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水螅的采集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在缓流、清澈、水草丰富、无污染的小河、稻田或池塘中生长.这些地方一般具有光线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适于它们生长和繁殖.水螅标本,有可能从这些地方采到.把采集来的水草,均匀地分散放在金鱼缸或其他玻璃容器中,同时向鱼缸中放入少量的水蚤.水蚤是水螅的食物,它们的游动对水螅躯体伸展有刺激作用,故有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水螅存在.  相似文献   

2.
以前直到现在一般采集水螅都是凭经验找水草,然后将找得的水草和水带回实验室再观察,若有时就算采到了,若没有就是白跑了一次,我们在天津采集时也是如此,常常跑了好几次连一个水螅也找不到。最近,在十一月八日我在天津水上公园一个水池旁边的砖头下看见了很多肉色小点,将它用小镊子镊入盛有水之玻璃瓶中观察,发现是水螅,结果,就在该地砖头下一气就找了一百多个水螅,  相似文献   

3.
水螅是教学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人工饲养很困难。为探索在城市人工养殖的新途径,现介绍经验如下:人工饲养水螅主要是食饵问题,传统采用的食饵是水蚤。城市里采集水蚤非常困难。经观察和探索,发现水蚯蚓、摇蚊幼虫、孑孓等都是水螅的食饵。这些在夏秋季广泛存在于水沟、水凼、水池、石山盆等中。入冬后可采水蚯蚓或摇蚊幼虫喂养。尽管冬天它们都钻入水中的污物里,由于不断活动,往往使水面微微波动,可连同污物夹出,经冲洗后得到。如上述饵料都采不到时,可将小的蚯蚓切成小段以滴管进行喂养。水蚯蚓是人工饲养水螅的最好食饵,南方全年均可采到。…  相似文献   

4.
水螅在洁净缓流富水草的小河渠或小池塘中生活,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以小的甲壳类为食。在自然环境中,水螅的数量一般较少。以水螅为材料开展研究和实验,必须首先进行采集和人工培养。采集在清洁的水域中,于岸边水浅处水草丰盛的地方常有水螅分布。在不扰动水域环境,晴天光线良好时,仔细寻觅,可看到附着在水草上完全伸展的淡褐色  相似文献   

5.
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在北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不易找到,在有些条件稍好的地区可采到。为了保留这些活体,夏天可以到市场去买水蚤喂养,但了冬天,小水蚤已买不到,如何能让水螅很好地越冬,我利用水丝蚓(鱼虫)来替代水蚤喂养水螅,已获得成功,方法如下:1培养食物准...  相似文献   

6.
水螅变形虫     
娄柏丹  孙国娜  史新柏 《生物学通报》2007,42(11):21-22,F0004
简述了水螅变形虫的发现和研究历史,报告了在哈尔滨近郊采到的此虫的生境、形态、运动特征及寄生于水螅的情况。结语指出继续研究此虫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螅水螅是生活在淡水里的腔肠动物,在我国各地都可以采到。在教学上是很重要的,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在我国最常见的是雌雄异体的柄水螅,即Pelmatohydra oligactus Schutze。雌雄同体的水螅Hydra vulgaris Pallas在华东各地可以采到。另一种与绿藻共生的绿水螅Chlorohydra viridissima Schutze,在昆明曾发现过。除了以上三种,国内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目前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水螅作为腔腸动物的代表在普通生物学中是常用的动物。因此水螅在实驗室中的培养就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們实驗室自1952—1968年間終年培养着水螅未曾間断过,现將我們一些經驗整理介紹。一、水螅的采集采集水螅以三、四月間最为合适,这时期水螅的增殖較盛。水螅多生活在淡水池沼以及緩流的小河溝中,有时在稻田中也能找到。水螅只是生活在清潔的水里,多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北京附近所采集到的水  相似文献   

9.
(一)采集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从池塘采回大量水生植物,静置玻璃培养缸中。第二天观察缸壁向光面,有无水螅附着生活。用这种方法采集水螅完全没有把握,有时一个水螅也采不到。  相似文献   

10.
每年我们按照常规去水流缓慢、水草丰富的清水中采集水螅,但几乎每年徒劳无益,即使采到也很少。但去年我们到一些坑塘采集水蚤时,却惊喜地发现,用捞网一次可以从捞上来的杂草浮萍上找到上百头水螅。头头体肥个大,且有近85%的虫体正在出芽生殖,有的虫体竟有7~8...  相似文献   

11.
在腔肠动物门的教学中,过去是以水螅为实验材料。近年来由于农田环境污染,已不易采到标本,在饲养中,越冬越夏问题也常常遇到困难。我们试验用生态学原理饲养海葵,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采集海葵生活于浅海岩石上,附着在岩石上的一端称基盘,相对的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触手。采集时,用小铁锤、凿子连其所附着的小石取下放在装有备好海水玻瓶中。 2.养水取一个广口瓶(30×15厘米),放海水至24厘米处(海水中含有藻类和浮游动物),并放入海产贝类肉5克,到第15天,经发  相似文献   

12.
我培养褐水螅已近三年的时间,在培养的过程中,我发现水螅能捕食比它身体(在正常情况下)还大的食物。有一次我看到一只水螅吞住一条有它身体四倍长的水丝蚓,后来只吞入约1/4剩下的一段掉入水底。我就想到在水螅的主要饲料(水蚤)缺少时,可用人工方法以水丝蚓来餵飼。餵飼的结果水螅生长和发育的快、长的大、体色(?)。兹将此法介绍如下,仅供读者们参考。一.饲料的准备用水丝蚓做为饲料,在秋季采集水螅的同时可在浅的停滞水池中近池底连同水草一起取到。冬季可放在玻璃器内于室内培养,器内放入极薄一层泥土(不放亦可),再将采集到的水丝蚓、水草连同水一起倒入即可。同时可根据水螅的数目取出数条,放在小蜡盘内将每条水丝蚓用刀或尖锐的镊子截成数条,使每段稍  相似文献   

13.
水螅和涡虫的立体生态养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螅(Hydra)和三角头涡虫(Dugesia)是动物学实验与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河流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野外已不易采到。人们曾摸索了许多单纯饲养水螅和涡虫的方法,但由于投饵和经常换水等问题,工作量较大而不能长期养殖。我们在研究野外水螅和涡虫共同栖息的小生境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一些经验,于1994年开始在室内进行了水螅和涡虫的立体生态混养实验,获得了成功。1 饲养缸的制作和安放用0.5cm厚的普通玻璃制作长55cm、宽33cm、高25cm和长35cm、宽35cm、高15cm的玻璃缸各1个,前…  相似文献   

14.
水螅体色变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螅体色变化的实验观察野生水螅(Hydroidae)体色一般呈褐色、灰色、绿色和乳白色4种,但有时能采到体呈红色、粉红色、深红色、暗红色和浅蓝色等个体。鉴定水螅,要依据外形特征、刺丝囊结构、雌雄生殖细胞特征和体细胞染色体分析等,而体色是次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纲,是淡水中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因此,在许多中学和大学动物学教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它,以观察其形态结构和捕食、运动等行为特征。有关水螅采集和室内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导,但对其运动行为所了解的甚少。目前对水螅的运动形式仅...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进行讲解初中动物学第四章腔肠动物第一节水螅教材中,曾在当地池沼里采集了些水螅,由于没有把握随时能够取得,采来后不能立刻做实验,因此自己进行了培养,以作为实验的材料,现在介绍一下培养的方法供作参考。我采集了水螅后试放四只在原培养草履虫的玻璃缸里(缸里系池水),以后,我每日观察,发现了水螅在吞食  相似文献   

17.
将采集来水螅吸入吸管中,数目不限,在吸管中依然保持原有条件,不给予刺激,水螅很快便舒展开。此时,注入指管中少量加热60℃左右的包音氏固定液。然后待吸管中的水螅全部展  相似文献   

18.
周仁超 《生命世界》1992,19(4):43-43
有人认为在植物系统学实验中,藻类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较为困难。其实只要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及其特点,采集并不困难。现介绍五种藻类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及观察方法。一、颤藻(Oscillatoria sp.)为常见蓝藻,分布很广,污水沟、湿地、墙壁、甚至在温泉中都可发现。腐殖质丰富的水沟或鱼塘边缘最多,常在污水流经的地表形成一层蓝绿色至黑色的膜状物,或成团漂浮在水面。一年四季均可采到,但在温暖季节生长旺盛。为了得  相似文献   

19.
水螅为腔肠动物門、水螅虫綱中淡水水螅型动物。水螅的神经細胞分布于上皮肌細胞基部,这些神经细胞都具有神經突起,有的是两极神經細胞,有的則是多极神經細胞;各神經突起在中胶层中交织而构成神經网,因此水螅的神經系統叫作网状神经系;由于神經不集中,又称为散漫性神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实验水螅的身体上,发现了危害水螅生命的变形虫(Am oeba!sp.)。这种变形虫依附于水螅的触手及体壁上,以触手上为多。水螅被变形虫危害的初期,表现为身体伸展不充分,触手收缩成一团小棒状,在水螅附着处周围有散落的破碎的组织颗粒。变形虫分裂速度较快,如上述的“病”水螅,不能及时给予“治疗”、杀灭变形虫,水螅群体则在10 ̄15h内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我们实验室内培养的强壮水螅(H ydra robusta)、大庆水螅(H.daqingensis)和绿水螅(Chlorohydra)曾先后被该种变形虫侵害,死亡率都极高。为了清除依附在水螅触手和体壁上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