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朗西斯科·雷迪是大名鼎鼎的毒理学家,国际毒理学会对本领域杰出贡献的最高认可的大奖雷迪奖而其而得名.许多人只知道雷迪是个医生和研究蝰蛇毒性的先驱,但这只是他丰富多彩的人生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陈少坤 《化石》2008,(2):16-19
有篇寓言是这样的:某人用老虎的皮和木头做了一个架子,就像今天的标本,他把它放到野外。第一天,他抓到了一头吓得发抖的野猪,他很高兴。第二天,他又抓了一只鹿,他又很高兴,准备依靠这种手段发大财。第三天,田野里来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庞然大物,他准备故伎重演,这时,有见多识广之人对他说,这叫花班,比老虎还厉害;劝他不要去了,但他认为是别人妒忌他,就又去了。结果那庞然大物看到老虎,不但不怕,反而径自冲将过来,踏平了假老虎,  相似文献   

3.
和普通人一样,对于妻子而言,他是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对于子女而言,他是个近乎完美的父亲;对于学生而言,他是个儒雅的师长。然而,作为科学家的他在小麦育种方面所做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在科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乃至功成名就之后面对名利的淡然和坦然,则更使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乃至意义非凡,也让我们对他增添了许多敬意和感激。  相似文献   

4.
睡眠钟     
一名男子上完夜班,准备驱车回家。他知道这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他一夜都没有睡觉。他努力挣扎,让自己在开车回家时保持清醒的状态。他尝试喝一杯咖啡,开车时将车窗打开,或者将空调温度开得比较低,他还尝试在手上攥一个鼻塞式薄荷吸入器。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当地的加油站稍作停留,  相似文献   

5.
张英才 《生理通讯》2007,26(3):59-60
刘教授是我的老师。从1960年学校创立至1987年他退休离开生理教研室,我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其实,既使他离开了生理教研室,我们还是经常能聆听到他的教诲,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有机会随时向他请教。这样算来,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有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漫长时日,他倾心传授了他的一切,他的科学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6.
1988年,以色列儿童外科医生Belson受儿童肾病基金的资助来到斯坦福大学,当时他口袋里装着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用希伯来小楷写着他经常琢磨的64种有关器械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这些器械可能有助于改进医生的工作。他所列的器械之一是所谓“聪明的”内窥镜。这一内窥镜可以随着它所到之处不断改变形状,它基本上是一蛇形仪器,碰到身体内壁时不会把患者碰疼,  相似文献   

7.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6,(10):7-7
《新科学家》2006.8.26 为什么会上瘾? 大卫出生在英国的一座海边城市,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可是当他18岁的时候,他变得性格内向和叛逆。逃学、偷钱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更糟糕的是,他失眠、焦虑,有时候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施行暴力。  相似文献   

8.
颜亮 《生命世界》2004,(10):4-5
10月的一个午后,6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像往常一样在社区的游泳池里,和心爱的四个孙子孙女一起嬉水。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的亲戚不经意间从收音机里得知赫什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第一时间向他贺喜。  相似文献   

9.
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请下来的人王志均(北京医科大学100083)这里描述一位他自称为纯生理学家,曾一度被神化了。但是,“铅华落尽见真淳”,他是一位真正的实验生理学家,他的伟大是无庸置疑的。(一)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于1...  相似文献   

10.
知友 《生理通讯》2005,24(2):57-58
爱因斯坦是个完全献身科学的人,他在辞世前立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但当他逝世后,普林斯顿医院却把他的大脑给保存下来。爱因斯坦的大脑保存不是一般的保存,颇具神秘和传奇色彩——最近西班牙披露:  相似文献   

11.
译者的话竹松哲夫教授是日本著名学者,曾任日本植物化学调节学会会长。他对中国有深厚感情,曾于1972年受周恩来总理邀请和田村三郎先生一起访华,以后又多次访华。他十分关心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绿化问题,并在中国设点进行研究。本文是根据他在NHK的报告整理而成,原发  相似文献   

12.
云杰  CFP 《生命世界》2006,(12):74-75
“他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他以自己特有的魅力让全世界了解了澳洲,他的激情、幽默和冒险精神感染了全球成千上万名观众。非常遗憾、澳大利亚失去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儿子。”——澳大利亚总经理霍华德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对抗自然,等于搬起石头打天”,摄影师的眼光和想法总是浪漫的,就算是在川藏线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戴成华也不例外。除了军人的身份,他还用相机记录了这条让人又爱又恨的路。在雅安兵站部,我们见到了他。他的房间里满是放大了的川藏线的照片,摆放着一路捡回来的各色石头透出对自然的眷恋。和跑了多年的战士们一样,川藏线弄坏了他的身体。拔掉输液针头,他接受我们的访问,却没有抱怨,只是十分平淡地说,“经历了川藏线,经历了大山大水震撼的男人才算是完美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2006,18(4):312-312
据Science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006年7月19日,两项获得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干细胞研究的方案送达他的办公桌,他签署了一项法案,但否决了另一项法案。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首次行使否决权,被否决的议案被称为H.R.810议案——《干细胞研究加强法案》,旨在扩大联邦政府经费资助的人类干细胞研究范围。他签署后成为法律的,是一项禁止以研究为目的“培育”人类胚胎的议案。  相似文献   

15.
老林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他每次都说自己得的是“富贵病”,一直觉得应该让自己的胃“重温”一下以前的艰苦岁月,但是苦于每天高负荷的工作,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施。最近老林退休了,过着清闲的日子,觉得实施计划的时机到了,于是他每餐只吃半两到一两的饭。  相似文献   

16.
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看作两者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是王世麟将军的见解,这个说法倒是很精辟。他是我们这次访问中军阶最高的。1951年参军至今,他一辈子都在跟川藏线打交道,从最初的修筑公路,到后来的负责运输后勤工作,甚至有过步行墨脱21天的经历。坐在他家精致的小院里,离休的老人,心又飞回了修路的年代。多少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他讲话干脆利落的风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仓石晋教授逝世已一周年了。在号称人瑞之国的日本,六十一岁便匆匆离开人世,实在使人感到惋惜。时至今日他的夫人还不愿相信如此健壮的仓石先生已不在人世。仓石晋教授在植物激素领域,在日本乃至世界是颇负盛名的,特别是在细胞分裂素方面,更具领先地位。他在东京大学得到理学博士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化系工作。最初发现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是由于抑制了蛋白质的降解。回国之后,他在广岛大学任教授,从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成绩显著。他发现许多在叶片上表面无气孔的离体叶片,如果上表…  相似文献   

18.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在镜头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情节,莫过于卢广的画面。同样拍摄金矿,巴西人萨尔加多的画面为世界摄影图库对金矿的定义,留下了经典的一笔。卢广的画面,则为西藏金矿的开采,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恩恩怨怨.在镜头中逐层展开.责任感的驱使,让他为这个世界展开了道德的准线和良心的力量。或许只需要简单地换一个角度,卢广会是一个出色的风光摄影家.会快乐地穿行于美妙的光影形色之间。然而他却选择了和“苦难”同行,和刻骨铭心的“残忍”同行。所以他比其他的摄影家走得更为艰难,也走得更为自信。他的镜头并不是在批判,或者像某些人说的,专门揭露世界的“阴暗面”,而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仅仅是做到保持一颗良心,背负一种责任,让自己的镜头“不说谎”。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我父亲邹承鲁诞辰100周年,他把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从1951年博士毕业回国参加工作,到2006年去世,他在酶学研究和人工合成胰岛素的领域里都做出了很好的工作,发表过一百多篇科学论文。晚年,他渐渐淡出科研工作后,又致力于反对学术腐败,维护科学尊严的工作,先后发表过50多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