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  曹诚一 《动物学研究》1993,14(2):118-127
本文对云南食植瓢虫族昆虫形态学,特别是跗爪基齿,上颚侧齿,雌、雄性外生殖器等性状的研究,讨论了本族的属间关系;应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本族系统位置的研究进行了尝试。采用最大同步法对本族5个属8个性状状态进行了分支分析,其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支持将食植瓢虫属分为3个亚属,其中2个为新亚属。  相似文献   

2.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隶属红豆杉科Taxaceae。该属仅一种,即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之一。关于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白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红豆杉科各属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萜类、黄酮,木脂素、葸醌、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精油及其它类成分对照分析,发现除一些基本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等有些相似外,其他成分的差别很大,白豆杉属植物中未发现在红豆杉属各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紫杉烷和双共酮类化合物。又结合国外学者在植物的花粉形态、种子蛋白和针叶过氧化酶谱,以及一些特征成分,如双黄酮化合物在各属代表种中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对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将其从红豆杉族中分出,单独成立白豆杉族Pseudotaxeae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正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荨麻科是一个世界广布的科,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与温带,约47属,1300余种植物。常为草本,有时为灌木,稀为乔木,多具有刺毛。楼梯草族(Elatostemeae)是荨麻科内一个物种丰富且变异范围很大的类群,包括6个属。冷水花属(Pilea)是本族第一大属,约40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本族第二大属,即楼梯草属(Elatostema),全球约350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亚的中国是该属的主要分布区,东起日本,西至喜马  相似文献   

4.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成华  汤敬杉   《广西植物》1991,11(2):141-145
倭竹族隶于禾本科之竹亚科。本族计有10属约15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季风带的印度、越南、中国及日本等国,我国产8属约120种,占该族全部属种的80%。其中唐竹属、短穗竹属、筇竹属、八月竹属等均为我国所特产,唐竹属1种早期引入日本栽培,倭竹属、大节竹属、方竹属、刚竹属等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只有少数种分布于其它国家,业平竹属和阴阳竹属为日本特产。 刚竹属计有70种之多,我国产50种以上,是本族中种类最多的属,其中有许多种类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用途多、产量大。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毛竹,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鉴别竹类植物.了解竹类植物的演化关系。使竹类植物的系统安排更加合理都是有益的。倭竹族的花序属于假花序.与真花序相比较属于原始类型。本族中花序轴反复分枝.具有极多小穗的短穗竹属,业平竹属等是比较原始的,大节竹属、唐竹属的花序简化、花序轴不分枝或仅有少数分枝,含小穗数很少是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张志英  郭友好 《植物研究》1983,3(1):129-140
菊科千里光族植物我国有16属,400种以上,广布于南北各地,但以西南各省、区分布较为集中。秦岭产13属,占全国总属数的81.2%,计有50种,1亚种及4变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3%。作者在编写《秦岭植物志》的工作中,对秦岭地区本族植物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导该族下列4属:毛冠菊属(Nannoglotlis Maxim.)、蟹甲草属(Cacalia Linn.)、华蟹甲草属(Sinacalia B.Nord)及千里光属(Senecio Linn.),其中有2个新种,1个新组合,1个我国特有属,2个秦岭特有种,6个新分布及一些种类的修订与讨论。本文引证标本存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7.
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兜兰属植物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兰科植物之一 ,中国是兜兰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 ,我国兜兰属植物也面临持续的商业采集压力。本文回顾了世界兜兰属植物的贸易、栽培和育种的历史 ,认为有菌播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兜兰属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也能够为兜兰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育种提供新的手段。目前我国兜兰属植物一方面仍遭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另一方面对我国兜兰属植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还不能对人为因素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作出客观的评价 ,特别是有关兜兰属植物的繁育技术还很薄弱。针对这种现状 ,作者提出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宜以原地保护 (insituconservation)为主 ,同时积极开展有关兜兰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大力发展和完善迁地保护 (exsituconservation)技术体系。最后 ,讨论了我国兜兰属植物的潜在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孙稚颖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9,29(3):296-299
对十字花科葶苈族的辣根属、南芥族的豆瓣菜属及相关属种植物的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辣根属植物与南芥族的山芥属、蔊菜属、豆瓣菜属、碎米荠属在系统发育树中聚成一支,与葶苈族的模式属葶苈属植物相隔较远,结合形态特征,本研究认为辣根属应从葶苈族移出,其系统位置应靠近山芥属、蔊菜属、豆瓣菜属、碎米荠属植物;此外,系统发育树中,豆瓣菜属植物并入碎米荠属中,表明二者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植物志》第33卷对辣根属和豆瓣菜属的系统位置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沼兰族是兰科植物的大族之一,约2 000种,除了极地和沙漠地区,全球均有分布。该族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其在东南亚、热带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有关于该族植物形态和分子系统的研究,但有关该族亚族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清楚,属的界定争议也较大。该文基于核基因片段ITS和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理分析法,对现有沼兰族主要属的123种植物和10个外类群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沼兰族主要分为3个亚族分支,包括附生的鸢尾兰亚族(Oberoniinae)、地生的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和沼兰亚族分支(Crepidiumclade)。鸢尾兰亚族包括6个属、羊耳蒜亚族分支包括5个属、沼兰亚族分支包括4个属;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应归并为鸢尾兰亚族;Disticholiparis属与Stichorkis属的模式标本相同,应并入Stichorkis属;沼兰属(Crepidium)和无耳沼兰属(Dienia)的唇瓣结构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为单系类群。此外,在收集野外实验材料过程中,发现了2种产自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沼兰族新种,分别命名为麻栗坡羊耳蒜(Platystyliparis malipoensis G.D.Tang,X.Y.ZhuangZ.J.Liu)和秉滔羊耳蒜(Cestichis pingtaoi G.D.Tang,X.Y.ZhuangZ.J.Liu)。  相似文献   

11.
芸苔族(Brassiceae) 由Linn,(1753、1754),Schulz,O.E.(1919、1936)根据雄蕊不超过花瓣;长角果通常有啄或分成两节;子叶常纵折等特征建立的。全世界共记载约40属。《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1979)概述了我国有8属、约23种,11变种。本族植物染色体数目,据Darlington、Wylie(1955)、Zeven、Zhukovsk(1975)、Vaughan、Ma-cleod和Joues(1976)等人报导:甘兰(Brassica oleracea)n=9;青菜(B.chinensis)  相似文献   

12.
披碱草属不仅是小麦、大麦等作物的重要基因库,也是优良牧草的重要组成部分。胚乳是麦类作物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量占籽粒重量在90%以上。胚乳特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可以将胚乳特性作为植物分类和系统关系的一个指标。胚乳细胞特征作为植物的一类微形态特征,在麦类植物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该研究对小麦族的6个披碱草属(Elymus)物种、2个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物种、1个大麦属(Hordeum)物种和2个冰草属(Agropyron)物种,共4属11份材料的胚乳细胞特征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属、种的植物种子胚乳细胞之间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属间差异大于属内种间差异;(2)同样具有P染色体组的Agropyron cristatum和A.mongolicum与同样具有St染色体组的Pseudoroegneria libanotica和P.spicata各自在细胞形状和大小上的差异很小;(3)不同物种的胚乳细胞在大小、形状和数量上均表现出差异,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属以及基因组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揭示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关系提供了胚乳细胞方面的证据,同时也为利用该属植物改良麦类作物品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嵩草属植物硅酸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德山 《广西植物》2002,22(5):394-T003
对国产狭义嵩草属 (K obresia,Cyperaceae) 3个组 2 7种植物进行了硅酸体系统分析研究 ,同时结合近缘的苔草属 (Carex) 2个组的植物硅酸体特征 ,深入探讨了植物硅酸体系统分析研究在莎草科苔草族 (Cariceae)中的系统分类学意义。认为 :(1 )嵩草属及其临近类群在属间、种间及种下水平的系统分类学比较研究都可以借助植物硅酸体系统研究的证据。 (2 )穗状嵩草组 (sect. Elyna)的硅酸体系统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除矮嵩草 (K.humilis)及其近缘种同其他穗状嵩草组的种类有所不同 ,它很可能有一个不同于穗状嵩草组其他类群的嵩草组(sect. K obresia)的亲缘。 (3 )从植物硅酸体系统特征的研究来看 ,拟苔草组 (sect. H emicarex)的一些种接近于穗状嵩草组 ,如高山嵩草 (K . pygmeae) ;而另一些种接近于嵩草组 ,如禾叶嵩草 (K . graminifolia) ;也有一些种类的硅酸体系统特征更接近苔草属 ,说明这个组很可能是多源的 ,即本组的单一花穗和果囊形态特征由不同类群的复合花序种类趋同演化而出。(4 )嵩草组的硅酸体系统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说明嵩草属原始类群在硅酸体系统特征方面与外部形态特征演化的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沼兰族是兰科植物的大族之一,约2000种,除了极地和沙漠地区,全球均有分布.该族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其在东南亚、热带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有关于该族植物形态和分子系统的研究,但有关该族亚族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清楚,属的界定争议也较大.该文基于核基因片段 ITS 和叶绿体基因片段 mat K 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理分析法,对现有沼兰族主要属的123种植物和10个外类群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沼兰族主要分为3个亚族分支,包括附生的鸢尾兰亚族(Oberoniinae)、地生的羊耳蒜亚族(Liparidinae)和沼兰亚族分支(Crepidium clade).鸢尾兰亚族包括6个属、羊耳蒜亚族分支包括5个属、沼兰亚族分支包括4个属;丫瓣兰亚族(Ypsilorchidinae)应归并为鸢尾兰亚族;Disticholiparis 属与 Stichorkis 属的模式标本相同,应并入 Stichorkis 属;沼兰属(Cre-pidium )和无耳沼兰属(Dienia )的唇瓣结构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为单系类群.此外,在收集野外实验材料过程中,发现了2种产自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沼兰族新种,分别命名为麻栗坡羊耳蒜(Platystyliparis mali-poensis G.D.Tang,X.Y.Zhuang & Z.J.Liu)和秉滔羊耳蒜(Cestichis pingtaoi G.D.Tang,X.Y.Zhuang &Z.J.Liu).  相似文献   

15.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急性肺损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相关的生物活性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蜡梅属植物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春黄菊族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分布在中国的春黄菊族(Anthemideae)中的25属98种植物叶的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1.毛状体的类型适于作为本族自然群、属、亚属、组或系的分类特征。2.轴型、半平列型和螺旋型等复合结构的气孔适于作属以下各单位的分类依据。3.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的保卫细胞长度和 T 型-毛的顶端长度等,这些只是数量特征,在本族分类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木蓼属的研究兼论木蓼族的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木蓼属有11种,3变种,其中特有种3个。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形态,花粉等性状的研究,探 讨了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木蓼族的演化系统。在分析了木蓼属的性状后,认为木蓼组Sect Tragopyrum(Bieb.)Meisn.较为原始,应置于刺木蓼组Sect.Atraphaxis之前。本文还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初步探讨了它的起源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侧金盏花属(Adonis L.)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良千  张休 《植物研究》1989,9(2):123-137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9种1变种及外国产8种侧金盏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属的花粉可以划分为2个大类型,这与根据外部形态分类划分的两个组是吻合的。另外根据本届花粉形态的变异,又将其中的1个大类型划分为4个亚类型。为进一步讨论该属的系统关系提供依据。 侧金盏花属植物是隶属于毛莨科毛莨族中的一个小属,约有30余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有10种、1变种和2变型,分布于西南、西北、东北和山西等省区。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过去在文献上曾有一些记载,如R.P.Wodhouse(1936)对本属的夏侧金盏花A.aestivalis)和A.vernalis进行了研究。《中国植物花粉形态》(1960)一书仅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描述了侧金盏花(A.amurensis)的花粉形态。T.Santisuk(1979)对本属12种(其中有4种产中国)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但是,以上学者只是对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作了轮廓性和描述和简单的讨论。他们报道该属的花粉为椭圆形或球形,具三沟、沟长而狭,轮廓不显著,沟膜具颗粒状雕纹;外壁分二层,外层厚,表面具刺状雕纹等。本文对国产的9种1变种以及外国的8种花粉形态分别利用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血竭基源植物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竭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目前商品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Daemonorps)植物的果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rta)植株茎干的红色树脂.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有野生分布的血竭基源植物只为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两种.系统综述了我国血竭基源植物的资源状况、血竭形成机理、血竭基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人工繁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野生血竭基源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血竭产生机制的研究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区域广泛。在国内外植物分类研究中,很多种类的分类学地位较为混乱,出现了大量同物异名的现象,为该属植物的研究造成巨大障碍。因此以《Flora of China》中记述的贝母属植物种类为基础,整理了我国近些年来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的新发现与新归并;并结合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Plant List数据库中记录的贝母属植物种类,对该属植物的名称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列举了存在"同物异名"问题的贝母属物种。为研究贝母属植物的分类及该属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