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类的繁殖迁徙是其繁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能否成功完成繁殖迁徙将直接影响到繁殖成功率。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和种群对繁殖栖息地的需求、物种的繁殖活动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地进行繁殖湿地以及相应栖息地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对两栖类的繁殖迁徙已有大量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而国内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从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物候、迁徙模式、迁徙方向与定向、迁徙距离等方面总结了影响两栖类繁殖迁徙时间、繁殖迁徙方向的因素以及两栖类的定向和导航机制,分析了两栖类不同类群和性别在繁殖迁徙距离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介绍了两栖类繁殖迁徙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开展两栖类繁殖迁徙的研究将对我国的两栖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繁殖方式对矮慈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葱姑的种子繁殖和球茎营养繁殖对植株生物量和高度都有明显的影响。种子繁殖苗生物量的增长曲线方程不同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增长曲线方程从生物量比较可见,在生长初期。球茎繁殖苗的生物量远大于种子繁殖苗。生长过程中,种子繁殖苗的生长速率大于球茎繁殖苗。在生长后期,二者生物量接近。种子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与球茎繁殖苗的高度动态方程也不一样。种子繁殖苗和球茎繁殖苗高度的增长速率在生长的前期均高于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4.
鱼类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潜力是决定鱼类的繁殖补充及制定种群评估生物学假设的关键机制,由此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对评估分批繁殖鱼类的繁殖潜力就十分必要.分批繁殖力和繁殖频率的研究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的30年中,评估分批繁殖力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水化卵法,而繁殖频率使用最多的方法是产后滤泡法.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无可否认是现在最为实用和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除虫菊是一种重要的农药植物。历来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插条繁殖。但种子繁殖法不易保持种性,遗传性不稳定的低世代材料更是如此;分株或插条繁殖速度又太慢。国内未见到有关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报道。因此,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除虫菊腋芽培养和快速繁殖试验。本工作的目的是为除虫菊的优良品种的引种提供快速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麋鹿的配偶制度、交配计策与有效种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志刚  李春旺  曾岩 《生态学报》2006,26(7):2255-2260
模拟分析了繁殖群体大小、繁殖偏倚和占群优势雄性数目对麋鹿的有效种群大小的影响.发现麋鹿占群优势雄性数目越少,其有效种群越小.麋鹿的繁殖计策对遗传多样性的保存的作用十分有限.雄性繁殖后代数目的方差越大,繁殖群体的有效群体越小.近交系数在封闭繁育种群中会上升.麋鹿有效种群越大,近交系数上升越快.根据分析结果,为了保存麋鹿种群中现有的遗传多样性,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麋鹿繁殖群的遗传谱系档案,检测参加繁殖的麋鹿的遗传结构,记录繁殖的麋鹿的谱系;(2)每个麋鹿繁育基地应建立两个以上的繁殖群,组成繁殖群时,应隔离亲缘关系近的繁殖公鹿和雌鹿;(3)由于麋鹿的繁殖系统是后宫制,组成的每个麋鹿繁殖群不宜太大,繁殖公鹿和雌鹿数目应尽可能相等;(4)组成迁地保护的奠基群体时,根据应根据麋鹿繁殖群的遗传谱系档案注意保留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奠基群体的遗传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8.
青秀玲  白永飞 《生态学报》2007,27(6):2547-2553
植物的锥形繁殖体是具有吸湿芒和锐利尖端的一种繁殖体类型。锥形繁殖体结构的功能几乎在植物生活史的各个阶段上都有体现,然而,其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繁殖体的打钻作用将自身埋入土壤。从植物繁殖体的形态结构出发,对锥形繁殖体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植物繁殖体打钻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柞蚕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亲和力最高是米蛾卵的2倍以上。繁殖寄主对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米蛾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而米蛾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对对氧磷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而增效磷则正好相反。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松毛虫赤眼蜂广东种群和螟黄赤眼蜂中,柞蚕卵繁殖的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赞琼  李锋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3,13(1):84-86
报道绞股监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试验结果,为绞股蓝人工培提供繁殖技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