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简单、快速的念珠菌分类鉴定法对657例不同患者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121例分得真菌,阳性率18.24%。分得真菌153株,其中酵母样真菌97株,占63.4%;曲霉23株,占15.03%.酵母样真菌97株中念珠菌83株,占酵母样真菌的85.57%。念珠菌中又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深部真菌感染∞%以上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用ELISA和GC法检测念珠菌感染患者血清中Mn—Ag,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Mn—A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用念珠菌感染动物后24h,在血清中可测到Mn—Ag,是一个早期快速、特异诊断念珠菌血行播散的方法。丁香、黄连、桂皮、木香对真菌有抑杀菌作用。真菌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激素的数量及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静脉内接种的方法,构建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兔模型,并用PCR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在接种后24h,用伊曲康唑注射液5rag/kg对兔模型进行治疗,1次/d,共14d。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兔模型的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和真菌通用引物以及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监测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疗效。结果在接种白念珠菌后1h、6h,外周血中用PCR方法就能检测到白念珠菌,且能持续到8—10d;实验兔外周血血培养1h后阳性,持续到18h。实验结束后解剖实验兔,治疗组较对照组内脏器官的组织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低。结论PCR是一种快速和敏感的检测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方法,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病有效,但是真菌的清除率特别是肾脏组织的真菌清除率并不理想,治疗结束7d后,组织匀浆真菌培养仍然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6个月余就诊。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史,口服强的松及他克莫司2a余。取患者皮损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皮损组织、脓液、血、痰、尿、粪、脑脊液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并文献检索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皮肤受累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见假菌丝,皮损组织、脓液、痰、尿、粪标本直接涂片均见假菌丝并培养出白念珠菌,CT显示肺受累,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皮损愈合及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但因自行停药,最终出现颅内播散。结论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微生物检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系统性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ICU重症患者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快速定量法和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30例ICU重症菌血症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浓度,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菌血症组血培养、PCT及PCT+血培养的阳性率高于非菌血症组(P<0.0l),而CRP则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93.3%、90.0%和93.3%,均高于血培养、CRP及PCT.在研究的30例菌血症患者中,血培养出23株病原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PCT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对ICU患者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R法对早期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感染小鼠全血白色念珠菌DNA,并与血培养和脾脏、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两株临床分离菌株经PCR测定后,均可扩增到分子量大小约为500bp的特异性条带。在小鼠早期念珠菌病的感染中,运用PCR法较血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敏感性高。结论PCR法是一种快速、灵敏且特异性高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早期检测真菌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毛孢子菌属是一类有“念珠菌样”特征,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条件致病真菌。该类菌可以引起人类皮肤浅部感染、过敏性肺炎,在免疫损伤患者中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其中阿萨希毛孢子菌在毛孢子菌属中最为常见[1]。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长期接受化疗药物并易行静脉置管,是真菌感染的好发人群,有文献报道,毛孢子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播散性感染的除念珠菌属外第二位的酵母菌[2],死亡率可高达75%以上[3]。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并镰刀菌感染,尤其是播散性镰刀菌病的认识,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方法对本院从2015年4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并播散性镰刀菌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均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植活前或粒缺期,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3例患者的播散性镰刀菌病得到控制(其中1例死于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1例抗真菌治疗后无效死亡。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播散性镰刀菌病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给予有效抗真菌治疗及快速免疫重建是改善其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和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的困难和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的缺乏,毛孢子菌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主的软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关。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白血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散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内逐年增多。镰刀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引起感染,感染可局限也可播散。播散性镰刀菌病几乎仅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较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易发生镰刀菌感染。镰刀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75%的镰刀菌病会有皮肤表现)、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形态学难以区分的镰刀菌鉴定到种。镰刀菌病很难治疗,尤其是播散性镰刀菌病的病死率很高。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对镰刀菌无抗菌活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尤其是单独应用抗真菌药无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菌血症的易感因素分析及药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念珠菌菌血症的临床特点、菌种构成、危险因素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自血培养中分离出的92株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和危险因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菌种分布显示白念株菌感染为28.3%,除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之外的其他念珠菌感染为45.6%。药敏试验显示耐氟康唑率达41.3%。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力低下、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介入诊治、气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超过55.4%。结论氟康唑不能作为所有酵母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及时作出早期诊断、严格掌握用药原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菌作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菌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探索阻断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家兔耳皮内注射白色念珠菌,进行活菌攻击,建立动物感染模型。观察用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的家兔状况;用试管凝集法测定家免的抗体效价;采用小白鼠体内吞噬法测定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以得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的免疫性。结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铜绿假单胞菌菌苗免疫组抗体效价,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肾脏感染灶减少,病理切片显示病情较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菌苗能够减轻注射区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对肾脏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样淀粉蛋白A(SAA)对于老年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感染患者140例(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菌血症患者(60例)和非菌血症患者(8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65岁)为对照组,测定全部研究对象血清CRP、PCT和SA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菌血症和非菌血症患者血清CRP、PCT和SA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菌血症患者这3项指标水平高于非菌血症者(P<0.05)。在单项检测中,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3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由G-菌引起的菌血症患者这3项指标水平高于G+菌菌血症患者(P<0.05)。结论 血清CRP、PCT和SAA这3项指标对老年菌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传统感染检测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1月59例血培养显示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血培养阳性组,选取同期63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为血培养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比较PCT、WBC和NEU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患者WBC、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WBC和NEU(均P<0.05)。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5.2%。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欣雨  李若瑜  刘伟 《菌物学报》2018,37(10):1267-1277
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比重最大的机会性感染,是最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卡氏肺孢子菌病、隐球菌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本文介绍了机体的CD4+T淋巴细胞与机会性真菌感染关系以及常见的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真菌感染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M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M-IgG抗体)检测诊断念珠菌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共107例,包括念珠菌血症组(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患者)13例、危险因素组(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或接受化疗恶性疾病、留置深静脉置管等侵袭性念珠菌病感染高危患者)63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31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甘露聚糖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比较3组人群检测阳性情况及持续时间,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及Kappa值。结果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念珠菌血症的主要念珠菌病原,均为5例。念珠菌血症的7/14菌株(1例患者合并2种念珠菌感染)来自重症医学科,其次为感染内科(2/14株)。除1例死亡病例外,余12例患者进行了M抗原和M—IgG抗体监测。首次M抗原检测中,4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首次M-IgG抗体检测中,11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经抗真菌治疗,监测14d,M-IgG抗体持续阳性时间长于M抗原。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41.7%,特异度98.8%,阴性预测值92.4%,阳性预测值100%。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91.7%,特异度52.8%,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27.5%。M抗原、M抗原并M—IgG抗体作为念珠菌血症时诊断实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08(95%CI:0.517—0.900),两者的Kappa值分别为0.520和0.559。结论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时的特异度较高,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性较高,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适当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是真菌入侵人体导致血流、各脏器或全身播散的严重感染,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最常见。近年来IFIs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现己成为真菌感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对于患者及时治疗和死亡率的降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对目前侵袭性真菌早期相关诊断技术以及临床研究的问题和现状予以总结,同时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患者感染G+菌,88例患者感染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 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相似文献   

19.
侯天文  陈兴  白云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6):378-380,384
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