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对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和2-细胞胚内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FGF10在小鼠植入前胚体外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M16培养液为对照组,M16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FGF10为实验组,收集昆明(KM)雌性小鼠与KM雄性小鼠交配所得的受精卵,分别观察各组受精卵体外发育情况。收集KM小鼠受精卵,分别置于M16和含不同浓度FGF10的M16培养液中培养,获取体外发育的2-细胞胚,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GPR30水平。结果 添加FGF10实验组发育到4-细胞胚、桑葚胚和囊胚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添加浓度为10ng/ml的FGF10实验组的效果最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10ng/ml的FGF10实验组体外发育2-细胞胚内GPR30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FGF10可促进KM小鼠植入前胚的体外发育,其作用可能与上调2-细胞胚内GPR30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Rα)特异性抑制剂甲基哌啶吡唑(Methyl-Piperidino-Pyrazole,MPP)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合子型基因组激活(ZGA)发生的时间是否相关,并检测与小鼠ZGA密切相关的2-细胞胚DNA复制是否受MPP处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ERα在小鼠ZGA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收集昆明小鼠1-细胞胚、2-细胞胚和4-细胞胚,以空白KSOM培养液(单纯型优化的胚胎培养基)为对照组,以KSOM中添加MPP为实验组;将各时间点收集的早胚培养3h后再移入新KSOM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囊胚阶段,并记录囊胚数;2收集昆明小鼠末期1-细胞胚,分别置于上述两组培养液中培养15h至2-细胞胚S期后期,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2-细胞胚核像变化;Brd U标记法分析DNA复制情况。结果1于不同时间段经MPP 3h处理后,在1-细胞胚末期、2-细胞早期和2-细胞胚中后期,MPP处理对小鼠早胚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阶段特异性影响与小鼠ZGA发生的时间一致。另外,MPP对2-细胞胚G1/S过渡期(36~39h)抑制明显,但是对S期中后期(39~42h)进程无显著影响。2与KSOM组相比,经MPP处理15h后,2-细胞胚核变圆;Brd U标记水平明显下降。结论MPP在小鼠早胚中的阶段性作用与ZGA有关;ERα可能通过促进S期启动来调控ZGA。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PKA激活剂dbcAMP通过调控小鼠Cdc25B蛋白S149和S321位点磷酸化状态影响 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将质粒pBSK-Cdc25B-WT、pBSK-Cdc25B-S149A、pBSK- Cdc25B-S321A和pBSK-Cdc25B-S149A/S321A体外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入S期受精卵中 ,在2 mmol/L dbcAMP的M16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MPF活性及CDC2- pTyr15磷酸化状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有dbcAMP存在时,各组受精卵卵裂时间延迟 ,但Cdc25B-S/A mRNAs注射组受精卵卵裂率明显高于Cdc25B-WT mRNA注射组,MPF 活性提前达到高峰;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相一致. 因此,在小鼠1- 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PKA对小鼠Cdc25B蛋白S149位点与S321位点的磷酸化 修饰是控制受精卵G2/M转换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鼠Wee1B蛋白S15位点磷酸化状态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构建pcDNA3.1/V5-His-TOPO-Wee1B-S15A(Ser突变成Ala)/D(Ser突变成Asp)突变体,体外转录成mRNAs. 对小鼠进行超排卵后当晚与雄鼠1∶1合笼,第2 d早取受精卵后培养至S期,显微注射Wee1B-WT(野生型)/KD(激酶失活型)-mRNAs和突变体Wee1B-S15A/D-mRNAs,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及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Wee1B -WT和Wee1B-S15A/D可有效抑制受精卵有丝分裂进程,明显降低卵裂率. 过表达模拟磷酸化的突变明显抑制MPF的活性,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相一致. 因此,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PKA对小鼠Wee1B蛋白S15位点的磷酸化修饰是控制受精卵G2/M转换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小鼠细胞分裂周期25B(CDC25B)蛋白149位丝氨酸磷酸化状态对小鼠1 细胞期受精卵中CDC25B的亚细胞定位和发育的影响,应用定制的CDC25B-pS149位的 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抗体检测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细胞时期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状 态;应用免疫荧光观察各期受精卵中CDC25B蛋白的定位情况;将质粒pEGFP-CDC25B -WT、pEGFP-CDC25B-S149A和pEGFP-CDC25B-S149D融合质粒及空载体质粒显微注射入 G1期受精卵中,观察不同显微注射组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外源性CDC25B蛋白亚细 胞定位.结果显示,CDC25B-S149位丝氨酸在G1和S期被磷酸化,在G2和M期去磷酸化 .1-细胞期受精卵从G2向M期的转换过程中,发生了CDC25B向细胞核区的移位,到2- 细胞初期,部分CDC25B蛋白又从细胞核回到细胞浆.实验结果提示,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G2/M期转换过程中,CDC25B 的S149位点磷酸化修饰可能是对CDC25B细胞内定 位及其活性的精确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6.
Ma YY  Fan Y  Bai MK  Zhang JH  He YP  Yu LL  Yue LM 《生理学报》2008,60(4):541-546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卵巢激素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yclin G1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以探讨孕激素依赖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G1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待其生长汇合后分为4组:对照组(C组)、雌激素组(E组)、孕激素组(P组)、雌、孕激素共同作用组(EP组).加入相应激素作用24 h后,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G1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间接观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布在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所占百分数.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cyclin G1在C组和E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上无明显表达,而在P组和EP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且定位于细胞核内.MTT法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E组细胞活力明显增高,而P组和EP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表明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而孕激素则具有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C组相比,E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增多;P组与EP组中处于S期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而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数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数则明显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孕激素依赖的cyclin G1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来参与孕激素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孕激素诱导micro RNA-1a(mi R-1a)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的表达及其对EECs增殖的作用。用雌激素(E2组)或雌、孕激素联合(E2P4组)处理去卵巢小鼠,q PCR检测mi R-1a的成熟体mi R-1a-3p的表达;将mi R-1a-3p拟似剂或抑制剂注入各组小鼠的一侧子宫角,另一侧注入拟似剂或抑制剂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mi R-1a-3p对EECs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mi R-1a-3p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2、cyclin E1和cyclin E2表达的影响。在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EECs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雌激素处理(E2组)和雌、孕激素联合处理(E2P4组),q PCR检测mi R-1a-3p的表达;再用mi R-1a-3p拟似剂作用于雌激素预处理细胞,对照组给予非特异性拟似剂,Ed 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体内q PCR结果显示,E2P4组小鼠EECs mi R-1a-3p的表达量相比E2组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 R-1a-3p拟似剂能够将E2处理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阻滞在G1/S期(P0.05);mi R-1a-3p抑制剂能够部分逆转P4对细胞周期进程的G1/S期阻滞(P0.05)。小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i R-1a-3p拟似剂能较明显地抑制cyclin E1和cyclin E2蛋白的表达(P0.05),而对cyclin D2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体外q PCR结果显示E2处理组和E2P4联合处理组细胞中都未检测到mi R-1a-3p表达,体外Ed U掺入实验表明外源性mi R-1a-3p拟似剂能够一定程度抑制雌激素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孕激素可通过诱导mi R-1a-3p表达引起细胞周期G1/S期阻滞,从而抑制EECs细胞增殖,这种抑制增殖作用与其抑制cyclin E1和cyclin E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鼠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及胚胎快速冷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扩大胚胎来源并获取特定胚龄胚胎 ,建立小鼠冷冻胚胎库。方法 运用超数排卵、体外受精与胚胎培养及胚胎冷冻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鼠受精卵的体内发育与运行规律。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受精、单细胞胚胎培养及胚胎快速冷冻。结果  (1)注射hCG后 12~ 2 0h受精卵发育至原核期 ,4 2~ 4 8h为 2 细胞期 ,4 8~ 6 0h为 4 细胞期 ,6 0~ 6 8h为 8 细胞期 ,以上各期受精卵均处于输卵管中 ;75~ 78h为桑椹胚 ,78~ 80h为致密桑椹胚 ,90~ 92h为早期囊胚 ,92~ 96h为囊胚 ,以上各期均处于子宫角中。 (2 )培养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FSH与hCG) ,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 ,添加FCS和激素组的体外受精率又显著高于单独添加激素组 ,FCS还能显著提高胚胎发育。 (3)在培养液中添加EDTA ,能有效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阻断 ,其 2 细胞胚的发育率达 10 0 % ,8 细胞胚发育率达 5 5 %以上 ;牛、羊上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也能有效克服 2 细胞阻断。添加乳酸钠和丙酮酸钠可使 2细胞与 8细胞期胚的发育率显著提高。 (4)以D PBS +甘油 +蔗糖为冷冻液 ,以D PBS +蔗糖为稀释液 ,对小鼠胚胎进行快速冷冻 ,桑椹胚的存活率为 6 9 3% ,早期囊胚的存活率为 6 0 4 %。结论 研究为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小鼠 ,扩大卵子和胚胎来源  相似文献   

9.
丁芳  周红林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通过在CZB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及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加入葡萄糖,对小鼠胚胎进行体外培养,以探讨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与在无糖CZB中培养比较,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各浓度葡萄糖组囊胚率显著高于无糖组,其中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实验二: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证明,在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加至10mmol/L对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关键词 葡萄糖;小鼠;2-细胞阻滞;胚胎;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Peroxiredoxin Ⅱ,PrxII)是否可以克服昆明(Kunming)小鼠早胚体外发育2-细胞阻滞。方法取昆明小鼠1-细胞胚置于含PrxII蛋白的M16培养液中培养,观察PrxII对昆明小鼠早胚发育潜能和2-细胞胚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同时比较昆明和B6C3F1小鼠1-细胞胚在M16中各自的发育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比较昆明与B6C3F1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以及昆明小鼠体外培养与体内发育2-细胞胚内ROS水平。结果M16培养液中添加PrxII蛋白(1nmol/L和100nMol/L)可以明显降低昆明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P<0.05),但不能克服昆明小鼠体外发育2-细胞阻滞;昆明小鼠1-细胞胚在M16中培养存在2-细胞阻滞现象,而B6C3F1小鼠无2-细胞阻滞现象;昆明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显著低于体内发育2-细胞胚(P<0.05),亦略低于B6C3F1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P>0.05)。结论M16培养液中添加PrxII可以明显降低2-细胞胚...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siRNA干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G1期调控的影响,构建了靶向cyclin D1的siRNA表达质粒.利用LipofecmmineTM2000转染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的干扰效果,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CDK4、P16、pRb蛋白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F:a.靶向cyclin D1的特异性siRNA序列可以高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对照组与实验组在mRNA水平其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3.68%和92.83%(P<0.01);b.可以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c.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转染72 h后,过表达的cyclin D1、CDK4和pRb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而低表达的P16则呈上调表现.由上述结果可见,构建的靶向cyclin D1的RNAi表达质粒,可有效地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通过改变Gl期相关周期蛋白的水平,影响G1/S期的进程,显著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H2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小鼠腹腔中复苏H22细胞,体外培养,分为3组进行试验:生理盐水组、10-6mol/L MLT组和10-9mol/L MLT组,每12h加药一次.采用MTT法分析MLT对小鼠H2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体外培养H22细胞株和移植瘤组织pRB和 E2F-1的蛋白水平.结果 1.MTT法表明MLT对小鼠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2.FCM显示MLT可引起H2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3.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MLT处理H22细胞使pRB水平降低, E2F-1水平升高.结论 MLT可抑制H22细胞的增殖,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E2F-1、下调pRB,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3.
有关资料指出,大鼠胚胎的体外培养同小鼠一样具有“2-细胞阻断”的问题,4-细胞期胚的培养也未见成功的报道。本文以F_(12)培养液和PBS缓冲液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胎犊血清(FCS)或大鼠血清(RS),观察Wistar-lmamichi大鼠早期胚的体外发育情况。 实验方法是将以PMSGHCG诱导超排处理方法采得的1-细胞期胚,2-细胞期胚,4-细胞期胚和8-细胞期胚,用灭菌处理过的培养液冲洗两次后,移入液体石蜡覆盖下的微小滴内,然后置于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细胞分裂周期(Cdc)25B调控小鼠受精卵发育的机制,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小鼠受精卵各时期Cdc25B的表达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dc25B在小鼠受精卵的定位。构建pEGFP-Cdc25B融合表达载体并显微注射到受精卵中,观察Cdc25B在受精卵M期的定位变化。结果表明Cdc25B在G1和S期被磷酸化,在G2和M期去磷酸化。Cdc2-Tyr15在G1和S期处于磷酸化状态,G2期只检测到Cdc2-Tyr15轻微的磷酸化信号,M期未检测到任何Cdc2-Tyr15的磷酸化信号。Cdc25B在G1期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S和G2期定位于细胞质的皮质部分,M期由细胞质转向核区。证明Cdc25B核输出后激活有丝分裂促进因子,从而启动小鼠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昆明(kunming,KM)小鼠早胚体外发育的影响,为改善小鼠早胚体外培养体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空白M16培养液为对照组,M16中添加浓度为5μmol/L、10μmol/L、20μmol/L Rg1为实验组,收集KM小鼠1-细胞胚进行体外连续培养,计数各组发育至2-、4-细胞胚、桑葚胚和囊胚等各个阶段的数目,比较各组发育至不同阶段的比率。结果添加Rg1实验组发育到桑葚胚和囊胚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添加浓度为10μmol/L的Rg1实验组的效果最显著,其桑葚胚发育率为59.79%,而对照组只有19.17%(P<0.01)。10μmol/L的Rg1实验组囊胚发育率为17.8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87%(P<0.01)。结论 Rg1可提高KM小鼠1-细胞胚体外发育到桑葚胚及囊胚的比率,以10μmol/L浓度的Rg1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CDK11p58属于CDK11/PITSLRE蛋白激酶家族成员,由Cdc2L2编码,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为了研究CDK11p58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我们通过采用脂质体转染真核表达载体及G418筛选的方式,获得了稳定过表达CDK11p58的MIAPaCa-2(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单克隆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分析、MTT检测及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及G1/S期相关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单克隆细胞(实验组)与空载体组细胞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1);cyclin D1、cyclin D3、p21基因mRNA水平较两组对照细胞明显升高(P0.01).提示过表达的CDK11p58通过上调cyclin D1、cyclin D3和p21基因的mRNA水平促进MIAPaCa-2细胞通过细胞增殖的关键限速点G1/S期,加快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抑制剂甲基-哌啶-吡唑(methyl-piperidino-pyrazole,MPP)在小鼠桑葚胚和滋养层干细胞(trophoblast stem cells,TSCs)中对YAP的影响。方法收集昆明(kunming,KM)小鼠8-细胞胚,置于0μmol/L(对照组)和5μmol/L(实验组)MPP中培养,分别于8h、12h和24h后收集各组桑葚胚,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YAP表达,采用Real Time-PCR检测MPP处理24h后Yap mRNA表达变化;将小鼠TSCs置于0μmol/L、2.5μmol/L、5μmol/L和10μmol/L MPP中培养,48h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分别检测Sox2、YAP、Cd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鼠8-细胞胚经MPP处理24h后,桑葚胚YAP蛋白核定位水平降低,Yap mRNA水平无显著改变;经MPP处理48h后,5μmol/L组小鼠TSCs细胞出现细胞团块,10μmol/L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组细胞Sox2 mRNA表达水平升高,Yap和Cdx2 mRNA水平无显著改变,团块状细胞中的YAP蛋白失去明显的核内定位,SOX2和CDX2阳性细胞的表达更加密集。结论 ERα在小鼠桑葚胚和TSCs中调控YAP核定位,其在TSCs细胞中的作用与CDX2和S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对ICR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芳  周红林  刘洋  马兰  苏莹  杜玲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研究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实验1将6—8周龄的ICR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交配,收集1-细胞放入含0(对照组)、0.5、1、3、5、10mmol/L葡萄糖的CZB中培养;实验2将从超排的ICR雌鼠输卵管内收集的1-细胞放入无糖CZB中培养,分别于1细胞、2细胞、4细胞、桑椹胚阶段移入含3.0mmol/L葡萄糖(最适浓度)的CZB中,培养24h后又移回到无糖CZB中(桑椹胚阶段除外)继续培养以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均在含糖CZB中,对照组胚胎培养全程均在无糖CZB中。每组胚胎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计算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中与在无糖CZB中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含糖CZB中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细胞至2-细胞、桑椹胚及其以后阶段添加葡萄糖囊胚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实验证实,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至10mmol/L对ICR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共培养对小鼠囊胚质量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共培养对小鼠囊胚质量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将小鼠的受精卵体外随机分别置于含颗粒细胞(试验组I)、输卵管上皮细胞(试验组Ⅱ)、输卵管组织块(试验组Ⅲ)的KSOM培养液中作为试验组进行共培养,同时设立对照组A(体外培养,仅含KSOM)和对照组B(体内培养)。比较各组受精卵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并应用碘化丙啶和Hoechest333258对囊胚进行染色,利用ICM/TE值评价各组胚胎体外发育的质量;同时将囊胚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基因组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A相比,试验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其囊胚细胞数目及内细胞团细胞数与滋养层细胞数比值(ICM/T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5);各试验组囊胚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与对照组A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体外培养组均与对照组B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A、B差异均不显著(P>0.05)。共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提高囊胚的发育质量,但是仍不能克服由体外培养造成的基因组甲基化异常。  相似文献   

20.
Aurora 激酶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该激酶家族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但对于其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测了Aurora 激酶 B(Aurora kinase B, AURKB)在小鼠受精卵中的表达和定位, 运用RNA 干扰技术观察了AURKB 功能缺失后对小鼠受精卵发育早期的影响, 并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抑制后小鼠受精卵卵裂及AURKB 表达、 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卵裂进程中, G2/M 期为AURKB 的稳定表达时相, 其蛋白在G1/S 期少量分布于细胞浆, G2 期聚集于染色质周围, 进入有丝分裂后分布于全细胞. AURKB 的功能缺失可导致受精卵发生异常分裂. MAPK 通路的抑制亦可破坏受精卵的正常卵裂, 并下调AURKB的蛋白表达及活性. 结果提示, Aurora 激酶B 是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所必需的, 并与MAPK 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