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Ⅴ)温带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生物的生态适应与生物群落荒漠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干旱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对干旱及荒漠其他特点的适应性,成为一群特殊的旱生族类。荒漠植物在外观上非常奇特,给人一种树不像树,草不像草,枝不像枝,叶不像叶,或蜡皮多刺,或肥厚多汁,根深叶不茂,奇花生异果的印象。然而正是这些,使它们适应了荒漠那严酷的环境条件。它们的这种适应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草原的形成可追溯到中新世初,它是中纬度内陆丰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所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草原植物组成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而动物组成以善跑的大型食草动物(目前多为家畜取代)和啮齿类占优势。草原植物区系的发展促进了草原动物区系的演化,而草原动物区系也促进了某些植物特征的形成。草原第一性生产力变动于50—1425克·米~(-2)·年~(-1),太阳能利用率约为0.07—1.4%;食草家畜的转化效率约1—15%。自然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氮素输入以共生固氮为主,养分的输入及输出大体平衡而略有节余。随着人口的增长,草原利用强度日增,加之滥垦、过牧及管理不善,引起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失调,草原生产力持续下降。今后应加强草原管理与动态监测,在保证资源更新、系统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利用,以获取永续最高报酬。  相似文献   

3.
热带雨林是指分布在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一种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它在世界中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包括美洲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和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称为世界三大赤道雨林区。中国的雨林是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的一部分,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南部有小面积分布。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是组成种类丰富,并以热带的植物为主,外貌终年常绿,具高大的乔木和挺直的树干。林中结构复杂,具有木质大藤本植物、茎花、附生和绞杀植物等,均构成热带雨林的特有的景色。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产力及能量流动草原生态系统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一样,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系统内能量的不断流动。能量流动的原动力是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分解者有机体而实现能量的流动,这种能流一旦停止,则整个系统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落叶针叶林的一般特征及在北美、欧亚和中国的分布特征作了概括性描述.  相似文献   

6.
草原和荒漠植被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多为海拔1000—1500(3000)m的广阔高原。这个地区由于距海洋较远,从北冰洋和太平洋气流带来的水分至此已成余泽,而北方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却长期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形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与此相适应的是浩瀚的荒漠和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地伸到天边。 1.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是由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构成的,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08年全年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的水热通量观测数据,对荒漠草原水、热通量的日、季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带荒漠草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在12:00-13:30左右达最大值,其与地表净辐射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感热和潜热的峰值出现时间较地表净辐射峰值出现时间滞后约1 h;温带荒漠草原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累积最大值分别为319.01和425.37 W·m-2,分别出现在5月30日和6月2日;月均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6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2月.研究区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好,表层土壤含水量对降水的反应最敏感,深层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反应存在位相滞后.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动态与地表净辐射基本一致,均受降水影响.感热通量受地表净辐射的影响明显,而潜热通量对降水的反应较敏感,且土壤含水量在潜热通量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被是被覆在一个地区的所有植物分别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的总称。它包括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本文只介绍自然植被,对于栽培植被不作叙述。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在生态系统中能源运转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控制作用的。我国植物十分丰富,其中蕨类和有花植物约三万种,由这些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也是极其多样的。同时,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幅员辽阔,面积约计960万平方公里。东部临海,深  相似文献   

9.
10.
荒漠生态系统鼠类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鼠类活动对土壤(包括土壤发生过程、土壤斑块的形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产力、植物种子)的扰动效应做了归纳总结,旨在阐明鼠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荒漠十字花科几种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荒漠的主要类型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植被为基础,结合考虑气候和土壤,划分中国荒漠类型时,可以看到,中国荒漠明显存在三种类型:半荒漠(草原化荒漠)、普通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它们各自集中连续地分布,形成亚带(亚地带),以东南—西北方向排列。最东南是半荒漠,向北依次是普通荒漠东南翼,极早荒漠,普通荒漠西北翼。在气候上半荒漠是半干旱(年降水量200一l00mm),普通荒漠是干旱(100—50mm),极旱荒漠是极端干旱(<50mm)。由于水分条件是荒漠地区决定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因素,三类荒漠经济开发的可能性和特点各不相同。例如半荒漠可以飞播牧草固沙,在普通荒漠则十分困难,在极旱荒漠通常不可能。在普通荒漠的沙丘上植被可以发生自然丛生过程,在极旱荒漠的沙丘上连植被自然丛生过程也不能发生。但条件十分严酷的极旱荒漠,只要有水,由于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农业可以取得良好收成。  相似文献   

13.
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由于其指标的计算十分简便与对植被的对应性强而受到国际植被生态学界与环境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环境的评价、生态区划与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得到较多采用。该系统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台站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适应性。但由于该系统发展于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因而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须进行局部的调整。但采用该系统将有利于与世界各地的气候一植被分类系统的统一与对比研究。通过回归计算表明,该系统的可能蒸散率(PER)指标与CHIKUGO模型的辐射干燥度(RDI)显著相关。因而可以采用便于取得资料与易于计算的PER来进行潜在第一性生产力(NPP)的估算。对中国各植被地带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可进一步用于在全球变化条件下,中国各植被地带或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其NPP变化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学术Google主题词为“气候变化”与“森林”的科技文献,根据全国范围的不同区域植被类型,运用整合分析方法就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在观测到的影响中,各个区域植被类型的树木物候、森林生产力与森林火灾方面的影响趋势大体相同,但森林地理分布影响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预计的可能影响中,各个区域植被类型的树木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储量、森林火灾方面的影响趋势大体相同,但森林地理分布、森林结构方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高原温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于它的研究可加深对植被分布规律的理解,且有利于该系统的保护。本文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天然更新状况等,比较了草原、森林和稀树草原3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在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在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经度(水分梯度)地带性顶极植被,决定其存在的最关键因素首先是降水量和土壤的水分条件,其次才是沙质土壤。这种生态系统既不是草原,又不是森林,而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草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在此纬度带上,从东到西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谱应为:温带森林、温带稀树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等。在同一纬度带上,沙质土壤的基质并不完全被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所覆盖,还有沙漠等生态系统类型。建议《中国植被》增加一个新的植被类型,温带稀树草原。  相似文献   

16.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任务之一是关于群落的环境解释。植被-气候的相关定量分析是其中主要的一环。可能蒸散(PE)作为综合热量与水分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的参数与联系植物及其环境的数量指标而引起了植物生态学家、地理学家与气候学家的重视。本文分篇介绍几种最重要与较成功的PE计算方法及植被—气候分类,并提供其微机计算与分类程序(PEP)以便使用,并期望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介绍的方法有:Penman,Thornthwaite,Holdridge与Kira(吉良竜夫)的公式或计算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江西省 5种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 ,开展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优选的植物组合及合理的配置并辅以工程措施是快速启动植被恢复进程 ,控制水土流失、重建退化荒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一林多用的树种组合 ,合理的生物体系设计和针、阔叶树种混交是改良地力 ,改善环境 ,促进退化荒山生态系统进展演替的优良途径。先进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林农牧业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是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促进并维持生态恢复过程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空间外推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效逑  胡冰  喻蓉 《生态学报》2007,27(1):65-74
利用地面植物物候和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一种物候-遥感外推方法,实现植被生长季节从少数站点到较多站点的空间外推。结果表明:(1)在1982~1993年期间,中国东部温带地区植被生长季节多年平均起讫日期的空间格局与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的空间格局相关显著;(2)在不同纬度带和整个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季节结束日期呈显著推迟的趋势,而开始日期则呈不显著提前的趋势,这与欧洲和北美地区植被生长季节开始日期显著提前而结束日期不显著推迟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3)北部纬度带的植被生长季节平均每年延长1.4~3.6d,全区的植被生长季节平均每年延长1.4d,与同期北半球和欧亚大陆植被生长季节延长的趋势数值相近;(4)植被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显著推迟与晚春至夏季的区域性降温有关,而植被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不显著提前则与晚冬至春季气温趋势的不稳定变化有关;(5)在年际变化方面,植被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分别与2~4月份平均气温和5~6月份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合理生态水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多年监测资料, 将地下水位按不同埋深划分为0~2、2~4、4~6、6~8、8~10和>10 m 6个梯度, 并设置植 被调查样方进行连续监测, 以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下水位2~4 m时, 物种多样性最高 , 其次为4~6 m, 再次为0~2 m; 当地下水位在6 m以下时, 物种多样性锐减, Hill多样性指数曲线变化趋势趋于平直化。荒漠河岸(林)植被主要 植物种群生态位随着地下水位的逐步下降而扩展, 并在地下水位4~6 m处达到最宽; 尔后, 生态位又显著变窄; 地下水位4~6 m时, 种群间生态 位重叠最不显著, 物种数较为丰富。因此, 该文分析得出结论: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地下水位应确保达到6 m以上, 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应 维持在4~6 m, 而部分河道附近地区地下水位争取达到2~4 m。  相似文献   

20.
陆地生态系统次级生产力的研究(Ⅳ) 呼吸量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拉瓦西(Lavoisier 1780)直接通过溶化冰测量动物的热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多种动物个体呼吸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就生态学的目的而言,人们希望尽可能使动物在接近于自然状态下,准确而又简单地测定呼吸量。因此,必须根据动物个体大小、发育阶段、栖息的环境条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测定方法。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大致可以区分为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