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应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49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中34份呈现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包括长型和短型两个亚群。在长型中有两种不同的电泳图型,并且对轮状病毒的实验诊断与电镜检测做了比较,结果证实二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而核酸电泳法具有更多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4年10-12月住院的腹泻的患儿粪便标本6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和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分型。结果60份粪便标本中,29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3%,未发现B组及C组轮状病毒。其中RNA长型有29份(100%),未发现短型和混合型。对29份有明确编号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源的患儿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0.5个月。29份标本中,有20份可用RT—PCR分型,均为G3型,未发现其他型。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昆明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冬季10月份至12月份为流行高峰,基因组以长型为主,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8—1989年哈尔滨地区婴幼儿腹泻进行了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调查,并于1984—1985年资料比较,以探明这一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的变化。 标本: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及哈尔滨红十字儿童医院。病毒RNA提取:参考Herring方法。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参考Uaemmli方法。 结果:123份急性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PAGE检测,47例呈现轮状病毒RNA图型,阳性率为38.2%。电泳图型的基本模式为4:2:3:2,表明均为A组轮状病毒。根据各片段的迁移位置差异,共可见9种不同的电泳型,其中短型3例,占6.4%,含2个电泳型;长型44例,  相似文献   

4.
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1983~1984年青岛、淄博地区的108份轮状病毒标本作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同一时期两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亚群不同,同一时期存在两亚群毒株的共同流行。共检出13个不同的差异电泳型,其中4个电泳型多于11条核酸带。提示轮状病毒毒株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电泳型不同的毒株可能同时感染一个病人。本文还对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多形性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ELISA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特异性试验、阻断试验、交叉试验、敏感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DRV—ELISA)。应用此法检测了全国20多个省区202份病人腹泻标本,检出率为91%。采用本ELISA、核酸电泳、电镜三种方法对48份病人腹泻标本进行了双盲法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85.4%、56.25%(P<0.05)。实验结果表明,本ELISA应用于检测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人轮状病毒在任何培养系统中繁殖是很困难的。1980年Whyatt等经过在悉生小猪传代几次后获得了适应组织培育生长的人轮状病毒“Wa”株。1981年Sato和Urasawa等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胰酶并使用旋转培养,直接从人粪便中分离到轮状病毒。1983年Birch等报导采用胰酶预处理粪样提取液,维持液中加入胰酶的旋转培养。成功地在HA—104和CV—1细胞上适应几株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天气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1155例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收集2005年到2007年的天气资料;分别分析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人次与温度、湿度之间变化的规律.结果:501份标本轮状病毒阳性,6m-24m年龄段婴幼儿阳性检出率最高.每年秋季(第33周时)随着周平均气温缓慢下降患儿人次开始逐渐上升,到第41周患儿人数达到最高峰,之后回落,达高峰前几周湿度也略有下降,表明天气因素与轮状病毒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秋季周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是影响轮状病毒传播流行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8.
白尾鹞冬季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金 《动物学研究》1985,6(4):421-422
1980—1982年的10月至翌年的4月在太原连续三年调查证实白尾鹞(Circus cya-neus)在山西省中部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9.
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MMS和SPO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1982—2007年植被覆盖的历史演变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状况26a来尽管有波动起伏,但是整体在持续转好,年平均NDVI增加了14.2%。夏季的NDVI值最高、波动起伏最大,其次是秋季,春、秋季的NDVI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NDVI与年NDVI均有相关关系,春、秋季NDVI与年NDVI相关显著。NDVI年内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春季NDVI缓慢增加,秋季NDVI降低速度比较快。(2)年平均NDVI与年温度相关不明显,夏、秋、冬三季NDVI与同期温度相关也不明显,只有春季平均NDVI与该季温度相关显著。3—4月份温度对植被的影响呈正相关,温度越高,返青生长越快;初夏6—7月份,温度对植被生长有滞后影响,前期温度与后期NDVI为负相关。降水量是引起NDVI年际波动的影响因子之一,年降水量与当年7月和9月份NDVI相关,决定了一年植被最为旺盛时的好坏。月降水量对NDVI影响具有滞后性,上年9月份降水影响翌年4—6月份的NDVI,6月和7月份NDVI受当月和前期降水影响。(3)1999年以来,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快速上升,除与降水增多有关外,非气候因素中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等人为措施,如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等封育措施是导致植被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82—1984年上海市二个医院收集的小儿腹泻标本150份,用RNAPAGE银染法分析轮状病毒RNA迁移图谱;在阳性标本74例中72例为2L电泳型,2例不能分为2L或2S电泳型。RNA电泳带迁移差别较明显的为2、3和7、8、9RNA片段。根据7、8、9三条带迁移率之不同,将RNA迁移图谱分成3种电泳亚型。统计学检验说明82年以第2电泳亚型为主,83年以第1电泳亚型为主,84年均为第1电泳亚型(P<0.05)。提示82—84年RNA迁移图谱有明显的变迁。二个医院相距甚远,但每年的RNAPACE图谱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1985年3月下旬,合肥市某牛奶场发生了一次新生牛非细菌性腹泻流行。用MA104细胞从牛_1粪便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牛轮状病毒。电镜检查为典型轮状病声形态。在MA104细胞上第三代开始呈现胞浆内颗粒状荧光并产生细胞病变(CPE)。PAGE核酸电泳图型与牛轮状病毒NCDV株完全一致。经ELISA鉴定属A群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ot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1998-1999年在中国8个城市(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10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其中阳性标本433份(39.6%),电泳型长型占优势(96%)。对HRV标本,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或RT-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在1998-1999年,在上述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行季节,以HRV 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的83.4%,其次为G3(12.0%)、G4(3.5%)和G2(3.2%)。此外,有3份(0.7%)HRV标本未能分型,12(2.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1982-1996年全国12个地区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分析了我国HVR 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124份GHRV标本,用RT-PCR进行P分型,其中P[8]型76份(61.3%),P[4]型14份(11.3%),P[6]型12份(9.7%),P[9]型8份(6.4%)。另外15份(12.1%)未能分出P型,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觉见的P[8]G1(51.4%)、P[4]G2(4.6%)毒株外,还检测到P[8]G3(11.0%)、P[8]G4(6.4%) 和其它较少见的病毒型。以上结果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较系统、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RNA基因图谱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轮状病毒(RV)标准株进行RNA基因图谱分析,发现人轮状病毒(HRV)Wa株在MA104细胞上连续传5代后,其RNA基因图谱由原来的4:2:3:2模式变为4:3:3:2模式。继续分别在CV-1、MA104细胞上传代后,基因图谱进一步演变为4:3:4:2模式。经比较电泳、病毒空斑纯化,初步证实RVWa有变异林存在。目前尚未见RV标准株变异的报告,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多个RV标准株及1939年南京市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RV流行株进行基因图谱分析,发现不同的人RV及牛RV标准株有相同的基因图谱;不同实验室来源的同一标准株有不同的基因图谱。此外,尚证实HRV是1989年南京市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源,总检出率45.1%,电泳长型为流行优势株89.2%。本文尚对RV RNA基因图谱变异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我国亦广泛流行,根据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分析,可以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的规律。文献报道该病毒在流行区往往以一个电泳型感染为主,我们对长春地区1984~1985年和1985~1986年两个冬季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基因组PAGE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两个冬季都是以电泳长型感染为主,其中优势株与本室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从病原学、免疫学以及基因检测三方面 ,总结了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重点介绍了较为成熟的免疫学技术 ,最新发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序列依赖的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并对未来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报告1984年10月—1985年1月徐州市、区及所属邳县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材料与方法1.1984年10月—1985年1月,取徐州市儿童医院和邳县铁佛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78份,经ROTA-ELISA检测阳性171份,其中158份标本提供了足够量的RNA,  相似文献   

18.
葛洲坝位于长江干流宜昌市上游约6公里处,是长江的第一座大坝。该工程于1970年开始兴建,至1981年1月4日合龙截流。为配合葛洲坝兴建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于截流前的1980年5—11月间,从巴东至沙市江段采集了浮游动物定性、定量样品38份次;截流后,于1981年3月至1982年4月采集坝前库区浮游动物定性、定量样品31份次,坝下宜昌江段的样品11份次。定量样品用13号筛绢网过滤浓缩。全数。  相似文献   

19.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ELISA、核酸电泳法检测腹泻病牛粪便标本。21例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有4例为阳性,占19.05%。ELISA法与核酸电泳法结果相符,前者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方法。本研究在江西省首次证明了引起牛腹泻的牛轮状病毒的存在,为防治牛腹泻病采取有效手段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