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不同产地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中9种微量元素和5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样品经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射频功率1000 W;雾化器流量0.88 L·min-1;辅助气流1.2 L·min-1;冷却气流量12.0 L·min-1;重复3次。结果表明,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65~1.0000,方法检出限为0.0011~0.0734 n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0%~20.9%(n=3)。该方法干扰少、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适用于鼠曲草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重金属污染对牧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龙须草(Juncus effusus)采用单作和间作模式,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下皇竹草叶片的叶绿素(Chl)a、C...  相似文献   

3.
硫营养对重金属胁迫下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祥瑞  曲东  周莉娜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57-2262
以‘秦单4号’玉米和‘小偃22’小麦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玉米水堵和小麦盆栽试验,采用静态压力室法测定了不同硫营养水平与不同重金属胁迫处理下根系导水率(Lpr)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Lpr经100μmol/LHg^2+、Zn^2+、Cu^2+胁迫处理后分别降低到CK的13%、79%和45%,Cu^2+、Zn^2+对其Lpr的抑制效应分别为同浓度Hg^2+的62.9%及24.3%;施硫处理的玉米Lpr在无Cu^2+胁迫条件下都极显著高于无硫处理,且低硫处理显著较高,在Cu^2+胁迫条件下亦都极显著高于无硫处理,并且Cu^2+胁迫对其Lpr的抑制效应随着硫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不施硫和施硫处理的小麦Lpr在500mg/kgZn^2+胁迫下分别比相应CK降低36.89%和37.71%,在400mg/kgCu^2+胁迫下则分别比相应CK降低了34.61%和12.29%。研究发现,重金属Cu^2+、Zn^2+对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2+〉Zn^2+,施硫对Cu^2+胁迫下的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随硫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对大田条件下玉米品种'掖单13'(Zea mays 'Yedan 13')和'丹玉13'(Z. mays 'Danyu 13')初生根(包括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和不同层次次生根的直径及其中的N、P、K、Ca和Mg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掖单13'和'丹玉13'初生根直径总体上小于次生根;从第1层至第7层次生根,基本上为发生时间越晚,根直径越大;而2个品种第7层至第9层次生根基部直径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掖单13'和'丹玉13'初生根和不同层次次生根中N、P、K、Ca和Mg含量差异显著(P<0.05);'掖单13'初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7.36、 3.75、 14.34、 10.19和5.94 g·kg~(-1), 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 P、 K、 Ca和Mg含量分别为4.31~8.99、 0.91~1.29、4.07~15.27、2.35~5.42和1.52~4.06 g·kg~(-1);'丹玉13' 初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8.65、4.65、14.54、10.33和6.04 g·kg~(-1),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7.41~12.70、0.84~1.27、1.81~24.69、2.46~3.73和1.12~2.73 g·kg~(-1);2个品种初生根中N、P、Ca和Mg含量均最高,K含量也显著高于第1层至第7层次生根;总体上看,不同层次次生根中的N、Ca和Mg含量随发生时间的先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和K含量随发生时间的先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2个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次生根根直径的增大与其对地上部分的固持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伴刀豆球蛋白A和层粘连蛋白分别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受体结合下引起细胞膜分子运动的变化和对微丝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伴刀豆球蛋白A和层粘连蛋白作用下均导致膜表面蛋白分子的侧向扩散速率减慢,膜脂流动性降低,加快膜内微丝组装并使微丝含量增加.两配体作用下引起细胞上述反应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脂脂肪酸( 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 ( Willd.) C. E. 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与部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中共检测到37种微生物,包括28种细菌、4种放线菌、4种真菌和1种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含量最高。6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高,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均有分布;27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也均有分布;4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仅分布在个别入侵区。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加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且它们在重度入侵区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较非入侵区增高11.34%、19.60%和13.95%;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逐渐升高。随着红毛草入侵程度的加剧,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H值和含水量均逐渐升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与非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9.27%,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 pH 值和含水量分别升高73.71%、68.60%、15.09%和32.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64、0.868、0.836和0.889;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蔗糖酶活性和pH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868和0.832。研究结果显示:红毛草能够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条件更利于红毛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