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万年蒿中两个新贝壳杉烷型二萜的分离与结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菊科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首次分得3个单体化合物(两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和一个酸性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UV,IR,~1H-NMR,~(13)C-NMR,MS)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α,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00-O-β-D-葡萄糖甙(Ⅰ)(3α,16α-dihydroxykaurane-20-O-β-D-glucoside(Ⅰ)),3α,6α-二羟基贝壳杉烷-19-O-β-D-葡萄糖甙(Ⅱ)(3α,16α-dihydroxykaurane-19-O-β-D-glucoside(Ⅱ))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Ⅲ)(1,4-dicaffeylquinic acid(Ⅲ))。(Ⅰ)和(Ⅱ)为两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正海边拾贝的情趣无限,除了亲情友情之外,更在于人们对贝类生物的喜爱。贝类是一种软体动物,身体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壳五个部分组成。很多贝类生物都有美丽的外壳,由碳酸钙构建的外壳色彩缤纷,形态万千,每一种类都使人惊叹不已。从远古时代直至现代,贝壳制作的各种首饰都被人们视为时尚的象征。贝壳也曾作为货币被人们视为财富的等价物,奇妙的贝壳在人类的智慧中形成了一种千古流传的贝壳文化。漂亮的贝壳吸引了无数的贝类收藏者,也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对贝壳的科  相似文献   

3.
贝类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大的门。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故称贝类。进行贝类学的研究,必需根据课题的要求采集和制作标本。本文仅介绍贝类标本的制作。一、整体标本供分类鉴定的标本,贝壳及内脏团应保存完整。标本需用5%的福马林液固定10小时后移入70%的乙醇中长期保存,或直接以70%的乙醇固定保存。不能在福马林或福马林与乙醇混合液中长期保存,否则贝壳会被侵蚀破碎,失去研究价值。若要用两者的混合液或纯福马林保存,最好将内脏团与贝壳分别保存。易破碎的贝壳,如椎实螺、扁卷螺、蜗牛等,应保存于放有棉花的标本瓶内,以防压碎。并注意贝…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三角帆蚌幼蚌贝壳形态及体重的生长规律,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一个生长周期内4个贝壳性状形态及体重性状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幼蚌的贝壳形态与体重的增长过程均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估计出生长模型中的3个生长参数,得到在观测周期内各性状的生长极限值分别为,壳长9.216 cm、壳高4.985 cm、壳宽2.212 cm、全高8.262 cm、体重75.240 g;各性状的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壳长2.211 ~ 5.181月龄、壳高2.107 ~ 5.363月龄、壳宽2.712 ~ 5.470月龄、全高2.294 ~ 5.026月龄、体重4.247 ~ 8.065月龄,可见体重具有明显的生长延缓现象。各性状的瞬时增长率曲线均呈钟型,先增大到达生长拐点后又逐渐减小;瞬时增长加速度曲线为倒S型曲线,有最高和最低点;相对增长率在养殖初期最大,然后随着生长逐渐下降。上述结果可为三角帆蚌的养殖生态及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贝类贝壳在生物材料学及仿生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贝壳基质蛋白质是贝壳中的主要有机质成分,对贝壳的形成以及贝壳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贝壳主要由肌棱柱层和珍珠质层两种微观结构组成,其结构层次较简单,是研究贝壳基质蛋白质及其与贝壳形成关系的极好材料。为深入研究翡翠贻贝贝壳基质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以及分布特点,首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翡翠贻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的微观结构;采用刮取法获得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的粉末;对不同层次的贝壳粉末,利用酸溶法去除碳酸钙成分,所获得的有机质组分通过离心将其分为酸可溶性组分和酸不溶性组分。采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对翡翠贻贝外套膜组织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序列组装,在此基础上,采用LC-MS/MS质谱技术结合外套膜转录组数据库搜索,对翡翠贻贝肌棱柱层和珍珠质层贝壳基质蛋白质开展组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翡翠贻贝贝壳有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层次,其中珍珠质层为片状堆叠结构,而肌棱柱层为柱状结构。翡翠贻贝外套膜转录组测序共计获得 69 859 条Unigene。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表明,翡翠贻贝贝壳中总计鉴定到蛋白质54种,其中38种为肌棱柱层所特有蛋白质,3种珍珠质层特有蛋白质,另有13种在珍珠质层和肌棱柱层均被鉴定到。肌棱柱层特有蛋白质的分子多样性明显强于珍珠质层。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贝壳不同微观层次的形成机制,以及贝壳基质蛋白质对贝壳不同结构层次的调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天气晴朗,糖兄糖妹要乘着咸咸的海风去海滩上捡贝壳。可是,他们刚出门就被咕噜博士拦住了:"两个小鬼别走,留下来陪我喝杯咖啡如何?"说着他就把兄妹俩拉到了实验室。咕噜博士醉翁之意不在酒,喝咖啡完全是个幌子。我爆料,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要拖住兄妹俩,阻止他们去海边捡贝壳!这是怎么回事,快去真相实验室看看吧!不断消失的贝壳贝壳是一种很吸引人的东西,几乎所有去海边玩的人都会捡些贝壳留作纪念,也有人会把它们加工成装饰物或工艺品,这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太多人这么做,就会给我们的海洋生态带来不小的麻烦!生活在浅海水域的海藻附着在贝壳上长大,也离不开贝壳。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比观察法,研究黑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殖特点、死亡原因,发现黑蜗牛的螺旋贝壳短,只有壳顶和两个螺层,体螺层不能完全容纳软体,螺旋贝壳中碳酸钙含量约为60.3%,易软化。体背上生长着外套膜和外壳膜,外套膜在螺旋贝壳内包裹着内脏囊,外壳膜覆盖在螺旋贝壳的表面,能向不同方向伸展。壳口处的外壳膜上有排泄孔,排泄孔与外套膜上的呼吸孔连通,具有呼吸、排泄粪便和排泄尿液的多种功能。证明黑蜗牛是一种新的软体动物——最原始的蜗牛,也是陆生软体动物贝壳退化成内壳的过渡物种。隶属于琥珀蜗牛科(Zonitidae),夏威夷琥珀蜗牛属(Hawaiia),沂水琥珀蜗牛种(Hawaiia yishuiusculeLi)。  相似文献   

8.
小菇属真菌制成诱导子处理铁皮石斛的原球茎 ,引起原球茎胞外pH分两个阶段升高 ,不同方法制作的诱导子对胞外pH的影响不同。诱导子还诱导原球茎苯丙氨酸解胺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D)和脂氧合酶 (LOX)活性的升高。PAL和POD活性伴随着胞外pH的升高 ,也呈现两次升高的特点。经过诱导子两次处理的原球茎的PAL活性升高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编写“天然产贝壳杉烯型二萜成分”一书的过程中,作者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贝壳杉烯型二萜,各种官能团在不同位置的取代,所引起的~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仔细认真地进行了系列对照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性(另报)。 本文根据上述规律性,简要阐明苍山香茶菜素的结构更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黄河口盐沼和贝壳堤盐沼植被带状分布序列分异的水盐耦合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生态系统,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7种常见植物组成的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模拟控制实验,探究了两种常见土壤类型(贝壳砂土壤和滨海潮土)和8个地下水埋深水平(10 cm、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70 cm和80 cm)对实验群落特征和表层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滨海潮土相比,贝壳砂土壤能维持更高的植物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植物丰富度在贝壳砂土壤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单峰变化,而在滨海潮土无显著变化;(2)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贝壳砂土壤植物群落由盐生群落逐步变为中旱生植物群落类型,而滨海潮土始终为盐生植物群落类型;(3)贝壳砂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低于滨海潮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贝壳砂土壤表层含水量呈“凹”型变化,而滨海潮土表层含水量呈线性递减变化;(4)滨海潮土表层含盐量显著高于贝壳砂土壤,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贝壳砂土壤表层含盐量呈双峰变化,而滨海潮土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不同土壤类型和地下水埋深决定了不同的水...  相似文献   

11.
真菌对铁皮石斛原球茎酶活性和胞外pH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菇属真菌制成诱导子处理铁皮石斛的原球茎,引起原球茎胞外pH分两个阶段升高,不同方法制作的诱导子对胞外pH的影响不同。诱导子还诱导原球茎苯丙氨酸解胺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升高。PAL和POD活性伴随着胞外pH的升高,也呈现两次升高的特点。经过诱导子两次处理的原球茎的PAL活性升高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袁红军 《生物学通报》1997,32(11):42-42
软体动物河蚌的身体包括贝壳、内脏团和斧足三部分。在讲授河蚌的结构时,学生往往不易把贝壳与外套膜、外套膜与柔软内部器官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各自的结构特点弄清楚。为方便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笔者在授课实践中启用了投影仪,自制了一活动胶片,使用效果颇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投影胶片两张,彩色水笔若干,大小适当的硬纸板一张,剪刀,封口胶。2制作步骤2.1取投影胶片一张记号为A。用彩色水笔按《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生物教科书》第27页图见一26“河蚌结构”,在A胶片上画下“河蚌的结构图”,注明其外套膜、斧足、鳃、闭…  相似文献   

13.
贝壳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生物硬组织,贝壳基质蛋白质对贝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中发现一种类似胶原蛋白质的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质,命名为collagen-like protein 2(CLP-2)。然而,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贝壳形成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CLP 2开展了序列分析;进一步采取密码子优化结合原核重组表达策略,开展了CLP-2的重组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组CLP-2对酸钙结晶的诱导、结晶速率抑制以及碳酸钙结合能力。对CLP-2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序列中含有信号肽及两个Von Willebrand factor A(VWA)结构域。CLP-2在数据库中尚无高同源性蛋白质存在,表明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贝壳基质蛋白。所获得的重组CLP-2对碳酸钙体外结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扫描电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重组CLP-2可诱导碳酸钙晶体的形貌由立方体形转化为球形,并在高浓度下进一步转化为哑铃形;同时,重组CLP-2可促使碳酸钙晶体的晶型由方解石型向文石型转化;重组CLP-2在体外具有碳酸钙晶体结合作用;此外,重组CLP-2能显著抑制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厚壳贻贝贝壳CLP-2蛋白质在贝壳,特别是文石型肌棱柱层的生物矿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贻贝贝壳的形成机制,以及胶原类蛋白质对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蚊虫化蛹时我们常用捞子捞蛹。用铁丝、棉纱布或尼龙布制作的捞子提出水面时滴水,扰动了水面使蛹迅速潜入水下,捞上1个蛹时必需等待蚊蛹浮出水面,因而用这种捞子捞蛹效率较低。笔者用钢网或不锈钢网和铁丝制作的蚊捞子,捞蛹时滤水迅速,捞子提出水面时不滴水可以连续捞蛹因而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捞子的外观比以前的捞子美观,制作也比较方便。下面以直径为5cm铜网捞子为例来介绍这种捞子的制作。(1)材料:38cm铁丝1根,直径7cm60目铜网圆片1个,粘胶剂家必备1支,约1.2cm×2.4cm塑料地板胶1片。(2)制作:将铁丝制成上部为长约11cm…  相似文献   

15.
伞形琥珀螺(Succinea daucina),最早由Pfeiffer在1854年报道。本文采用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南山西白杨沟(43°24.674′N,87°08.620′E,海拔1 785 m)的伞形琥珀螺进行了观察。测量并解剖了贝壳颜色分别为黄棕色和浅黄色的性成熟个体各10只,绘制了内部解剖图,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两种壳色各3只个体齿舌、颚片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拍摄记录。伞形琥珀螺贝壳为长卵圆形,中等大小,壳高10.06~12.90 mm,壳宽6.28~8.56 mm,壳质薄,有3~3.5个螺层。其齿式为16-21:10-13:1:10-13:16-21,中央齿三锥型,侧齿和边缘齿双锥型。软体乳白色,色素点少。储精囊一个,蛋白腺、前列腺大,阴茎管状,约3/4被阴茎鞘包裹。两种壳色标本的齿舌、颚片及内部解剖特征相同,为同一种,即伞形琥珀螺。  相似文献   

16.
在合浦珠母贝中,发现了一个边缘部分正在生长中的贝壳.该贝壳边缘部分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在棱柱层中存在中空的尚未被碳酸钙填充的有机鞘,更为独特的是在该边缘部位发现珍珠层的存在.与正常贝壳比较,这一独特贝壳的边缘处于急速生长中.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假设了贝壳"跳跃式生长"的概念.当外套膜相对于贝壳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贝壳即进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湛江地区的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琴文蛤(M.lyrata)、文蛤(M.meretrix)、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杂色蛤仔(R.variegata)、伊萨伯雪蛤(Clausinella isobellina)、格粗饰蚶(Anadara clathr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尖紫蛤(Sanguinolaria aauta)、锈色朽叶蛤(Coecella turgida)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这6科13种双壳类的贝壳形态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的贝壳表面和横切面微观结构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晶体的组成和排列方式两个方面。贝壳角质层根据表面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光滑平整、颗粒状、不规则多边形、蜂窝状和沟壑状。贝壳棱柱层的晶体形状有棱柱状、短柱状、片状和不规则形状。不同贝壳的晶体有两种排列方向,垂直于横切面和平行于横切面。13种贝壳珍珠层的晶体有颗粒状、砖块状、圆形、块状和不规则的多边形。不同种的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厚度也不同。研究贝壳微观结构之间的差异,可以为分类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古至今,人们从贝壳优雅的对称之美中获益良多。考古学家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贝壳和带有贝壳图案的手工艺品。腓尼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曾采用贝壳的形状作为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事实上,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都深受贝壳的影响,其中许多设计都具有圆润转折的C形、S形和漩涡形的丰富变化的曲线,极具装饰性。从词源来看,巴洛克起源于西班牙文,原指大而不均匀的珍珠;而巴洛克的延续——洛可可原意为贝壳,指岩石和贝壳装饰的风格。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绘  相似文献   

19.
红眼寄居蟹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对贝壳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据适宜的贝壳对于寄居蟹的发育、繁殖和存活至关重要。尽管很多研究探讨了蟹类对贝壳的选择,但寄居蟹选择多大的贝壳仍不清楚。在实验条件下,本文作者用巴西Anchieta岛上野生红眼寄居蟹( Pagurusbrevidactylus)最常利用的黑衣蟹守螺( Cerithium atratum)和节桑椹螺( Morula nodulosa)进行了贝壳选择实验,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目标贝类及其大小。观察到寄居蟹对一种独特贝类的选择具有性别意义,从而验证了野外观察结果。雄性明显地倾向选择黑衣蟹守螺的贝壳,而产卵和非产卵的雌性个体对腹足类贝壳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尽管两性之间对适宜贝壳的选择存在差异,贝壳适宜度指数(SAI)表明,种群占据那些足够大的贝壳(SAI =1·20±0·23)。红眼寄居蟹对贝壳利用的这种模式可能是为了避免与体型相似同域物种的竞争,从而在后来的生长中减少频繁地更换贝壳。根据目前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红眼寄居蟹对贝壳的选择不仅取决于贝壳的参数,而且还与寄居蟹的个体和性选择有关[动物学报51 (5) : 813 -820 , 2005]。  相似文献   

20.
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种重要菌寄生真菌,该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害的生物防治上。本研究构建了双元载体pCATPH-I(GenBank登录号为:KC252999),并利用该载体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绿木霉遗传转化,转化效率可达385~460个转化子/106绿木霉分生孢子。转化子的PCR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 T-DNA已整合进该菌的基因组中且在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能够稳定遗传。利用该转化体系成功建立了超过2000个转化子的转化子库,通过转化子与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峙培养在该转化子库中成功筛选到两个重寄生缺陷突变体,D441和A281。本研究的完成可为绿木霉的功能基因组学及重寄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