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不同生态系统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其多样性能够为AMF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AMF不能被离体纯培养以及自身的高变异性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运用,极大加速了人们对AMF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本文主要从AMF分类系统、不同宿主植物和不同生境中的AMF物种多样性及AMF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包括形态鉴定、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方面介绍AMF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并且探讨AMF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今后AMF物种多样性研究中不仅要注重运用新的研究手段,还应该着重解决AMF不能离体纯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lomus canadens (Thaxter) Trappe & Gerdemann was isolated in rhizosphere of Vatica astrotricha Hance in Diaoluo mountai of Hainan province. Its characters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Glomus canadense (Thaxter) Trappe & Gerdemann, Proc. Amer. Acad. Arts. Sci., 57: 291~350,1922. 相似文献
4.
A surve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al diversity in Dujiangyan, southwest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 total of 44 AM fungi including six new records were reported (Zhang et al., 2003 a, b). Another two new records of AM fungi, i.e. Acaulospora koskei J. Blaszkowski and Glomus luteum L.J. Kenn., J.C. Stutz & J.B. Morton, were isolated in the same region and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丛枝菌根染色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改进了Vierheilig等描述的AM菌根染色法:将根样于20%KOH溶液中60℃水浴透明40-120 min,5%醋酸酸化5min后,用5%醋酸墨水染色液(派克纯黑书写墨水Quink),于60℃水浴染色30 min,清水浸泡脱色(14h)后即可镜检。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丛枝结构清晰可见,并且能够明确地分辨AM真菌与其它未知真菌。此外,Quink初染后,再经过SudanⅣ复染(60℃、60 min),70%乙醇脱色5min,暗隔真菌的透明菌丝内所积聚的脂类颗粒被SudanⅣ染上鲜红色,在复式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此类透明菌丝在根皮层组织内的存在状况。采用甘油明胶为封固剂制片,根的染色效果可以保存长久。此项技术可以对同一种植物的多个根样进行同步的透明和染色处理,而且操作简便、低毒性、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野生和栽培草本植物AM菌根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一种生物肥料:丛枝菌根真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可以与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根共生。大多数农作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和花卉等都能形成丛枝菌根。AMF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矿质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改良土壤、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可用于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维持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被用于农林业生产。本文讨论了影响菌根侵染率的因素、AMF的生态效应和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30个科的42种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这些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的2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以及已鉴定种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在每100g土壤116-1560个之间,平均478个;物种丰富度在2-7之间,平均为4.5;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热带雨林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种——枣庄球囊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10.
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连续26年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玉米和小麦根围采集土样,从中鉴定出丛枝茵根(Arbuscular Myc- orrguza,AM)真菌5属19种,包括Glomus属11种:G.caledonium,G.constrictum,G.eburneum,G.ebunicatum, G.hyderabadensis,G.mossese,G.sinuosum,G.tortuosum,G.versiforme,G.sp1,G.sp2;Acaulospora属2种: A.excacota,A.sp;Gigaspora属2种:Gi.margarita,Gi.sp;Scutellospora属3种:S.cerradensis,S.coralloidea, S.pellucida;Archaespora属1种:Ar.leptoticha。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中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理,并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三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Scutellospora dipurpurescens J.B.Morton&R.E.Koske,Mycologia,80:520,1988.Fig.1-3孢子单生于土壤中,黄至黄绿色。球形至近球形,大小为(125-)187(-225)μm,偶尔呈椭球形,大小为138-200×163-225μm。孢子壁两层(L1-L2):L1黄绿色,厚度小于1.0μm,与L2紧贴在一起,不易观察到,只有在油镜下才能分辨出来;L2层状壁,黄色,厚1.8-5.0μm。萌发壁(Germinal wall,GW)两层(GW1-GW2),GW1膜状壁,透明,厚0.5-1.0μm,紧贴于L2上,在Melzer’s试剂中,当GW1和L2分开后,可看到染成很淡的红色。GW2包括iL1和iL2两层:iL1透明,厚1.0-1.5μm,在Mel…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经济作物小麦的生长,提高土壤氮磷循环与转化效率,选择两种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M,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Glomus intraradices),研究AMF在小麦整个营养生长阶段中对其生长以及对土壤中植物生长需求的大量元素——氮、磷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施加菌剂可显著提高AMF对小麦的侵染率,施加GM菌剂时,小麦侵染率提高24.54%,同时,株高提高14.08%,小麦地上生物量提高24.05%。GM效果优于GI。施加菌剂后,小麦侵染率与土壤中水解性氮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中总氮,水解性氮呈显著负相关。表明AMF可活化土壤中的氮元素,同时促进作物生长,强化对土壤中氮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壁盾巨孢囊霉图1-5
Scutellospora verrucosa (Koske & Walker) Walker & Sanders, Mycologia, 77(5): 702, 1985.
Fig.1-5
孢子单生于土壤中,球形至近球形,桔黄至桔棕色,212-325×212-325μm.孢子壁三层(W1-W3).W1易碎,透明至桔黄色,0.7-1.8μm厚,饰有密集、矮小的圆形疣突,疣突基部0.5-1.0×0.5-1.0μm,高0.5-1.2μm.W2紧贴W1,层状壁,桔黄至桔棕色,半透明,6.2-7.5μm厚,在Melzer's试剂中呈红棕色反应.W3为萌发壁(gerninal walls,GW),包括两层透明薄壁(L1和L2),L1厚度不超过0.5μm,L2 0.6-1.2μm厚,两层壁常紧贴在一起,均无Melzer's试剂反应.在成熟孢子中,由W3折叠形成一个卵圆形、结构复杂的发芽盾室(germination shield),80-90×130-150μm,芽管由发芽盾室上萌发.球茎状细胞(suspensor-like cell)黄棕色,比孢子颜色稍深,40-60×35-60μm,壁厚2-3μm,近孢子处加厚至7μm左右.连孢菌丝壁薄,有隔,直径3-4μm.土生辅助细胞(auxiliary cell)未见. 相似文献
16.
17.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就是丛枝菌根,可以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改善植物根系对磷、镉等矿质元素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概况。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利用,尤其是磷素营养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集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m Gerd.& Trappe emend.Walker & Koske)、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 Trappe)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于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幼苗,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连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连翘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降低,苗木枯死率下降.菌根真菌通过促进苗木快速累积游离脯氨酸,提高SOD酶活性,减缓干旱对细胞膜的破坏,延缓了植物受伤害的速度,提高连翘幼苗的抗旱性;在不同接种处理间,混合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缩球囊霉单独接种. 相似文献
19.
黄檗丛枝菌根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Nested-PCR技术鉴定黄檗丛枝菌根真菌。方法: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挑选黄檗丛枝菌根。同时,利用湿筛法获得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运用Nested-PCR技术,对黄檗粗提DNA进行特异性扩增,采用blastn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侵染黄檗根系的AM真菌。结果:编号为HDAM-1的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与G.intraradices的特征描述一致。Nested-PCR检测到约455bp的目的片段,其序列与G.intraradices(DQ469118)相似性最高,达97.8%,有11个碱基的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序列在基于25S rDNA的进化树中与G.intraradices(DQ469118.1)处于同一分支,确定G.intraradices侵染黄檗根系。结论:将形态学特征与Nested-PCR技术相结合鉴定AM真菌,不仅简易、经济,而且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三七丛枝菌根(AM)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侵染三七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侵染率在12%~30%,但侵染强度较弱。从三七根际采集的10个土样中共分离出15种AMF,Glomus属11种,Acaulospora属4种,分别是瘤状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细齿无梗囊霉、地球囊霉、明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近明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小果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何氏球囊霉、晕环球囊霉和网状球囊霉。其中,地球囊霉是三七的优势种。因此,AMF是三七丰产栽培中的一种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