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laudin-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claudin-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随机选取其中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4例正常肾新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4的表达情况,并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随访结果分析claudin-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疾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laudin-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正常组织(P<0.05),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直径、TNM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Western blot结果也表明claudin-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正常组织(P<0.01),与免疫组化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2=0.748,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claudin-4高表达组患者的患者无疾病生存期为20.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30.8个月。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laudin-4的表达不是肾透明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值=1.686,95%CI 0.174~16.311,P=0.652)。结论:claudin-4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可能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影响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OY—TES-1属于癌一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是一种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在睾丸以外的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的抗原。CTA既可引起体内免疫反应,亦可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已有部分CTA疫苗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为了解OY-TES-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我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盂移行细胞癌等三种共40例肾癌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食管累犯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食管,并首先以食管部位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4岁。因颈部不适,外院电子胃镜提示食管隆起病变,活检:镜下见上皮细胞成乳头状增生,可见明显纤维血管轴心,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生长,较小,核稍深染,部分区域可见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示甲状腺肿瘤标记物:TPO、Tg、TTF-1、Galectin-3均为阳性,我院会诊考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随后入我院就诊,行甲状腺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后病理检查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常见,但首先以食管部位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较少,因此,应注意根据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临床相关资料,鉴别诊断食管异位甲状腺癌变及原发甲状腺癌侵犯食管,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MTSCC进行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3例MTSCC中,2例为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50、71、75岁(中位71岁),例2临床表现为腰痛,3例均无肉眼血尿。肿瘤长径分别为2.0cm、3.5cm、6.0cm(中位3.5cm),肿瘤切面灰白色,与周围肾实质界限清晰,例2局部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肿瘤由温和一致的立方细胞紧密排列成狭长的小管结构及梭形细胞两种成分构成,例1、例3部分肿瘤细胞胞质透明,例1黏液性间质稀少;例2、例3间质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AMCAR、CK7、CK19、EMA、NSE等,Ki-67低于5%。FISH结果:3例均无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染色体异常:3、7、17染色体扩增及Y染色体丢失。结论MTSCC为低级别肾细胞癌,形态学谱系广泛,免疫表型表达远曲小管上皮标记(AMCAR、CK7、CK19、EMA、NSE等),主要需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鉴别,一般预后较好,术后仍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PK9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MAPK9对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3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32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患者的MAPK9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索拉菲尼并随访;同时选取10例距肿瘤3 cm癌旁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对照组MAPK9的阳性表达率,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MAPK9阳性表达21例(65.6%),较正常对照组2例(20.0%)有显著性差异(P0.01)。TNMⅠ~Ⅱ期MAPK9阳性表达12例(85.7%),较TNMⅢ~Ⅳ期10例(55.6%)有显著性差异(P0.05);核分级1~2级MAPK9阳性表达18例(81.8%),较3~4级4例(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PFS为(646±103)d,较阴性患者PFS为(502±89)d,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OS为(866±75)d,较阴性患者OS为(657±62)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APK9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MAPK9阳性表达患者其靶向治疗疗效越好,提示MAPK9可能是一个预测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疗效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肾细胞癌病理切片,筛选CCPRCC 4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研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患者年龄在46岁至69岁之间(平均55.3岁),男性1例,女性3例;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平均直径为3.85 cm(1.6~7.0cm),所有肿瘤均为右肾单发肿物。4例均呈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单结节,CT显示为低密度,MRI显示为低信号。大体观察肿瘤局限于肾组织内呈单结节状生长,境界清楚,局部似带包膜,切面呈灰红至灰褐色,实性,质地中等,部分区稍韧,局灶伴有出血或囊性变。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囊状、乳头状、管状/腺泡状和实性巢状结构,细胞核形态温和,远离基底膜并朝向腔面,本组病例均为WHO/ISUP分级Ⅰ-Ⅱ级,间质内可见散在数量不等的平滑肌组织。CA-9及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TFE3、vimentin、CD10与AMACR阴性或局灶弱阳性。1例行FISH检测TFE3未见检测出基因相关易位。随访1~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CCPRCC的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CCPRCC是一种相对惰性的肿瘤,正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ALL4在肾母细胞瘤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收集2008-2011年间肾母细胞瘤及其他相关肿瘤,包括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以及后肾腺瘤等病例,共45例;此外收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病例共2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二步法),对上述各类疾病,进行SALL4的表达检测,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1)SALL4在22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12例,阳性率为54.5%。SALL4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后肾腺瘤等其他肾脏相关肿瘤中不表达。(2)SALL4在17例混合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10例,阳性率为59%。SALL4在2例上皮型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2例。SALL4在2例间叶型和1例胚基型肾母细胞瘤中不表达。在SALL4阳性的肾母细胞瘤中,SALL4的表达主要定位于幼稚的上皮成分,幼稚间叶成分和胚基成分不表达SALL4。(3)SALL4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PNET/EWIN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横纹肌样瘤等肿瘤中不表达。结论 SALL4在肾母细胞瘤中有一定程度的阳性表达,其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中的上皮成分,可以用于肾母细胞瘤亚型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COX-2 与mPGES-1 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成酶1(mPGES-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9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和2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COX-2和mPGES-1的表达。结果:COX-2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1%(P<0.05);mPGES-1在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8%(P<0.05);COX-2和mPGES-1的高表达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COX-2和mPGES-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5。结论:COX-2和mPGES-1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COX-2和mPGES-1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中异军突起,使人们对于肾癌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免疫细胞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来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了解肾透明细胞癌中免疫检查点相关免疫逃逸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肾透明细胞癌中主要的免疫检查点(PD-1/PD-L1、CTLA-4、B7-H4、LAG-3、TIM-3和HLA-G)相关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透明细胞癌(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GR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GRCC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4岁,2016年7月因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3年余,于外院行右乳改良切除术,病检提示乳腺癌,右乳癌术后化疗后6月余,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后来我院会诊。镜下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细胞排列成巢索状,间质为毛细血管,肿瘤细胞具有丰富透明的胞浆,呈多边形,边界清楚,核深染,核仁明显,肿瘤伴大片坏死,可见多处淋巴管及血管内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呈ER、PR和Her-2三重阴性,CK5/6局灶阳性,GATA-3阳性,P120细胞膜阳性,E-cadherin阳性,标记血管的CD34阳性,标记淋巴管的D2-40阳性,GCDFP-15阴性。会诊结果诊断为乳腺透明细胞癌。最初的局部治疗6个月后,病人出现多发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富糖原的透明细胞癌是乳腺癌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亚型,通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ATP1A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Oncomine数据库检索关于ATP1A1的mRNA信息,采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ATP1A1蛋白在正常肾组织和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情况,GEPIA网站中TCGA数据对ATP1A1低表达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Meth HC数据库分析ATP1A1甲基化水平和蛋白相互作用,利用String-DB数据分析ATP1A1与上下游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组织中ATP1A1的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证实ATP1A1蛋白质表达变化与mRNA相似。TCGA数据中得出ATP1A1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明显短于高表达组患者。此外,ATP1A1基因启动子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中。同时,ATP1A1与ATP1B1、FXYD2、ATP1B2等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TP1A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相关,可能作为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囊性肾细胞癌5例超声特征及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5例经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病例的超声图像、临床症状和预后随访。结果:肿瘤声像图在肾囊肿的基础上,分为(1)单房囊肿型(2例),囊壁见光斑,不均匀增厚,或乳突状突起。(2)多房囊肿型(2例)。(3)低回声实体型(1例)。CDFI、CDF在肿瘤的周围、内部及囊壁均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5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血尿,全部为透明细胞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无淋巴转移,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是少血管性肿瘤,一般为早期,临床上一般无症状,预后较好。超声显示复杂性囊肿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62例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乳头状细胞癌患者及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62例患者共检出低密度14例,等密度38例以及高密度10例。透明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60.00%),乳头状细胞癌以等密度居多(70.43%),嫌色细胞癌以低密度居多(66.67%)。不同类型小肾癌患者CT平扫结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以明显强化居多(77.14%),乳头状细胞癌以轻度强化居多(90.48%),嫌色细胞癌以中等强化居多(66.67%),不同类型间强化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间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及典型强化居多,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透明细胞癌三期CT值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各期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类型小肾癌实质期CT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期,三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不同类型小肾癌的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VHL基因具有调节转录、稳定细胞生长相关基因和调节细胞周期的功能,其突变、缺失、重排和超甲基化与肾细胞癌(RCC)的发生密切相关。VHL基因产物VHL肿瘤抑制蛋白(p VHL)是泛素连接酶的成分,具有调节低氧诱导因子(HIF)稳定性的作用。HIF家族主要包含三种HIFα因子(HIF1α、HIF2α、HIF3α)和两种HIFβ因子(HIF1β、HIF2β)。HIF1α位于14q染色体上,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该染色体经常缺失,且这种14q的缺失常伴有预后不良。HIF2α的表达异常促进了p VHL缺陷型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发生。目前,抑制HIF2α及其下游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都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已有四种VEGF抑制剂获准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选择抑制HIF或具有HIF靶基因抑制选择性的药物进行研究,可能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本文就HIF在VHL蛋白缺陷型肾透明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细胞在胃癌血管周围的覆盖率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的方法同时标记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和周细胞(抗α-SMA抗体),检测48例胃癌石蜡标本当中微血管壁周细胞覆盖率(microvessel pericyte coverage index,MPI),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MPI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脉管内是否有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PI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2),与脉管内是否有癌栓呈负相关(P=0.002),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均0.05)。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的方法可以清晰标记胃癌的微血管结构,血管的不成熟即周细胞覆盖率低成为胃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2例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分别为54岁和5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12cm×11cm×6cm、3.5cm×2.5cm×2cm。一例切面为灰白胶冻样,局部区域呈鱼肉状,另一例质中及灰黄伴局灶坏死。混合性化生性癌的构成成分分别为梭形细胞癌+骨肉瘤、鳞状细胞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软骨肉瘤。免疫表型:2例中,癌的成分均表达CK、EMA,其中鳞状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成分均表达P63;肉瘤成分均表达vimentin、SMA、CK5/6,均不表达ER、PR、Her-2,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40%、60%。结论混合性化生性乳腺癌的报道较少,预后较差,应广泛取材。当组成成分为3种及3种以上时,预后往往更差,应在报告中加以体现,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不同组成成份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为TAMs,同时采用细胞共培养方法将TAMs和肾透明细胞癌ACHN共培养,共培养前后舒尼替尼给药处理;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前后ACHN细胞增殖能力;TAMs和ACHN细胞共培养,采用皮下接种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舒尼替尼给药处理,观察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及肿瘤体积大小;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前后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hosphoinositol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PDPK1)介导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PKG1)的磷酸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了ACHN细胞增殖作,而舒尼替尼可以抑制其促增殖作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TAMs促进了ACHN克隆形成能力,但是其克隆形成能力可以被舒尼替尼抑制;动物实验证明TAMs促进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和移植瘤的成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L-6促进PDPK1介导PKG1的磷酸化。结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促进PDPK1介导PKG1的磷酸化作用,从而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肾细胞癌发生后,肿瘤抑制基因VHL变异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量分泌。在患有转移性肾细胞癌病人中做了一个临床试验,该试验用于测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中和抗体-bevacizum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