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须盆唇鱼(Placocheilus cryptonemus)是云南省怒江流域特有的一种高原经济鱼类.通过在Illumi-naHiSeq 2500平台上对缺须盆唇鱼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利用MicroSAtellite (MISA)微卫星识别工具对1~6个碱基重复、碱基数在10 bp以上的微卫星进行鉴定.结果 表明,在缺须盆唇鱼转录组中共发现分布在36764条Unigene上的30500个SSR位点,包含序列的SSR数量为18078,发生频率为49.17%.获得的单纯SSR中共有215种重复基元,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数量最多,为88个,六碱基重复的SSR最少,其他的重复从二、三、四、五、六碱基开始,SSR的形成呈现递减规律.SSR位点的重复次数主要发生在6~10次和11~15次重复之间,发生频率分别为38.59%和36.02%.本研究对缺须盆唇鱼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测序鉴定,得到了数量较多的SSR标记,同时对得到的缺须盆唇鱼SSR数据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转录组资源,而且建立了一套SSR标记,可以为缺须盆唇鱼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鲤科Cyprinda野鲮亚科Labeonina的墨头鱼属Garra和盆唇鱼属Placocheilus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盆唇鱼属是否为一独立有效的属。本研究试图通过鳞片的显微结构比较,寻找新的分类学证据。结果显示,依据鳞片的形状、侧区鳞纹上粒状突的有无和鳞焦形态的组合,可将2个属的18种鱼划分为3类;依据鼻孔前方鼻突的有无和口吸盘后游离缘的发达程度,也可将这18种鱼划分为3群。比较前后两项结果,在类群的划分名录中仅有西藏墨头鱼和腾冲墨头鱼2种的位置不符,其余的种类均呈一一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提示,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均应该是有效的独立属,但原来划分归入墨头鱼属和盆唇鱼属的种类有必要重新进行分类整理,以客观反映各物种真实和自然的分类归属。  相似文献   

3.
云南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鱼类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H  Yang JX  Pan XF  Zhou W  Yang ML 《动物学研究》2011,32(2):188-195
水电工程的开发对江河道鱼类资源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保护和恢复日益增多的濒危鱼类种群的实践中,孕育和逐渐形成了保护水产学.该文对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与流域内珍稀鱼类异鱲、越鳠、软鳍新光唇鱼和暗色唇鱼人工增殖保护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李仙江水电开发与鱼类增殖保护为河流鱼类的增殖保护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式.但是增殖放流不是简单地一项任务,要保证整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需要提前进行繁育规划,提前委托,监测和增殖技术研究先行,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形态学与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山村组中的1件盔甲鱼类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建立了多鳃鱼类四营鱼属1新种:宽棘四营鱼(Siyingia perlatuspinosa sp.nov.),并据此修订了四营鱼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支系统学对多鳃鱼类属一级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探讨,确定了四营鱼在多鳃鱼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四营鱼(Siyingia)与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与宽甲鱼(Laxaspis)+坝鱼(Damaspis)组成的单系类群互为姊妹群。宽棘四营鱼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四营鱼在华南的时空分布范围,而且丰富了多鳃鱼类的多样性,并为多鳃鱼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化石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鮸鱼的系统发育地位,探索18S rRNA、COⅡ分子标记对石首鱼科系统分类的适用性,对鮸鱼的18S rRNA基因、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鮸鱼18S rRNA基因1305 bp,A+T含量为46.2%;COⅡ基因序列为854 bp,A+T含量为53.5%,有明显的反G偏倚(15.2%),含一个699 bp的ORF,编码233个氨基酸;基于18S 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鲈形目鱼类聚为一个紧密的簇,该目中各科鱼类间18S rRNA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7.8%,无法反映鮸鱼在石首鱼科中的系统发育情况。基于COⅡ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鲈形目鱼类分为2簇:包括鮸鱼在内的所有石首科鱼类聚为一个大簇,其他各科聚为另一个大簇;其中鮸鱼与黄唇鱼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序列相似性为97.4%。虽然石首科鱼类聚成的簇中有些分支的自展支持率较低(<50%),个别种类的聚类与传统分类有所差异,但大部分聚类是一致的。结果既能丰富鮸鱼的分子系统学资料,又可为研究鮸鱼的系统发育地位及石首鱼科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鱼化石的角度对滇东泥盆系下述含鱼地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1)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与坡松冲组或四川的平驿铺组、广西的那高岭组层位相当,时代为布拉格期;其层位低于含 duyunolepids-Kueichowlepis鱼类组合的贵州乌当组或舒家坪组,后者时代为埃姆斯期。2)滇东中泥盆统含两个不同时期的含鱼层,其中含Yinosteus-Wudinolepis鱼类组合的武定地区旧城组属中泥盆统早期,该鱼类组合现仅知分布于武定地区。而中泥盆统晚期含鱼地层,在曲靖地区由下而上包括穿洞组、上双河组和海口组三个岩石组;其中穿洞组+上双河组与武定的鱼子甸组对比,而海口组与曲靖组为同时异相;武定茶花箐组与曲靖组对比。3)文中时上述地层中的某些鱼化石的层位或鉴定作了评述或厘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工作以滇西龙川上游——界头小江中的小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brachypterus、腾冲墨头鱼Garra tengchongensis、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intergymnatus、南方裂腹鱼Schizothorax meridonalis和纤体褶鮡Pseudecheneis gracilis 5种底栖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生境因子的选择。设置80条样线,每条样线设3个采样点,按丰水期(2012年7月)和枯水期(2013年1月)在每个样点分别测量30个生境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境因子数据做降维分析。结果表明,地势地貌、人为干扰、水质是5种底栖鱼类共性选择的主导生境因子。小鳍异鮡、全裸裸重唇鱼与其他3种鱼类相比,偏好在高海拔、大比降、人为干扰较低且水质偏碱性的生境中栖息。小鳍异鮡与全裸裸重唇鱼相比,偏好在河床基质为基岩、河岸为乔木群落、人为干扰更低的生境栖息。腾冲墨头鱼适应的水温变化范围较纤体褶鮡宽,南方裂腹鱼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与腾冲墨头鱼相近。地势地貌对这5种鱼类分布的主导作用较为显著,不仅为鱼类的繁殖和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而且影响和决定着鱼类的食物资源。溶氧量等理化因素在分析过程中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没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12月,浙江大学主持对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11月,在保护区内的东山林区溪流中(属乐安江,鄱阳湖水系)采集到鱼类标本10尾,经鉴定为浙江省光唇鱼属一新纪录种——克氏光唇鱼Acrossocheilus kreyenbergii(Regan,1908)。标本现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ZMNH)标本库。克氏光唇鱼活体呈青黑色,背部色深,腹部白色;酒精浸  相似文献   

9.
云南文山早泥盆世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采自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下部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纸厂文山鱼(Wenshampis zhichangsis gen.et sp.nov.),同时修订了两个盔甲鱼类的旧属、旧种──长吻三歧鱼(Sanqiapis rostrata)及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longicornis)。迄今为止,长吻三歧鱼仅在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中部发现并记述过,长角大窗鱼也仅有一件采自云南广南坡松冲组中的正型标本,而纸厂文山鱼为滇东南文山地区首次记述的多鳃鱼类新属种,它与滇东北昭通地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中的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is janvieri)最为相似。此次这三个盔甲鱼类属种在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发现,为该区下泥盆统的横向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裂腹鱼亚科中的四倍体—六倍体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重唇鱼、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大理裂腹鱼的核型。基于相互间以及与近缘类群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鱼类间进行的染色体数、染色体臂数和核DNA含量的比较,第一种被判定为四倍体,第二、三、四种被判定为六倍体。还讨论了裂腹鱼亚科的起源以及该亚科中已研究过核型的鱼类的相互关系和进化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俊  李文卫 《动物学研究》1997,18(3):243-246
本文记述采自湖南吉首的鲤科鱼类1新种,命名为吉首光唇鱼Acrossocheilus jishouensis sp.nov.。新种有以下与同属其他种类相区别的特点:下唇两侧瓣间隙小,几相接触;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柔软不加粗,后缘光滑;背鳍及臀鳍鳍条间膜有黑色条纹;体侧具不规则的大块黑斑或具模糊不清的垂直或纵行条纹等。新种与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 hemispinus和带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 cinctus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伊犁河水系特克斯河特有鱼类斑重唇鱼(Distychus maculates)种质资源,探究斑重唇鱼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规律。2021年5月,对斑重唇鱼开展人工繁殖,观察其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记录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水温15.0~16.0℃条件下,斑重唇鱼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出膜7个阶段,经过2969.830℃·h破膜而出。斑重唇鱼成熟卵子淡黄色,卵径(2.75±0.24)mm(n=20),卵受精35 min后卵周隙最大,为(3.46±0.16)mm(n=20),其中卵黄约占体积的3/5。胚后发育过程中,仔鱼全长(L_(T),mm)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T)=0.50D+9.15(R^(2)=0.90);卵黄囊全长(L_(Y))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Y)=﹣0.11D^(2)+7.61(R^(2)=0.76);仔鱼全长(LT)和卵黄囊体积(L_(P))关系式:LT=﹣2.35LP+19.96(R2=0.88);卵黄囊全长(LY)和卵黄囊体积(L_(P))关系式:L_(Y)=0.49LP+5.34(R^(2)=0.68);卵黄囊体积(L_(P))和出膜天数(D)关系式:L_(P)=0.002D^(2)﹣0.24D+4.67(R^(2)=0.98)。本研究通过特克斯河斑重唇鱼人工繁殖实验,观察其胚胎和胚后发育特征,丰富斑重唇鱼早期生活史资料,为特有鱼类苗种培育提供理论数据,进一步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伊犁河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 于2012—2014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新疆伊犁河上、中和下游不同河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获得27种鱼类样本, 隶属于6目9科23属。伊犁河中、上游河段主要以斯氏高原鳅、新疆裸重唇鱼、新疆高原鳅和伊犁裂腹鱼等土著鱼类为优势种, 下游河段的优势种主要有鲤、草鱼和鲫等外来种。伊犁河中、上游河段鱼类种类稀少, 大中型鱼类资源稀少, 鱼类群落多样性低。梯级水电站的开发、过度捕捞以及外来种入侵对伊犁河鱼类鱼类群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发现圆唇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看云南大学生物系收藏的鱼类标本时,发现1号圆唇鱼标本,1984年4月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经鉴定系短须圆唇鱼Cyclocheilichthys repasson(Bleeker),现将其主要性状简记如下:短须圆唇鱼Cyclocheilichthys repasson(Bleeker)全长86毫米,体长70毫米,体长为体高的3.2倍,为头长的3.7倍。尾柄长与其高约相等。背鳍条3,8;臀鳍条3,6;胸鳍条1,16;腹鳍条1,9。鳃耙7。侧线鳞(数至最末1枚具孔鳞片)37,侧线上鳞6.5,侧线下鳞(至腹鳍起点)4.5;背鳍前鳞12;围尾柄鳞18。口端位,上颌略突出。缺上颌须,一对口角须极微小。唇后沟在颏部相通,但较浅。头背…  相似文献   

15.
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11月在黄山陈村水库河源溪流中所采集的鱼类标本,对其中9种优势鱼类的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鳍鱲(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9种鱼类都以有机碎屑、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属典型的杂食性或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但存在部分重叠(P<0.001)。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多样性和食性宽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底栖型鱼类具有相对较高的饵料来源,而鱼类的食物多样性可能与其小生境选择性有关。根据食物重叠指数,9种优势鱼类之间存在明显的食物重叠(D>0.3),尤其是宽鳍鱲、光唇鱼、麦穗鱼、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和稀有花鳅(Cobitis sinensis)间的食物重叠指数超过0.9。陈村水库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所表现出的食物组成、食物多样性、食性宽度和种间食物重叠性等特征,可能与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营养外源性和物理栖息地周期动荡性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采自云南曲靖龙华山下泥盆统徐家冲组顶部的一件大瓣鱼科化石,定名为龙华全瓣鱼,对新属种与其它瓣甲鱼类的比较表明全瓣鱼是原始的大瓣鱼类,它与其余的大瓣鱼类构成姊妹群。通过对大瓣鱼科的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认为,瓣甲鱼目起源于华南,而大瓣鱼科的祖先几乎是广布的,大瓣鱼科隔离分化模式显示,在泥盆纪期间,华南区与东冈瓦纳区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大瓣鱼科─新属与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曲靖龙华山下泥盆统徐家冲组顶部的一件大瓣鱼科化石,定名为龙华全瓣鱼(Hoopetalichthyslonghuaensisgen.etsp.nov.)。对新属种与其它瓣甲鱼类的比较表明全瓣鱼是最原始的大瓣鱼类,它与其余的大瓣鱼类构成姊妹群。通过对大瓣鱼科的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认为,瓣甲鱼目起源于华南,而大瓣鱼科的祖先几乎是广布的。大瓣鱼科隔离分化模式显示,在泥盆纪期间,华南区与东冈瓦纳区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花(鱼骨)和重唇鱼的天然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麻鲤,在东北地区通称花吉勾,这种鱼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种水体中,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都能在存。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盛产于黑龙江流域各河流中,常读为“重重”。这二种鱼都是鲤科鱼类中较大型的种类,因同属一属,因之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方面甚为相似,一些作者对它们已有了详尽的记载,特别是1948年Γ.B.Никольский和М.Н.Лищев的报告,阐明得十分明确扼要。这二种鱼外形上的主要差别,在于花(鱼骨)的身体尾鳍和背鳍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而重唇鱼则没有;花(鱼骨)下唇的厚度平常,而重唇鱼则十分肥厚;花(鱼骨)吻较短,而重唇较长;花(鱼骨)的鳃耙数较少,一般7一10个,而重唇的较多,以17一18为最普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结鱼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鱼属(Tor Gray)是鲃亚科中以下唇的唇后沟相连、侧瓣之间具中叶为共同离征的一个自然类群。我国结鱼属有3个亚属9个种(亚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即半刺结鱼Tor(Tor)hemispinu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是:背鳍最后不分枝鳍条有一半分节柔软,下唇中叶很短、吻须长、侧线鳞较多。 在鲃亚科中,下唇及唇后沟的演变具有划分属级特征的意义。从唇后沟中断到相通,直至中叶的出现,反映从四须鲃Barbodes到圆唇鱼Cyclocheilich-thys再到结鱼的演化过程,这正是它们从杂食性过渡到底栖性的结果。在结鱼中,随着底栖适应性的进一步加强,中叶由雏形发展为舌状的一个序列,呈现与食性相关的形态变异。半刺结鱼的中叶结构标志着类似圆唇鱼的祖先已经完成了向结鱼演化的初级阶段,因此它是结鱼属中迄今知道的最为原始的一个种。最后,通过特征分析,对已知9个种(亚种)的系统发育,用分支图解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20.
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Oshima,1919),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东亚, 其中包括中国南部(包含台湾和海南岛)、越南和老挝。伍献文等1于1977年鉴定了本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光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 光唇鱼亚属和厚唇鱼亚属(Lissochilichthys Oshima,19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