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古DNA研究匮乏。拉托唐古墓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高海拔区域,本文对该墓地出土距今约700年的人骨进行古DNA提取,捕获了高质量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结合东亚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运用遗传统计方法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今3000年以内青藏高原西南部人群的遗传历史具有连续性,距今700年左右的拉托唐古墓地居民与距今3150-1250年的古代尼泊尔居民以及现代中国西藏居民母系遗传关系较近,且他们都具有共同的M9a1a1c1b1a单倍群。对M9a1a1c1b1a单倍群的深入研究发现,距今10930-5150年期间青藏高原可能发生了人口扩张事件。以上结果为我们了解古代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人群遗传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克里雅人、罗布人、刀郎人是生活在我国西部边疆沙漠腹地、人口稀少的隔离人群。基于对这三个隔离人群179人Y染色体全序列的测序和分型,得到每个个体Y染色体所有突变的SNP位点和隶属的单倍群,并对各单倍群类型和频率进行了分析。以探知三个隔离人群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克里雅人群检出12个单倍群,高频单倍群有J2a1b1(25.64%),R1a1a1b2a(20.51%),R2a(17.95%),R1a1a1b2a2(15.38%);罗布人群检出16个单倍群,高频单倍群有J2a1(43.75%),J2a2(14.06%),R2(9.38%),L1c(7.81%);刀郎人群检出40个单倍群,高频单倍群有R1b1a1a1(9.21%),R1a1a1b2a1a(7.89%),R1a1a1b2a2b(6.58%),C3c1(6.58%).三个隔离人群与维吾尔族、蒙古族、撒拉族亲缘关系较近;在单倍群类型和频率上与维吾尔族最接近且无显著性差异(f=0.833,p=0.367)。此外,三个隔离人群单倍群类型和频率显示明显的亚欧混合现象,经过长期基因融合使其具有中亚人群的典型特征,适用于法医遗传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知罗布人mtDNA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构建人群mtDNA遗传数据库。[方法]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164位罗布人mtDNA全序列进行检测、分型。[结果]共检出315处突变位点包含298处多态性位点,其中A263G、A750G、A4769G、A8860G、A15326G位点突变率为1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4,平均核苷酸配对差异数目为9.4695;划分出27个单倍型,高频单倍型有:B5b2c/31.71%、H6a1b2/18.90%、D4c2a/13.41%、H9a/9.76%,单倍型多样性为0.8360,个体识别力为0.8309;主成分和邻接系统树分析显示:罗布人与维吾尔族、蒙古族、中亚人群遗传关系近,特别与维吾尔族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现代罗布人mtDNA遗传结构具有亚欧混合现象,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型主要集中在B(39.03%)、H(29.88%)、D(15.85%);mtDNA遗传结构数据可为人群在遗传进化、族源鉴定、个体识别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AmpFLSTR~Y-filer~(TM)PCR Amplification Kit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ABI公司),对曲阜地区11 18名孔姓男性个体血样DNA进行PCR,扩增,统计分析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7个基因座除DYS385a/b基因座检出51个单倍型外,其余基因座上分别检出4~11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09~0.8265之间。由17个基因座组成的YH单倍型系统共检出206种单倍型。根据Y-STR单倍型推断了Y-SNP单倍群,发现曲阜孔姓有3种高频单倍群:C3、Q1a1和O3,前两者有着明显的单祖先扩散结构,最可能是孔子类型。本实验通过对曲阜地区孔姓人群群体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调查,记录、保存孔姓人群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7年9月公布了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分布在四川的有86种。为使我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中有所遵循和使全省人民积极做好保护工作,现将在我省分布的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转载于后。(括号内为保护级别)1、蜂猴N y c t i c e b u s c o u c a n g(Ⅰ)2、短尾猴M a c a c a a r c t o i d e s(Ⅱ)3、猕猴M a c a c a m u-a tta(Ⅱ)4、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ieti(Ⅰ)5、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n a e b r e l i c hi(Ⅰ)6、川金丝猴R hi n o pi t h e c u s r ox…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mtDNA的群体遗传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3个民族男性个体mtDNA上12个SNP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85名个体共检出47种单倍型和12种单倍群。主要单倍型H32、H36、H10在3个民族间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共有单倍型为11种(72.98%)且在民族间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群B(21.05%)和M7(21.05%)频率最高,B在苗族、布依族中分布频率与侗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mtDNA单倍型分布相似,单倍群频率及主成分分析表现出南方群体特征。侗族母系遗传结构较苗族和布依族更为复杂,民族间存在基因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从刺山柑果实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S8单质。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该化合物为S8晶体,M=256.48。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Fddd。晶胞参数a=10.456(7),b=12.908(9),c=24.483(17),V=3305(4)3,Z=16,F(000)=2048,R1=0.0915,wR2=0.1820。  相似文献   

8.
从猪屎豆种子中提取分离,得到单猪屎豆碱(Monocrotaline)。经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正交品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体学参数:a=10.072(7),b=11.431(1),c=13.560(2)A,V=1561.3(7)A,Z=4,D=1.384g·cm~(-1) ,μ(MoKa)=0.699mm~(-1),F(000)=696,M=325.36,分子式为C_(16)H_(23)NO_6。在1≤3a(1)收集1627个衍射点,最终偏差因子R和R_0分别为0.058和0.0523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田维吾尔族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及与不同人群的差异。[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860个Y-SNP位点,挑选相关位点利用Genomestudio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24种单倍群。其中,单倍群R-M207和O-M175(38.10%、14.28%)在和田维吾尔族中具有较高的频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显示:和田维吾尔族人群与南亚、中亚、西部欧亚人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东亚、美洲、西伯利亚人群遗传结构之间差异比较大。[结论]1和田维吾尔族Y染色体SNP突变位点多样性丰富,其中主单倍群的多样性为55%。2和田维吾尔族Y染色体的两大主单倍群:R-M207(38.10%)和O-M175(14.28%)。3和田和吐鲁番两个维吾尔族群体单倍群频率和类型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F=0.833,P=0.367)。4和田维吾尔族人群的单倍群频率显示明显的亚欧混合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田维吾尔族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及与不同人群的差异。[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860个Y-SNP位点,挑选相关位点利用Genomestudio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24种单倍群。其中,单倍群R-M207和O-M175(38.10%、14.28%)在和田维吾尔族中具有较高的频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显示:和田维吾尔族人群与南亚、中亚、西部欧亚人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东亚、美洲、西伯利亚人群遗传结构之间差异比较大。[结论]1和田维吾尔族Y染色体SNP突变位点多样性丰富,其中主单倍群的多样性为55%。2和田维吾尔族Y染色体的两大主单倍群:R-M207(38.10%)和O-M175(14.28%)。3和田和吐鲁番两个维吾尔族群体单倍群频率和类型十分接近无显著性差异(F=0.833,P=0.367)。4和田维吾尔族人群的单倍群频率显示明显的亚欧混合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刺山柑果实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S8单质.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认该化合物为S8晶体,M=256.48.晶体属斜方晶系,空间群Fddd.晶胞参数a=10.456(7)A°,b=12.908(9)A°,c=24.483(17)A°,V=3305(4)A°3,Z=16,F(000)=2048,R1=0.0915,wR2=0.1820.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75个Y-SNP位点和23个Y-STR基因座对山东汉、回族男性人群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两个人群的父系遗传结构,为法医学应用及群体遗传学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基于微测序技术检测187份山东汉族和130份山东回族样本,获取75个Y-SNP位点分型;采用PowerPlex®Y23试剂盒检测23个Y-STR基因座;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单倍群频率,根据公式D=n(1-∑pi2)/(n-1)计算基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以及单倍群多样性;根据Median-joining方法,使用NETWORK 5.0和NETWORK Publisher构建并展示网络图。研究结果显示,单倍群O-M175、C-M130、N-M231、Q-M242为山东汉族男性人群主要的Y单倍群,单倍群O-M175、J-M304、R-M207、C-M130、N-M231为山东回族男性人群最主要的单倍群;23个Y-STR基因座在山东汉族男性样本中检出18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1.0000,在山东回族中检出12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988;网络图显示同一Y单倍群的样本相对独立地聚集在一起,山东汉族与回族人群之间存在共享单倍群,同时也存在一些特异性单倍群,如单倍群J-M304、R-M207均以山东回族为主,单倍群Q-M242则以山东汉族为主。山东汉族和回族男性人群的主要单倍群均为单倍群O-M175;单倍群J-M304、R-M207在山东回族中的高频分布,单倍群Q-M242则在山东汉族中高频分布。研究表明山东回族人群中保留有一定比例的欧亚西部和中东特有的Y染色体类型。  相似文献   

13.
王晓庆  王传超  邓琼英  李辉 《遗传》2013,35(2):168-174
文章对我国广西仫佬族91个无关男性个体Y-STR、Y-SNP、mtDNA HVS-Ⅰ和mtDNA-SNP等进行检测分型, 探索仫佬族的分子遗传结构。结果显示:Y染色体单倍群O1a1-P203和O2a1*-M95在仫佬族中为高频单倍群, 利用Y-STR构建的N-J树中仫佬族与侗族聚类, 说明在父系遗传上仫佬族与侗族遗传关系较近; mtDNA中F1a、M*、B4a、B5a等4类单倍群高频出现, 体现出仫佬族在母系遗传方面具有典型的东亚南方群体特征。17个Y-STR位点和mtDNA HVS-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在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富硒螺旋藻中含硒藻蓝蛋白的纯化、结晶及初步晶体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富硒螺旋藻中提取含硒藻蓝蛋白,经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应用悬滴气相扩散法,采用(NH4)2SO4和PEG4000作沉淀剂,获得了该蛋白质晶体的两种晶型.晶型Ⅰ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0.80 nm,b=11.70 nm,c=18.40 nm,β=90.2°,晶体空间群属于P21.单位晶胞中每个晶体学不对称单位含12个(αβ)单体,晶体衍射的最高分辨率达0.28 nm.晶型Ⅱ为六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b=15.5 nm,c=4.03 nm,晶体空间群属于P63.晶体衍射的最高分辨率达0.28 nm.单位晶胞中每个晶体学不对称单位含1个(αβ)单体.对分子在晶体中的可能堆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大石鸡边缘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鹏  卫明  张立勋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2,48(3):333-338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分布于青海西部、东部,甘肃中部和宁夏西部的干部和半干旱区,由于环境变化,其种群向甘肃南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扩散,形成涟缘种群。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采自甘肃的大石鸡一个边缘种群和两个中心地理种群共3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基因(D-loop)456-457个核苷酸的基因序列,16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的3.5%)有15个单倍型。边缘扩散种群有3种单倍型,M6与另两个种群共有,单倍型频率为0.108,而M4和M5为其特有,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081和0.027。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分别为37.5%和0.549。中心地理种群1和种群2各有7个单倍型,除M6炳种群共有,其余为自所特有,单倍型比率分别为46.7%和50.0%,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729和0.786。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中心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16.
茄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果实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峰  李烨  李景富 《植物学报》2016,51(5):601-608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材料09-101-M和10TL-102-F4-1的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构建总长度为991.7c M、共包含16个连锁群157个位点、平均图距为6.32 c M的遗传图谱。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共检测到18个与茄子果实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10个为主效QTLs,8个QTLs在两年两点的实验中能够被重复检测到。在所有QTLs中,控制果重的QTL fw1.1的效应值最大,为23.8%–31.6%,被定位在LG01(E09)上E25M34–E33M57b区域内;果长、果径与果重显著相关,且控制果长、果径与果重的QTL位于同一连锁群的相同区域。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雪鸡青海亚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立勋  阮禄章  安蓓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5,51(6):1044-1049
本文采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西藏雪鸡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从4个地理种群的51个样品中成功地扩增出了535bp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b)片段,在所有可比较的535bp的序列中,发现15个变异位点,没有插入/缺失,且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转换(Transition)或颠换(Transversion),Ti/Tv=3.4∶1,并且变异位点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点,而密码子的第二位点没有变异位点。在4个地理种群中,共有1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且在各地理种群中都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AMOVA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雪鸡4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并不明显(ΦST=0.19,P<0.01),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占80.75%,而且种内大部分分子变异是由各地理种群之间单倍型的差异引起的,单倍型缺乏比较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在系统发生树上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相互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从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303尾来自长江上游赤水河、长江上游干流和长江中游的斑点蛇Saurogobio punctatus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探讨这3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化过程。用于分析的Cyt b基因序列长1 097 bp,含变异位点8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4个。303尾个体共检测到49个单倍型,整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_d=0.803)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P_i=0.003 71)。由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来自长江中游种群的单倍型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群,处于系统发育树最进化的位置;来自长江上游干流和赤水河种群的单倍型处于更基部的位置,不能构成单系群。长江上游干流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间具有较多的共享单倍型,二者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低(F_(ST)=0.029 4),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而长江中游与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种群间的FST值分别为0.614 0和0.706 0,暗示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斑点蛇间已发生高度分化。中性检验及错配分析显示,长江上游干流种群及赤水河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长江中游种群未检测到扩张。Bayesian skyline plot(BSP)分析显示,斑点蛇种群从距今20万年前开始发生扩张,一直持续到末次间冰期(MIS5)晚期,而后迅速扩张。根据BSP分析及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斑点蛇的起源中心可能在长江上游,然后通过种群扩张逐渐扩散到长江中游,进化成遗传分化较大的种群。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普通杏的起源和不同品种群间的演化关系,以梅为组外对照,利用9对叶绿体SSR引物检测了来自不同品种群或野生类型的58份普通杏种质资源单倍型变化,并对单倍型网络演化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组成15个单倍型。普通杏以单倍型H01、H02和H03为优势单倍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1.38%、17.24%和15.52%。除华南品种群外,其他品种群的栽培杏均以优势单倍型为主;西北地区的普通杏仅有单倍型H01、H02和H03,而新疆伊犁河谷的野生普通杏仅有2种单倍型H01和H02。同时,在东北品种群、华南品种群和西南地方品种中检测的单倍型数目均多于主栽产区。进一步对这些单倍型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网络图分析,发现所有单倍型可分为以H02为中心和以H01、H03为中心的2支,单倍型H01、H02位于网络图的中心。普通杏的叶绿体基因组进化较为保守,仅在较少部位产生了序列变异。在普通杏扩散过程中,边缘地区的种质资源不仅在基因组上存在着较多的基因渗透现象,而且其本身的基因组序列也产生了较多的适应性变异。  相似文献   

20.
<正>血清学 问 1 在IgA和IgM中具有共同性的是哪条? a 分子量约为90万。 b 不能通过胎盘。 c 在分泌物中含有多量。 d 具有M蛋白。 ① 仅a ② 仅b,c ③ 仅b,d ④ 仅a,c,d ⑤ 上述1~4以外 答 为③项。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lgD和lgE五种,IgM和IgA的共同性是不能通过胎盘,以及都是聚合体,以J链联结Fc部分。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具有M蛋白,分子量IgA约17万,分泌型IgA为40万,IgM约9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