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的小鳞茎常规消毒,切成0.4×0.4厘米的小块,接种在MS+6BA10毫克/升+ NAA1毫克/升培养基内,在15—20℃自然光加1000勒克司日光灯,每天10小时光照15天后,形成愈伤组织块,一个月后每块形成10—66个胚状体。将胚状体移植于生长培养基MS+6BA2毫克/升+NAA2毫克/升内继续培养,15天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朝鲜黄×二南24)F_1×京黄13]F_1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花药在N_6+TiBA(1毫克/升)+KT(2毫克/升)+CH(300毫克/升)+C 0.5%+蔗糖(12%)的固体培养基上予培养14天后,再在N_6+2.4—D(2毫克/升)+KT(1毫克/升)+丝氨酸(100毫克/升)+谷氨酰胺(800毫克/升)+肌醇(5000毫克/升)+蔗糖(12%)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获得了胚状体和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圆叶娃儿藤实生苗的上胚轴在H+6—BA2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不定芽,并发展成无根苗。当无根苗转至1/2 MS+NAA0.25毫克/升的培养基上10天后即可生根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通过这一实验程序已可使组织培养这一方法成功地作为圆叶娃儿藤快速繁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腋生枝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琦丽  林荣   《广西植物》1989,9(2):103-104+194
用罗汉果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0+IBA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罗汉果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腋生枝的形成。罗汉果茎段培养5天后,潜伏腋芽开始萌动和生长。培养10天后罗汉果茎段的基部一端开始膨大。培养20天后产生大量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这时腋生枝已经长成3—6厘米长。培养30天后基部的愈伤组织中有少量瘤状小突起,但再分化形成芽的频率极低。结果表明,罗汉果茎段组培形成的苗均是从腋芽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植物名称:驳骨丹Buddleia asiatica Lour. 材料类别:3~4年生苗木春梢的茎段。培养条件:外植体在MS+BA_2毫克/升+NAA0.2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发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移到MS+BA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待芽伸长,再转入1/2MS+IBA0.5毫克/升诱导发根,25±2℃恒温,每天9~10小时光照,光强1500勒克斯。  相似文献   

6.
黄花菜组织培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lva)。材料类别:心叶。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培养基-1):N_6+2,4-D2毫克/升+6BA_1毫克/升;分化培养基(培养基-2):N_6+2,4-D0.25毫克/升+6BA2毫克/升+肌醇100毫克/升。将芽及愈伤组织转移至N_6+2,4-D0.1毫克/升+IAA_1毫克/升+6BA0.2毫克/升+肌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截叶毛白杨叶肉组织用离体培养法获得完整植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肉组织切块在含有1.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α-NAA的F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天后,可分化出绿色小芽。一个月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新鲜的原培养基中,或含有0.5毫克/升6-BA与0.1毫克/升a-NAA的F培养基中培养,促进了小苗的继续分化。将无根小苗移入含0.1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α-NAA的F培养基中培养7天左右就可以诱导出根,形成整个植株。本文就不同种类的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和生长素(α-NAA,IAA)单独,或相应配合对叶片切块分化芽的作用,以及根的诱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植物名称:石梓(Gmelina arborea)材材类别:侧枝顶芽。切取5毫米左右的茎尖接种。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均为MS。(一)不定芽分化培养基,每升添加1.0毫克BA;(二)幼苗培养基,每升添加0.8毫克BA和0.5~1.0毫克IAA;(三) 生根培养基,每升添加0.5毫克IBA,或先经125ppm浓度的IBA溶液处理,再培养在无激素的液体MS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4℃以上,室内自然散射光。生长和分化情况:(一)在MS+BA 1.0毫克/升培养基上,培养十天以后,逐渐形成3~4个或更多个不定芽,间或有少量幼苗形成,二十天以后如不转移到MS+BA  相似文献   

9.
小麦花粉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小麦花粉无性系,已继代培养了两年零一个月共27代,目前仍具有分化能力。继代分化固体培养基以:MS附加NAA0.6毫升/升+KT0.2毫克/升为最好。较好的恢复再生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附加2.4-D 0.6毫克/升+NAA0.2毫克/升+6-BA 2毫克/升+CH500毫克/升予处理三天后转入附加2.4—D0.6毫克/升+KT 2毫克/升+CH 500毫克/升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八天后,丧失分化能力已达八个月之久的愈伤组织又恢复了再生能力,分化出植株。通过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无性系,分化成小植株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胚状体长成小植株;二是由特化的表层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芽苗。胚性细胞发生于愈伤组织的表皮层和表皮附近的细胞层,有的也可在内层已衰老的细胞中产生。胚状体与芽的区别特征是:胚状体具有两极性,两极间有维管组织相连接;芽具有单极性,芽端的维管组织与愈伤组织内维管组织相连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伊贝母鳞瓣切块和鳞芽顶端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鳞茎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加有2.4—D1毫克/升和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在加有IAA1毫克/升和NAA0.2毫克/升及KT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了小鳞茎。培养结果表明:小鳞茎有三个来源:(1)由鳞瓣切块的愈伤组织形成。(2)由鳞瓣切块直接发育成。(3)由鳞芽顶端形成。所形成的小鳞茎和大田栽培的没有什么不同。培养4个月的小鳞茎相当于种子繁殖2—3年的鳞茎一样大小。  相似文献   

11.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烟草叶组织切块,培养在附加2毫克/升 NAA 和0.5毫克/升 BA 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及在加有2毫克/升 BA 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芽,研究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3天后,叶肉细胞增大,核染色加深,细胞积累淀粉;在叶切口处的叶肉细胞,维管束上方的栅栏组织细胞以及维管薄壁细胞开始分裂。随后细胞分裂逐渐遍及整个培养材料,其中以切口处的细胞分裂最为活跃。在栅栏组织中,由于细胞多次横向分裂的结果,形成排列整齐的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也随之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培养7天后,在叶组织中即形成大量的分生细胞团,这种分生组织起源于两类细胞,即叶肉细胞,以及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在加有 NAA 和 BA 的培养基上,活跃细胞分裂的结果即导致形成愈伤组织。而在附加 BA 的培养基上培养10天,即可见分生细胞团进一步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由组织较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成。在芽形成的过程中,细胞中积累的淀粉逐渐被利用而消失。  相似文献   

12.
黑麦叶肉原生质体系用纤维素酶溶去壁后分离出来的。酶液混合液为:纤维素酶(2%)、果胶酶(0.5%)溶于0.65M的甘露醇中,保温在24~26℃。将生长5—6天的黑麦叶片在酶掖中处理2—3小时后,就可使90%以上的原生质体分离下来。将每毫升含有5×10~4—10~5密度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表1),其中附加2,4-D(1毫克/升)、6BA(0.5毫克/升)、CH(1克/升)和0.56M蔗糖。培养条件为光照800—2000米烛光,温度23—26℃。培养48小时后长出新壁。第3天出现第一次分裂,4—7天进行第二、三次分裂,9天后形成细胞团,25天后长成大细咆团。此后,定期加等体积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一个时期后便形成了幼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利用粳型杂交水稻苗端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液培养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试验系采用MS 和N_6基本培养液,另加2,4-D 1—2毫克/升,IAA0.5毫克/升,水解乳蛋白500毫克/升,蔗糖3%。结果均能生长。当愈伤组织生长至直径2—3毫米大小时,将其转移到固体再分化培养基上,使其再生形成绿苗。再分化培养基为MS 或N_6基本培养基另加激动素2毫克/升,6-BA 1毫克/升,水解乳蛋白800毫克/升,蔗糖3%以及琼脂1%。经过了多次悬液继代培养以后,发现在各个“愈伤无性系”之间,于细胞形态和器官分化方面,均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能否为利用悬液培养方法保持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及进行工厂化生产秧苗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研究了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叶片及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叶片培养实验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加1.0-2.0毫克/升2,4-D和0.25毫克/升KT;诱导根分化需加1.0—5.0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BA;而苗分化则以0—0.5毫克/升IAA和0.5毫克/升BA为好。高浓度的NAA有利于根分化而抑制茎芽形成;高浓度的IAA对根和芽分化都有抑制作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试验表明,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其培养活力受叶龄、植株生理状态和酶浓度的影响。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能分裂。用改良KM8细胞培养基定期稀释,可使分裂持续进行而得到细胞团。BA和2,4-D为诱导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分裂所必需。其最佳组合激素为BA 0.21毫克/升和2,4-D 1.13毫克/升。葡萄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其浓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的存活率。弱光条件下培养比黑暗培养有利于叶肉原生质体分裂。由叶肉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能形成瘤状结构和根。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体培养小麦(Triticum vulgare)花药的方法成功地诱导小麦花粉形成了单倍体植株。在附加2—20毫克/升的2,4-D 和各种有机附加物的 MS 培养基上,属于27个杂种或品种的21094个花药中有103个花药产生了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均着生在裂开的药室内,显微观察证明它们是由花粉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形成的。花粉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0.2—2毫克/升的萘乙酸和0.2—2毫克/升的激动素或含有0.5毫克/升的吲(口朶)乙酸和15%椰乳的 MS培养基上培养5天以后,即陆续分化出幼苗。此外还发现接种在含有20%椰乳或吲(口朶)乙酸及激动素各2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的花药直接从药室内产生出幼苗。已检查的6株幼苗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21,表明它们是单倍体。单倍体植株能够抽穗而不结实。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花药的离体培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的表现,得到如下结果: 1.用加有2,4-D 1—5毫克/升的Blaydes培养基培养水稻花药,诱导出水稻花粉愈伤组织。采用花粉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比较合适。 2.诱导愈伤组织成苗,以二次诱导法效果较好。即将愈伤组织种植在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IAA 0.05—0.5毫克/升,激动素1—2毫克/升),在此培养基上分化快,芽点多,但芽不易伸长;芽点出现后再移到激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IAA 2毫克/升,激动素4毫克/升),很快出现幼苗。 3.水稻花粉植株二代,田间表现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整齐一致,没有分离。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在许多性状上超过双亲,有选种价值。说明水稻花药培养用于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植物名称:甜樱桃(Prunus avium)。材料类别:纳翁(Napo leon)、大紫(BlackTartarin)、保加利亚品种两个(、xespyc)、红灯等品种的茎尖及侧芽。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①芽分化培养基每升附加BA0.5—1.0毫克;吲哚乙酸0.2毫克;蔗糖30克。②生根培养基为1/2 MS(大量元素),其它成分同MS培养基,每升附加吲哚乙酸1—3毫克;蔗糖 20克;琼脂 5克。③培养条件:25±2℃,光照强度1500lx;24小时光照。生长与分化情况:接种10天后即可见到茎尖明  相似文献   

18.
对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的花药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基本培养基N_6和 B_优于 MS。2.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在6—9%为最好。3.2,4-D 浓度用0.5—10毫克/升,一般采用2毫克/升。4.培养基中加入0.5%的活性炭有利于提高花粉愈伤组织的频率。5.花药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上漂浮培养,比在固化培养基上培养效果更好。6.光照或黑暗培养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并无显著地影响。7.在接种前将穗子插入 N_6培养基(无琼脂)中进行冷冻处理,和插入水中的对照相比花药的出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擦树茎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擦树(Sassafras tzumu Hcmsl) 2.材料类别幼苗茎尖 3.培养条件茎尖在(1)1/2MS+NAA,毫克/升+IBA1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带愈伤组织的茎尖培养体至(2)  相似文献   

20.
植物激素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内生长的草莓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1.5—2.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NAA,可直接诱导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0%。如果不定芽继代培养在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上,继而可形成大量的丛生芽。能使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植物激素组合而不能使其愈伤组织分化成芽。IAA与6—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形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