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北海棠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的9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12个酶系统29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湖北海棠有25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10个居群发现稀有等位基因,并有11个(37.9%)重复位点;湖北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等位基因平均数A=2.127,多态位点百分率P=74.92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376;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224。与其他苹果属植物相比,湖北海棠具有中等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居群间的基因流仅为Nm=0.866,表明遗传漂变是影响居群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珊瑚菜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对伞形科单种属珊瑚菜7个野生居群和1个栽培居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8个引物组合,在珊瑚菜8个居群中共扩增出16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多态性比率为70.23%;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14.75。各居群之间珊瑚菜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8306~0.9836,遗传距离范围为0.0165~0.1856。聚类分析表明,以相似性系数大于0.8并结合地理分布来看,所研究的野生珊瑚菜居群可以大体分为3类,辽宁大连的野生居群为一类,山东威海—山东青岛的居群为一类,而山东日照—广州深圳之间的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矮沙冬青的等位酶多样性及居群分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珍稀濒危植物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6个自然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8个酶系统、l9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矮沙冬青具有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21.05%,A=1.21,Ht=0.040;居群水平上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P=14.04%,A=1.14(0.04),Ht=0.036(0.018),比长寿命多年生木本的狭域分布种和特有种的多样性水平都低。F-统计量分析显示,矮沙冬青在居群水平(F15=0.129)和总居群水平(FIT=0.202)上都表现为杂合子缺乏;Fsr=0.085表明居群问遗传分化较小,这与居群间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997)的结果一致。据研究结果推测矮沙冬青进化历史上经历过遗传瓶颈,是造成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当重点保护遗传变异相对丰富的何依儿佣克尔(KE)居群,并且可将其作为引种的种源地。 相似文献
4.
胡卢巴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3份胡卢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种质资源的5个酶系统 24个酶位点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胡卢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75.0%,平均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7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52;种源水平上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参数:P=70.6%,A=1.87,He=0.422.各种质资源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6;基因流(Nm)的平均值为26.14,表明胡卢巴不同种质资源间基因分化水平低,基因交流频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胡卢巴亲缘关系较近,而国外胡卢巴和国内胡卢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5.
欧洲中部刺槐种源群体等位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欧洲中部及美国收集了18个刺槐种源种子,以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个酶系统进行了检测,共发现20个酶位点,其中1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数为70%。在参加计算的7个酶系统的12个多态性位点中,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Ae)为2.733和1.794,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为0.368和0.400,固定指数(F)为0.080,绝大多数位点固定指数为正值。各基因位点遗传参数与12个位点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Fe-6和Lap-a的大部分群体遗传参数(A、Ae、Ho、He等)与平均值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其他位点各项遗传参数和总平均值相关不明显,这些位点的重要性可能比相关性较好的位点更大。德国8个种源群体间遗传距离变化在0.09-0.26之间,来自匈牙利的6个种源之间遗传距离很小,绝大部分均在0.11以下;德国的8个种源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8个种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09-0.24之间;来自美国的2个种源,与欧洲的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在0.09-0.23之间,这一距离没有超出欧洲种源之间的差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8个种源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均高于德国种源,表明这两个国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同时来自这两个国家的种源群体间变异系数变化在2.92%-9.97%,说明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别很小。德国的8个种源群体各项遗传参数相对较低,但群体间变异系数较高,群体间遗传差别较大。以各个国家为群体单位,4个群体间各项遗传参数的变异均较小,变异系数变化在3.861%-5.139%,表明刺槐种源间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位酶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西部亚高山特有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10个天然群体的3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对8个酶系统17个酶位点(27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0个位点为单态位点,云杉具有中等偏低的遗传变异水平。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分别为:多态位点的百分率PP=29.41%~41.18%,等位基因平均数AP=1.4~1.6,平均期望杂合度Hep=0.06~0.131;种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分别为:Ps=41.18%,As=1.2,Hes=0.138。10个群体的群体水平的观测杂合度为0.094 3,期望杂合度为0.096 4;10个群体中,7个多态位点的单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的均值为0.229(变幅为0.142 9~0.342 9),期望杂合度(He)的均值为0.234 1(变幅为0.160 8~0.317 3), 云杉天然群体间遗传分化度(FST)为0.311,云杉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1.1%,基因流低(Nm=0.553 9),说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有限。异交率高(t=0.957),近交率低(Fis=0.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云杉群体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化显著,其它云杉属树种基因的渐渗、群体微生境差异和不同强度的选择压力可能是造成群体间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Fdh-2-B基因与综合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负相关(r=-0.661 1*),He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3*),云杉群体间的地理和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10个群体均含有绝大部分等位基因,且群体间分化很大,应加以重点保护和管理,作为云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的基地和该树种进一步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7.
根茎禾草沙鞭的等位酶变异及克隆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鞭(Psammochloavilosa(Trin.)Bor)是禾本科的一种沙生旱生植物,靠根茎进行无性生殖。采用10种酶系统共15个基因位点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的4个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和克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和同类植物相比,沙鞭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克隆多样性均较低。沙鞭4个居群的遗传组成明显不同。石龙庙流动沙丘和石灰庙固定沙丘的基株数目多,遗传变异水平较高,而石龙庙固定沙丘和石灰庙半流动沙丘的基株数目少,只有1株或2株,且多样性水平极低。环境差异在沙鞭的等位酶变异上未得到反映。和其它克隆植物相似,沙鞭的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间(GST=62.16%),居群内变异所占比例较少。沙鞭91.67%的基因型属地方型,无广布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位酶技术,分析了葫芦苏铁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酶系统,共获得了13个基因位点, 结果表明:葫芦苏铁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9%,等位基因平均数A=1.62,等 位基因多样性指数Ho=0.105,He=0.164,居群杂合体过量的位点为50%。居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大部分 遗传变异(93.6%)存在于居群内(FST=0.064),居群间分化程度甚微。根据葫芦苏铁的居群遗传结构式样并 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就地保护所有居群,迁地保护从东一、王下和水田三个大居群取样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等位酶”的概念、等位酶分析方法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的范围(包括种上和种下)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论。认为等位酶分析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并为系统学和进化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开辟了广阔而实用的前景,但使用分子资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形态、细胞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它们的关系是互相补充,而决不是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10.
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地域差异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栗属(Castanea(Tourn.)L.)3个中国特有种即中国板栗(C.molisimaBL.)、茅栗(C.seguiniDode.)和锥栗(C.henryi(Skan)Rehd.etWils.)的30个居群,12个酶系统的20个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板栗在种和居群水平都具有较茅栗、锥栗高的遗传多样性(P分别为90.0%和84.7%,He分别为0.311和0.295),尤以长江流域居群表现显著,揭示了长江流域的神农架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板栗的遗传多样性中心。Nei的遗传一致度测量结果显示中国板栗和茅栗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且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的遗传分化程度逐渐增大,Gst分别为7.5%、10.9%和22.1%;基因流(Nm)分别为3.20、2.05和0.88。研究结果为探明栗属起源、系统进化及制定保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迁地保存中土壤因子对渐危植物珊瑚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原生长在海滨沙滩上的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迁地移栽至下列6种不同配比的土壤基质上,即全沙(Ⅰ)、1 2沙+1 2腐殖土(Ⅱ)、1 2沙+1 2黄棕壤土(Ⅲ)、黄棕壤土(Ⅳ)、腐殖土(V)和1 3沙+1 3腐殖土+1 3黄棕壤土(Ⅵ)。在定期定株连续观察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生长在上述6种不同基质中的珊瑚菜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状况和花果数量,发现在Ⅵ类基质上的珊瑚菜移栽成活率最高;在Ⅱ类基质上的营养生长最好;在Ⅲ类基质上的结实率及种子的饱满程度最高;而Ⅳ类基质对珊瑚菜的生长发育最不利。根据珊瑚菜生长发育状况的10个生物学指标,对上述各类基质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对珊瑚菜迁地移栽最为有利的土壤基质依次为Ⅲ>Ⅱ>Ⅰ>Ⅵ>Ⅴ>Ⅳ。 相似文献
12.
珊瑚菜植株分泌道发育和分布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体内分泌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珊瑚菜的分泌道有分枝,为溶生型,由1层分泌细胞围绕腔道而成。珊瑚菜叶片的分泌道发育较早,在幼叶阶段即发育成形。在根的次生韧皮部、根状茎的皮层和靠近初生木质部的髓部、叶脉的薄壁组织、叶柄维管束周围和厚角组织内侧的薄壁组织、花序轴正对维管束的皮层薄壁组织中以及果实的果壁维管束内外侧的薄壁组织中均分布有分泌道,分泌道在珊瑚菜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3.
14.
渐危植物珊瑚菜试管植株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渐危植物珊瑚菜试管植株的培养惠红1蒋宁2刘启新1(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系,美国GA30602)Onthecultureoftest┐tubeplantletfromrhizomesofthreaten... 相似文献
15.
以野生濒危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Schmidt ex Miq.)幼苗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对其生长状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珊瑚菜的耐盐机制和耐盐能力.结果显示,随着NaCl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珊瑚菜生长受到抑制程度逐渐加剧;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hl a/b值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并以300 mmol?L-1NaCl处理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最大捕光效率(TRo/ABS)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CSo)则先上升后下降.研究表明,珊瑚菜对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可以耐受200 mmol?L-1NaCl以下的盐胁迫,而300 mmol?L-1NaCl处理就会对其光合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明显抑制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采用聚苯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 对采自四川、云南、贵州3个省的10个麻疯树天然种群的叶片样本进行了同工酶分析。7个酶系统10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麻疯树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428 6,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14%,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6 4。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1 3, 种群间总的基因流较高, 为5.808 9, 种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Shannon信息指数为0.921 7- 0.995 3)。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显示, 10个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麻疯树天然种群具有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较高的基因流, 种内及种群内多样性丰富, 这为麻疯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良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12 populations of the American chestnut (Castanea dentata) was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genetic parameters estimated from allozyme variation suggest that C. dentata at both the population and species level has narrow genetic diversity as compared to other species in the genus.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was relatively low for the population collected in the Black Rock Mountain State Park, Georgia (He = 0.096 +/- 0.035), and high for the population in east central Alabama (He = 0.196 +/- 0.048). Partitioning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based on 18 isozyme loci showed that ~10% of the allozyme diversity resided among populations. Cluster analysis using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ric averages of Rogers' genetic distanc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based on allele frequencies of both isozyme and RAPD loci revealed four groups: the southernmost population, south-central Appalachian populations, north-central Appalachian populations, and northern Appalachian populations. Based on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to the backcross breeding aimed at restoring C. dentat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果实、叶和根以及采后去皮入药的根和根皮中的补骨脂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3种香豆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3种香豆素在果实、叶与根、根皮中均有积累,总含量在果实中最高,为0.6364mg·g-1,根中为0.0657mg·g-1,根皮中为0.0312mg·g-1,叶中为0.0151mg·g-1,采后去皮处理的根中最低,仅为0.0081mg·g-1。(2)珊瑚菜根经水烫去皮处理后香豆素含量急剧下降,与同期采收未去皮处理的根相比,去皮后根内香豆素总含量、补骨脂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下降了87.7%、100%、82.76%、85.25%。(3)与未去皮的根相比,处理后的根皮中香豆素总量、补骨脂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是未去皮处理的珊瑚菜根中的47.42%、31.37%、51.54%和53.28%。研究表明:从充分利用香豆素成分的角度出发,根入药时应带根皮使用,另外,叶和根皮不应丢弃,均可收集作为提取香豆素新的植物资源,果实中香豆素含量很高,亦可作为香豆素资源。 相似文献
19.
滨海沙滩珊瑚菜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岸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天然分布在中国滨海沙滩潮上带。为认识珊瑚菜种群的更新机制及其对岸垄阻隔的响应,以青岛市胶南沙滩为例,调研沙垄前后珊瑚菜野生种群的分布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分布格局上,垄前珊瑚菜在2.5 m的空间范围内呈聚集分布,成株与幼苗没有负关联性,而在更小尺度上表现明显的正关联性;垄后珊瑚菜表现出聚集范围变窄和聚集强度减弱的趋势,成株与幼苗的正关联性减弱,甚至有明显的负关联性;在种群结构上,垄前珊瑚菜的相对密度较高,幼苗较多,结实量较大,更新正常;相反,垄后珊瑚菜的密度、幼苗数量、结实量均降低或减少,更新过程明显受阻。据此推断,岸垄可能通过抑制潮水对种子的传播而阻碍珊瑚菜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0.
LÉON E. L. RAIJMANN STEPH B.J. MENKEN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2000,70(4):555-570
Temporal chang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were studied in host-associated populations of the small ermine moth Yponomeuta padellus. At one site, populations from three host plants (Sorbus aucuparia, Amelanchier larnarckii , and Crataegus spp.) were sampled annually during a four-year-period and analysed with 20 polymorphic allozyme markers. At two other sites, allele frequencies at 5- 6 enzyme loci of Y. padellus populations from two different host plants were also tested for consistency over a 13-year-pcriod. Significant allele frequency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short-term analysis, whereas allele frequencie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through time in the long-term analyses. Furthermore, allele frequencies of Y. padellus populations from Crataegus spp. were relatively stable compared to the other host populations. The role of the ag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patter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