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n M  Huang RY  Du YM  Zhao ZQ  Zhang YQ 《生理学报》2011,63(2):106-114
本文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痛模型,研究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在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疼痛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单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后1天,大鼠损伤侧脊髓背角ERK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显著上调,其下游转录因...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压迫、牵引、切割、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外周神经细胞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学变化包括轴浆运输受损、轴突变性、施万细胞损伤、节段性脱髓鞘和完全瓦勒氏变性。神经损伤后修复成为了现代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新型材料和生物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了综述,并且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HM  Zhou LJ  Hu XD  Hu NW  Zhang T  Liu XG 《生理学报》2004,56(5):591-596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突触模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神经损伤是否能在完整动物的脊髓背角诱发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在以测试刺激(10~20V,0.5ms)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同时在脊髓背角用微电极记录C一纤维诱发电位。分别用强直刺激、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诱导LTP。结果发现:(1)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都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该LTP可持续到实验结束(3~9h),在剪断神经前10min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坐骨神经则可完全阻断LTP的产生;(2)神经损伤诱导的LTP可被NMDA受体阻断剂AP5所阻断;(3)用单次强直刺激引起LTP后,切断坐骨神经可使LTP的幅度进一步增大,而用多次强直电刺激使LTP饱和后,损伤神经则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切断神经引起LTP后,强直电刺激也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急性神经损伤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切断神经能更有效地诱导LTP。该试验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设想,即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可能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Tropic 1808基因在大鼠损伤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ropic 1808基因在大鼠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opic 1808基因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Tropic 1808 cDNA探针、抗大鼠S-100蛋白抗体,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观察Tropic 1808基因在正常和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正常坐骨神经可表达S-100蛋白,但表达量较低;神经损伤后,其远侧端S-100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大鼠正常坐骨神经组织未见Tropic 1808 mRNA杂交信号;损伤神经的远侧端呈现较强的阳性信号,而且在部分S-100强阳性反应区可见Tropic 1808 mRNA杂交信号.结论 Tropic 1808基因在正常坐骨神经组织中未见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其远侧端增殖的雪旺氏细胞可表达Tropic 1808 mRNA.提示,Tropic 1808是一种周围神经损伤后特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中的嘌呤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ATP)作用于嘌呤受体(P2受体),引起离子通道开放或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神经细胞功能,不仅参与了特殊感觉、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等生理活动,而且参与了神经损伤修复和疼痛等病理过程.神经系统中的嘌呤信号系统研究,不仅为解释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和疼痛等疾病开辟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神经胶质细胞和信号通路转导在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及疼痛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是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关键场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可被嘌呤信号通路的P2Y_(12)受体活化,进而导致p38MAPK磷酸化,造成相关神经损伤及感觉功能障碍。以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为靶点,从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的角度可揭示周围神经损伤的部分可能机制。探究从嘌呤信号通路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新角度,将神经损伤后的P2Y_(12)受体与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联系为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可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中P2Y_(12)受体-p38MAPK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胶质细胞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施旺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在神经受损后被激活,发生形态变化并上调特定蛋白表达,通过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痛的初始和维持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损伤除了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皮肤深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会出芽至浅真皮,并与感觉神经纤维相互伴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皮肤交感出芽与感觉神经纤维在皮肤分布上的密切关系,本文特就各种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交感神经出芽、出芽的来源、促进交感出芽的因素、交感出芽对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及其造成的神经功能异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槲皮素对紫杉醇致神经病理学疼痛大鼠的改善作用。实验采用给予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4 mg/kg紫杉醇一周来诱导神经痛模型,并给予30、50、100 mg/kg槲皮素连续灌胃7天进行治疗,通过Von Frey测试评价机械性异常疼痛,检测巨噬细胞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上的迁移效应,将DRG细胞与紫杉醇和槲皮素共同孵育后观察神经突起的生长,通过Western blotting评价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变化,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的显著升高神经痛大鼠的缩抓阈值,降低巨噬细胞的迁移及由紫杉醇处理引起的大鼠脊髓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水平的升高,并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由紫杉醇引起的大鼠背部神经节神经元突起退化和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Wnt3α和β-catenin蛋白的水平,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脊髓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并降低炎症细胞的迁移对紫杉醇致神经病理学疼痛大鼠的发挥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Ⅱ)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大量存在,广泛参与疼痛调制。神经病理痛是一种由疾病或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引起的慢性难治性疼痛。钙调蛋白激酶Ⅱ在中枢、外周神经病理痛、代谢型神经病理痛和药物引起神经病理痛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将从钙调激酶Ⅱ介导的各型神经病理痛及其上下游的调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钙调蛋白激酶Ⅱ在神经病理痛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下行易化系统及其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Y  Xing GG  Qu XX  Zhang Z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01-104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除了集中于痛觉的上行传导及中枢机制,以及痛觉的下行抑制之外,也证明下行易化系统激活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神经病理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项小鼠的研究发现 ,尼古丁可能损伤一个分子 ,该分子是将人和其他动物从睡眠中唤醒所必需 .尼古丁的这个作用可能会提高妊娠期间吸烟的妇女所分娩的婴儿发生婴儿突发性死亡综合症 (SIDS)的危险率 .尼古丁与该病的关系从未被充分解释过 .SIDS也称为“病院栏床死亡”或“儿童病床死亡” ,出现在婴儿偶然的窒息 ,或在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的事件中停止呼吸 .令人惊奇的是 ,病儿在丧失氧气后 ,并不去努力充分地呼吸 .正常警觉系统的核心是乙酸胆碱 ,其为一种化学物质 ,有传递神经信号的功能 .血液中氧的低浓度 ,似乎会引起乙酚胆碱与细胞…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黄金标准是自体神经移植,但由于遗留供区部位感觉功能障碍及可供移植神经数量有限,致使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植许旺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异体移植常面临免疫排斥反应,这些均导致了许旺细胞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对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种子细胞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本文将各种成体干细胞作为许旺细胞的替代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9.9999%的人经历过疼痛。事实上,疼痛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大脑告诉你哪儿不对劲的信号,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疼痛是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我们的老祖宗造词时就提示了这一问题,如"病痛""痛苦""痛定思痛""痛不欲生"等等。对于正在经历疼痛的人,镇痛是第一位的,可是,不知疼痛真正幸福吗?看了以下病例,您一定会感到"能够知觉疼痛"真幸福!据《世界新闻报》报道:"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巴基斯坦的6名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孩子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因而他们的嘴唇被自己咬伤,需要做整形手术恢复,其中两个孩子甚至失去了1/3的舌头。他们多数都经历过骨折或骨头感染,而这些只有在他们跛着脚走或不能运动后才被发现。剑桥大学遗传学家杰弗里·伍德说,这些小孩有些也曾被滚烫的水烫伤过,或被电暖炉灼伤。他们的经历证明,疼痛是身体对伤害、疾病或危险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是身体为防止危险升级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若人体没有疼痛机制,将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15.
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类有别于神经元的细胞,可表达多种神经递质或细胞因子受体,在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脊髓胶质细胞大量激活,激活的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神经-胶质兴奋物质,参与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与维持。以胶质细胞为靶点可能为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6.
在听力损伤过程中有一大类的损伤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对于听神经的损伤而引起的。为了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对听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并研究基因治疗在听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可行性。在体外建立了听神经元的培养系统,利用LacZ重组腺病毒感染培养的听神经元来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通过X-Gal染色来显示被感染的阳性细胞,在加入10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Ad-  相似文献   

17.
在神经网络中,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响应内在和外在刺激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阐明了神经可塑性与神经损伤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ho/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 Rho/ROCK)通路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经典信号通路,参与细胞迁移、树突发育和轴突延伸,并且与帕金森、精神发育迟滞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有关。本文对Rho/ROCK信号通路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讨论了ROCK抑制剂对各种神经疾病的潜在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难治性、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刺激法、射频疗法以及神经阻滞法等。其中,射频疗法作为一项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已在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上取得了有效应用。本文将综合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射频的机制、射频的分类、射频治疗PHN的疗效和治疗靶点的选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外周神经损伤可引起对神经系统的一种适应不良反应,其产生神经病理性痛的主要特点为痛觉增敏和异常疼痛。目前文献报道多种机制涉及此反应,包括离子通道改变引起的异常放电、突触易化、多种轴突水平抑制作用缺失导致的中枢敏化、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以及异常的突触连接等结构的改变,另外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痛的持续性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的发病机制将对我们寻找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水英  冯蔚芬  林爱珍 《蛇志》2007,19(4):296-297
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 se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慢性、全身多系统疾病,有各种各样症状都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不同人身上显现出来,现就瘙痒的病因及中药治疗综述如下。1瘙痒的病因瘙痒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定论,但为学者所共识的有:(1)钾、氢离子学说:当组织严重缺血时必然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坏死,细胞内的钾离子、氢离子均可由组织内释放出来,引起瘙痒、麻木、疼痛。(2)组织胺学说:人体内大部分细胞均含有组织胺,当缺血缺氧、损伤、炎症及变态反应发生时,组织胺可向外释放。组织胺释放量浓度低时不致于引起疼痛,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