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将“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的做法,对具体食物链中消费者尤其是二、三级消费者的界定较麻烦。如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食鹰动物”域“草-→昆虫-→蛙-→蛇-→鹰”这些食物链中,对二、三级消费者的确定易产生分歧。笔  相似文献   

2.
阐述“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孟德尔的2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深入剖析,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建立起关于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够领会“假说-演绎法”在“自由组合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方法论价值,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伊犁地区1993年和1994年分别观察了195个和36个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Mordvilko)的自然感虫性。36个品种两年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感虫率级别相同的品种有18个,占50%;其中“一粒小麦”稳定地表现为不感虫性;感虫率稳定地表现在2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即“86-2-4-2-3-3”、“京772”、“M85 189”、“T579”、“永良13”、“T494”、“浮纳尔”、 “Mg4521”、 “广引74”、“Mg5824”、“Mg8586”、“T1008”和“短芒黑边红”; 感虫率稳定在20%~40%的品种2个,即“额敏黑芒”和“白长穗”; 感虫率稳定在40%~60%的品种2个,即“黑芒红”和“勾毛白”。其余品种,有14个两年的感虫率相差一个级别(20%);“黑芒长穗”、“高原602”、“伊宁黄库尔班”和“82-10-42-1-1”等4个品种感虫率相差二个或三个级别。另外,1996年塔城引种试验的2个品种“春麦雄性不育系 901”和“啤酒大麦(石引1号)”均遭受麦双尾蚜的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4.
"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生物学通报》2007,42(4):36-38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对高中学生提出的科学方法的要求,许多教师对假说演绎的内涵感到陌生,对其教学的落实更加困惑,因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忽略“假说-演绎法”的教学或者教学不到位的现象。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含义,“假说-演绎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适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素材,对可供教学的典型案例做了剖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彩色马铃薯富含花色苷,是一种天然抗氧化食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引进品种“黑美人”为对照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地方特色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花色苷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剑川红”色素主要为酰化天竺葵色素类花色苷,其主要成分为天竺葵素3-[ 6-O-( 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吡喃葡萄糖苷]-5-O-β-D-毗喃葡萄糖苷.“转心乌”和“黑美人”所含色素相似,主要为酰化矮牵牛色索、锦葵色素、芍药色素类衍生物,主要成分均为矮牵牛花色素3-[ 6-O-( 4-O-E-p-香豆酰-O-α-吡喃鼠李糖苷)-β-D-毗喃葡萄糖苷]-5-O-β-D-毗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6.
分析探究性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阐述“设-评-改”一致性的内涵与实质,通过实践研究,以“植物的一生”第2课时的实验探究性教学为例,提出了“设-评-改”一致性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模型,从而达到聚焦高阶思维、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不同生态养殖池塘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多元立体综合养殖模式中的水质安全与生物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荧光显微镜细菌计数法(Acridine Orange Direct Counting),研究了“参-虾”“蟹-蛏”和“蜇-蛏”三种海水生态养殖池塘的细菌数量特征,使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探讨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参-虾”“蟹-蛏”和“蜇-蛏”池塘的细菌平均密度分别为(0.49~3.32)×105 cell/mL、(0.52~2.98)×105 cell/mL和(0.47~2.55)×105 cell/mL,细菌数量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夏季密度大于春秋季。三种海水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溶解氧和pH变化均不明显,且相差不大,而硝态氮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蟹-蛏”和“蜇-蛏”池塘的硝态氮、亚硝态氮、活性磷、总氮和总磷均高于“参-虾”池塘,透明度、叶绿素a和化学耗氧量则均低于“参-虾”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  相似文献   

8.
高良姜中的抗氧化有效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其中4个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1,7-diphenylhept-4-en-3-one(Ⅰ),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t-4-en-3-one(Ⅱ),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3-heptanone(Ⅲ),5-meth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Ⅳ);3个黄酮醇类化合物;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Ⅴ),山奈素-4’-甲醚(kaempferol-4’-methylether)(Ⅵ)及高良姜素(galangin)(Ⅶ)。用维生素C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方法测定了以上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除化合物Ⅰ外都显示了中等强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田2年水旱复种轮作后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易氧化有机碳(ROC)分蘖期最高、成熟期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在分蘖期最高,可溶性有机碳(DOC)则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土壤TOC的差异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孕穗期和成熟期,ROC出现在返青期和孕穗期,DOC出现在成熟期和返青期,SMBC出现在分蘖期和返青期.“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的土壤TOC、DOC变化幅度最大,“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的土壤ROC变化幅度最大,“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模式的SMBC变化幅度最大.“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在孕穗期的TOC含量较高;“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能在晚稻生长的前期和中期积累较多的土壤ROC;“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在返青期和成熟期的土壤DOC含量较高,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的SMBC较高.土壤各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大小关系为:TOC>ROC>SMBC>DOC.可见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水旱复种轮作方式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会讯     
1979年9月18日—24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白垩-第三纪界限问题讨论会”。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设的“白垩-第三纪分会”和协同“白垩-第三纪界限工作组”和哥本哈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会议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程蓉  陈天 《生态学报》2023,43(8):3068-3078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3、2013—2018年热环境格局的变化情况提出4类修正系数对基本阻力面进行修正;最后利用“源-源”、“汇-汇”、“源-汇”廊道构建能体现“补偿-输送-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表明:(1)提取的Ⅰ、Ⅱ类中心“源”共27个,总面积为22773 hm2;中心“汇”共23个,总面积为50732 hm2。中心“源”的整体抗干扰能力较小,容易受到种植类型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总长度约为1445 km,新四区的廊道占总廊道的70%。廊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津南区分布稀疏,北辰区和市六区分布密集。(3)能量从中心“源”逐渐向中心“汇”流动的过程,可揭示网络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各级廊道对热环境气候的调控作用。以生态格局与过程的角度构建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体系,对合理规划廊...  相似文献   

12.
APⅣ是一份多卵水稻突变体。多卵是由“5-2-1”型、“5-3-0”型和“6-2-0”型等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发育而来的。多卵都能分别受精,因而使APⅣ出现多胚现象。本结果表明,APⅣ中约有一半胚囊的发育属于蓼型变异型,变异型胚囊发育过程中存在多种异常的核行为,这些核行为受着微管骨架组织变化的影响,显示微管骨架组织在胚囊核行为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文中观察到的较为明显的异常情况有“5-2-1”型四核胚囊存在特殊的核运动,四核胚囊刚形成时,珠孔和合点两端各有2个核,但不久合点端有1个核移向珠孔端,形成珠孔端有3个核、合点端只有1个核的特殊四核胚囊。这种四核胚囊在合点端的1个核移向珠孔端期间,合点端2个姐妹核之间存在特殊的长条状微管束,这种微管可能是促进二核有效分开的重要组成部分。“5-3-0”型和“6-2-0”型各个时期胚囊内的核行为和核周围的微管组织骨架与同期正常蓼型的胚囊均存在着差异。“5-3-0”型二核胚囊1个核位于珠孔端,另1个核近珠孔端,二核呈纵向排列与胚囊纵轴平行,核之间存在随机排列的微管束,因此可能导致二核无法像正常二核胚囊的核一样移向两端。“6-2-0”型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和四核胚囊等时期胚囊核均位于珠孔端或近珠孔端,而在核周则存在复杂的网络状微管。“6-2-0”型八核胚  相似文献   

13.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网络。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机体整体水平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交叉学科。神经-免疫互作(neuro-immune interactions)贯穿机体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功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领域前沿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一方面,揭示神经调控外周系统功能的新机制,首次发现“脑-脾”轴,明确了情绪通过中枢神经调节免疫的新机制;阐明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脾脏免疫功能中的机制;完成了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抗炎的神经机制解析,阐明了足三里穴位刺激通过脊髓特定神经元调节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在外周脏器反向调控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突破,在“肠-脑”轴参与动物呕吐、光调控血糖代谢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些成果夯实了我国在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聚焦国内科学家在神经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免疫互作的基本单元”、“系统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神经-免疫互作与疾病”、“类淋巴系统(glym...  相似文献   

14.
汪桂芝  戴友芝  龚敏  杨双  万丽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196-2202
【目的】考察初始pH值为5.0?10.0时, 不同价态铁元素(Fe0、Fe2+和Fe3+)对厌氧微生物降解2,4,6-三氯酚(2,4,6-TCP)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歇试验, 接种驯化3个月的厌氧污泥, 向其中分别投加Fe0、Fe2+和Fe3+, 测定体系中2,4,6-TCP浓度、pH值、铁离子浓度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结果】“Fe0/Fe2+/Fe3+-微生物”体系对2,4,6-TCP的降解效率, 在初始pH值为中性偏酸性时, “Fe2+-微生物”体系>“Fe0-微生物”体系>“Fe3+-微生物”体系; 而当初始pH值为碱性时, “Fe0-微生物”体系>“Fe2+-微生物”体系>“Fe3+-微生物”体系; “Fe0/Fe2+/Fe3+-微生物”三种体系均有调节pH值的能力, 其中“Fe0-微生物”体系调节能力最强; 在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不同价态铁元素对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其对2,4,6-TCP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结论】不同价态铁元素对厌氧微生物降解2,4,6-TCP的影响与初始pH值、体系实时pH值和铁元素价态及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柑橘果皮颜色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果皮分别为红、橙和黄颜色的柑橘品种“满头红”、“尾张”和“胡柚”果实着色过程中果皮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直至消失,而β—隐黄质、β-柠乌素、玉米黄质等叶黄素成分含量逐渐上升,果实逐渐褪绿并呈现其特征色泽。“胡柏”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总量及其橙、红色类胡萝卜素成分β-隐黄质和β-柠乌素积累少是其颜色淡、呈黄色的主要原因;三种果实的颜色差异并非由于果皮类胡萝卜素总量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果皮不同类胡萝卜素成分组成比例不同。“满头红”以积累红色的β-柠乌素为主,而“尾张”则以积累橙色的β-隐黄质为主。  相似文献   

16.
APIV是一份多卵水稻突变体。多卵是由“5-2-1”型、“5-3-0”型和“6-2-0”型等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发育而来的。多卵都能分别受精,因而使APIV出现多胚现象。本结果表明,APIV中约有一半胚囊的发育属于蓼型变异型,变异型胚囊发育过程中存在多种异常的核行为,这些核行为受着微管骨架组织变化的影响,显示微管骨架组织在胚囊核行为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文中观察到的较为明显的异常情况有:“5-2-1”型四核胚囊存在特殊的核运动,四核胚囊刚形成时,珠孔和合点两端各有2个核,但不久合点端有1个核移向珠孔端,形成珠孔端有3个核、合点端只有1个核的特殊四核胚囊。这种四核胚囊在合点端的1个核移向珠孔端期间,合点端2个姐妹核之间存在特殊的长条状微管束,这种微管可能是促进二核有效分开的重要组成部分。“5-3-0”型和“6-2-0”型各个时期胚囊内的核行为和核周围的微管组织骨架与同期正常蓼型的胚囊均存在着差异。“5-3-0”型二核胚囊1个核位于珠孔端,另1个核近珠孔端,二核呈纵向排列与胚囊纵轴平行,核之间存在随机排列的微管束,因此可能导致二核无法像正常二核胚囊的核一样移向两端。“6-2-0”型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和四核胚囊等时期胚囊核均位于珠孔端或近珠孔端,而在核周则存在复杂的网络状微管。“6-2-0”型八核胚囊早期除2个近胚囊中央的核存在朝向合点极的长微管(可能有助于推动核向胚囊中央移动)外,其他核周围的微管组织都呈复杂的网络状。  相似文献   

17.
(1)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4-Ⅱ”[亦称“J002”,化学名称为1-(对乙基苯氧基)6,7-环氧-3,7-二甲基辛烯-2]对家蚕(`Bombyx mori`` L.)具有很高的保幼激素活性。以百万分之四(4ppm)浓度于五龄中期喷布于蚕体,可使五龄经过时间延长1—1.5天,茧层量增加10—13%。 (2)“734-Ⅱ”乳油易于兑水稀释到一定浓度,乳化性能良好,自然贮放4—6个月,50℃贮放7昼夜,—5℃贮放1昼夜稳定性良好。乳油兑水稀释液在25℃下放于暗处贮存3昼夜其生理活性未降低。 (3)应用“734-Ⅱ”增产蚕丝大面积试验证明:“734-Ⅱ”乳油使用方便,手续简单,效果明显。 (4)提出了在生产中应用保幼激素增产蚕丝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鳜和乌鳢最适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体重47.2-540.2g的鳜和45.0-546.2g的乌鳢的最适摄食和生长温度。结果表明,鳜的最大摄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25-35℃之间形成“最适温度平台”,低温(10-25℃)时,乌鳢的最大摄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5-30℃之间形成“最适温度平台”,之后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鳜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快,在25-35℃“最适温度平台”,乌鳢的特定生长率受体重和温度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人类14-3-3ζ白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揭示14-3-3ζ的作用机理提供线索。方法以14-3—3ζ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脑cDNA文库得到“猎物”蛋白,通过GSTpulldown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14-3-3ζ和“猎物”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结果首次利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技术发现了14-3-3ζ能够与GTP环化水解酶I(GTP cyclohydrolase1,GCHl)相互作用,并通过了体内和体外的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结论发现并验证了14-3-3ζ与GCH1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及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中的新黄酮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淫羊藿甙(icariin,1)和1个新的黄酮甙类成分-新淫羊藿甙(neoicariin,2)已从中药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的地上部分分到,新淫羊藿甙(2)的化学结构经光谱分析并通过^1H-^1H COSY,^1H-^1H NOE,HMQC,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3,5,7-三羟基-4’-甲氧基-8-(2”,3”-环氧)异戊基黄酮-3-O-α-L-鼠李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