虾  相似文献   

13.
黑颈长尾雉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小华  赖月梅 《动物学报》1991,37(3):332-333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burmannicus)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据郑作新等(1978),吴名川(1984)报道,云南亚种在国内仅分布于桂、滇两省区。作者于1986年5月、1987年2—6月、1988年1、5、9—10月、1989年7月、1990年4、5月间在隆林县金钟山北坡对其的繁殖习性作了初步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乐清湾泥蚶的繁殖习性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清湾泥蚶雌雄异体,在外形上难以区别,成熟时性腺包被整个内脏团,雌性性腺呈红色或桔黄色,雄性性腺呈乳白色,无性变现象。一般2龄性成熟,但在条件较好的蓄水塘中养殖的泥蚶也有1龄性成熟的现象。自然繁殖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生,体外受精。产卵量大,一颗壳长为2~3em的亲蚶可产卵200—300万颗。乐清湾泥蚶终身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且受水温、饵料、潮区、底质和养殖密度等因素影响,一般2年或3年方能达到商品规格。壳长生长前期快,后期慢;体重生长前期慢,后期快。壳长L(mm)与体重W(g)符合W=0.0004L^2.9949(R^2=0.9964)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89-996
2012 年11 月至2013 年10 月逐月对三峡水库木洞江段秀丽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秀丽白虾是一年生的虾类, 寿命为1214 个月。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长(37.727.92) mm 显著大于雄性(37.086.59) mm, 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秀丽白虾的渐近体长(L)为59.33 mm, 生长系数(K)是1.6/年, 生长方程为:Lt=59.33-e-1.6(t+0.081)。雌虾繁殖季节从4 月上旬持续至9 月下旬, 繁殖高峰期为4 月中旬至6 月中旬, 由越冬虾和当年虾两个世代的繁殖群体组成。抱卵雌虾的体长为27.0753.71 mm, 平均体长(L50)为37.06 mm。雌雄性比月变化为1.112.36, 平均为1.46, 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P 0.001)。绝对繁殖力(FA)为31294 粒, 相对繁殖力(FR)为(1152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FA=0.0031L2.8632, r=0.72, n=106), 而与体重呈直线关系(FA=104.63W+9.9534, r=0.79, n=106)。卵径(D)平均值为(1215102) m。为合理保护和利用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种群资源, 建议加强虾类捕捞管理, 繁殖期间(49 月)禁止捕捞虾类或限制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圆尾肖蛸(TetragnathavermiformisEmerton,1884)的各代幼蛛存活率、雌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圆尾肖蛸各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圆尾肖蛸第二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大,为65.41;第三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小,为29.47。  相似文献   

17.
无尾两栖类繁殖生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大中学生物学教师都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限于条件和苦于不熟悉方法,愿望难以实现。现就无尾两栖类繁殖生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供教师在进行当地某种无尾两栖类研究时参考。 (一)繁殖地点一般讲无尾两栖类的繁殖地点并不太隐蔽,多数种类是在水中繁殖,有的在静水内,有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部安氏白虾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淼  周轩  徐开达 《动物学杂志》2019,54(4):509-516
采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张网逐月采样数据分析杭州湾北部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安氏白虾体平均体长(32.0 ± 5.4)mm(14 ~ 51 mm,n = 3 210),抱卵群体平均体长(36.3 ± 3.4)mm(27 ~ 51 mm,n = 375)。体重分布范围为0.016 ~ 1.700 g,n = 3 210,平均体重(0.565 ± 0.282)g,抱卵群体体重分布范围为0.400 ~ 1.700 g,n = 375,平均体重(0.868 ± 0.225)g。雌、雄个体间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雌雄性比为1.27︰1,雌性个体数显著多于雄性个体数(P < 0.01)。繁殖期从4月下旬一直持续至10月下旬,6月和8月为两个繁殖旺期,抱卵率(B)和性比(S)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 < 0.05),关系式为B = 41.80S﹣21.06(R2 = 73.9)。绝对繁殖力为17 ~ 179粒,平均绝对繁殖力(60 ± 26)粒,平均相对繁殖力(70 ± 24)粒/g,n = 375。绝对繁殖力(FA,单位粒)与体长(L,单位mm)、体重(W,单位g)均呈二次函数显著相关(P < 0.01),关系式分别为FA = 0.29L2﹣18.52L + 342.67(R2 = 76.8)和FA = 97.32W2 ﹣100.75W + 71.66(R2 = 94.5)。卵长径分布范围为1.090 ~ 2.688 mm,平均长径(1.599 ± 0.158)mm,短径分布范围0.807 ~ 1.992 mm,平均短径(1.141 ± 0.118)mm,n = 2 787。研究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安氏白虾个体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繁殖周期延长,繁殖旺期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这可能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高强度捕捞压力所致。  相似文献   

19.
白颈长尾雉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丁平  张词祖 《动物学研究》1990,11(2):139-145
白颈长尾雉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等3种类型的植被生境为其典型的繁殖地,植物群落乔木层盖度一般均在90%左右。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有3种形式,即初发情炫耀、深发情炫耀和交配前炫耀。每天出现两个高峰,上午为7:00—9:00,下午为1:00—3:00。雄雉发情交配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雌雉产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该雉营地面巢,每窝产卵5~8枚,孵化期为24天。  相似文献   

20.
UV-C对紫杉针叶叶绿体膜脂过氧化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英君  姜萍  王兵  史奕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218-122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12W·m^-2剂量的紫外线C(UV-C,254nm)辐射紫杉针叶离体叶绿体.结果表明。随辐射时间的延长,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类胡萝卜素(Car)、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与光合活性光(PAR)强度呈反比;叶绿素对UV-C辐射不敏感.根据以上结果推测,UV-C辐射诱导叶绿体膜脂过氧化是导致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