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2—2015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结果,为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共6 664份,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988份,阳性率为14.83%。4年中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变化,2012年和2014年的优势毒株为甲3型,2013年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2015年优势毒株是甲3型和B型;0~11岁组和21~31岁组的阳性人数占阳性总数的50.30%。流感暴发疫情61起,其中59起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南宁市2012—2015年流感的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小学生和青壮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感疫情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辽宁省锦州市2009至2015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及优势毒株的分布情况,为流感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统计锦州市2009至2015年度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原学结果,分析ILI百分比(ILI%)、病毒分离率及各亚型的变化规律。共监测ILI 51 277例,ILI%为2.28%,主要集中于0~15岁年龄段,占56.72%;采集8 254份ILI咽拭子标本,其中阳性467份,病毒分离率为5.66%,其中新甲型H1N1型192份、季节性H3型186份、B型Yamagata系37份、B 型Victoria系52份。2009年和2013年以新甲型H1N1(55.73%,83.33%)为主,2011年以BY (74.42%)为主,其他年份以季节性H3型为流感优势毒株,BV在人群中流行趋势减弱,新甲型H1N1、BY在人群中偶有检出。2010至2015年各月份ILI%均显著低于2009年,提示2009年后流感病毒活动相对稳定;ILI%与病毒分离率呈正相关(rs=0.347;P=0.039),ILI%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新甲型H1N1型、季节性H3型、B型混合存在,季节性H1型消失。  相似文献   

3.
2017-2018年间,流感病毒在我国流行态势严重,为探讨佛山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佛山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搜集2019年佛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佛山市流感流行病学数据库病人详细信息,分析流行趋势及病毒流行的类型,为制定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019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356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52%,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9.17%,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34%.不同职业人群共18个,小学生(7.67%),幼托儿童(3.17%)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把年龄分成5个年龄段进行分析,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是25~59岁组与5~14岁组.2019年佛山地区主要检出新甲H1型、季H3型、BV型三种型别,1月份,12月份为流感活跃的两个高峰,各型别在不同的时间交替或共同流行.不同性别的人群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型别病毒株在不同性别人群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佛山地区主要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优势亚型为新甲H1型,季H3型,部分乙型流感患者,以BV型为主.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是小学生与幼托儿童,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在不同性别人群间感染无差异.通过对2019年佛山市流感流行特征的分析可以为佛山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百色市2010—2014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为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5 204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86份,阳性率为11.26%。5年中流感优势株交替变化,2010年以甲型、乙型及甲3型为主,2011年以甲型和乙型为主,2012年以乙型为主,2013年以新甲型H1N1和乙型为主,2014年以甲3型为主。0~14岁阳性人数占阳性总数的72.53%;男女阳性率无差异;高峰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暴发疫情6起,其中5起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百色市流感监测及防控重点是春秋季节及14岁以下人群,密切关注流感毒株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2009-2014 年流感流行特征和流感流行优势毒株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样病例标本的病毒分离培养,最后采用流感分型试剂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9-2014年玉溪市流感实验室共监测流感样病例3 248例,阳性标本489份,阳性率为15.06%,新甲型H1N1、H3N2、B型流感分别占43.97%、28.22%和25.36%,学生和离退人员阳性病例分别占52.15%和14.11%;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检出率低于暴发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14,P<0.01);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出现流行高峰,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以新甲型H1N1流感为主,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以B型流感为主,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A(H3N2)型流感为主;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以B型流感为主。结论 玉溪市流感病毒优势毒株是甲型H1N1、H3N2、B型流感,优势毒株在2009-2014 年发生了四次转变,其进一步变异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加强流感样病例病原学与重点人群疫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州市荔湾区2013—2018年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病例及病原学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荔湾区2013—2018年流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流感7 585例,其中2018年最高为2 691例,发病率283.26/10万;2013年最低,仅有528例,发病率57.78/10万。流感流行趋势每年出现1~2次流行高峰,高峰季节为春季和冬季;男女性别比1.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以0~<5岁和5~<15岁组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年龄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共检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cases, ILI)咽拭子标本总数 6 110 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总数564份,阳性率9.23%;每年可有1~2次检出高峰,高峰季节为春季和冬季。流感病毒型别呈现新甲H1型、季H3型和B型交替流行趋势。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是15岁以下的散居、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防控重点季节为春季和冬季。据此预测,2019年则需重点防控新甲H1型(A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湖北地区2001年度流感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年度(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第一次在2001年8~9月,主要由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第二次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甲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这次流行的甲3型流感病毒与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2009~2012年武威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12月武威市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析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变化规律、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和流感病毒各亚型的变化。结果:2009~2012年,武威市的ILI%分别是1.94%、1.55%、1.12%、1.15%,ILI%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2009年)、7月(2010年)和10月~次年3月(2011年和2012年)。ILI年龄构成显示病例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2009~2012年,ILI样本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19.00%;2009年,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构成比是76.64%,2010年为季节性H3(60.00%)、B型(29.23%)混合流行;2011年主要是甲型H1N1(26.47%)、季节性H3(29.41%)、A未分型(29.41%);2012年为季节性H3(31.78%)、B型(53.49%)混合流行。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武威市流感的活动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毒株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 2 0 0 1年度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 ,第一次在 2 0 0 1年 8~ 9月 ,主要由甲 1型流感病毒引起 ;第二次在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 ,以甲 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 ,这次流行的甲 3型流感病毒与 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 ,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流感大流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从墨西哥开始暴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流感疫情.此次大流行的毒株,甲型H1N1病毒,包含了猪源、禽源和人源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研究该毒株的基因重配、进化历程及其生物学特性,将对防控此次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毒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已明确,通过遗传性状分析可获知该毒株可能的生物学性状,但流感大流行动向、毒株遗传变化、毒力及致病性变化仍在密切监控中.流感病毒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其基因组易突变、易重配、易在自然宿主保存,使得流感大流行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正视流感大流行的威胁,积极提高流感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监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发展疫苗与药物,建立有效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才能降低流感大流行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