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ycoplosma pneumonia,MP)为人类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是支原体肺炎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在临床症状、影像学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且其对一般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肺炎支原体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临床可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检测。比如: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MP快速培养药敏的方法;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PCR的方法,不同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而MP药敏试验的检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CR技术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肺炎支原体(Mycopiasma hyopneumoniae)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病原,该病常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PCR技术对猪支原体肺炎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靶基因、临床样品采集方法与样品DNA处理方法、关键技术因素及普通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套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芯片检测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在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含肺炎支原体P1粘附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为实现肺炎支原体P1粘附蛋白基因的大量扩增及表达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PCR方法获取肺炎原体P1粘附蛋白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酶EcoR Ⅰ切割后与pUC19载体DNA连接,转入大肠杆菌JM109菌株。用X-gal平板筛选转化子,应用P1基因区特异重复序列(RepMP2/3)引物对重组质粒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核酸内酶切图谱分析鉴定。结果 PCR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分析均证实所获重组质粒中含有P1粘附蛋白基因。结论 获得含有肺炎支原体P1粘附蛋白基因的重组克隆。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上一种与黏附相关的跨膜蛋白,其黏附作用是引发炎症作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发现的一种被称为孤立岛3的P1变异体引起了各学者的广泛关注.另外,还可以利用P1蛋白进行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鞠丽丽  任欢  齐颖  颜廷宇  崔志刚 《生物磁学》2013,(26):5190-5193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生物,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感染该疾病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及严重的肺外并发症,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严重感染者甚至可导致死亡。肺炎支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经常在儿童集居地及家庭成员中交叉感染,导致久治不愈。对支原体肺炎进行早期诊断不仅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遏制其继续传播。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其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意义,将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鼠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其亚群的变化,为正确评价T淋巴细胞在Mp感染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Mp滴鼻感染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ELISA测定脾细胞上清中TGF-β1、IL-10含量。结果表明,Mp感染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CD4+/CD8+比值下降。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的第3天、第7天,TGF-β1、IL-10表达水平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外周血TGF-β1、IL-10的表达与脾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成反比。提示TGF-β1可能参与了对Th1细胞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蛋白质抗原和核酸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以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试剂做同步盲法对照试验,分析该试剂盒的准确性及批内、批间产品的稳定性。结果在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法阳性率为38%,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法阳性率为37%,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7%。同步盲法试验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批内、批间产品阳性结果的一致率均为100%。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并且操作简便、快速,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一种与黏附有关的跨膜蛋白,它只有正确定位于肺炎支原体顶端结构才能介导其黏附作用;P1蛋白结构基因的多态性是构成肺炎支原体抗原多态性的基础;P1蛋白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探讨P1蛋白基因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严重影响饲料报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准确、敏感、快速的Mhp检测方法有助于了解Mhp在猪群的流行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和综合防控措施。对国内外Mhp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Mhp检测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儿童和成人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呼吸道黏液大量分泌,给患者呼吸造成困难,已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大量黏蛋白5AC (mucin 5AC,MUC5AC)的分泌。肺炎支原体P1黏附素通过介导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的黏附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1的C-末端残基(P1-C)具有免疫原性。本研究探讨了Wnt(Wingles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ickkopf-1, DKK1)在肺炎支原体P1-C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MUC5AC的分子机制。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肺炎支原体P1-C对小鼠肺上皮细胞(mouse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MAECs)黏液分泌的影响;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P1-C对小鼠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糖原染色(perio...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肺炎支原体镜下观察分级标准,并与测定的CCU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进行关联,估算CCU。通过镜下观察肺炎支原体培养浓度和分布范围,确定其分级;采用CCU目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使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 Kendall法及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镜下观察标准分为四级,与CCU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值进行关联,呈正相关。镜下观察肺炎支原体的分级越高,则测定的CCU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值就越高。同时发现菌液稀释104倍数时,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值均较理想,可作为肺炎支原体培养的最佳培养稀释倍数。结果表明,在肺炎支原体培养过程中,可通过镜下观察估算其CCU,较为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5.
A wireless immun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genitalium was fabricated by immobilizing polyclonal antibody onto the surface of a magnetostrictive strip. In response to a time-varying magnetic field, the immunosensor longitudinally vibrates at a resonance frequency, emitting magnetic flux that can be remotely detected by a pickup coil. No phys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immunosensor and the detection system are required, facilitating wireless aseptic operation. The binding of M. genitalium to the immunosensor surface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immunosensor. When solutions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bacteria were tested, the shift of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M. genitalium.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linear rang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 genitalium was 2.0 × 103 to 2.9 × 104 color change units (ccu)/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4 × 102 ccu/ml. The immunosensor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al samples containing M. genitalium with results similar to those previously obtained by the color change unit method.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erology is often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specific antigens that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tibodies against M. pneumoniae. The two proteins, P116 and P1, are found to be immunogenic. By using these in ELISA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n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M. pneumoniae in serum samples.  相似文献   

17.
克隆并表达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P1黏附蛋白D-2区基因片段,进而对重组蛋白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应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用重组质粒酶切图谱法、PCR扩增及核苷酸测序方法鉴定重组质粒。而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免疫印迹实验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并用ELISA实验测定重组蛋白抗原的特异性。结果重组质粒中的p1基因片段经测序后,与GenBank中p1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为99.66%~100%;经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59 ku;免疫印迹实验和ELISA实验证实,Mp免疫血清和Mp感染患者血清都能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反应。研究中的含P1黏附因子D-2区基因的重组质粒已成功构建,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初步ELISA实验证实,本研究获得的重组蛋白可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异种/同种异株疟原虫治愈后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种/株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经治愈后用P.y17XL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变化,发现P.y17XNL感染治愈组小鼠几乎不出现原虫血症,其余异种疟原虫感染治愈组小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虫血症发生时相延迟和水平降低,部分生存率有所延长;不同虫种/株感染治愈后P.y17XL再感染的小鼠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P.y17XL初次感染的小鼠;P.v、P.y17XNL感染治愈小鼠血清中P.y17XL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出现显著增加(P<0.05),且以IgG1亚类升高为主。表明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保护性有限。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控制结核病的障碍在于缺乏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机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体内首先出现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因此,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作为结核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可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我们简要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