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氏田鼠洞群内社群结构变动与序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通过野外标志流放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社群结构的变动及其序位作用。该鼠社群结构变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期为变动期, 贮草期为稳定期。变动期在繁殖前期和繁殖盛期形成2个变动高峰。前者主要是成体(包括老体) 雄鼠的迁移, 后者迁移主体是亚成体鼠。贮草期间洞群成员相对稳定, 迁移减少。社群序位表现为2~3 个等级,即优势鼠、次优势鼠和从属鼠。优势鼠以老体雌鼠为多。繁殖期, 50%以上的从属鼠在陌生鼠群中提高了序位, 30%优势鼠可在陌生鼠中保持高序位。非繁殖期, 进入陌生群后鼠间争斗激烈, 获得优势的比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棕色田鼠洞群内社会组织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每月选取农田样方,用洞道内置夹及挖捕法对棕色田鼠洞群内的群体结构进行调查发现,棕色田鼠在不同的季节,洞群内个体组成不同。在4月和10月,同洞群内成年雄性和雌性的数量较多,往往有两个以上的雌性个体参与繁殖,而且亚成体和幼体的数量也较多;而6月至9月,棕色田鼠多呈雌雄一一配对,有些洞群内也有幼体和亚成体,雌雄共巢,而呈现单配制特征。所以其社会组织呈现群居家庭、双亲家庭和单亲家庭3种类型。4月和10月群居家庭最多(60%,61.53%),6月和9月双亲家庭较多(80%,75%),双亲家庭所占比例和密度呈负相关,而群居家庭所占比例和密度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季节洞口系数不同,洞口系数和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在冬季会形成数量不同的越冬集群,不同大小的集群会面临着不同的捕食风险。2004年秋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鼠害草场,采用鼠洞口数量多少作为布氏田鼠秋季集群大小的指标,分析了大鵟(Buteo hemilasius)对不同大小集群的布氏田鼠集群的捕食选择偏好。结果表明:大鵟优先选择集群数量高的布氏田鼠集群,这表明数量高的布氏田鼠集群更容易吸引猛禽类天敌的捕食,该结果可以解释布氏田鼠在秋季出现的分群行为。由于捕食风险的存在,布氏田鼠借助秋季的分群行为以降低冬季集群大小和被捕食风险,从而避免成为捕食性天敌首要攻击的目标,该结果验证了最优集群理论。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7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和宝力格苏木鼠害草场采用鼠洞口数量作为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秋季集群大小的指标,分析了大■(Buteo hemilasius)对不同大小布氏田鼠集群的捕食选择偏好。统计了实验样地内可以观察到的大■蹲守布氏田鼠洞群鼠洞口数量,以及样地内大■没有蹲守的布氏田鼠洞群的鼠洞口数量。运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大■没有蹲守的布氏田鼠洞群的洞口数量秩和统计量为1 753.5,而大■蹲守的布氏田鼠洞群的洞口数量总秩和为1 406.5,统计量U值为213.5,校正之后的Z值为﹣4.764 26,这表明,两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002),大■蹲守次数(B)与田鼠洞群洞口数量(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式为B=﹣0.733 2+0.044 36 N(r=0.592 65,P0.05)。结果表明,大■优先选择集群数量高的布氏田鼠集群,该结果可以解释布氏田鼠在秋季出现的分群行为。由于捕食风险的存在,布氏田鼠借助秋季的分群行为以降低冬季集群大小和被捕食风险,从而避免成为捕食性天敌首要攻击的目标,该结果从捕食风险角度支持了鼠类最优集群理论。  相似文献   

5.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与牛羊争夺牧草资源 ,破坏草场、引起草场沙化退化 ,以及传播疾病等三个方面[3,5,8] 。该鼠为不冬眠种类 ,冬季以储存于地下仓库中的牧草为食[9,10 ] 。因此 ,研究其秋季洞群的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 ,对于分析该鼠的越冬适应策略 ,并进一步提出草场鼠害的优化管理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鼠秋季贮草习性 ,已有一些文献报道[1,4 ,6 ,7] ,但涉及该鼠秋季洞群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开展了此项…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布氏四鼠(Microtus brandti Radde)在我国锡林格勒盟,呼伦贝尔盟的某些旗县广大草原,是主要的优势鼠种。布氏田鼠数量变化很大,在大量发生年代,每一公顷鼠洞达2000—3000个,它是草原牧场的重要害鼠;我们挖洞发现,每个冬季洞群的仓库储草5—12市斤,如以每公顷10个洞群,每洞群6市斤估计,300平方公里的大队,每年被布氏田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巢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 Radde)是我国温带干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它的活动,不但直接影响草原上植物的生长,破坏植被,使土地裸露,而且,它的挖掘活动改变了洞口群区的土壤结构和微地形,使洞口群区的植被向着不利于放牧的方向演化。废弃之后仍需3—5年才能恢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建立标准化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分子标记库。方法使用高盐沉淀法从鼠尾中提取布氏田鼠基因组DNA。采用40条PRAD引物对布氏田鼠封闭群进行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分离条带,参考标准分子量标记计算条带大小,并使用多态位点数、单态位点数以及多态位点比率评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8个能获得清晰稳定扩增条带的RAPD标记。这8个RAPD标记检测到的多态位点数存在明显差异。8个引物得到的遗传多态位点的数据之和能揭示种群的遗传结构。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检测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洞群成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洞庭湖区不同栖息地东方田鼠洞群结构分析,结合洞庭湖区的特定生态条件,对东方田鼠在不同繁殖期的栖息习性及其适应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最适栖息地是洲滩,但洞庭湖湖水季节性涨落,迫使东方田鼠在洲滩与垸内农田间迁移。当东方田鼠栖息在洲滩时(10-5月),即繁殖盛期,雌雄分居,雌性单独抚养后代。当迁入垸内农田后(6-9月),东方田鼠营混居生活。洲滩为其理想栖息地,单个雌鼠可以正常抚养后代,分居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适合度。迁入垸内后混居可减少对空间资源的需求。从野外和室内观察情况分析,东方田鼠在繁殖盛期的婚配制度以一雄一雌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1.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20℃的低温下进行。结果表明。(1)单笼饲养鼠平均存活期为145.9±30.8h。其中幼鼠耐低温力最差。然后依次为老体组、亚成体组、成体组。除幼体外,雌鼠的抗寒能力稍高于雄体。(2)饲喂冷蒿组比饲喂其它6种牧草在低温下布氏田鼠的存活期显著延长.(3)聚集可明显增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4)窝草可使巢内温度保持在5~8℃,窝巢内层的温度可达15~22℃。  相似文献   

13.
布氏田鼠在低温条件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施大钊  海淑珍 《兽类学报》1996,16(4):291-296
实验在一20℃的低温下进行. 结果表明:(1)单笼饲养鼠平均存活期为145.9±30.8h其
中幼鼠耐低温力最差, 然后依次为老体组、亚成体组、成体组。除幼体外, 雌鼠的抗寒能力稍高于雄体。(2)饲喂冷篙组比饲喂其它6种牧草在低温下布氏田鼠的存活期显著延长(3)聚集可明显增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4)窝草可使巢内温度保持在5-8℃ , 窝巢内层的温度可达15-22 ℃ 。  相似文献   

14.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地区布氏田鼠春季和夏季的自然食性。该鼠于春季和夏季都最嗜食羊草,但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食物有强烈的选择性特征,专化现象较为明显。植被的物候变化和植物体的蛋白质含量以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布氏田鼠进行选食的主要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布氏田鼠的最优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和气味信号对雄性布氏田鼠血浆睾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  孙儒泳  房继明 《动物学报》2001,47(4):468-472
Chemical signals provide important cues in social behavior of many mammalian speciesly, mediating sexual, aggressive, parental and spacing behavior, as well as influencing an animals internal hormonal milieu. Conspecific novel males substrate was given as individual odor stimulus to adult male Brandts voles(Microtus brandti) that left in individual cases in long\|photoperiod (LD) and short\|photoperiod (SD) resfectioely. The plasma testosterone of these male actors was mensurated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sma testosterone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that the male vole was exposed to the odor of a novel male. Plasma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in LD males increased sigrificanily than those in SD males in 30 minutes.After 1 hour or 2 hours, exposed to the novel scents, the testosterone levels of LD males were higher than SD males, but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emical signals induced releasing of androgen and the increase of plasma testosterone of males voles exposed to novel conspecific odors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otoperiod. It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of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would underlie the odor producing and odor preferences of Brandts vole.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四鼠对陌生群体气味、本群体气味的社会探究行为和尿标记行为,探讨了布氏四鼠利用气味信号进行群体辨别的能力。在对熟悉相的辨别实验中,雄鼠对陌生群体气昧的社会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明显多于本群体气味和对照组,优势个体的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具有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在巢垫物中存在用于群体识别的化学通讯成分,优势鼠的气味标记可能在种内群体间的嗅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布氏田鼠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植被和水热条件的关系。认为限制该鼠向东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环境,向西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嗅觉通讯的行为发育─幼体对群体气味的辨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15~30日龄的布氏田鼠幼体对不同本气味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幼体的嗅觉通讯行为发育及其对群体气味的识别能力。幼体对自身群体气味的探究行为明显多于对陌生群体的探究,但这种关仅在24日龄以后才表现出显性;幼体通常避开陌生幼体的巢垫物而更多地从自身群体巢垫物上跨过;对陌生群体气味的闻频次上雄性群体明显高于雌体,而雌体的挖掘行地雄体。随着日龄的增加,幼体对群体气味的嗅闻行为无明显变化,而对巢垫  相似文献   

19.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2001,21(4):292-300
研究了成年布氏田鼠在10min内,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LD;短光照:SD)陌生雌/雄个体尿液和粪便两种单一个体气味源的气味行为反应,实验发现:所有雌雄被试鼠对LD气味源比SD气味源表现出更多的嗅闻行为。LD和SD被试鼠对同性/异性尿液气味的嗅闻行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但LD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粪便的嗅闻频次显多于SD被试雄鼠,从嗅闻行为特征量(嗅闻行为占所有行为的百分比)来看,所有LD和SD被试雌,雄鼠对尿液的嗅 明显多于粪便,除SD粪便气味外,被试鼠对异性气味源的嗅闻明显多于同性,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两种个体气味源,尿液和粪便都带有季节性信息,而且是具有性别特性的。异性的个体气味源比同性的个体气味源更具吸引力;长光照动物的个体气味比短光照动物的气味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