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芥蓝田主要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秋季在福州郊区对芥蓝田BrassicaalboglabraBailey害虫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蚜虫、粉虱和小菜蛾为秋季芥蓝田的优势种害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和斑潜蝇为随从种害虫。这些主要害虫的生态位在时间、空间维度和时-空二维上存在明显分化,各种害虫对资源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空间资源的竞争,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害虫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植株上可获得的产卵、取食和栖息的空间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正> 1980年12月江苏省昆虫学会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害虫综合防治讨论会,讨论了以下七个问题。 一、综合防治的概念 认为196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害虫综合防治专家小组会议所提出的定义:“综合防治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按照害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和它相关的环境关系,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尽可能地互不矛盾,保持害虫种群处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还是值得参考的。它的内涵意义包括三个观点:一是生态学的观点,以建立最优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不断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协调作物、害虫、天敌三者之间与周围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将害虫种群数量压低在一定的经济受害水平以下,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增产增收,而不是其相反。二是经济学的观点,在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总体出发,有计划地、协调地选择运用必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十年来在江西的了解,特别是1956—1958年,江西省农业厅组织全省性的农业病虫杂草基木调查工作,使省内一些主要农业害虫的分布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轮廓。本文专就在地理分布上有参考价值的害虫16种,分别叙述它们在江西的分布界线,提供讨论。在分析分布界线时,并收集了国内其他省区的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根据笔者在各该省区所看到的标本以及有关书面调查报告,还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然后作出初步结论。现将所要讨论的害虫种类,分为以江西为北限和以江西为南限两个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4.
防治害虫的方法很多,已采用的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其中以化学防治的应用最为广泛。诚然,当害虫大发生时,采用化学防治确有十分显著的急救作用,是当前防治害虫的一项最重要措施。但化学防治也还有其弱点,例如药剂的供应、药效的高低、植物的药害、天敌的被杀伤、害虫的抗药性、防治的时机和劳力的安排等等,都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问题,甚或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治虫工作的开展或防治效果的提高。 比较完善的防治害虫措施,必须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其中农业防治是重要内容之一。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增产的前提下,全面考虑农业八字宪法八个字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各项增产措施,有意识的抑制或减轻害虫发生。农业防治涉及到经营方式、栽培制度、管理措施、品种、作物布局和有计划的改造自然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在分散的个体经  相似文献   

5.
害虫的抗药性:Ⅹ.水稻三化螟的抗药性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害虫抗药性已有70多年的历史。WHO(世界卫生组织)和FAO(世界粮农组织)早就对主要的医学昆虫和农业害虫分别拟定出一套标准的抗药性测定方法,并作了全球调查。据报告,到1980年7月止,全世界发生抗药性的昆虫(包括蜱螨类)已达432种,其中农业害虫(包括森林害虫和仓库害虫)有261种。虽然FAO在1980年对主要的19种农业害虫拟定了标准测定方法,但由于水稻三化螟不能象二化螟那样大量饲养,故至今对三化螟尚未拟出标准测定方法。在1969—1975年,江苏、浙江省农科院和我们分别对江、浙、沪地区的三化螟抗药性进行了调查。在此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较适合我国情况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害虫生活于外界环境之中,它们和周围环境(气象、土壤、生物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着。这些生态(环境)条件时时刻刻作用于害虫,影响着害虫生长发育的快慢、发生数量的多少、发生范围的大小。因此,研究害虫和生态条件间的关系,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分析三化螟的发生期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为例介绍几种相关统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简单、直观,并有一定的实效。凡具备四则运算能力的人都能掌握。因此对于县、社、队植保工作人员尤为实用。  相似文献   

7.
Ailanthus tryphysa是一种软木树,它生长在印度南部的人造林中,这种树上有两种主要害虫:臭椿皮蛾(EIigma narcissus鳞翅目,夜蛾科)。和乔椿巢蛾(Atteva fabriciella鳞翅目,巢蛾科)1983年9—12月间,当这个地区的害虫大。量集聚时,发现有许多E.narcissus死幼虫挂在树叶上,感染幼虫的肠溶物和分泌物中都有一种杆状菌。我们怀疑这些幼虫是受该菌寄生而死,为了证实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是1985年4月—11月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在调查期间发现了四十多种主要蔬菜害虫,其中γ-对策的害虫在数量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蔬菜害虫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数量有所下降,但种类增加,8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达3.269。不同的蔬菜种类相比,四季豆上发生的害虫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为2.411。对不同蔬菜的害虫群落间进行树状图和排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害虫的群落根据其寄主,大体上形成一个以十字花科作物为主、包括瓜豆类作物的害虫大群落。  相似文献   

9.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生态学报》2011,31(15):4342-4349
对阿尔山落叶松主要蛀干害虫的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衰弱立木上,生态位宽度以落叶松八齿小蠹最高,在中龄和老龄树上分别达到0.5782、0.5498,在落叶松中龄和老龄枯死立木上,白带长角天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达到0.5143、0.6294,分布较衰弱木广,而云杉大黑天牛空间生态位宽度在衰弱和枯死立木上都最低。落叶松立木上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以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其他3种优势天牛偏高,天牛之间的空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均较高且差距较小,说明4种害虫对空间生态位的占据有很大相似程度。4种害虫的空间种间竞争系数均很大,说明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4种害虫能够共存,根本原因是由于取食部位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柑桔绿天牛类害虫幼虫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天牛幼虫是重要的果树、林木枝干害虫。以为害柑桔更为突出.我国为害柑桔的绿天牛有桔光绿天牛Chelidonium argentatum(Dalman)、黄斑绿天牛Ch. cincture(Guerin-Menevilli)、桔绿天牛Ch. citri Gressitt及绉绿柄天牛Apkrodisium gibbicolle(White)等,这些害虫在柑桔栽培区往往为害成灾。如1976年以来桔光绿天牛在广西防城县那梭农场,灵山县的新光农场以及黄斑绿天牛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黎明农场一些作业区发生,均使成片的柑桔树枯死。我国过去由于对天牛幼虫形态没有深入研究,因此这类害虫种间的识别,比较困难。本文记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治措施,为有效控制这一类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度上升对中国寒地大豆作物上植食性害虫种群发生及种间关系的影响,有利于做好田间多种害虫发生的长期预测预报。【方法】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气候变暖,调查了低温和高温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及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种群在大豆植株上的发生及二者种间关系的影响;并用"叶子圆片法"测试了两种害虫在不同大豆品种上共同发生时的相互作用影响。【结果】低温有利于大豆蚜种群发展,高温有利于朱砂叶螨的种群发生;在高温下,两种害虫的种间竞争系数下降,即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另外,在现有的气温条件下,两种害虫在大豆上的发生关系是"偏利共存",易于共同发生的,特别是大豆蚜更易于成灾,尤其是一些感虫性比较高的当地主栽大豆品种,即不同大豆品种的抗虫性有显著差异。【结论】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寒地大豆作物上不甚严重的几种害虫在未来有较高的成灾风险,需要准备一些防控预案,譬如,选育一些抗虫性较高而又适宜本地栽种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2.
谢慧琴  姚志伟 《昆虫知识》2005,42(5):584-586
开发研究了把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教育中,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建立了“农作物害虫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蜱螨目和缨翅目等149种新疆主要农作物害虫,812幅原色图和害虫防治技术信息,用户可通过8种检索途径,采用9种检索方法方便地查询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天敌,使天敌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核心内容。其中,植物在维持和促进天敌控制害虫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各种支持天敌发挥效能的植物类群,论述了蜜源植物、储蓄植物、栖境植物、诱集植物、指示植物、护卫植物等在支持天敌生存和繁殖方面的生物功能,评述了研究和应用这些植物时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这些植物以维持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中天敌发挥控害作用的植物支持系统,并指出了由于对这些植物类别的界定和定义模糊所带来的不便,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仓贮害虫的种类及分布(一)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祥云  韩曜平 《四川动物》1999,18(4):168-179
江苏省仓贮鞘翅目害虫共有77 种, 分属22 科54 属, 其中20 种为江苏省新记录。并对该目害虫在江苏省的分布、种类组成及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害虫化学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中,在昆虫和植物种内与种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化学联系。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中这些调控生物种内种间关系的生态功能分子,可望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在利用生态功能分子调控水稻害虫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就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水稻挥发物、非寄主植物提取物、化学激发子以及遗传改良水稻品种等在调控水稻害虫及其天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希望通过本文能促进化学生态调控技术在水稻害虫治理中的应用,以减轻水稻害虫治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2006~2007年对福建省番石榴树冠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危害部位及程度进行调查,发现番石榴树冠主要害虫有8个目46个科72个种,其中害螨1种,以同翅目害虫种类最多,达32种.棉蚜、桃蚜、乌盔蚧、花蓟马等害虫的发生量最大,桔小实蝇对番石榴果实的为害最重.闺台两地番石榴共有的害虫有59种,隶属于6个目20个科,主要为同翅目害虫,占共有种类的69%;台湾特有的害虫有11种,隶属于4个目7个科,主要为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比例达36%.  相似文献   

17.
害虫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ET)作为农业害虫管理关键决策依据,是主要基于挽回作物损失的价值和防治费用的农业害虫防治经济阈值。在实践应用中,由于对害虫防治措施的生态代价考虑不足,往往导致阈值指标偏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偏多。本文利用农药生态效应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充分考虑防治费用和防治生态代价的农业害虫防治生态经济阈值(Ecological and economic threshold,EET)概念,给出了基于农药生态风险指数的简便易行的数学模型和估算方法。生态经济阈值的提出与推广应用,不仅为现代农业害虫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我国的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郝树广 《昆虫知识》2007,44(2):158-163
2006年9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农业领域2006年度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以全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在基因、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我国重大农业害虫种群分化与暴发的分子基础,解析害虫与寄主作物及天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害虫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国农业减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害虫生长发育与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害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杀虫药剂诱导害虫再猖獗的机制;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天敌与害虫的互作及控害机制;作物-害虫-天敌食物网关系及其调控机理;重大害虫区域性暴发监测与预警。项目的总体目标为:阐明害虫生长发育、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揭示害虫种群调节的内在机制;解析作物、害虫及天敌间的互作机制,丰富和发展植物-害虫-天敌协同进化理论;阐明主要害虫区域性灾变机理,发展害虫预警新技术;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增强自然控害功能的新技术,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凝炼一支害虫控制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丰富和发展我国害虫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提升我国有害生物防控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物抗性品种、布局、耕作制度以及栽培管理等农业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害虫的种群数量,合理和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害虫生态调控的目的,从而为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提供新的植保技术。本文从农业措施在害虫控制中的直接作用、对天敌昆虫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利用农业措施控制害虫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合理利用和正确评价农业措施控制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者是澳大利亚著名昆虫学家,长期在东南亚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在文中提出,害虫综合防治(IPM)的含义是综合害虫治理的方法以达到农业上的最大收益和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对环境有良好的影响。对小农户应提供确实可行的整套害虫治理方法,并开创他们能自行选择的机会;他们经过田间学校培训后可成为农作物管理专家,并对怎样防治害虫能作出有根据的抉择。与IPM有关的生物防治最近的发展包括:对害虫的准确鉴定、经生物工程处理和未处理过的生物杀虫药的应用、对转基因动植物的利用、及情报资料的收集。文章讨论了这些生物技术在东南亚地区水稻和蔬菜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以8及巴西大豆害虫和越南稻瘟病的治理,阐明通过农户、技术员和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所获得的成绩对农业持续的发展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