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的免疫反应性,同时以D2-40、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率、LVD值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乳腺癌组织中VEGF-D蛋白免疫反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且LVD值与VEGF-D表达呈线性相关。结论 VEGF-D参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裸鼠肿瘤动物模型VEGF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flt 1与flk 1 KDR(VEGF的两个高亲和受体 )在人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荷瘤裸鼠皮下接种瘤块 ,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 ,进行两种受体相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大部分为强阳性或中阳性 ,而只有在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为弱阳性 ,在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表达为阴性。相比较而言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KDR的阳性率大部分为中阳性或弱阳性 ,并且在荷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 ,荷人胃腺癌SPC A1裸鼠 ,荷人高转移肝癌移植瘤裸鼠 ,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荷人宫颈癌移植瘤裸鼠和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KDR表达为阴性。结论 VEGF受体共同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 ,提示了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作用在肿瘤演化中的重要性 ,为靶向于VEGF受体的基因治疗策略选择裸鼠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R-3、VEGF-D的表达,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VEGFR-3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VEGFR-3蛋白表达阳性组LVD值为17.86±6.09,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VEGFR-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22.173,P0.01);且VEGF-D蛋白阳性组中VEGFR-3表达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VEGF-D/VEGFR-3是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诱导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小鼠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建立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并建立活体荧光成像和荧光显微镜成像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肿瘤的技术。方法将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到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皮下,建立GFP小鼠肿瘤模型。以红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株。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B16细胞接种到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皮下,建立双荧光小鼠肿瘤模型。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结果分别建立了GFP小鼠肿瘤模型和双色荧光小鼠肿瘤模型。利用活体荧光影像仪可以观察双色荧光小鼠模型中受体绿色荧光组织和红色荧光移植肿瘤相互融合。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肿瘤内绿色荧光标记的来源于受体小鼠的血管和免疫细胞。经香菇多糖刺激的GFP小鼠肿瘤模型的移植瘤组织中,来源于受体小鼠绿色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明显多于经生理盐水刺激的对照小鼠。结论利用绿色荧光小鼠和红色荧光RFP标记肿瘤细胞建立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采用活体荧光成像仪和荧光显微镜可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以及肿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透明细胞癌(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GR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GRCC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4岁,2016年7月因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外院行右乳改良切除术,病检提示乳腺癌,右乳癌术后化疗后6月余,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后来我院会诊。镜下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细胞排列成巢索状,间质为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具有丰富透明的胞浆,呈多边形,边界清楚,核深染,核仁明显,肿瘤伴大片坏死,可见多处淋巴管及血管内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呈ER、PR和Her-2三重阴性,CK5/6局灶阳性,GATA-3阳性,P120细胞膜阳性,E-cadherin阳性,标记血管的CD34阳性,标记淋巴管的D2-40阳性,GCDFP-15阴性。会诊结果诊断为乳腺透明细胞癌。最初的局部治疗6个月后,病人出现多发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富糖原的透明细胞癌是乳腺癌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癌VEGF-C mRNA和CD31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食管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和CD 31的表达,探讨VEGF-C促食管鳞癌淋巴转移的作用。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CD 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VEGF-C mRNA阳性19例(41.86%),MVD平均为76.36±20.30/mm~2。VEGF-C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或p<0.01);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MVD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提示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食管鳞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卵巢上皮肿瘤淋巴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卵巢上皮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VEGF-C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阳性脉管数和以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卵巢上皮癌VEGF-C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均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VEGFR-3阳性脉管数和MVD呈正相关(p<0.01)。研究提示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卵巢上皮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可作为判断肿瘤淋巴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 CCR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 VEGF-D)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98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正常组织中CCR7、VEGF-D及其mRNA表达情况,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L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CR7和其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和71.4%,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D和其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和73.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CCR7水平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增高;CCR7及VEGF-D表达阳性组LVD值分别为12.91±3.38和13.38±3.81,均显著高于CCR7及VEGF-D表达阴性组。CCR7表达阳性组中VEGF-D表达显著高于CCR7表达阴性组,CCR7表达与VEGF-D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CR7通过VEGF-D诱导淋巴管新生,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细胞在胃癌血管周围的覆盖率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的方法同时标记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和周细胞(抗α-SMA抗体),检测48例胃癌石蜡标本当中微血管壁周细胞覆盖率(microvessel pericyte coverage index,MPI),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MPI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脉管内是否有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PI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2),与脉管内是否有癌栓呈负相关(P=0.002),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均0.05)。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的方法可以清晰标记胃癌的微血管结构,血管的不成熟即周细胞覆盖率低成为胃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指尖皮肤及皮下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方法:5例尸检新生儿无名指指皮组织样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a、CD209和MHCⅡ标记),光镜观察。结果:新生儿指皮组织中,阳性细胞呈棕褐色,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有数量不等的突起,呈散在或灶带状分布。CD1a标记的细胞阳性率为(23±11.9)%,多位于表皮乳头周围,血管外膜以及真皮疏松结缔组织中;CD209标记的细胞阳性率为(30±7.7)%,多位于真皮层内,血管神经分叉处,血管外膜,环层小体被囊结缔组织中;MHCⅡ的标记的细胞阳性率(8±1.9)%,多位于血管外膜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稳态下,新生儿皮肤组织中存在多种分化发育程度不同的DCs(且以不成熟DCs为主),是皮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与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16例甲状腺癌、56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及D2-40的表达;以D2-40阳性结果计算组织平均淋巴管密度(LVD).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VEGF-C和ER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LVD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ERβ的高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P<0.05);两者表达呈轻度负相关(r=-0.312,P<0.01);甲状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用D2-40标记的LVD值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1).VEGF-C表达与D2-40呈正相关(r=0.515,P<0.01).结论:ERβ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促进VEGF-C的表达,进而影响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心包组织中C-kit,Sca-1,Nanog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为治疗心肌损伤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方法取大鼠新鲜心包,利用石蜡切片和铺片技术,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C-kit、Scal-1、Nanog阳性细胞在心包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C-kit、Scal-1、Nanog之间的共表达情况;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包组织中C-kit、Scal-1、Nanog的表达。结果大鼠心包组织中存在大量散在的小而圆或椭圆形细胞,广泛分布于成纤维细胞之间和小血管周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分别阳性表达C-kit、Sca-1、Nanog。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共表达C-kit和scal-1两种表面抗原,部分细胞共表达scal-1和Nanog表面抗原,而C-kit与Nanog共表达于血管弹力膜。结论大鼠心包组织中存在C-kit、Scal-1和Nanog阳性细胞,一种细胞可表达两种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14.
取中华蟾蜍心房后壁腔静脉窦部位组织作冰冻切片(30μm),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进行心内神经节细胞的血管加压素mRNA(VPmRNA)及血管加压素免疫反应(VP-IR)染色观察,结果在心内神经节发现了3种标记细胞;(1)VP-IR阳性神经元;(2)VPmRNA阳性神经元;(2)VPmRNA和VP-IR双阳性神经元,VPmRNA和VP-IR双标记神经元证明部分心内神经节的细胞元内既有血管加压素(VP)的基因表达,又储存VP,从而说明VP系心内神经节的一种内源性神经递质,为心内神经节以VP为递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的调节提供了直接的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神经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黄菊芳  刘晨  王慧  蒋丽珠 《生物磁学》2011,(10):1972-1974,1968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热修复的方法。方法:本实验探索了三种抗原热修复方法:1)漂片煮沸法,2)贴片煮沸法,3)贴片改良法。将贴有冰冻组织切片的玻片置于恒温封闭体系中进行热修复。之后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栗集图像对这三种热修复方法进行比较。针对贴片改良法行BrdU与NeuN、P。CERB和DCX的荧光双标,采集图像以观察该方法在免疫荧光甄标实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1)漂片煮沸法脑组织切片在经过热修复处理后,切片卷起皱缩,不能进行后续实验步骤;2)贴片煮沸法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但背景深,且少数脑片起泡,假阳性现象严重;3)贴片改良法B-U免疫组化及与NeuN、P-CERB和DCX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背景浅,阳性细胞明显。结论:采用改良的热修复法能充分暴露BrdU抗原,DAB显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理想。此方法为一种较好的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热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猴脾脏内NPY、CGRP、SP 和 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显色技术,观察了神经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 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re,IR)阳性神经纤维在猴脾脏的分布。结果发现,NPY-IR 神经纤维沿脾的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在被膜、小梁、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亦有分布。CGRP-IR 和SP-IR 神经纤维在脾脏的分布相同,主要沿脾动脉走行,中央动脉周围尤为丰富,白髓和红髓的淋巴组织中有少许分布。VIP-IR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白髓和边缘区有零星分布。猴脾脏肽能神经纤维末梢与免疫细胞接触密切,揭示它们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为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10种单克隆抗体(McAb)分析了正常人周围血及有髓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并以免疫双酶标记法观察了非T-ALL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核仁抗原(HMNA)和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不同年龄正常群体周围血CD_4~+细胞数及CD_4/CD_8比值有差异;约3%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CD_(10)~+(ALL的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对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不仅能确诊肿瘤的谱系,还能了解细胞分化阶段。本文讨论了AML和ALL免疫分型中的鉴别性McAb。HMNA为多种肿瘤细胞的标记,本文观察到幼稚B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中HMNA亦为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inase,H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micro lymphatic density,ML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探讨HP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及CD34和D2-40分别标记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观察乳腺癌组织中HPA水平与MVD及MLD的关系,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HPA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以阳性CD34为标志的MVD增高,以阳性D2-40为标志的MLD降低;HPA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VD和MLD明显高于HPA阴性乳腺癌组织;乳腺癌中HPA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病理学级别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HPA与乳腺癌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HPA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骨髓和脂肪的局部组织固有成纤维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是CAFs来源的主要前体细胞。大量研究表明,CAFs并不作为单独细胞在肿瘤周围存在,而是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生长与存活并维持其恶性倾向。肿瘤细胞可以影响CAFs前体的招募,并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活化为CAFs;同时,CAFs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耐药及侵袭转移,从而影响肿瘤的预后。CAFs还参与血管淋巴管的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免疫抑制以及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外源性途径,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大量研究显示,研发靶向CAFs的药物可以中断其与肿瘤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深入了解CAFs促肿瘤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肿瘤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本文将对CAFs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D2-40、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LVD值和VEGFR-3的表达,分析Hp-L型与LVD以及VEGFR-3表达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为67.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5%,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病例50例,占62.5%.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LVD及VEGFR-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R-3表达阳性率高于Hp-L阴性组.L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结论 Hp-L型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L型可能是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重要促进因子,影响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