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香附子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的耐淹机理,该研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夏季汛期水淹环境,设置常规水分管理(CK)、根部水淹(T1)、半淹(T2)以及全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香附子对不同淹水环境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经过45d的水淹处理,所有水淹处理香附子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但叶绿素a/b值仍维持在CK水平;(2)淹水并没有增加T1和T3处理植株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T2植株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3)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各水淹处理植株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且自水淹15d后均与CK植株差异显著;(4)所有水淹处理香附子植株S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水淹时间的继续延长,T3植株叶片SOD和CAT活性逐渐下降。(5)经过45d的水淹处理,各水淹处理植株淀粉含量在叶和根中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虽然淹水对香附子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但香附子能够通过调节体内各种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对水淹的抵御能力,而且根部高浓度淀粉含量也为香附子耐受水淹胁迫提供了稳定的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2.
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香附子实生幼苗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环境,设置对照(CK)、根淹(T1)、半淹(T2)、全淹(T3)4个处理组,揭示香附子对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引起的不同水淹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经过45d的水淹后,所有处理香附子植株的基径、茎高和非光化学淬灭都有所增加,说明香附子植株对不同水淹环境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植株叶长、叶宽及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水淹环境中有不同的响应,与对照相比,半淹处理植株叶长、叶宽及地上生物量有所增加,而根淹、全淹处理植株叶长、叶宽及地上生物量有所下降;随着水淹时间的增加,所有水淹处理植株叶片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光化学淬灭都显著低于对照,根淹和半淹植株虽有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而全淹植株则下降明显。研究表明,香附子能很好地适应水淹环境(尤其是部分水淹环境),未来可以应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重建,特别是针对长期遭受水位涨落的低海拔区域(145~160m),同时,香附子响应水淹的特性也为未来三峡库区消落带耐淹植物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香附子系莎草科多年生杂草,其地下部由根茎,基部鳞茎及块茎组成。因为香附子的主要繁殖器官是处于地下的鳞茎和块茎,所以只杀地上部难于根除。该草分布于北纬35°以南,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人工及机械防治收效微。国外对其分布、危害及防  相似文献   

4.
以香附子块茎为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3MS+炉灰渣培养基是块茎生长芽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ZT 0.6 mg/L+NAA 0.1 mg/L是生长芽分化和继代分化繁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1/2MS+ABT 2号6 mg/L+IAA 0.4 mg/L是生根和试管苗微型块茎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培养3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96%;培养60 d试管苗移栽成活率89.7%;种植的块茎发芽率99.8%;试管苗和微型块茎定植的成活率在99%以上;定植试管苗保持了香附子的植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半夏种内居群形态变异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主要引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5个半夏〔Pineliaternata(Thunb.)Breit.〕居群的16个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在置信水平λ=0.6764时,将15个居群划分成4个类型:(1)双珠芽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均具双珠芽,但叶型和块茎形状变异较小;(2)普通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均只着生单珠芽,但叶型和块茎形状变异较大;(3)长茎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具单珠芽,但着生位置较低,块茎呈矩圆形;(4)复合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具单珠芽,但居群内常有双珠芽个体出现。  相似文献   

6.
植物在消落带水淹结束后的陆生环境中能否合成和储存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对其在消落带长期定居、存活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香附子是能够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的少数多年生草本植物之一。该试验通过对消落带水淹结束后生长在深水(22~27m)、浅水(2~7m)和未淹区段香附子光合生理的定期观测,研究其在陆生环境下的光合生理变化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生长在深水区段香附子的净光合速率(P_n)显著高于浅水区段与未淹区段。(2)随着香附子在陆生环境中生活时间的延长,其P_n、气孔导度、表观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_2利用效率增加。(3)与未淹区段相比,浅水淹没区段香附子的光饱和点显著升高,而光补偿点显著降低。研究发现,淹水胁迫后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光合补偿机制是香附子能够适生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观察温肾咳喘片组方中5种主要单体成分甘草酸、厚朴酚、和厚朴酚、蛇床子素和 欧前胡素对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 1A2,2D6,2E1和3A4基因表达的影 响.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药物处理后各CYP mRNA的表达.厚朴酚 、和厚朴酚、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在不同浓度均能明显的诱导CYP2E1和CYP3A4,同时欧 前胡素也能诱导CYP1A2的表达,而甘草酸、厚朴酚、和厚朴酚、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在 不同浓度对CYP2D6的表达均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厚朴酚、和厚朴酚、蛇床子 素和欧前胡素能明显影响CYP1A2、2D6、2E1或3A4的表达.此研究为中西药物代谢性相互 作用及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起源于地中海北非地区,是一种在块茎器官中储藏油脂的特殊油料作物。为了在我国推广油莎豆的种植,急需对我国油莎豆品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国内油莎豆主要种植地的种质资源(品系),经过大田种植后,比较分析了品系间块茎和植株部分性状及其相关性。根据块茎的大小和形态,将这些栽培油莎豆品系归为3个基本类型,即长粒型、大粒型和圆粒型。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油莎豆各品系都极少开花,品系之间块茎芽点数和茎环数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这3个类型油莎豆在块茎含油量、叶片和植株形态、分蘖特性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叶片长宽比与块茎高宽比显著正相关,但叶片形态与块茎含油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的大田种植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半夏茎尖培养及块茎的品质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离体培养半夏Pinellia ternata 茎尖获得小植株。用其叶柄作外植体在MS添加2,4-D 和KT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挑选出一种表面呈颗粒状、易分散、生长快的愈伤组织。在MS添加KT0.5 m g/L, NAA 0.2 m g/L的培养基上,叶柄可直接分化形成小植株,愈伤组织通过形成小块茎的途径产生完整植株。块茎顶端芽分化过程中,先形成的叶原基或幼叶总是覆盖着后面的叶原基而出现一种依次叠套的特殊结构。液体浅层培养对试管苗的增殖速率比固体培养快1 倍。叶柄和愈伤组织的小植株分化率均在70% 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 。试管苗的块茎产量(鲜重)比对照(用小块茎繁殖)的净块茎产量(鲜重)高103% 。试管苗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344% ,野生和人工栽培半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264% 和0.203% 。  相似文献   

10.
葡萄植株中白藜芦醇及葡萄素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葡萄生长期间不同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活性成分代谢积累规律.以湖南省境内的主要葡萄品种红地球的主藤、侧藤、支藤、根、叶、叶柄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考察了白藜芦醇与葡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法对实验材料进行白藜芦醇和葡萄素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测定来考察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在葡萄植株中动态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葡萄植株中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差异显著,主藤>侧藤>支藤>根>叶片≈叶柄;各部位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在生长期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尤其是葡萄素变化趋势很明显,白藜芦醇变化趋势较小,各部位芪化物含量在9~10月含量处于峰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物料添加、土壤灌水和表土覆盖相结合的土壤生物消毒方法来防控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系统性地评估生物消毒对连作马铃薯块茎产量、植株生长发育及土传病害抑制、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消毒处理比对照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6.1%和30.8%,植株发病率和病薯率分别下降68.0%和46.7%.生物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连作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分枝数,改善了根系形态结构.在播前土壤生物消毒处理过程中,土壤p H值和细菌/真菌显著增加,真菌和镰刀菌数量大幅度下降,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变化不明显.在马铃薯各生育时期,生物消毒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均远低于对照,镰刀菌数量也低于对照,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镰刀菌数量呈现逐渐回升的趋势.无论是在生物消毒处理过程中还是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生物消毒处理的土壤相关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均不明显.总体上,土壤生物消毒的方法在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空气中CO2 浓度增高 (FACE) 2 0 0 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 ;由于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增大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N素累积量有所提高 ,但无显著影响 ;FAC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移栽后 2 8d、抽穗期以及成熟期单位N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N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和显著提高水稻的N素收获指数 .高N处理的植株含N率、N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 ,但使N素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和干旱对丹参生长和叶片中酚酸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种UV-B辐射强度以及3种干旱的单因子以及复合作用下,采用盆栽法对丹参植株生物量、叶面积、株高等形态指标和光合参数以及叶片中丹酚酸B、迷迭香酸、咖啡酸和丹参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强光和干旱对丹参生物量和叶片中酚酸类含量的影响,为丹参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干旱和UV-B辐射单因子作用均对丹参生长指标有抑制作用,而对酚酸积累有促进作用;相比于干旱,UV-B辐射的影响更加显著。UV-B辐射显著引起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生物量降低、净光合速率降低以及叶片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增加,两种因子复合作用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效果表现为复杂的加强或交互抗性作用。两种因子单独和复合作用处理下,适宜水分和重度UV-B辐射复合处理(75%T2)最有利于丹参叶片中酚酸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常见蕨类植物种对石灰土高钙环境的适应方式, 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区域的11种常见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其根际土及植株钙素的含量特征, 分析了这11种植物对土壤钙素的吸收情况, 以及钙素在植株各器官间的运转和分配情况。研究显示, 在酸性土区,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根际土的钙有效度显著高于其他10种蕨类植物; 受酸性土钙含量低的影响, 厌钙植物种的植株钙含量显著低于专性钙生植物种; 除肾蕨和金星蕨(Parathe- lypteris glanduligera)外, 酸性土区各植物种的植株各器官中钙含量为成熟叶>根>幼叶, 石灰土区植株各器官的钙含量为根>成熟叶>幼叶, 广布种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 nervosa)的植株器官钙含量特征在石灰土和酸性土间存在差异; 各专性钙生植物种的植株钙含量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1)肾蕨可通过富集、活化根际土钙素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2)土壤供钙条件会影响植株钙含量, 且在不同土壤钙环境下, 植株各器官钙含量特征的差异与其对土壤钙含量变化的适应行为有关; (3) 5种专性钙生植物种对钙素的需求有差异, 且其面对高钙环境起主导作用的适应方式也有所不同, 柳叶蕨(Cyrtogonellum fraxinellum)、贯众(Cyrtomium fortune)、蜈蚣草(Pteris vittata)具有嗜钙或喜钙的特性, 而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属于低钙植物种。  相似文献   

15.
薯蓣属植物是许多国家的主要食物品种之一,无论是家种的还是野生的,其地下的块茎和地面的气生块茎都可作为淀粉资源。但是,其中的一些种类,特别是某些野生种类有毒或难吃。科研人员对生长在东南亚的59个种进行分析,其中有八种生吃是苦的或有毒的。当地人在吃以前,须将它们进行一些加工处理。薯蓣属植物块茎中有毒是其含有薯蓣因和二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由于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增大,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N素累积量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移栽后28d、抽穗期以及成熟期单位N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N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和显著提高水稻的N素收获指数.高N处理的植株含N率、N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但使N素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瓠瓜(Lagenarla leucantha Rusby)品种“杭州长葫芦”的正常开花习性,是在主蔓上,每一叶腋开一朵雄花。但在幼苗期用乙烯利喷洒处理,可以促进多生雌花,少生雄花。但当乙烯利与GA_3混合使用时,显示GA_3有抵消乙烯利效应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大小,与GA_3的浓度有关。 不论在长光照、短光照或自然光照下,乙烯利处理都可以促进主蔓多生雌花,少生雄花。但对侧蔓的影响不大。而用GA_3处理,对主蔓的雌雄性别,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侧蔓的雌花数有减少的趋势。 乙烯利喷洒处理时,瓠瓜植株的节数愈多,则连续着生雌花的节数(相当于花数),有减少的顷向。但由处理时植株的顶叶数起到开始着生雌花之间的节数,则不同处理时期之间,相差不大。 试验证明:雄花的花药长度只有在0.2~0.4毫米以下时,才能为乙烯利处理转变为雌花。当雄花发育到花药长度超过0.5毫米时,就不能为乙烯利转变为雌花。乙烯利处理,并不能诱导瓠瓜分化更多的雌花,而只是使原来的雄花芽转变成为雌花。  相似文献   

18.
1.赤霉素在收获前喷射马铃薯植株或直接喷射马铃薯块茎都可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2.赤霉素在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过程中,马铃薯块茎中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可以认为赤霉素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是依靠增大马铃薯块茎代谢水平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玉米品种'金海五号'幼苗为材料,在分根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种供氮形态(硝态氮、铵态氮、两者各占50%的混合氮)和2种供氮部位(水氮同区,氮加入到无PEG侧;水氮异区,氮加入到含PEG侧),研究局部根区水分胁迫下氮形态与供应部位对玉米水分吸收和利用的调节与作用机制,为局部根区灌溉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同一氮形态下水氮同区供应的植株蒸腾速率、耗水量、木质部汁液流速和生物量较高,加有硝态氮源处理无PEG侧根系的导管数目及单一氮形态处理无PEG侧根系的导管直径较高,但木质部汁液、叶片中脱落酸(ABA)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2)同一供氮部位下,植株的蒸腾速率、耗水量、木质部汁液流速和生物量的顺序均为混合氮>硝态氮>铵态氮依次,但单一铵态氮处理植株的ABA浓度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研究表明,同一氮形态下水氮同区供应植株生长较好、水分吸收能力较强,但水氮异区供应下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同一供氮部位下,植株生长和水分吸收能力的顺序为混合氮>硝态氮>铵态氮,但单供铵态氮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隐光敏素及其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伟建 《遗传》2005,27(2):225-334
隐光敏素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与光敏素功能相似的蓝光受体。90’s后特别是近年来对植物隐光敏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已知隐光敏素存在于植物,也存在于动物中。隐光敏素在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去黄化作用、光周期诱导开花、调节昼夜节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隐光敏素基因及其蛋白质的特征特性,包括隐光敏素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中的分布、在细胞中定位及其基因表达情况; 在其基础上,概述了隐光敏素调节植物光形态建成和动、植物昼夜节律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隐光敏素及其与互作蛋白的关系, 初步阐述了隐光敏素如何经过信号传导通道上的蛋白而起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功能。指出深入研究隐光敏素及其信号传导以阐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