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山西省熊蜂属区系调查(膜翅目,蜜蜂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在2005~2007年对山西省熊蜂属的区系进行了调查.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经鉴定该地区有熊蜂属10亚属28种,其中山西省新纪录种7种.另外,作者对该地区的熊蜂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河北地区熊蜂物种多样性与蜂群繁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9年从河北地区(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所采集的1893号熊蜂标本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馆藏记录,分析了河北地区熊蜂物种多样性和蜂群繁育特性. 结果表明:河北地区共有熊蜂属昆虫8亚属32种,其中河北省32种,北京市18种,天津市5种;西部太行山区、北部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地区熊蜂种类丰富度和多度较高;河北地区熊蜂的访花植物涉及到21科80种,其中,菊科、豆科和唇形科植物是大多数熊蜂种类访问的主要对象;小峰熊蜂、红光熊蜂、密林熊蜂、火红熊蜂和重黄熊蜂5种熊蜂群势强大,平均单群蜂的工蜂数量在110只以上,雄蜂数量在160只以上,子代蜂王数在30只以上;这5种熊蜂的繁育成群率均在50%以上,易于人工驯养,具有重要的传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滦河上游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琳  赵建成  边文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671-1676
于2001~2005年在滦河上游地区共采集藓类植物标本1 810份,并对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滦河上游地区共有藓类植物27科75属175种1亚种12变种2变型,分别占全国藓类植物科、属、种(含种下分类单位)总数的41.54%、18.16%和7.74%.其中,河北省藓类植物新纪录6种1变种.该地区的优势科为丛藓科、柳叶藓科等6科,优势属为真藓属、青藓属等11属.该地区藓类植物可划分为10种区系成分,北温带成分居各种区系成分的首位,占该区系总种数的64.42%,东亚成分次之,占13.50%.该区系中温带性质的的种共计158种,占整个区系总种数的83.16%,而热带性质的种仅5种,显示了该地区藓类区系显著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北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其南部基本上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内,区系成分以北亚热带成分占优势,中、东部主要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内的华北地区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内,以华北区系成分占优势,西南部主要属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区系成分以唐古特和横断山区系成分占优势,北部主要是亚洲荒漠植物亚区,区系成分是以古地中海成分占优势。本区有木本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3科338属172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6科17属57种,被子植物97科321属1672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26个,土著特有种173个(含种下等级)。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包含有15个分布区类型及其17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至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木本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为:种类比较丰富;分布不均,区域差异大;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土著特有种较多;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混杂和过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8.70%)。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主要具有东亚亚热带一温带分布(26.09%)和世界性分布(26.09%)的性质。5.本区四科植物区系主要与处于我国地貌第三级阶梯上的省区发生密切联系。其区系分区,在亚区的划分上与陆生种子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科,22属,2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属华南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3种,华东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8种,华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10种,全国广布种3种,根据大别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系统清查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建立技术档案,就地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建立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园林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7.
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宁夏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1科493属1415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98科486属1404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12个,宁夏土著特有种21个(含种下等级)。本文对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种类相对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显示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其中北温带成分是宁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区系起源古老,但也有年轻成分;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即华北-蒙古-唐古特三个区系成分交汇、混杂和过渡;宁夏土著特有成分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鹤北地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捷  胡秉坤  杨逢建  徐辉 《植物研究》2001,21(3):360-364
鹤北地区共有维管植物110 科, 412 属, 978 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14 科18 属41 种, 裸子植物只有1 科4 属6 种, 被子植物有95 科390 属931 种。其植物区系成分特征为:(1)植物种类繁多;(2)区系成分丰富;(3)单属科和单种属较多;(4)存在许多孑遗种;(5)区系主要是北温带性质, 具有"南北混合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熊蜂属昆虫是山区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麦积山风景区位于甘肃东南部的西秦岭山区,地处北部温带黄土高原向南部亚热带河谷山地和西部高寒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地理位置独特,生物资源丰富.为了探明该景区内熊蜂物种多样性现状,笔者于2007-2010连续4年对该景区的熊蜂属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7-2010年,在该景区12个采样点共采集熊蜂属昆虫1765头,隶属于7亚属20种;在12个采样点中,石门和净土寺的熊蜂种类丰富度最高;在20种熊蜂中,火红熊蜂Bombus pyrosoma、红光熊蜂B.ignitus、疏熊蜂B.remotus、小峰熊蜂B.hypocrita s.l.和重黄熊蜂B.picipes的物种多度较高,依次位居前5位;麦积山风景区熊蜂区系成分以东洋区+古北区共有种为主(55%),其中东洋区成分高于古北区成分;麦积山熊蜂区系成分和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以及西部高寒气候区的扎尕那自然保护区比较接近,和北部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的崆峒山风景区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0.
甘肃麦积山风景区熊蜂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蜂属昆虫是山区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麦积山风景区位于甘肃东南部的西秦岭山区,地处北部温带黄土高原向南部亚热带河谷山地和西部高寒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地理位置独特,生物资源丰富。为了探明该景区内熊蜂物种多样性现状,笔者于2007—2010连续4年对该景区的熊蜂属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7—2010年,在该景区12个采样点共采集熊蜂属昆虫1 765头,隶属于7亚属20种;在12个采样点中,石门和净土寺的熊蜂种类丰富度最高;在20种熊蜂中,火红熊蜂Bombus pyrosoma、红光熊蜂B.ignitus、疏熊蜂B.remotus、小峰熊蜂B.hypocrita s.l.和重黄熊蜂B.picipes的物种多度较高,依次位居前5位;麦积山风景区熊蜂区系成分以东洋区+古北区共有种为主(55%),其中东洋区成分高于古北区成分;麦积山熊蜂区系成分和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以及西部高寒气候区的扎尕那自然保护区比较接近,和北部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的崆峒山风景区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1.
赵建成  崔彦伟 《植物研究》2002,22(4):412-416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苔类植物新纪录属-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进行了首次报道,其中包括达乌里耳叶苔F.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变种F.davuricavar.concava、石生耳叶苔F.inflata、盔瓣耳叶苔F.muscicola、陕西耳叶苔F.schensiana、塔拉大克耳叶苔F.taradakensis、远东耳叶苔F.fauriana和筒瓣耳叶苔F.diversitexta等7种1变种。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河北省耳叶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记述芫菁科Meloidae中国1新纪录属,异角芫菁属Rhampholyssa,以及中国1新纪录种,斯氏异角芫菁Rhampholys sasteveni(Fischervon Waldheim,1823)。该属的主要鉴别特征是:触角8节,♂性第3~5节极为特化,背面观颊几乎不可见;♂额具发达纵隆脊并由侧面可见。提供了斯氏异角芫菁形态描述、生物学、寄主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6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驼峰附近的华北落叶松林内(113°49′33″E,38°44′59″N,海拔2 056 m)观察到1雌1雄2只鹟科鸟类。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翼各具1道棕白色的翼斑;喉部、胸部浅褐色,并略带皮黄;尾上覆羽沾棕色;眼周白色,嘴黑褐色。雄鸟上体暗蓝灰色,喉、上胸、两胁橙红色,腹部颜色逐渐变白,尾近黑色。发现时,雌鸟往返飞行于落叶松枝和地面进行觅食;雄鸟在落叶松上部的树枝上频繁地鸣唱。经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曲利明2014,Clement et al.2016),确定该鸟种为锈胸蓝姬鹟(Ficedula hodgsonii)(图1)。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河北省丛藓科典型旱生藓类芦荟藓属(Aloina Kindb.)和盐土藓属(PterygoneurumJur.)植物4种,其中盐土藓属为河北新记录属,盐土藓[Pterygoneurum subsessile(Brid.)Jur.]和刺叶芦荟藓(Aloina cornifolia Delgad.)为河北新记录种。讨论了各种的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特点,绘制了形态结构图,并编写了河北省丛藓科芦荟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具纤毛(setulae)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5种,它们隶属于多毛孢属(Polynema Lev.),星毛孢属(Stauronema H.Sydow,Sydow &Butler),刺杯毛孢属(Dinemasporium Lev.)和双毛壳孢属(Discosia Lib.)。其中多毛孢属和星毛孢属系国内新记录属。记载了一新种中国多毛孢(Polynema sinense w.-P.Wu)和一中国新记录种甘蔗星毛孢(Stauronema sacchari H.Sydow,Sydow &Butler)。在刺杯毛孢属和双毛壳孢属内共鉴定出3个种,它们是槭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acerinum Peck),刚毛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strigosum(Pets.:Ft.)Sate.)和双毛壳孢(Discosia artocreas(Tode:Fr。)Ff.)。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藏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家树  赵建成  李琳 《植物研究》2003,23(3):363-374
基于作者近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经过研究鉴定,现已知河北省北部有苔藓植物270种(包括4变种、3变型),分别隶属于36科104属。其中,丛藓科为第一大科,含18属49种;紫萼藓属为第一大属,含17种。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并通过与我国其它9个山地的比较,可以看出河北省北部是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54.07%),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14.81%)。各类温带成分共计227种,占总种数的84.07%,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将河北省北部与我国其它12个山地苔藓植物区系所构成的区系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与小五台山、内蒙古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处于南亚热带的九万山关系最远。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结合13个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将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划分为两个地带,即:张北高原苔藓植物地带和冀北山地苔藓植物地带。结合13个采集地苔藓植物种数所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水平分布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种数在纬向上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在经向上西北部种类较少、东南部种类较多的水平分布特点;通过苔藓生活型分析可以显示出张北坝上高原、冀西北间山盆地气候寒冷、干燥,顶蒴藓类占绝对优势;而承德坝上高原、冀北山地、燕山山地气候较温暖、湿润,侧蒴藓类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这些与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划地带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河北、浙江、云南及西藏木霉种记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章初龙  徐同 《菌物学报》2005,24(2):184-192
对从中国河北、浙江、云南及西藏分离的72个木霉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学研究。采纳Gams&Bissett(1998)及Kullnig—Gradinger et al.(2002)的分类观点,鉴定出木霉属的12个种, 其中包括8个已知种:深绿木霉T.atroviride,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 康宁木霉T.koningi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中国木霉T.sinensis,绿木霉T.virens和绿色木霉T.viride;4个我国新记录种是:木霉组(Trichoderma section)的棘孢木霉T.asperellum及粗梗组(Pachybasium section)的淡黄木霉T.cerinum,螺旋木霉T.spirale和茸状木霉T.velutinum。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河北省种子植物新分布记录———草甸碎米荠(Cardamine pratensis L.)和外来引种半逸生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对它们的识别特征及地理分布做了简要讨论,并根据标本绘制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整理采自海南岛的蜘蛛标本时,发现了跳蛛科1新记录属:维利蛛属Vailimia Kammerer,2006,及1新种:长胫维利蛛Vailimia longitibia sp.nov.文中给出了详细的鉴别特征、描述和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