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植物分类学家与植物标本馆密不可分,标本馆所藏标本为其研究提供材料,而分类学家在野外标本采集则丰富标本馆馆藏。中国许多植物分类学家既做深入研究,又做艰辛之采集,秦仁昌便是其中一位,只是其蕨类植物研究名声过大,以致掩盖了他对标本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经典植物分类学家与植物标本馆密不可分,标本馆所藏标本为其研究提供材料,而分类学家在野外标本采集则丰富标本馆馆藏。中国许多植物分类学家既做深入研究,又做艰辛之采集,秦仁昌便是其中一位,只是其蕨类植物研究名声过大,以致掩盖了他对标本馆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秦仁昌系统(蕨类植物门)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4,(4):289-307
<正> 在讲述秦仁昌系统之前,想先简略讲讲中国蕨类植物学研究历史的概况。 中国远在周秦时代,已有蕨、绵马羊齿等蕨类植物名称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也收入一些蕨类植物,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记载了三十多种蕨类植物,并绘图说明。但我国的蕨类植物真正的科学研究则始自林奈,在他的《植物种志》(1753)一书中,包括了中国的蕨类植物10种,这些植物系由瑞典商船上的牧师Peter Osbeck在澳门  相似文献   

4.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6,(Z1):63-78
蕨类植物由于它在植物系统发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几百年来都受到植物学家们的注意。经过蕨类学家们几百年的探索,创见迭出,现在已发展成为植物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蕨类植物学。对蕨类植物进行科学的研究可追溯到十六世纪。在十六世纪以前,植物分类学是按照用途(特别是药用)而分门别类的,过去蕨类植物的记载只是零散地见于一些有  相似文献   

5.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8,(2):169-178
<正> 本稿亦为作者的讲学稿之一。原来是不打算作为独立的专题,而把内容分散在以前几次讲学中简略提及,但多次讲完后,均被要求集中材料专题讲述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将这专题的材料集中,写成此讲学稿。由于蕨类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长,问题错综复杂,在选材方面仍需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希望能将这一学科的全面的、真实的历史写好。本稿仅为作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广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特点以及该时期代表的分类学家和他们的专著,分析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植物》第21卷第4期381~382页刊登了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六)之后,又有一些地方植物志陆续出版,为了及时反映我国地方植物志的出版状况,作者根据最近收集的资料,将这些信息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遗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多加批评指正。1.《湖南植物志》,第2卷(2000),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杨梅科至芍药科。该志计划出7卷,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7)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A.Engler(1964)系统。2.《广东植物志》,第4卷(2000),包括裸子植物中的10科和被…  相似文献   

8.
作为即将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补充 ,描述了白玉簪科、白玉簪属以及中华白玉簪 ,并扼要地讨论了该科已知的 3个属的区别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广西植物》1997,(4):370-370
Obituary深切缅怀李树刚先生¥广西植物研究所Obituary深切缅怀李树刚先生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广西区政协委员、桂林市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广西区委会委员李树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  相似文献   

10.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科属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在秦仁昌(1978)系统、《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国植物志》、Christenhusz维管植物线性排列系统中和“FloraofChina”的科属组成、数量存在很大差异。秦仁昌(1978)系统收录63科223属,《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63科226属,《中国植物志》61科220属、Chn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38科163属和“FloraofChina”38科177属。本文通过比较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几个主要分类系统中科属的变动情况,拟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编研提供依据。同时,还指出了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中关于中文名、拉丁名以及命名人的不一致和错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检索和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马金双赠予的《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一书到手,兴奋之余对它粗粗的进行了拜读,发现内容浩如烟海,从基本的文献知识到国内、国际浩瀚的图书、期刊;从国内标本馆到世界主要标本馆的介绍;从《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的卷册索引到世界性的植物分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12.
林镕(1903—1981),字君范,植物分类学家。早期从事真菌研究,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于研究种子植物的分类,是我国菊科、旋花科和龙胆科植物系统分类的奠基者之一。在开拓和发展我国菊科植物分类研究上成绩显著,编著了《中国植物志》(菊科)三卷册,发现了菊科重羽菊属及各类植物的新分类群百余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创建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有野生高等植物454科3,818属35,112种。其中,苔藓植物151科602属3,045种;蕨类植物38科176属2,124种;裸子植物8科37属227种;被子植物257科3,003属29,716种。根据世界高等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数据,中国的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别占世界的18.8%、17.7%、22.2%和11.1%。中国高等植物特有属共212属,其中苔藓7属、蕨类2属、裸子植物7属、被子植物196属;特有种共17,439种,其中苔藓524种、蕨类840种、裸子植物115种、被子植物15,960种;特有种比例分别为17.2%、39.6%、50.7%和53.7%。因此,中国高等植物中国特有种的比例为49.7%,维管植物为52.8%,种子植物为53.7%。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科依次为:菊科(227属/2,315种)、禾本科(215/1,787)、豆科(141/1,631)、兰科(205/1,556)、唇形科(103/975)、毛茛科(38/957)、蔷薇科(53/954)、莎草科(32/871)、杜鹃花科(22/841)和茜草科(94/696)。特有属最多的前12个科依次为:苦苣苔科(26属)、菊科(18)、兰科(14)、唇形科(11)、伞形科(9)、十字花科(9)、夹竹桃科(6)、禾本科(6)、野牡丹科(5)、紫草科(4)、茜草科(4)和毛茛科(4)。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588种)、薹草属(Carex)(537)、黄芪属(Astragalus)(420)、马先蒿属(Pedicularis)(363)、紫堇属(Corydalis)(357)、报春花属(Primula)(310)、风毛菊属(Saussurea)(293)、柳属(Salix)(279)、凤仙花属(Impatiens)(274)和龙胆属(Gentiana)(255)。特有种最多的前10个属依次为:杜鹃花属(433种)、马先蒿属(283)、薹草属(273)、紫堇属(258)、黄芪属(237)、凤仙花属(234)、报春花属(222)、小檗属(Berberis)(209)、楼梯草属(Elatostema)(207)和风毛菊属(196)。物种数目超过5,000种的省区依次为:云南(15,900种)、四川(10,374)、西藏(7,629)、广西(7,399)、贵州(6,405)、广东(5,498)和台湾(5,290)。在17个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按物种多样性排序,中国略低于巴西,位列第四;按照物种特有比例排序,中国略高于菲律宾,位列第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志》80卷全部出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世界植物学界誉为巨著的《中国植物志》共80卷.计126分册,编研和出版经历了45年,近日全部出齐,实现了中国几代植物分类学家的夙愿。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0科3407属,31141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植物分类学,对这门分支学科的兴起,欧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约300年,希腊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图斯将全部植物区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四大类,他同时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分类学中的物种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Nooteboom和Peter Raven都认为中国的分类学家往往持有狭隘的物种概念,而这是由于他们缺 少足够的标本,尤其是模式标本,因而不能充分研究种的变异性。Raven说这使他相信中国植物分类学 中真正的物种概念颇有模式概念的色彩。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的确,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可能有大量 的种其真实身份还有讨论的余地。根据单个性状或完全按营养器官性状来命名新种是常有的事。有些 学者甚至把发表新种作为其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现有的、为数非常有限的关于中国植物变异式样研 究的证据证明有些“种”实际上是生态宗(Clinopodium)、地理宗(Cunninghamia和Indigofera)或呈地形 梯度变异式样的分类群(Lespedeza和Rhododendron)而已。根据表型的可塑性变化而命名的种曾经或 仍然被作为“好种”对待(Rorippa)。具各种不同叶形特性的种间杂种的分离系被命名为不同的种 (Ilex)。分类学上本来就已经很复杂的无融合生殖复合体由于新种的不断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 (Malus)。对一个具有复杂变异式样的种的精心研究导致对25个种名的归并,其中有10个是80年代 由中国分类学家发表的(Clematoclethra)。诸如此类的例子随着研究工作的扩大而势必大量增加。传统 植物分类学主要或完全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外部形态性状具有比较容易观察和记录的优点。分类学种 概念能满足多种用途分类的需要。但如果把分类学种概念说成是完全凭分类学家个人的主观判断或甚 至偏爱而很难有是非之分就颇成问题了。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对种这个分类阶元作客观的解 释。正确的物种概念来自对植物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价值的正确和充分的理解。因此,作为标本室分 类学家,首先要研究尽可能多的标本。其次,尽可能收编来自其他方面的证据是十分可取的。这些证据 即使不是很有用的分类性状,对更好地了解或解释类群的变异式样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分类学家可 借以发现他所寻找的分类群在表型或基因型变异上的间断。对这两种间断的合理应用将导致在许多属内种级水平的更加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金双   《广西植物》1990,(3):268-269
<正> 近年来,我国植物志的编写、出版工作较为喜人。除了世界瞩目的《中国植物志》(共80卷125分册,目前已出版50多卷册)外,地方植物志的编写、出版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使读者能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笔者根据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图书馆及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资料室所收藏的资料作了如下统计,出版时间截止1988年底。因依据的资料有限,一定还有遗漏,欢迎海内外学者指正。另外本文范围仅限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18.
耿玉英 《广西植物》2010,30(4):458-461
就《中国植物志》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19.
耿玉英 《广西植物》2010,(4):458-461
就 《中国植物志》 57(1)和57(2)杜鹃花属部分种类(名称)原始文献的引证进行了修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