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细胞骨架的方法.观察了β-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微丝以及染色体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的分布和形态, 讨论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所用各种化学成份明确的培养基是研究生命科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它已被常规用于研究胚胎早期发育,多种动物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转基因动物,动物克隆等领域。介绍了用于移植前胚胎培养基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当前所用化学成份明确胚胎培养基的主要组成,特别是针对小鼠和大鼠移植前胚胎所用各种培养基及其成份,讨论了这类培养基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1972年惠廷厄姆(Whittingham)等和威尔马特(Wilmut)分別报告在超低温(-196℃)条件下冷冻保存小鼠早期胚胎获得成功。此后,这项技术又成功地用于保存大鼠、家兔、羊和牛早期胚胎。目前在国外牛早期胚胎冷冻保存已发展到商业规模,在实验室小鼠方面有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冷冻胚胎库。 小鼠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长期以来培育出大量近交系和突变系,  相似文献   

4.
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验手段,可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早期胚胎的细胞,由此整合到染色体上,还可通过被整合动物的生殖细胞系传给子代。这类整合外源基因的“新动物”被统称为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按人为意愿设计生产转基因动物,能达到如下若干目的:1)将理想的遗传物质导入动物染色体,以扩大种内遗传变异,迴避有性繁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单的无尾两栖类早期胚胎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民  叶瑞琼 《遗传》1985,7(1):39-40
众所周知,两栖动物是实验胚胎学研究自 古以来使用得最有价值的材料之一。近年来, 发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以至 分子水平。两栖类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动 物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了深人研 究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发育过程中核 质关系和细胞分化等发育生物学的核心间题, 迫切需要有一种简便可靠的分析其胚胎早期发 育阶段的染色体的技术。用压片法研究无尾两 栖类早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已有报道3,但这 种方法难以避免压片时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 参考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2,5,61,并进行了改进, 以空气干燥法制作无尾两栖类胚胎细胞的染色 体标本,已获得初步的结果。现把我们的工作 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染色体(High Resolution chromosome HRC)是指通过某种处理,获得有丝分裂早期染色体分裂相,早期染色体较中中期染色体长,显带后可以得到更多更细的带纹,从而提高人们对染色体的分辨力.Yuns, J. J(1976)首先以氨甲喋呤使细胞同步化法,建立了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技术.随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类高分辨染色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近几年,关于家畜和实验动物的高分辨染色体研究陆续亦有一些报道,但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依然有限.本文试图就家畜和实验动物高分辨染色体研究的方法、进展以及意义进行阐述,同时提出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遗传物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哺乳动物克隆研究的开展以及体细胞克隆动物的相继诞生 ,克隆动物及其早期胚胎的遗传物质检测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从染色体分析、核DNA分析、线粒体DNA分析和端粒DNA分析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遗传物质检测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核移植(nuelear transplation,NT)是将动物早期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或成熟卵母细胞中、重新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发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后代的技术过程,又称动物克隆技术。广义的胚胎克隆技术还包括胚胎分割和卵裂球培养,通常所指的胚胎克隆技术是指狭义概念,即核移植技术。1938年Spmann在所有胚胎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完全相同、拥有潜在发育全能性的细胞核基础上提出了细胞核移植的概念[‘1。早期核移植实验是在变形虫、蛙、爪蟾、非洲爪蛙等两栖类和鱼类上进行的核质关系研究〔“一“〕,随着胚胎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移植技术已被证明是研究发育中核质相互关系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电融合技术也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细胞融合技术。本实验运用这两项技术,进行了鼠、兔目间核质杂交实验,小鼠8-细胞核在激活的兔去核卵母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超前凝聚及核膨胀,融合卵移植到小鼠输卵管4.5天后,冲洗出,有5.4%的重构卵发育到囊胚期,通过染色体检查,囊胚细胞中均为小鼠染色体,其中一个囊胚为正常小鼠核型(2 n=40,XX)。通过本实验,我们认为:鼠兔远缘核质杂交胚胎的早期发育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利用不同冷冻保护剂冷冻早期卵裂期胚胎的效果,用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融解的冷冻技术,比较丙二醇、二甲基亚砜和甘油作冷冻保护剂对小鼠2-细胞、4-细胞、8-细胞胚胎冷冻后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的影响。发现以丙二醇和蔗糖为冷冻保护剂冷冻4-细胞、8-细胞胚胎,解冻后胚胎成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以二甲基亚砜或甘油为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丙二醇是一种冷冻早期卵裂期小鼠胚胎有效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1.
显微注射外源DNA在早期胚胎中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时,外源DNA早期在胚胎的命运比较复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有所了解。外源DNA在早期胚胎中发生着一系列的事件:染色体外重组,最终以线性DNA的形式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内;不同的细胞周期进行的微注射决定整合的频率及嵌合的比例,整合事件发生于第一个细胞周期S期,大多数呈现非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克隆动物是多种新型生物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不同于向受精卵内转移目的基因或部分DNA的基因工程.它是把细胞核转移至卵胞质体内,培育新型生物品种的细胞工程技术。现在人们可用早早期胚胎细胞的核(Zn)作为供体,移植至卵胞质体内形成克隆动物。近10年来,我国已先后制备成了克隆猪、牛、羊等多种克隆动物,最近美国制备成了克隆猴。不少学者据此认为受精卵分裂至32个细胞或64个细胞的早早期胚胎细胞为全能性细胞。这种实验方法和有性生殖存在明显差别,它不是精子与卵结合形成的产物,但从细胞分化的角度来看,早早期胚胎细胞同受精卵…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年来,蒋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众多的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实验室所采用,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生物工程公司的广泛兴趣,进行了开发研究,成为商业上的热点。以下就动物基因转移的方法学、转基因的表达、遗传规律以及应用和立法等问题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与评价。 1.转基因的概念;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个体的染色体上,这个过程称“transgenesis”。  相似文献   

14.
遗传学实验(十五)两倍体细胞株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顾蔚 《遗传》2003,25(5):581-582
实验原理 组织培养是把动物或植物细胞自机体取出放在玻 璃器皿里,选择和控制某些外界条件,使细胞继续分裂 生长的一种基础性实验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生理 学、免疫学、病毒学、遗传学等方面,对细胞分化、发育、 肿瘤发生以及染色体研究等领域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改进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鉴定了小鼠晚期桑椹胚(晚桑)、囊胚和扩展囊胚(扩囊)的性别。在实验中,利用小鼠早期胚胎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理想实验参数,鉴定了242枚小鼠晚桑、囊胚和扩囊的性别,性别鉴定成功率分别为80.4%、99.0%和94.5%。以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定小鼠早期胚胎性别的结果为标准,得出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RY(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期)部分序列法分别鉴定100枚和26枚小鼠胚胎性别的准确率相应地为74.0%和92.3%。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动物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经由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胚胎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并能传给后一代的动物。被导入的外源目的基因称为转基因。经转基因操作成功的受精卵或胚胎所发育的第一代个体称为首建者。1974年Jaenisch等首次报道应用显微注射法将SV40注入鼠胚胎获得第一例嵌合型转基因小鼠。至今,转基因动物  相似文献   

17.
夏薇  刘德培等 《遗传》2001,23(5):397-400
为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基因定位研究中,探讨一种能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合状态的实验方法,对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后,取转基因小鼠骨髓制备中期染色体,将传统的FISH方法加以改进,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检测结果表明,外源人β^E珠蛋白基因已稳定地整合于小鼠染色体上,FISH能直观地反映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该方法可对转基因动物及基因转移研究中的外源基因整合反进行染色体定位检测。  相似文献   

18.
克隆动物发育过程中基因组的重编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克隆羊“多莉”诞生后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克隆动物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体细胞克隆的牛、猪、山羊、猫、兔等已陆续出生,但克隆动物的成活率一直都比较低,并且产出的动物大部分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最新研究表明,克隆动物胚胎基因组的重编程出现偏差和失误,尤其是去甲基化不足可能是核克隆动物出现异常的关键所在.探讨早期克隆胚胎重编程,特别是对DNA的甲基化,以及供体核在受体卵胞质中进行核重组,为研究克隆胚胎发育和解决克隆动物中的两大难题——即基因组的重编程和核质相互作用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9.
早寒武世和埃迪卡拉纪中的球状化石,一些已被归入可能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由于具较为完好的三维保存方式以及近乎完美的胚胎发育序列,为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分类、谱系演化及发育生物学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数寒武纪胚胎的生物学分类位置未定;而数量异常巨大、又有独自的保存方式的晚元古代陡山沱组胚胎的真伪和生物学归属,更是争议未消。通过对现生生物胚胎的实验埋藏研究,可以揭示出各类生物胚胎在腐解、埋藏各阶段的保存潜力,而现代胚胎在各实验埋藏阶段形态、结构的变化,也能为化石胚胎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本文就是通过对虾卵胚胎各发育阶段腐解保存潜力的实验模拟研究,试图为球状化石的形成机制和化石归属提供一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熊淑慧 《遗传》1985,7(2):29-29
家禽染色体分析在遗传育种及病理学研究中具有 重要意义。国外家禽育种工作者在优良种禽群休遗传 性已相对稳定的今天,正在尝试用种间遗传物质的转 移、细胞杂交、多倍体化以及染色体间相互易位等方法 来产生新的有用变异,以便为商业化的家禽生产提供 优良品种。染色休组型分析,为研究由病原体引起的 早期胚胎死亡及发育畸形、为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以 及家禽起源、杂种不育机理等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种 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