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旱直播水稻是水稻轻简栽培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我区自1983年开始试验示范以来,种植面积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旱直播稻采用2BG-6A型稻麦免耕条播机。在收割后的油菜、小麦茬口内直接播种,播种后浇透水让其湿润出苗,待二叶期后逐步上浅水并建立水层。在水稻出苗至三叶期的10天左右时间里,稻象甲EchinonemussquameusBillberg成虫成为苗期发生的主要害虫,与常规移栽稻和抛秧稻田是完全不一样的[1]。1为害特点1.1为害症状稻象甲成虫危害旱直播稻秧苗,先用口喙钻食稻苗基部,在外…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和机插秧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影响显著,手栽秧生育期最长,机插秧其次,直播稻最短;机插秧水稻产量最高,直播稻产量最低;生物量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较大,机插秧相对较小,到水稻成熟期直播稻Ⅱ的生物量最小,机插秧和手栽秧大致相当;叶面积指数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最大,抽穗时,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叶面积指数较直播稻显著提高;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光合势均是直播稻较小,手栽秧和机插秧较大;群体生长率上,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Ⅰ和手栽秧较大,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Ⅱ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单位干重根系的α-萘胺氧化量,机插秧要显著大于手栽秧和直播稻;水稻分蘖中期和拔节期手栽秧和直播稻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抽穗期到成熟期均是机插秧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机插秧水稻生育期天数相对较长,生育前期生长良好,中后期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强、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强,有利于水稻种植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李淑顺  强胜  焦骏森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437-2445
为明确轻型栽培技术对稻田潜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了旱直播、水直播、抛秧、机插秧、麦套稻5种轻型栽培稻作模式及传统手插秧模式下稻田杂草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旱直播稻田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达228416粒·m-2,麦套稻模式其次.另外,旱直播稻田莎草类杂草与麦套稻稻田阔叶类杂草种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各类杂草种子.传统手插秧稻田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达1.86; 麦套稻与水直播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Gini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旱直播和机插秧等模式.与传统手插秧相比,各轻型栽培稻作模式具有不同的潜杂草群落优势种.为防治稻田杂草的持续危害,应轮流实施不同轻型栽培稻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移栽种植模式对我国的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迫切需求轻简化的生产方式。水稻淹水直播能节省劳力、节约资源、有效降低杂草危害,是一种高效、经济和节约型的轻简栽培模式,在当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淹水萌发时低氧胁迫造成的出苗率低是阻碍水稻淹水直播的首要因素,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耐淹水萌发优异资源和基因,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异资源和基因并培育适宜淹水直播的水稻新品种,是突破目前直播稻推广和应用瓶颈的关键。本文围绕水稻淹水萌发的生理特点、鉴定评价方法、优异种质鉴定、遗传规律、响应机制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耐淹水萌发的机制研究和萌发耐淹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不同稻菜邻作模式对稻区内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对水稻-白瓜、水稻-番茄、水稻-玉米、水稻-苋菜、水稻-菜心和水稻-菠菜等6种稻菜邻作模式下稻区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食虫沟瘤蛛、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蛸蟏和稻红瓢虫的发生动态及其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稻菜邻作模式均可以显著降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数量;早稻生长期,水稻与白瓜和番茄邻作模式下,稻纵卷叶螟蛾量、虫卵量和稻飞虱数量最大降幅分别达84.3%、38.9%和24.3%;晚稻生长期,水稻与苋菜和菜心邻作模式下,稻纵卷叶螟蛾量、虫卵量和稻飞虱数量最大降幅分别达79.5%、49.8%和13.4%;水稻-白瓜和水稻-菜心邻作模式还可以显著增加捕食性天敌数量。因此,水稻-白瓜和水稻-菜心邻作模式最能发挥稻田控害保益功能。  相似文献   

6.
雷惠质  江建云 《昆虫知识》1992,29(3):165-168
<正> 水稻害虫对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极大,一般年份损失约10%,大发生年达20%。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报道,全国稻区已知的稻虫种类有250多种,其中严重危害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等6种;某些年份或局部地区危害较重的有大螟、稻苞虫、稻蓟马等31种;其余种类危害较轻或偶而见到。我国稻虫种类虽多,但其中以  相似文献   

7.
中华稻蝗在水稻上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祥和  牛泽民 《昆虫知识》1994,31(4):198-200
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是山西省水稻田蝗虫的仇势种。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盐碱地改良,水稻面积逐年扩大,致使稻蝗发生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着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因此,了解中华稻蝗在水稻上的危害损失,制定当地的防治指标,已成为水稻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8~1991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l研究方法采用中华稻蝗三龄盛期稻田罩笼接由的研究方法,在定措农科所进行,选择肥水基本一致,前茬为水稻,亩产500kg生产水平的稻田08亩,供试品种中华11。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lin‘,…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光杰  秦厚国 《昆虫知识》1997,34(3):171-174
水稻螟虫(主要指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和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是我国特别是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长江流域稻区(江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因耕作制度的变更、水稻品种的更换等诸多因素,二化螟的为害仍然严重,王化螟的严重为害又呈上升趋势。为了有效、及时地控制稻螟的发生与发展,许多植保工作者在二化螟与三化螟的种群消长规律、回升原因、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技术、水稻受害补偿能力、为害损失、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防治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广泛深入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水稻螟虫种群发生变化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料及系统调查分析了福建水稻螟虫发生的新特点,揭示了不同稻区不同年份间二化螟种群变动情况及其原因,旨在为稻螟的预测预报和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杂草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杂草稻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一方面,由于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前期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相似,很难化学控制其在稻田发生,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杂草稻长期自然生长繁衍,其抗病、虫、寒、旱、盐碱等特性优于栽培稻,而且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相对接近,是一种改良栽培稻抗逆性的天然基因库.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兴安转Bt水稻大田两迁害虫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i H  Li ZY  Xu YB  Han C  Han LZ  Chen F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21-3025
以转Bt水稻华恢1号(Cry1Ac/ CryAb融合基因型,简称HH1)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简称MH63)稻田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转基因抗虫水稻种植下两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致害力差异.结果表明:转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上稻纵卷叶螟的落卵量和幼虫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转Bt水稻的卷叶株率和卷叶率都显著低于对照亲本.表明转Bt水稻对靶标害虫稻纵卷叶螟具有较高抗性.转Bt水稻及对照亲本上白背飞虱若虫、成虫及整个种群的发生动态差异不显著,且转Bt水稻对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的种群发生影响也不显著.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转Bt水稻上若虫及短翅型成虫发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亲本;相反,转Bt水稻上长翅型成虫发生量明显低于对照亲本,且水稻生育后期长翅型成虫雌性比明显低于对照亲本.转Bt水稻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下其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的发生危害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稻鸭共育对水稻株型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规模化稻鸭共育能否改善水稻的株型结构从而影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形成,本文通过大田规模化稻鸭共育、常规稻鸭共育和水稻直播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末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稻鸭共育相比,规模化稻鸭共育减少水稻实际产量和有效穗,水稻部分株型结构各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与水稻直播处理相比,规模化稻鸭共育在分蘖末期和齐穗期降低植株茎基宽,增加冠层幅度,保持植株具有一定松散度;增加剑叶和倒2叶叶开角、披垂度和叶片长度,降低倒3叶和倒4叶叶开角和披垂度,利于植株形成上披下挺的株型结构;增加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面积占比,使叶面积较多的分布在上部叶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基叶高和不同叶序叶片SPAD值,减缓叶片衰老。因此,规模化稻鸭共育优化水稻部分株型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干物质积累,从而稳定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杂草稻在江苏省海安县各类稻田中的发生率达44.35%,平均每公顷穴数和穗数分别为1023穴和10796穗,最高田块分别达12万穴和180万穗,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潜在威胁。杂草稻在不同稻田的发生程度表现以下趋势:轻-中壤〉砂-轻壤〉重壤土稻田、直播〉抛栽〉机插〉手栽稻田、非统一供种〉统一供种稻田。  相似文献   

14.
在转Bt基因水稻商业化之前需要评价其对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本研究连续2年在3个地点调查了3种转Bt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稻纵卷叶螟及其4种捕食类天敌的种群密度、相对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对卷叶率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卷叶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在调查期间,不同地点3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以及它在植食类功能团内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水稻材料、水稻材料×调查日期、水稻材料×调查年份、水稻材料×调查日期×调查年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动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3种转Bt基因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4种捕食类天敌的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以及种群动态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可推论,转Bt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能明显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对4种捕食类天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宜构  林玉福 《昆虫知识》1994,31(4):200-201
稻秆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又名稻黄潜秆蝇、稻秆潜蝇,是我县中、高山区新上升的水稻害虫,一年发生3代,1~2此为害水稻。全县水稻受害国积约15万亩,受害平均损失率4.9%,重的达14%以上。大田防治为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用甲胺磷等农药取代味哺月,必须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内施药,时间性极强。为了有效地指导防治,几年来我们应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幼虫发生期预测预报,收到了较抒的效果。1肾饲养法据田间调查,稻拜蝇幼虫侵入寄生后一般不转株,l~2代发生比较整齐,化蛹期内,凡被害水稻一般也可剥查到蛹。蛹在饲养中发育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不同稻作区286块水稻主栽品种稻田有害生物种类组成及其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了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3种稻作区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发生动态及其复合为害特点差异显著,粳稻区叶鞘腐败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叶蝉类、粘虫类、蛀茎类发生严重,籼粳交错区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籼稻区叶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高于水稻冠层杂草发生严重;而稻曲病、稻飞虱和低于水稻冠层杂草在3种稻作区普遍存在且发生严重.杂草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且种类较多,其中稗草、慈姑、眼子菜、紫背浮萍等在3种稻作区发生均较严重.粳稻区和籼稻区有害生物复合为害整体水平高于籼粳交错区.就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而言,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在各稻作区发生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杂草优势种类正在由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朝着以多年生恶性杂草为主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7.
轻简化栽培和优质稻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气象因子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但在不同轻简化栽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与其田间小气候的关系鲜有研究。为探究西南地区不同前作下杂交稻各生育阶段温、光和水等气候因子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在2019—2020年,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青菜和油菜2种前作,副区为机直播、毯苗机插和人工移栽3种栽植方式,研究杂交稻产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水稻植株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 与油菜-水稻模式相比,青菜-水稻模式下杂交稻积温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2.7%和8.3%。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稻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全生育期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4.6%;而机直播全生育期降水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导致2年平均产量下降了8.7%。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在同一茬口下提前一个月播种造成花后生育期缩短、气温降低和降雨量增多,导致有效积温和光辐射量大幅减少,积温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籽粒光能利用效率以及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降低,进而导致产量严重降低。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的气象因子产量预报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水稻产量与阶段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和总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青菜-水稻模式下机插秧与西南地区稻季光温资源匹配度最高,更有利于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获得高产,但不宜过早播种或移栽。  相似文献   

18.
东台市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在江苏省东台市连年重发,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威胁极大,已成为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水稻品种、迁入时间、气候条件、人为措施等多种因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影响较大,加强虫情监测、选用有效的药剂、适期开展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孕穗期低温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空壳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障碍型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影响巨大,明确主栽水稻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可为当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黑龙江省4个主栽水稻品种(垦稻12、龙稻3号、龙稻7号和空育131)在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为15℃时,孕穗期低温的持续天数是水稻形成障碍型冷害的关键因素;在低温持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昼夜恒温15℃使各品种水稻受低温影响最严重;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发生一般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时长为1~4d或5~8d,发生严重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时长为5~8d或8d以上,品种间临界时长有所差异;供试品种中,垦稻12和龙稻3号耐冷性较弱,空育131耐冷性较强,龙稻7号耐冷性居中。  相似文献   

20.
本主要研究了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稻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最容易受稻粉虱为害,卵孵化率为88.1%,拟蛹的羽化率为82.9%,孵化率和羽化率均高于水稻其它生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